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平行年代里奋斗 第一百一十章 知青

《在平行年代里奋斗》第一百一十章 知青

作者:曲声 字数:1902 书籍:在平行年代里奋斗

  平安村,顾爱国现在已经当上了平安村的村长,也算是履行之前他和老村长的约定了。

  “叔,这次怎么又有知青分配到我们村啊,上次那批知青干活一点儿也不利索,净拖后腿,这知青不在城里待着,干嘛要来我们乡下受苦啊?”平安村的一个年轻后生柱子非常疑惑,在城里生活又不用像他们一样天天下地干活,过得可滋润了,干嘛来这里受苦受累啊?

  “你闭嘴,这是国家政策,上面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就行了,不要多嘴,你懂什么,这知青是响应领导人号召,专门下乡来支援我们贫苦中农的。”

  顾爱国其实心里也在纳闷,他也不理解,他能不知道那些知青干活不利索,一个个的都在拖社员们的后腿,但他能怎么办呢?公社开会说了,每个村都要做好接收知青的工作,支持上面的政策。

  他作为平安村的村长,要为整个平安村的社员们负责,可不敢违背上头的政策。

  看到顾爱国一脸严肃的看着他,柱子也不敢再多嘴了:“哦……”毕竟他害怕顾爱国跟他讲那些大道理,他可受不了。

  “行了,柱子,我们听顾叔的总没错,顾叔说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就行了。”另一个和顾爱国出来接知青的年轻后生顾胜拍了拍柱子的肩膀。

  “我知道了。”闻言,柱子收起来脸上的抱怨,他可不能坏了村里的事儿。

  这次分配给平安村的一共是5个知青,三男二女,听说都是大城市下来。

  这时,一辆绿皮火车上,一群年轻的知青踌躇满志,正在谈笑风生,他们都是响应领导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自愿下乡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的。

  “哎,林长安,你怎么也来了,你家里不是不让你来吗?”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姑娘张华一脸好奇的看着她旁边的一个男青年,他们是一个小院的,不过张华的情况跟林长安不一样,她是家里太穷了,兄弟姐妹多,每天都吃不饱,她无奈了才会想下乡的,听说下乡成为知青后会有补贴,以后吃住都在乡下,所以她才出来的。

  而林长安家庭条件好,爸妈都是工厂干部,还有个姐姐也已经工作了,可以说就算林长安不出去工作,那他家里也养得起他,不过林长安自己就是个高中毕业生,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所以张华才会这么疑惑,虽然说响应领导人的号召是很好,但她可不像他们的同学那样认为下乡当知青那么好,她觉得那肯定是要吃苦的,她爸爸小时候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跟她说起过他就是受不了天天下地干活的苦才决然的到工厂里奋斗的。

  “我不想那么快就结婚,我就来了。”林长安心里十分郁闷,他想不通他爸他妈怎么就那么着急,他本来一毕业就要去矿厂里工作了,但是没想到妈现在就想让他结婚成家了,第一次的时候他就拒绝了,可是他妈还是那么锲而不舍,继续坚持她的想法,一直在逼他,他觉得待在家里十分窒息,就干脆和同学下乡了。

  “啊?你也不是自愿来的吗?”张华看了一眼旁边的那些年轻男女,低头小声的对着林长安说道。

  她可不敢大声咧咧,她知道火车上的大部分年轻知青都是自愿下乡的,现在他们的兴致可高涨了,对领导人的号召那是坚决执行的,要是让他们知道了这火车上有两个人目的不纯的反动分子,那后果可想而知,想想就知道这群狂热分子不会放过他们。

  “你也是?”林长安也小声说道,张华是他小学同学,两个人还是一个小院的,还挺熟悉的。

  “是啊,你也知道,我家兄弟姐妹多,弟弟妹妹们都还小,哥哥现在只是个临时工,我妈又病了,家里现在都快吃不上饭了,我就干脆下乡挣口吃的了,说不定还能寄点粮食回去。”张华不觉得对林长安说起家里的情况有什么丢人的,现实就是如此,逃避不了,她就只能接受了。

  “唉,没事儿,你家里会好的,听说知青会有补贴的。”林长安之前了解一点儿张华的家庭情况,但不知她激家里已经这么困难了,要是在城里他还可以帮助她,但他现在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安慰她了。

  “是啊,我就是因为这个才来的。”张华下乡的目的很简单,她就想吃饱饭。

  两个人想到自己心里的无奈,一时之间也沉默了下来,接下来的时间只是在一旁默默听着别人说话,两个人谁也没有开过口了。

  “哎,要我说,我们年轻人就该如此,时刻保持着积极的精神面貌,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广大的农村就是我们的另一片新天地……”

  “是啊,小雨,你说得真好……”

  一个绑着两个麻花辫的女生突然站了起来面向众人说道,声音十分洪亮。

  旁边还有一个也绑着麻花辫的女生在附和她。

  其实这时候众人已经做了一天的火车了,身体都有些疲惫了,之前再火热的心也现在升不起来了,不过听到此话,大家还是很给面子的纷纷鼓起了掌。

  绑着两个麻花辫的女生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满脸高兴,她觉得自己的观点都得到了众人的赞赏,心里十分满足。

  上山下乡运动是为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消灭城乡差别的一个重大尝试。同时知青下乡对于农村的教育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建立,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幅度改变农民面貌。当年的上山下乡经历对知青影响相当深远,使知青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上山下乡经历总结出人生格言: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成为了回忆。但是,这场在3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