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风雷之学生传奇 京华旧梦_第 152 章 再出损招(1)

《抗日风雷之学生传奇》京华旧梦_第 152 章 再出损招(1)

作者:紫金燕山 字数:2710 书籍:抗日风雷之学生传奇

  日本人当然不甘心失败,土肥原贤二和松室孝良又去找董途平喝酒。土肥原恭维道:“先生神机妙算。张学良果然造反,而且就在骊山捉住了蒋介石。可惜我们人手不足,两次暗杀都没有成功”。

  董途平疑道:“骊山应该很容易得手,难道对方事先有埋伏?”松室孝良道:“事变前夕,我们在西安的特务站遭到破坏。挺身队的人侥幸逃脱,看来还是被追踪了。另外,咱们的人一定贪功了。想着捉蒋,不成再杀之。没想到东北军中藏着厉害的高手”。

  土肥原叹息道:“唉!后来的帅府行动,在重兵环绕当中取蒋姓命,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外面只知道少帅府发生了大爆炸,但行动还是失败了”。松室孝良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支那举国欢腾。难道各派真的能尽释前嫌,结成所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董途平道:“现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已经成了潮流,可以说大势所趋。蒋先生就是不甘心,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如果我们坐视不理,全国各党派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必然的”。

  土肥原听出了门道,精神一振道:“莫非先生有破坏统一战线的妙方?”董途平道:“就算一时破坏不了,也能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互不信任的种子”。两个日本人齐声道:“先生快说!”

  董途平不慌不忙道:“各个实力派之间,特别是国G之间,本来就各怀鬼胎。如果我们利用媒体放大他们之间的恩怨,不断地在各派之间制造咀唔。这样就算他们同床也是异梦。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有缝的蛋早晚会变成臭鸡蛋”。

  松室孝良道:“利用媒体搞心理战,我们大日本帝国搞了几十年了。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好像不足以引领潮流”。董途平道:“山人自有妙计,只需……”董途平一番解说,两个日本人听的双目放光,又不断地补充完善。最后是一阵狂笑。

  几天后,《顺天时报》开出了一个新的专栏,名曰“戏说讲坛”。坛主叫董孝贤。这位董先生说,本讲坛的题目都是民国以来发生的大事悬案。本坛主经过多年研究,通过一些珠丝马迹和某些不便透露的特殊渠道,经过一些科学推理加上合理想象,发现了这些事件的幕后真相。所以本栏目发表的系列文章也可以叫做民国探密或民国探佚系列。各位看官要是不信,也没关系。咱不就是图一乐吗?就当茶余酒后的谈资好了。

  这正是董途平的高明之处。人家没法和他较真,戏说嘛。但生于后世的他,确实有密可揭。有些秘密露上一点儿,足以引起相关势力的震动。要命的是他还可以随意编造。一般读者看后也许或叹息或一乐,可有了真相打底,相关势力的头头脑脑们敢不信吗?至于推理想象都是后世玩烂了的。例如探佚家们,在名著中抠出只言片语附会上一些历史掌故就可以写上一堆书,还能论证出作者的身世和书中人物的真实身份和结局。还比如阴谋论者,根据一张照片就可推出美国登上月球其实是个大骗局。

  董先生说完开场白就推出的他的第一篇文章《西安事变之真相》。文章要点为,世人都以为张、杨二将发动“兵谏”,是因为张学良身负国恨家仇,而蒋介石先生在9.18时下令“不低抗”,却让张学良背负“不低抗将军”之骂名。又放着日本人不打,逼着张学良打内战。故而张学良联合杨虎城打着“逼蒋抗日”的旗号发动兵变。

  其实天下人都被骗了,西安事变真正的幕后推手是G产党。世人都知道,G党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实是联络尽可能多的非党人士为G党所用。为此,G党专门成立了“统战部”。针对张学良顺则骄狂,逆则彷徨,冲动轻信无韧性的性格特点,制定了先打后拉之策略。

  1935年9月下旬,红军悍将徐海东的15军团在劳山湫沟沿全歼东北军67军的一个师。师长何超率毙命。10月下旬又在甘泉榆林桥吃掉了67军的一个加强团。团长高福源被俘。到了12月份,彭德怀指挥,由第1和第15军团组成的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消灭了57军的一个师又一个团,师长牛元峰自杀。

