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皇帝萌萌哒 第六十六章 拾遗补缺(7/15)

《皇帝萌萌哒》第六十六章 拾遗补缺(7/15)

作者:罗袜染轻尘 字数:1889 书籍:皇帝萌萌哒

  曹永利是吏部右侍郎,向来是个中间派,祖东来在位时,不得重用,现在祖东来倒台,曹远山潜逃,吏部便属他的官职最大,也就成了吏部实际上的堂官了。 ..

  作为吏部的实际上的一把手,曹永利所关心的自然是吏治问题,现在得到了李观棋的允许,便轻轻咳嗽了一声,朗声说道:“新法中的裁减冗员,选拔人才,和选贤任能不问出身资历,大力提拔年青的官员,这些臣都没有意见。

  臣心存疑虑的是,新法中规定地方上年过五十的人不得为州府县正堂主官这一条。”

  这一条确确实实是李观棋自己的想法,他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退休和内退制度变化而来的。在现代社会,男子五十五岁也就退休了,何况在人均寿命普遍不高的古代呢?而且作为年轻人,李观棋自己肯定也是更希望自己的官员队伍能够年轻化的。

  所以听说曹永利质疑这一点,李观棋不由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疑惑的问道:“这一条有何不妥之处?”

  曹永利沉吟了一下,仍是大着胆子说道:“臣管着吏部,所以知道的官员信息相对要全面一些。现在全国的州县正堂主官中,五十以上的人员不在少数,如果朝廷突然下令免去他们的官职,势必要影响现在很多的地方官员,引起他们的强烈抵制,臣担心会因此影响到其他的新法的实施。

  同时,如果五十即不得担任正堂主官,那么年近五旬的官员,必然有很多会不再安心于政事,而专事投机钻营,为个人牟利,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李观棋没想到这一条经过了现代社会证明的新法,放在这个时代,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弊端,俊脸不由的微微一红。己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但是对封建社会上千年形成的官场和文化底蕴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来自己认为很理所当然的设想,也不免有些脱离实际。

  使劲的点了点头,李观棋沉声说道:“曹永利说的很好,这一条暂缓施行。其他人还有什么也都说说。集思广益嘛!”

  林白见曹永利的意见被李观棋虚心接受了,便也不甘人后。朗声说道:“皇上!臣认为,在道府县设置民间议会的做法非常好。但是都察院的作用仍不能忽视,皇上应该进一步加强言官监督力量,以舆论制百官,层层控制层层考核,赏罚分明明确责任,以提高各部各司执行政令的力度”。

  李观棋暗暗点头:此前自己有些想当然,没有认识到中国封建王朝和西方国家的区别,贸贸然的便想要设立民间议会。实行分权。但是,现在想来,这是有点儿行不通的。

  林白提这个意见,有因为民间议会分了御史权力的原因,是存了为他自己打算的心思,但是有一点他说的不错,那就是要想成功改-革。便要对百官进行自上而下的层层控制。换一种说法就是,不光不能分权,还要集权。

  如果不将权力集中在中央,不加强朝廷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控制力,那么再好的改-革也都是一纸空文。上边费尽心机制定的政策,拿到下边登记归档了事。根本得不到贯彻实施。

  所以在大干朝目前的背景下,加强中央集权还是必要的,不过李观棋并不想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这位皇帝手中来。因为从长远利益来说,民主毕竟是大的趋势,独裁终将被抛弃;就是不考虑那么久远,皇帝权力过大,也是弊大于利的。他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就不出一两个昏君。

  林白说的含蓄,其实他的意思很明显,民间议会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朝廷的主要监察系统仍应该是御史台,而且如果进一步加强御史的权力,那么官员们的政绩和个人品性是可以受到较强的控制的,这的确是提高官僚队伍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只不过,如此一来,御史们的个人品行就愈发的重要起来了。所以还要有能够制约这些御史们的部门。”

  想到这儿,李观棋开口说道:“你的想法不错,可以考虑给御史们对于官员的考核权,但是这考核权到底该如何用,仍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对官员的考核要有据可查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由着监察官员一张嘴去说。要做到彼此制约,防止有人权力集中,干得太离谱。恩,可以考虑一下,内阁对于御史们要有牵制权。这些内容,回头你再和三位内阁大学士仔细研究研究,然后再报上来。”

  林白坐下之后,又有许多大臣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只要是讲的有道理的,李观棋一律虚心接受。讨论始终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但是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摆到了桌面之上。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也越来越放的开,赵普也主动说道:“皇上既欲中兴我大乾,则应首重人才。而所谓的人才应该以治国理政为要,但是目前的士子文人所却是吟诗作赋,只会夸夸其谈,鄙薄民生实事,以清谈误国。

  所以臣以为,朝廷以后的取士,应以富国强兵为首要任务,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把治学理政与解决国计民生结合起来。”

  赵普是布衣出身,之所以能被李观棋年纪轻轻的便做了内阁大学士,凭的就是对时事民生的了解,他现在所提出来的观点,是和李观棋不谋而合的。

  所以听了他的话,李观棋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赵普所言甚是。官者,社稷之柱石,百姓之父母,如果只会高谈阔论,而置民事于不顾,朕要这样的官有何用?

  马上要开始的春闱,朕已决定取消诗词歌赋,转而考时策政论。而且,自此以后的科举试题都是这样。学子们不是认为时事民生无关要紧吗?朕就逼的他们必须注重时事,必须关心国计民生。不关心这些,你就考不中,也就别想做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