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王座 第一百零二章 这是我们的城市

《科技王座》第一百零二章 这是我们的城市

作者:急冻人 字数:2871 书籍:科技王座

  贺援朝、何阳、苏宁、张英学四人刚从营区出来,天上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他们加快了脚步,从通往营区的专用道路上跑出来,冲向路边的公交站台。∏∈,站台遮雨棚下,还有几名身着军分区战士,见他们跑来,相互挤了挤,给他们留出了位置。

  “这里每年夏天都经常下雨么,今天都是第二场雨了。”张英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抱怨道。

  “这算什么!马上就到雨季了,那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做下雨,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几个小时都在下雨,天也阴沉沉的,又湿又闷才叫难受。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停训。”贺援朝拉着衬衣,不让湿了的衣服贴着肉,不停地抖动,想让湿衣服快点干。

  苏宁心不在焉地听着两人对话,转头问道:“雨一般大不大?”

  “倒是不太大,就是细雨绵绵比较讨厌。以前在农场的时候,最难熬的就是雨季,每次下田都是一身烂泥,干活又累,许多人回去累得都没力气洗衣服,就脱了湿衣服挂起来,第二天又穿着半干的衣服下田……”贺援朝回想着在农场时的苦日子,眼神有些迷离。

  “那就不会停训。”苏宁皱着眉头,淡淡道。

  “真倒霉!这鬼天气衣服也不敢晾到外面,要是不停训,两套衣服根本不够换洗的。”贺援朝的思绪马上从往日的回忆里拉回来,苦着一张脸,牙痛似地抽着凉气。

  何阳有部队经验,安慰道:“放心吧,上级不会让我们冒雨训练的,天天淋雨谁受得了,到时候起码倒下一大片。我听连长在和指导员商量,说接到上级通知,让雨季的时候多安排一些室内体能、射击训练,要不就进行政治学习,战术科目训练打算趁着雨停的间隙进行。各连队也会分配几台带自动甩干的洗衣机、烘干机,方便大家及时换洗。在这边当兵真轻松,各种生活设施都齐全,我们以前在国内训练一身泥,还不都是自己手洗,哪有这条件。”

  他对目前的境况非常满意。

  住着漂亮舒适的楼房,身边都是热血方钢的战友。在他看来已经很满意了,上级还在不断改善部队的生活、训练设施,为战士们解除各种后顾之忧。

  就在月初,他又因为训练刻苦、技能过硬,被提拔为副排。

  指导员告诉他,这在国内就意味着提干,从今以后,他就是一名职业军人,所领的也不再是战士津贴,而是工资,什么基本工资、训练补贴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加起来,每月能领到七十多块!

  在国内,这已是一名助理工程师的工资待遇了!

  现在又下发了新军装,穿上去对镜一照,他都觉得自己威武神气了许多。

  新军装暂时还没有军衔,听说等司令从国外回来,就会开会,讨论部队授衔。他这个排副,少说也要授一个少尉衔。

  他咨询了指导员,得知可以允许家属随军,部队会安排工作,便急急忙忙给老家的媳妇儿写了信,让她过来!

  这次跟着贺援朝一起,也是听说他的哥们儿买了房,正式乔迁新居,打算借着贺喜的名义跟着过去,看看房子怎么样。要是不贵,他也准备买一套,让媳妇儿过来有个住处。

  “这条路之前还是土路吧?”似乎有些心神不属的苏宁,这时好像才发现眼前是一条水泥公路,吃惊道。

  明显新修的公路上,车来车往,很是繁忙。

  “嗯,我问过了,就是这两个月新修的。一头连着新城,另一头往龙康,然后转向北,通到界河。从大学区那边,也有一条,绕了一圈,连在主干道上。军分区赶在雨季前将公路修通,为的就是怕到时候道路泥泞,阻碍物资运输。现在有了水泥公路,公共汽车就可以通往下面的各个乡镇,老百姓进城也方便多了。”贺援朝有在广播站工作的薛珍传递消息,对军分区的新进展了如指掌。

  军分区发展日新月异,他也是与有荣焉,说起来满是自豪。

  透过雨帘,苏宁望着日渐变得陌生的周遭景物,神情有些恍惚。何阳等人也不去理他,与贺援朝谈论着军分区的新变化,笑逐颜开。受他们影响,站台内等车的其他几个军分区战士,也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言谈间对军分区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说话间,一辆红色的公交车从雨幕中驶了出来,缓缓靠上站台,打开前门。

