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火器称王 第83章 船上论马

《明末火器称王》第83章 船上论马

作者:顽城 字数:3545 书籍:明末火器称王

  天启六年六月二十七日,金士麒带着一个小小的军官团和一个小小的采购团前往柳州府。

  随行的军官都来自龙武水师,包括龙泽和武腾号的两位船长,还有中营和右营的几位舶总、舫长,都是实力派人物。金士麒不想孤身寡人地去“柳州水营”上班,他必须安插自己人。

  至于“采购团”成员,则是负责设计营造“藏宝港”新城的各队工匠和采办。再加上卫兵和仆役,他们打着“南丹卫”的旗子,押送着几千两银子,浩浩荡荡地北赴柳州。迁江本是柳州所属的县城,距“柳州府”有180里的路程,这一路都是平原和矮丘陵。他们策马驾车三天,终于在三十日这天抵达柳江之畔。

  柳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U”字形河湾,那突出的“半岛”上就是柳州府的驻地“马平县”。虽然也只是一个县城,而不是苏州杭州那种府城,但马平是万户居民的大县,比迁江县繁盛很多。

  柳州以生产木材著称,江面上果然看得见许多载着木头的大船,还有些木材被捆扎成筏沿江而下。柳江南岸密布着村镇和码头。到了渡口,只见几十条驳船靠在岸边,搬货的、租船的、等待过河的、讨价还价的、抓贼讨债的,一片热闹。

  金士麒一行人无需与人谈价格,他们是“军车”。他们直接停在最大的两条空船边,吼道:“是过河的船?都下来吧,这船军爷包了。”

  那些船夫们哪敢废话,都赶忙架起桥板,引着马匹拉着车辆上了甲板。那船上本坐着一群民众,都慌忙下船躲避,生怕招惹了凶神。只有一个独自坐在船舷上的青年面露愤懑,低声道:“什么世道,牲口也上船!”

  那秀才一身白衫,身形消瘦,腰间还挎着一柄小宝剑。脸上也是一副铮铮然不可欺的神色。旁边的船老大忙向他告饶:“哎呦郭秀才,饶了小的吧,你可别乱说。”

  但郭秀才的话已经随风飘到了金士麒一帮人的耳中。几个凶悍的军爷立刻就变了脸色,仆役金财甚至抡起了胳膊。

  “勿多事。”金士麒拍了金财一把,只扯着弟弟径直走到前面去。他心想这秀才带着宝剑还穿得这么风情万种,莫不是身怀武艺?即便不会武术,一张刀子嘴四处宣扬我金士麒的劣迹,比直接戳我一剑还厉害呢。

  金士麒一行人乘了几十匹车马,大多都要留在南岸。只牵引了最重要的四辆车和十匹马上船。马还都要蒙上眼睛,防止它们受惊。那些士兵故意把马牵到那郭秀才身边去,臭烘烘地擦在他身上。

  没想到那秀才竟上来了牛脾气,赖在船上不走。他又不敢真发火,只把一张脸气得铁青,嘀咕着:要有先来后到,凭什么让你们!船老大劝他莫惹事,那秀才把屁股钉在船舷上就是不动。直到最后金士麒说:“多他一个不多,开船!”

  金士麒只带了弟弟和孙管家站在船首,观看两岸风景和地势。他们乘坐的是一条柳江上少见的大船,长达七丈,前后各有4名桨手,甲板上还有一根桅杆,若是顺风也可以挂帆。金士麒从船老大口中得知这是一条“80料”的河运船,甲板下能载300石粮食。

  “料”是指造船所用的木材数量,古时惯用料数来估算船只的尺寸、运载能力和价格。但这条大船竟不是柳州所造。船老大说柳州最近几十年营生惨淡,几家船坊造的都是小船,手艺也逐渐荒废。如今这种近百料的大船只在广州有造,400两银子一条。

  金士麒又问了些乡土情况,木材的价格,何处有船坊,哪里可以住店,哪里有牙商买办,谁家憨厚谁家奸猾,皆细细问了。随后他又问县学和书馆的所在。

  说话间,那郭秀才早就受不了马臭味,挪到了上风的这边来。听到金士麒正在询问本地的文人儒生,那船老大当然一问三不知只能傻笑,金士麒便说“可惜啊原来此地是文化沙漠啊……”那郭秀才听到这里自然是又气又急,只可惜刚才闹得不愉快,他没法插话。

  金士麒又把话题转回柳州的船坊,请船老大明日带他查访一圈儿,报酬自然不会少。那船老大忙答应了,又问官爷尊姓和称呼。

  “鄙姓金。”他忽然想逗弄那书生,便说:“我是个举人。”

  那郭秀才果然上钩了,他眼睛一亮,满脸的不相信。“金公子,幸会!”那郭秀才踱过来,一拱手,“柳州城小,往来皆友啊。敢问金兄,是哪年哪府的举人?”

