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在非洲之加纳淘金 遣送回国2-稀缺

《人在非洲之加纳淘金》遣送回国2-稀缺

作者:小生张铭 字数:2936 书籍:人在非洲之加纳淘金

  小的时候没有觉得,长大后,越来越发现一个绝望的现实,那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贫富差距是在逐渐拉大的。一直以为这种差距是因为富人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所处的平台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本不一样,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心态!也即穷人觉得自已很穷的心态,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已。因为我没钱,所以我没有闲钱去投资,去充实自已,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取更长远的回报),去娱乐和朋友同学聚会保持社交联络,不能够经常参加甚至避免社交活动(从而使自已的交际圈更为狭窄,缺乏人力资本);因为我没有时间,所以我压根不能考虑以后的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看不见的东西不要来烦我,眼下的事就足够我焦头烂额了,甚至还得透支下一件必须完成的事的时间。拖延,不断的拖延,好不容易这件事ok了,下一件事又会因为上一件事耽搁了太长时间变得更为紧迫,于是人们总是在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我很孤独,所以我太想让别人喜欢我了,要怎么做呢,说这句话好不好,欸,他是什么反应,是不是讨厌我了?唉,我肯定又无趣,又没有魅力,我怎么这么没用,在这么重要的事上表现得糟糕。而事实上,别人并没有这么觉得,孤独者也并没有更无趣或没有魅力,问题在于他们太多专注于自身的稀缺。

  而一旦人们专注于自已的稀缺,“唉,我怎么这么穷”,“啊,我没有时间了,别来烦我”,“怎么办怎么办,来不及了”,“我好孤独,大家都不喜欢我,看,他们又没有理我了”,整天为着生计而焦头烂额,这里要怎么办?考试就明天了,怎么这么快,书都还没看?糟糕了,我做不完了,早知道我提前一点准备就好了,我真糊涂,昨天还跑去看电影,啊啊啊啊,烦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早点做呢?于是,你的心就被占得满满的,通俗一点讲,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根管子,而带宽就是你能够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旦满脑子充斥着眼下的问题,你的带宽就被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就像一条拥堵得水泄不通的马路,只能看见眼下的问题,而管子外的东西全部被你屏蔽在外。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只能看见狭小的井口所能望见的天空,而那小小的一隅以外的天空全部抛在脑后,所谓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盲视”。即使意识到这件事现在不处理,可能在更远的未来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我们节食总是失败,当面对诱惑,我们会屈从于当下的快乐,享受食物的美味,而要付出长期而持续努力的节食和锻炼总是显得那么艰难,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打乱我们所有的计划,把更长久以后,远到难以看见的成效终于排除在我们的“管子之中”,意识之外,好像忘记了瘦身,健康的饮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与收益。我们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以全副精力应付了当下的麻烦,可是下一个麻烦又接踵而至。因为我们在上一个麻烦中时,往往下一个麻烦就在不经意间孕育了,而我们总是聚焦于自已眼下的问题,无视甚至助长了下一个问题。就像给家里买一袋大米添置一项需要的大型的家用电器好像总比给孩子接种疫苗,给癌症买保险,甚至给地震来一个风险保障要来得可靠和必须的多。人们总是低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于是银行提供的小利率的贷款总是收效寥寥,而民间针对小数额如应付婚嫁送的彩礼所需的费用的高额利息的贷款却日渐猖獗。而这样的结果,无非是付出更大的代价,让我们的资金压力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变得愈发贫穷。