  这三仗打的张学良晕头转向,开始怀疑蒋介石令其剿G是一石二鸟的毒计。心里正苦闷着,见了高福源带来的中G领袖的亲笔信,竟有柳暗花明之感。原来经过两个月的洗脑,高福源竟然完全倒向了红军。以后高福源在张学良和中G之间穿针引线立了大功,被中G发展为秘密党员。而张学良把败军之将高福源由上校团长提拔为少将旅长。

  却说张学良派高福源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返回瓦窑堡。信中要求和红军正式会谈。中G遂派出谍王李克农到洛川会见张学良的亲信,67军军长王以哲。

  中G的某个领袖更是个策略大师,他在1月20日给李克农的指示电中称:“务使进行之交涉克抵于成。……可暗示彼方如诚意抗日反蒋,则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稳固局面,肃清蒋系势力,进一步助其回平津、东三省,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并暗示彼方,如有抗日反蒋诚意,国防政府主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可推张汉卿担任”。

  这是多么大的一张饼!张学良亲自驾机飞到肤施面见中G的统战大师周恩来,并带去了5万大洋的见面礼。双方正式结盟。不过取得苏援还有待时日。现实是红军需要接济,陕北地贫人稀,苏区人口仅40余万。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合流后,供需比为13:1。红二、四方面军到达后,供需比达5:1。红军发动所谓的东征和西征,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缺衣少食的困境。

  张学良前后送出几十万的大洋和法币。步枪数千条,子弹两千万发和大批紧缺物资。并让出肤施给红军。张学良的慷慨可谓雪中送碳。而G党趁机对东北军进行渗透。

  因为67军是前线部队,统战效果最好。G党先后派出了叶剑英、李克农、朱理治、刘仲明、马文瑞、刘培植等人。其中大部份干部下到各师随军行动。这样67军4个师中都建立了秘密党支部。成绩最好为107师,发展党员20多人。

  在张学良的身边,亲弟弟张学思、随从栗又文、高中级军官王以哲、常恩多、万毅、康鸿泰等也都发展为中G秘密党员。秘书宋黎和刘鼎,文职军官刘澜波本来就是中G党员。

  到了1936年7月,由刘鼎和刘澜波策划推动,张学良在东北军中搞了一个专门效忠于他个人的秘密法西斯组织“抗日同志会”。张学良亲任主席,应德田任书记,孙铭九任行动部长,成员都是对上层军官不满的少壮派。他们创立抗日学兵队,准备将各级军官换上自己人。

  在王以哲主办的长安军官训练团中,以联俄容共相号召,对称呼总理及委员长均不立正,而规定称呼副司令则应立正。

  应德田还编造了9.18不抵抗是蒋介石下的令,少帅是替蒋背黑锅的谣言。目的是在下层士兵中矮化委员长,拔高张学良。中G也派出“人民剧社”在集市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对赶集的东北军官兵政治宣传效果极好。

  至于杨虎城,本来是蒋介石令张、杨二人相互监视制约的一枚棋子。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杨虎城本人就是中G秘密党员,其智囊、17路军政治处长申伯纯,西安市公安局长赵寿山,亲信张文彬,秘书王菊人、米暂沉、宋绮云,世侄王炳南、夫人谢葆真等都是中G党员,就连中G都感叹十七路军是“党员最多的军阀部队”。

  杨虎城接济红军资财自不必说。有时赠送红军的大洋都不出西安城,直接采购成枪弹药品送到苏区。在胡宗南部和红军苦战时,张、杨二将不但坐视不理,还赞助红军饷械,至使胡宗南大败。

  两广事变时,宋哲元、韩复榘、刘湘等暗中派代表来西安和张学良串联。所有这一切都让张学良以为西北大联合进而控制全国的计划大有可为。

  综上所述,西安事变乃是中G长期统战工作的成果。从最后结果看,中G是唯一得利的一方。经过两万五千里流蹿濒于灭亡的中G,得以喘息并获得了合法地位。今后将不断地发展壮大。蒋介石的剿G大业功亏一篑,他的最大敌人将会成长为巨人。

  东北军和17路军都被整编。张学良现在明白,所谓苏联援助,所谓三位一体西北大联合,都是空中楼阁。他关了蒋介石十几天,以蒋先生睚眦必报的性格,蒋介石将关他一辈子。杨虎城被迫下野出国。如果胆敢回来,吉鸿昌就是前车之鉴。其余各路军阀,在事变中或声援张杨,或看事有不谐赶紧拥护中央,此时不免兔死狐悲,各怀鬼胎。都看着中央如何秋后算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