  “前门上,后门下,前门上,后门下啊!买了票再上车!”一个坐在前门边的中年女人探出头来,指引两个跑到后面车门等待的战士到前门来上车。

  对贺援朝他们而言,这种上下客方式很新奇。

  国内不管哪个车门,能挤上车就行,上去以后售票员再来回走动卖票。有那逃票的人,就会钻进人堆里装作早就上了车的样子,任由售票员来回喊得声嘶力竭,也一声不吭。

  眼前前门上车、后门下客的方式,却让那企图逃票的人无所遁形,只能老老实实掏钱买票。

  贺援朝等人规规矩矩排队上了车,挨个买票。

  车票不贵,到孔令晨、薛珍他们住的精工小区一期只要四分钱,到终点站商业大道也只要一毛钱。

  “这可倒好,就我们几个!”贺援朝发现偌大的车厢里空空荡荡,只有他们几个人,喜笑颜开就占了一个最前面的靠窗座位。

  何阳也不挑,在他身边坐下,好奇地扭头看了一下后面:“这车两节车厢,怎么一个人也没有?”

  “乡镇上的人没钱呗,他们宁可走几十里路,也舍不得卖票坐车。”售票员示意司机关门,没好气地说道,“开这条线亏死了,两个乡镇十几个村子,要不是偶尔碰到你们当兵的坐,来回都只能开空车。”

  “怎么会亏呢,反正人多人少,不都是拿那么多工资。人少你们还轻松些。”苏宁看看空空如也的车厢,眉头一松,有意引发话题。

  “人多人少差别大了!”

  他不说还好,一开口,售票员和司机都叫起来。或许是路上寂寞,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让贺援朝他们很快明了了情况。

  军分区新从国内购买了几十辆公交车,组建了公交公司。驾驶员、售票员的收入由基本工资与奖金两块组成,完成正常的线路运行只有三十七块基本工资可拿,此外还有节油奖励、夏天的防热降暑补贴。

  像他们这种空车来回,一个月撑死了也就四十来块,什么额外奖励都拿不到,车组成员都是一肚子气。

  “公司原来还打算上铰接式公交车,那种两节的车厢最多可以坐三百人。后来发现根本就没人坐,赶紧换成现在这种,节约一点汽油钱。再过一段时间,要是还是空车,还要再减车次,要我说裁了也好,跑市内线路还多挣点。对了,以后一天就发三趟车,早中晚各一趟,发车时间分别是七点、十二点和傍晚六点,你们可要记住了,错过车次就没有车了。”年轻的女售票员嘴里呱呱唧唧,埋怨完了,又好心提醒道。

  宽敞的六车道水泥路面上,来回跑着东风、解放、黄河。向城内方向行驶的,大多是运载生活物资、钢筋、建筑机具,间或还有一辆庞大的油罐车。从城内驶出的,超过半数是运送土方。

  车行一段距离,迎面一辆公交车交错而过,贺援朝等人发现车上除了司机、售票员,也是一个人都没有。

  “还是穷啊!”苏宁眉头舒展开,笑道。

  “穷才怪!是他们太抠门!”售票员一点不感激他的体谅,没好气道,“乡镇上的人好多都跑到工地上干活,挣得可不少。原来是五毛一天,后来按工种、工作量计发工资。只要肯下力,一个壮劳力一天能赚两块到三块。要是有技术,活干得好,一天拿五六块都不稀奇……。各个乡镇都跑去工地上干活,现在地里的活都交给了家里老人小孩去干,淘神费力的粮食他们也不种了,就种些菜、高粱、玉米。菜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到市场上去卖。高粱、玉米是碾碎了用来养猪、养鸡,挣得也不少。他们就是穷惯了,有钱也舍不得花!”

  苏宁等人张大了嘴,哑然无声。

  其他的战士也为民工们的工资而震惊,车厢内顿时没了声音。

  “我说,干脆我们也去工地上干活算了!”何阳半天才回过神来,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司机回头看了他一眼,又赶紧转回头:“当兵这么好的出路,你去工地上干活什么,我们都没想过转业。别看民工挣得多,可辛苦。为了多挣点钱,刮风下雨也不休息,一天干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我们刮风下雨也是要训练的。”贺援朝不服道。

  司机、售票员笑起来。

  “你们训练是辛苦,可是以后出路好啊。以后转业了,起步工资就比其他人高两成,同等条件下,涨工资、提拔都是优先选择转业干部。照军分区这个发展势头,等你们工作了,发展比在工地上干活好得多。我们都不着急,还在慢慢的熬,你们着什么急?等过两年,老百姓逐渐富裕了,也舍得肯花钱了,这条线路少不了坐车的人,我们的收入也会多起来。”司机三十出头,说话不紧不慢,很有些经历了沧桑、看透世事的感觉。

  贺援朝等人相互看看,看到了彼此眼中晶亮的光芒,咧嘴笑了笑,一种叫做幸福的感觉,渐渐弥漫在心中。

  从挡风玻璃看出去,在细雨迷离之中,一座城市的轮廓显现出来。

  这是我们的城市!

  未来,我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