  “是顺天府(北直隶)。”金士麒也拱手回礼,“某不才,三番五次落第,直到天启四年才侥幸中举。”他这话说得言之凿凿,他身边一群军官却莫名其妙,没听说金千户是举子出身啊。只有他弟弟和仆役等人知道底细的,忍不住哧哧笑了出来。

  郭秀才见那些人面目古怪便更是疑惑,心想他一定是在吹嘘。“喔?不知金兄记得当年乡试的题目?”

  “记得又怎样?郭兄还想当场应试?”

  “河宽船慢,交流一番也未尝不可。”

  “无非是兵法韬略、策马舞枪、拉弓射箭,还有耍大刀,不知兄台擅长哪样?”金士麒话音一落,那些军官都哈哈大笑。原来金千户说的是“武举人”,是戏弄那秀才的。

  “武举……也算举人?”郭秀才冷笑道,“算我唐突了!”

  忽然,侧立在旁的金士鹏却轻声说:“晚生记得顺天府前年的乡试策问,题曰:‘国之富,数马以对,马之所繁示重矣。’不知是否?”

  郭秀才一愣,这题目果然没错。金士麒更是笑道:“好好,数马……这问的是啥?”

  弟弟忙回答,“那题下所问:今国马所出,内则计丁以牧之民间,外则用茶以易番夷。是法亦袭前代之旧,马政之弊至今已极。兹欲举此二法,一振起之,使上不病国,下不妨民,而马皆足矣,若何可为?”

  士鹏的声音清清脆脆,半船的大老粗都如听仙乐耳暂明,郭秀才也是暗中赞叹。每隔三年一次的乡试,各省的试题一出,不出一个月就传遍大江南北,所有的书生们都会传抄作题,郭秀才焉能不知。他更是赞叹这小童子果然了得。自己只能大概记得题目,但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自己就没这功夫。

  金士麒也很惊讶:他本以为八股科考,考的都是些云山雾海的枯燥经纶,没想到题目竟是时政韬略和军国大事,这不禁勾起了他的兴趣。金士麒便向郭秀才一拱手:“精彩!现在到要请教先生,此题如何作答?”

  金士麒本意是想了解文人的答辩方法。郭秀才却以为是在考验他,顿时傲气徒生。他略一沉吟,张口便道:“天下之事变无穷,善处天下者不贵于能应变,而贵于能防其变。”这书生果然学识了得,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即便是曾见过这题目并“模拟考试”过,但如此思维流畅也不禁让人称绝。

  金士麒开始时也很赞叹,但他听着听着,却又觉得有些无趣:这秀才只是以“马政”引题,随后就把话题转到如何防止“天道变化”,其道理无非是:种种弊端源于道德缺失、纲纪不振、无法臣服远夷导致秩序错乱之类。那秀才口吐莲花,说得却是书本上的套话。

  如此解题方法,其实就是取巧。就像无论什么病症,在江湖郎中那里都可以用一句“肾虚”来解释,然后开些养肾固本的药方。此乃以不变应万变之策,非常扯淡。

  金士麒很失望,他扭头望着江水,心里数着“一条鱼、两条鱼……”,盼着那秀才尽快住嘴。

  忽然间,那郭秀才声音弱了下去,然后就停了下来。

  “呼,终于说完了。”金士麒正想敷衍几句就跟他说再见,却见那秀才咬紧牙关,神色低落。他刚才还说得很开心嘛,这怎么就卡壳了?

  “罢了罢了!”郭秀才低沉着脸,“鄙人通篇胡乱,有辱尊听,见笑了。”他一拱手,竟退到了后面。

  “哎?这就生气了?”金士麒惊问。

  但那郭秀才却是一副很失落的样子,他独自看着河水发呆,想着心事。

  金士麒忍不住问:“你要跳江?”

