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王座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为什么精度这么高

《科技王座》第一百五十九章 为什么精度这么高

作者:急冻人 字数:3570 书籍:科技王座

  ps:昨天露出破腚了:五六半原型应是sks、德国也没什么g系列、95顶部那是光瞄导轨而不是什么提把(囧),这是作者的失误,经读者指出后已做修正,感谢指点的各位朋友,在此道歉。

  关于95,自出生之日就争议颇多,作者不就此进行争论。单就说明一件事:中说的可是95-2改进型,这在现实中是没有的型号,仅是作者收集军迷观点,做的一点想象而已。所以拿初版95来指责的,实在不好说什么。

  ……

  中科院学部委员乔康盛背着手,笑咪咪地走在军分区精密机械厂精工车间,东瞧瞧、西望望。时不时还停下来,蹲到某样设备前,仔仔细细地观看一阵,趁操作员休息的间隙拉着对方询问一番。

  真空电渣重熔炉成功启用之后,大多数专家因单位有事都已先后离去。也有些专家事务没那么繁忙,他们的地位,单位也不好强行要求他们回去,就留在这里,跟军分区的技术人员一起,对真空电渣重熔炉的使用、改进做更深入的研究。

  科学家都是些专注本行业务的资深技术人员,对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务感觉比较迟钝。可是再迟钝,接触时间一长,还是发现了许多跟国内不一样的地方。

  拿技术研究最重要的实验设备来说,这可是科研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观测、控制仪器,光靠肉眼、一双手,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无法从事越来越精细的微观研究。

  这些设备,在国内都是宝贝疙瘩,没有哪家研究所能够拍着胸脯说装备齐全。一个研究单位有那么一两件进口仪器,那就跟爱护眼珠子一样,宝贝得不得了:专人看护、保养;用一次必须提前多久申请,然后排队;使用前必须不上机培训很久,确定熟练后才能得到使用机会;操作时间严格掐死,超过一分钟都不行;试验中的耗材精确到克,多一点都不批……

  但在借用特种合金厂的设备时,他们感到诧异了。

  来的时候,他们大致知道,军分区企业的技术部门跟国内大型企业自己就有研究机构,大而全的模式不一样,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大量研究工作都是找相应的研究所协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定课题,研究所进行研究验证,本身是没有太多研究能力的。

  但在特种合金厂,实验楼里的设备居然好得令他们吃惊。

  矿相解离分析仪、金属原位分析仪、高温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拉曼光谱仪……,各种各样在冶金研究所常见和不常见的仪器,竟然一件不少!

  由于仪器的标签上虽然贴的生产单位是军分区精密仪器厂,但内部结构还是大家熟悉的国内厂家风格。所以起初专家们还在暗地里笑话军分区打肿脸充胖子,把国内买来的仪器换了个标签,就说成是自己的了。

  因而最开始大家只是感慨军分区有钱,舍得投入,并没太多感想。

  毕竟国内的仪器质量如何,紧跟精密仪器发展步伐的他们最有发言权:还行,能用,但比苏联的还是要差一些,比少量从欧美买来的进口仪器就差得更多了。

  军分区有钱,大家少少羡慕一下,也就罢了。

  对于专家们提出借用仪器的要求,军分区表现非常慷慨,积极帮助调整使用时段,把一半的设备时段都拨给了国内来的专家。

  但在等待阶段,当他们看到合金厂自己的技术人员,实际使用设备的情景后愤怒了:他们的动作一点都不规范,好多操作流程由于可能损坏设备,在国内是严厉禁止的。而且用着这么好的设备,他们竟然只是做一些非常初级的检测工作,材料的浪费也大得让旁观者怒发如狂。

  这些技术人员根本就是新手嘛!

  在国内,他们就是想进实验室也会被拒之门外,靠近一步都会被当做破坏分子监视。

  特种合金厂有这么好的设备,却是拿来培养新人,这,这,实在是太浪费,浪费到他们这些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可这毕竟是人家自己的私事。人家有钱、任性,就是要拿昂贵的设备、大笔投入耗材来培养新手,专家们再怎么看不顺眼,心里不平衡,也无法干涉。

  一些好心的专家干脆就出声,指导他们如何科学地撰写试验流程、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正确操作设备,当起了他们的老师。

  在教导过程中,实际使用这些设备以后,他们惊讶了。

  这些设备明明是用的国内的内瓤,但测量精度、自动化程度之高出乎意料,丝毫不比他们用过的进口设备差多少!

  震惊之下,他们连忙追问这是怎么回事。

  特种合金厂的技术人员,对他们的失态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些技术人员的的确确是百分之百的新手,只有几个技术骨干是从国内聘请。但即便这些技术骨干,也在国内属于二流,才会被打发到了这边来,帮助军分区建立自己的小工业、科研体系,来了以后,接触到的就是这样品质的仪器,初期惊讶一下,很快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对于专家们的询问,这些技术骨干同样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大惊小鬼,难道国内没有这么好的设备?

  不可能啊,这些设备本来就是从国内科学仪器厂订购,只不过先送到军分区精密仪器厂稍作改进而已,需要那么夸张么?

