当前位置 首页 田园步步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绣活

《田园步步娇》第一百四十八章 绣活

作者:楠木生花 字数:2958 书籍:田园步步娇

  郑豁子喝了一碗浓浓姜茶,把身上的寒气驱尽,搓了搓手坐在靠墙的椅子上,朝李氏说明了来意。

  “……窗花只是年下这几天卖的快,那刺绣帕子不同,不单过年,就是平常时日也有人买。静好绣的帕子、抹额,这几日卖的好,前天店里头忽然来了一个人,说静好的手艺好,绣法不常见,一连买了四块帕子,四个抹额,昨儿又来了把余下的全部卖完了,今儿一大早杂货铺子刚开张又来了,我说卖完了,那人称不急,只说往后绣多少要多少。指明要那双面绣和凸绣法,我不敢贸贸然答应,特特来家里头问静好,给个准话,明日那人来,我还要回话。”郑豁子押了一口茶,原原本本道明了事情始末。

  入冬无事,静好便整天刺绣,她又擅长这个,村里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常常来找她帮忙,绣的多了便放在郑豁子的杂货铺子里头寄卖。十天半月总能卖出几十文银钱,到年底了更是一天能卖出往常三天的量。

  一听到郑豁子这样说,静好的一张脸闪现了一抹红晕,又激动又期待。没成想,自己的小小刺绣,竟然得到识货之人赏识。

  在陈家生活,纵然舅舅舅母带她视若己出,但心里头总归有寄人篱下之感,特别是上房老太太、二舅母、三舅母总指桑骂槐的讽刺几句,平时和表姐妹说说笑笑日子倒也平静无波,一到了晚间未免自感身世,有一种孤苦无依之感。自打她的刺绣在铺子里寄卖,时常得几文银子,心里的哀愁减轻了,在陈家大院走起路来腰背也直了。她每每会想把银钱给舅母贴补家用,知道李氏不会收反而会寒了心。她便换了一种方式,托雪娇买了各种果饼零嘴,给舅舅舅母表兄弟姐妹精心制作棉衣。

  听到郑豁子这么说。不独静好,李氏以及、雪娇、雪如几个孩子同样开心。

  李氏开心之余冷静下来,前前后后串在一起想了想开口问道:“那人是哪里人?他嘴里说往后绣多少要多少,又没有字据什么的,万一反悔了可咋办?”

  李氏的忧心是有道理的,静好左右只不过费心费力。可要想绣好凸绣和双面绣。非得上好的丝绸丝线不可,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万一卖不出去。只能折价卖给普通人家,平白会损失不少银钱。

  郑豁子笑了,拍了拍随身带的包袱,打开后一堆红红绿绿丝线和如水滑一般的绸子露了出来,抖开后放在吹了吹桌子见上头没有灰尘小心翼翼放了上去,又从怀里摸出几块碎银放在桌子上说:“大嫂子的担心有道理,我当时也是这般担心。那人说他们提供丝线和布料,我以为随口一说,没成想晌午就送来了这些,还给了五两银子定金。那人称在徐州府有铺子,单做管家刺绣生意,至于名和姓我倒是忘记问了。”

  李氏盯着那银子。倒说不出话来。陈雪娇反应过来,脱口道:“难不成那个人是想让静好姐姐刺绣。他们提供丝线绸缎,按照件数给工钱。”

  郑豁子倒是忘记考虑这一层了。

  那天他在杂货铺子里忙碌,来了一位留胡子穿黑色大毛衣裳的中年汉子,虽然行事低调,但衣摆处绣着的暗金纹花丝线透着殷实富贵。郑豁子的杂货铺子卖得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来往顾客无非是本镇十里八乡农家人,或买块洗脸香胰子,或买张蒸屉布,或买根扎头绳,从开铺子至今,从未有富贵人家踏足,在说了白土镇来来往往就那些人,生活殷实人家犹如过江之鲫,真正的富贵人家却少之又少。

  做生意那么多年,郑豁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整个白土镇的人就没有他不认识的,哪个家里富哪个家里穷,他一搭眼就能猜个*不离十。他心肠好,三九寒天常大开铺门让过路行人以及脚夫避寒躲雨,三伏热天会准备大碗凉茶摆放在外头供南来北往商客解暑,因此郑豁子的杂货铺子在白土镇口碑颇佳。

  可眼前这个人,郑豁子不认识,但依旧热心的招呼。

  中年男人走进来,眼睛在货架上一扫,盯在几方绣帕上不松开。

  那几方帕子俱是静好绣来寄卖,乡下人家过年在讲究,也不会用那丝绸的帕子。那帕子虽然用葛布绣得,但静好的一双好手艺绣得精致异常,四方帕子绣着松梅竹菊,凑成四君子,怒长在帕子上,清新淡雅,若不细看,真以为是真的长在了上头。

  郑豁子看到那人的眼睛都亮了。

  “这帕子怎么卖?”中年男人扶着帕子上的一从菊花,那菊花绣的繁复,一瓣叠着一瓣,粉色的蕊,明黄的瓣,鲜绿的叶,颜色饱满的仿若滴下来。

  郑豁子看了那人一眼,笑了,嘴里一溜说着吉祥话:“您的眼睛可真毒,满铺子里就这四方帕子最最精致,我一看您就是对家上心的人,这帕子买了送给闺女或者媳妇再好不过的了。这方帕子五文一个,您若是都要让您一文,四文。”