  “不是。”秀才低估一声,转过身来不看河水,只用手抚摸着身边臭烘烘地马匹。好像被触动了哪根心弦,他突然长叹一声。金士麒暗想这家伙大概是书读多了,脑筋不堪重负导致陷入了偏颇的情绪吧。

  那郭秀才忽然又走过来,低下头对年幼的士鹏说:“愚兄空读十年书,方才那一番皆是空话。那是‘应题而做’,却未‘应策而答’。小兄弟你天生慧质,也是做学问之人,万望以后能求真、求实,不要学我。”

  这话一说,士鹏那小孩却茫然了。金士麒却暗自称好,心想书生你倒是参悟了,不如随我修行去吧……

  “郭兄过谦。我倒觉得你说的不错。”金士麒笑道,“本朝有农耕之利,塞外有草原可育马,因此以茶易马,正是应了……生产分工的自然规律,这本是上策。强迫农户养马虽违背规律,但若法纪通畅,也未尝不可,这是中策。除了这二法,本朝还在南疆诸寨中征缴马匹,遗害颇重,乃是下策。时至今日,这上中下三策为何皆行不通?其实郭兄已经给出答案。”

  “你说我?”郭秀才惊愕道。

  “没错!”金士麒拍着弟弟的肩膀,“三弟,这位郭先生的意思是说:马政之痛,其实是国政之病。马政之弊只是表现,归根结底是国政已病入膏肓,自然周身各处……百病重生。”

  郭秀才连忙摆手:“我不是那意思!”

  “就马论马,正如脚痛医脚,却无法医治心肺中的病根。但朝纲顽疾岂是下民所能言论。这位秀才虽有良策,但恐遭来逆耳之祸,因此也只能用云山雾罩道德沉沦之辞来应付,实则无奈啊!郭兄啊,我懂你!”

  郭秀才吓得慌忙摇手:“我可不是那意思!”

  “你讲得好。即便皇上有好策略,没有好臣子来执行,只能白费良策。正如你所言‘贵于能防其变’,防的不是马政本身,而是层层施政者。郭兄,你懂得很多嘛!”

  “我不懂!”郭秀才大叫着,慌忙后退,只觉得太可怕了。此刻政治局势凶险,这番解释让人听去了是会被治罪的。

  可怜那士鹏脑海翻滚,半晌才回过味来:“兄长,我也觉得郭先生不是此意。”

  “你说的对!”郭秀才忙说。

  “那是你学得浅!”金士麒笑道。“先生高深得紧呢。”

  郭秀才脸色苍白,知道遇到了硬茬了。他沉吟许久,决定发动反击,“兄台一番话,到好像是你有‘应策’良计。不知能否赐教。”

  “倒是有。但也是无奈之举。”金士麒想了半晌,终于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国亦如此。”

  众人张大了嘴巴,此话太过高深,他们无法领会。

  金士麒暗道一声爽啊!继续道:“马政之困,实则人政之废。马政如此,盐政、茶政、矿政、关防,无不为官僚私用以层层获利。百年顽疾,已‘补不足’,绝非数年之功能扭转。愚下之策便是跳过此间环节,以‘用马者’购之、养之!”

  金士麒望着弟弟,“钱粮茶马在百官手中滚一遍,终将十不存九。若是把每年易马所耗茶叶全数交给……呃,譬如让吴襄去操办,那老混蛋,他吃一半,至少还能吐出一半的马来。若是把育马之地给我来用,我即便挪用一半,剩下那一半也一定是万马奔腾。因为无论吴襄,还是我,都是真正用马之人,我们虽非高洁无私,但能保住一条底线。三弟,但问有何良策,愚兄所言便是。但此策却不能作为科考答卷,你懂吗?”

  弟弟寻思了片刻,点点头,“懂!”

  金士麒拍拍他的脑袋,“乖!”

  旁边那郭秀才也不住地点头,但随后又摇摇头:“兄台言之有理。但是如此这般行事,朝廷的钱财下放、权责松散,最终会造成封疆之势啊!”

  “啊,被兄台看破了!”金士麒笑道。“所以说这不是良策,万不能写于答卷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