  被对方这么一反问,国内专家也愣住了,猜想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也许国内仪器厂早就有了更好的设备,只是自己不知道,亦或是研究所没有购买。

  于是,专家们一窝蜂给国内打电话,把抄下来的设备铭牌、型号报给单位,说这种型号比原来的旧型号好太多了。要求他们向国内厂家询问是否有该型号仪器,有的话一定要买一台。

  可是从国内反馈回来的信息,却是查无此事!

  不论是北京也好,还是上海、武汉也好,都没推出过这种型号的仪器。他们倒是承接过军分区的订单,按照他们要求对仪器进行局部改造,但也就这样而已,对于改造的目的、用途一无所知。

  专家们对其他事迷糊,但在这些与他们研究紧密相连的大事反应可不迟钝,立即明白到,这些仪器都经过军分区有目的的改造,很可能加装了什么配件,从而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越是这么想,心里越是像猫抓一样。

  这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仪器的改进肯定是不可外宣的绝对机密,军分区怎么可能向他们公开?

  绝大多数专家还能保守纪律,虽然一万个想明白其中缘由,可还是按捺住了心中冲动。只有极个别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脑子一发热,就跑去提出参观精密仪器厂的请求。事后知道的考察团领导把他们找去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们无组织无纪律,严重违反外事纪律,尽给人家出难题。

  这边批评完,谁知道转过背,不料军分区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欢迎他们在各个企业陪同下自由参观。并希望他们能帮军分区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这可是意外之喜。

  得到允许的专家们马上集体出动,在精密仪器厂办公室人员陪同下,参观了他们的制造车间。

  去了以后,他们再次受到极大震动。

  特种合金厂的厂房建设,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超高标准了,一点也不像国内冶金企业一样,又脏又乱,各种设备、部件、原料胡乱堆放,几十上百人挤在里面来回走动,把个车间搞得跟收摊时的菜市场一样乱哄哄。特种合金厂的厂房整洁如新,大量使用自动化控制以后,车间里也不需要太多人员,一个班组也就十来个人,各自定岗,显得非常有序。在自动化行车、轨道运输设备的辅助下,就这么点人便能轻松胜任工作。

  但到了精密仪器厂,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

  精密仪器厂的厂房倒不是多么雄伟壮观,就是简单的钢结构厂房。可是内部管理之严格,哪怕国内最高档次的实验室,也不过如此了。

  各种超纯净水制造、供应,严格到苛刻的除尘管理,空气洁净保持把颗粒微尘控制到最低,就连光照方向、强度都有一定之规。

  为了保证最高的洁净度,坐在生产线的工人甚至穿上了把头脸都蒙在里面的连体服,只透过面部玻璃进行观看、作业!

  传动带上,一块块电路板从上千名工人面前经过,所有人都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没有余暇四处张望。完成一项自己的工作,就将电路板放入内侧传送带,送到下一环节,然后又从外侧传送带,拿起下一块进行操作。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有自动点焊设备、显微仪,以及综合测试设备,简直堪比一个小型实验室。

  这哪里是什么生产线,简直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实验室嘛!

  相比国内精密制造企业,把门窗封一封,加个排气扇,工人穿个白大褂、带个帽子就算是洁净厂房,精密仪器厂的条件简直高到让人发指!

  也只有这样高洁净度的厂房,才能制造出如此高精度的科学仪器,众人看过生产线之后,都服气了。

  当国内专家们恍恍惚惚地离开车间,偶然发现十几辆载着明显具有国内仪器特征的运输车队经过,他们一下兴奋了。这就证明,军分区的确大批向国内购买了科学仪器,这点没有错。

  他们兴冲冲地跟着车队跑,来到库房,赫然发现这里堆放着数以千计的各式仪器,所有的产品铭牌,都清晰标记着国内生产厂家的名称。

  这些仪器入库之后,部分马上被转入生产线。

  跟着来到生产线,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气愤又悲凉的场景:同样是超洁净车间,同样是连头服,可是这个车间的任务却是拆卸!他们将从国内购买的仪器来了个大卸八块,把机械部分保留下来,电气部分却全部弃之不用,像扔垃圾一样,丢到一旁的回收箱里。

  这就是真相!

  原来军分区从国内大批购买科教仪器,是因为自己的加工产能,暂时无法加工大量的精密机械构件,也无法生产诸如科学透镜之类的光学部件,所以才从国内购买。但他们也只需要这些军分区暂时无法、或是产能不足以满足需要的零部件,至于控制电路,从电路板到元器件,全部用的都是军分区自产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像特种合金厂、精密机械厂一样,在国内和军分区之间,国内企业充当的是初级加工材料、半成品供应者角色。而军分区才是整根生产链条的最终端,负责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对从国内采购的初级加工后的材料、半成品,进行深入处理,精加工后做成最后产品,又返销国内或对外出口!

  并且为了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数字精细分析能力,电路中所使用的处理器数量之多简直是骇人听闻!

  只要是能够使用处理器的地方,都采用了相应的修改。视数据处理复杂程度,从最早期的4040到最新款的z80、8086、8088,一应俱全!最新的8086、8088甚至国内都还没吃透,这边已经开始在规模化运用了!

  明白了整个流程,他们对于用国内仪器为内瓤的军分区自产仪器为什么精度如此之高、控制之方便、细微调整功能之精细,再无怀疑。

  哪怕国内的光学构件稍差一点,但在军分区如此不惜工本的改造下,还不能大幅提升仪器性能,那才是见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