  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稀缺在这里或许可以用工作记忆来指称,但显然稀缺的意涵更深。它值得是一种心态。当你形成稀缺心态时,就等于默认自已是贫穷的,自已是忙碌的,自已是孤独的。一旦我们形成这样的认知预设,你就会不断重复着贫穷、忙碌与孤独,恶性循环。你所有的创造力,所有的认知能力,所有的执行力都耗在无意义的纠结中(当然,真正的穷人,忙碌的人的这些考虑都是必要的,只是或许我们可以把视线放得更远一些,如何避免认知局限,稀缺所带来的“管窥之见”,从而避免更加贫穷,忙碌与孤独)。稀缺造成的带宽负担,就像有一台轰炸机一样在我们的脑袋里嗡嗡得响个不停,噪音状态下或人失眠时大脑不受控制地告诉运转,我们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躁与忧虑中,把李大钊的话反过来说就是,“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即使我们出去放松,我们也会在不自觉地在想那件让我们忧心的事,显得心不在焉,甚至会降低人的智商(让人变笨),使我们更加难以控制冲动,降低执行力。而这种心态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IQ评分中的13分,14分,直接就能将你的智商从“普通”提升到“出众”(或打成“低能”)。在执行控制力上,对印度甘蔗农的研究显示,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在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要记住这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多么惊人!仅仅是人的认知态度不一样,稀缺心态所造成的智商和执行力产生多么大的波动。可见,或许我们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蠢,那么没有毅力,仅仅是由于我们的稀缺心态所致!(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复杂的原因)

  然而这种稀缺心态并不能完全由我们控制。研究显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一旦都身处贫穷,都会产生稀缺心态,从而降低流体智力和执行力。(贫穷最为典型,以下拿贫穷为例)从这一点来说,也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了我们不同的心态。对于非洲贫困国家的人们来说可能吃饱饭就已经足够可以了,对于美国的穷人来说也许拥有一个独立的卫厨空间才感觉没有那么稀缺,对于欧洲的穷人或许买上一辆车或许称得上挨得着贫困线上的一丢丢。我们所处的位置往往决定了我们处于什么状态,是稀缺还是富足。富足的人有足够的缓冲地带,他可以优哉游哉,不会因为一项错误的消费行为而陷入困境。同样的买了一件不实用很容易就坏了的皮草,富人可以毫无在乎地丢入储藏柜,从此再不穿,打碎一瓶昂贵的花瓶也不觉得有什么;而穷人呢,往往耗尽他一两个月的工资,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下一月的房租拿不出来,沦落到靠泡面度日的地步。所谓的“余闲”,就像一笔缓冲的应急资金,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救你一命,不致陷入债务负担。所以,我们常常说,像老子伸出舌头的“以柔克刚”,禅家的不急不慢,打太极拳一样,给自已留下足够的余地,在火车快要出发之前,提前20分钟到就不会急急忙忙。所以人们也才说,你的恐惧是最大的敌人,把所有可以发挥出来的实力都给内耗掉了。慢一点,放松一点,给自已多空出来一点时间,多贮备一点资金,不要做一个被稀缺俘虏的战战兢兢认定自已就如此的“loser”(经济上,时间上,社交上的匮乏者)会不会更好?而不要把自已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否则一下不小心,这个没有完成,就造成下一个也迟了,永远“迟了”的状态,永远在别人做下一个的时候马不停蹄地赶着上一个任务,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推倒满盘皆输。不要囿于管中的思维,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我们是如何越忙越没有时间,越穷越没有钱的,越孤独越没有朋友的。而所幸的是,稀缺心态就像一个人的生理节律,作为一个人的心理节律(如智商,执行力的波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所以事实上你或许没有别人笨更没有毅力(不必再为自已克制不了诱惑而感到羞耻了),仅仅是因为你陷入了稀缺困境而不可自拔。对于稀缺,就像人开心了会微笑,生气了会发脾气一样自然,但是当我么意识到自已正处于稀缺的边境时,或许我们有办法避免稀缺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我们可以采用外在的干预,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让“疏忽”等于“默许”(而不是陷入羞愧与自责),保持警觉,找准关联行动时机节约利用带宽,在带宽充裕时行动,从富足起步,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用书中的最后一段做结,“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搏,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用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做结,“当你随时可以放弃并且不觉得坚持是一种责任的时候,你接受了自已哪怕是废物的事实而生活的一切都成了奖励”。去接受稀缺,因为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我翻阅着白皛桌上的一本白色书本,写的内容是稀缺心态!我从中很受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