  年节下,会有那疼媳妇的人,大喇喇到店里买了帕子送给自家那口子。

  中年男人抬了抬眉毛,眼睛里闪现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像是不满又不像,一瞬消失了。郑豁子心里不动声色的想,难道要贵了。平时确实只要三文,年节了才涨了价,即使涨价了,对乡里人家而言也不算多的,何况眼前这人看起来又是个富贵得,不像为几个银钱刷心眼子的。

  不等郑豁子开口,中年男人开口道:“这么精美的凸绣,在徐州府怎么着也要十五六文钱,若是用绸布绣卖的更贵了。”

  郑豁子听了大喜,他不懂什么凸绣法凹绣法,只知道这个人是个识货之人,话里话外透着是徐州府的人,要以高出三倍的价格来买。

  做生意之人最讲究诚信,郑豁子已经订了价格,不好更改。坚持以四文钱没副卖了,对方更是个坚持的人,按照十五文一副结了账。拿了帕子走了。

  第二天又来了,帕子卖光了,剩下的四块抹额被他买走了。

  今日一早这人又来了,和郑豁子聊了聊,话里话外打听刺绣出自谁手,郑豁子想着静好是未出阁的女孩子。又不是绣娘。怎好把名字透露给人。不肯透露,只说是一位远方亲戚的手艺。中年男人看出了郑豁子的顾虑,打听刺绣之人不在一时。反而提出了上头的说法。又称,凸绣法用在上好苏绸上更好。郑豁子踌躇了一番,苏绸那是极富贵人家才穿的起,整个白土镇也没哪家布行出售苏绸。

  那人笑了,提出他们提供绸缎、花样,让刺绣之人绣,七天来杂货铺收一次。按时交货,工钱现结。

  “这事成不成还看静好。”郑豁子看向静好,推了推桌子上的丝绸。

  静好抿了抿嘴,没想到自己的一手绣法竟然能换这么多钱,桌子上的五两银子可是凭借着本事赚来的,就像雪娇一样。

  “我看行。左右只不过刺绣。”静好日常刺绣。也只得换几十文银钱,买两盒子脂粉就没了。若是这样,有稳定的货源,人家还是做官家生意,凭借这一手手艺,不愁没有银子赚。

  雪娇想的更远:“既然他们是做官家生意,肯定是徐州府说一说二的绣房,打听一下即可知道是哪家。那样的绣房肯定有许多手艺好的绣娘,我担心静好姐姐的手艺被偷了去。”

  静好轻轻笑了笑说:“绣帕子抹额才用了我多少功夫,说句托大的话,就像大妗子绣个鞋底一样简单。”

  陈雪娇明白了,帕子上的刺绣所费的功力还不到静好手艺的冰山一角。就凭借着静好的自信,学去又怎样,她的真本事大着哪。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本来静好在锅屋拌丸子馅,李氏也不让她进锅屋了。

  雪娇帮着把桌子上成堆的五色丝线绸布搬到里间耳房都摊放在炕上,静好把那些个丝线一样样分开来,先把一匹绸缎按照大小裁了出来,她自个儿独自劈丝分线,按照颜色绣描纸的梅兰竹菊。

  那些个手艺在乡下人来看,顶多是夸一句,在没想在识货人手里竟然换来大把银子。要绣的帕子、抹额、绣鞋,都是供给大户人家的小姐或者丫鬟,当然越精致越值钱,静好绣的开心,不自禁的哼起小曲。

  可做这些伤眼睛,据说那些绣房里积年做绣娘的,不到四十眼睛就迷糊了。陈雪娇给静好说,每绣一个时辰站起来走走,眼睛看着远方才好。来日方长,这门手艺保不齐是日后立身根本,万万不可把眼睛熬坏了。

  外头冷风吹来,劈好的丝线吹乱了,陈雪娇帮着理清,按照颜色堆放在一处。静好放下绣帕,拿起竹筐盛了丝绦打起结子来,只一会的功夫,编打好了一枚樱花烙,捡起来给陈雪娇看,她不知道自己手艺的价值,却晓得越是精致的活计越贵,越能卖出好价钱。

  陈雪娇帮着静好劈好了线,走出屋子赶进锅屋,李氏已经在炸丸子了。一样素丸子,一样肉丸子,放在两个笸箩里,香气四溢。

  郑豁子来大房没有瞒过上房,陈老太太隔着门帘子骂了一句,上房人人都只道到底是亲亲的哥哥,文英装神弄鬼的背着陈老太太给大房又送了东西。

  王家人走后,陈老太太带着赵氏、张氏去锅屋忙活,蒸馒头、腌猪肉、炸丸子。日常让着俩儿媳妇做饭就罢了,大过年的可不敢让她俩做这活计,少不得她亲自压阵指挥。

  外头的风越来越大,卷着细雪扑打着窗棂。

  陈雪娇探出头,和陈老太太一对眼儿,陈老太太嗖的一下摔下了帘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