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妻入骨情何堪 第五十四章;罪证信一封

《爱妻入骨情何堪》第五十四章;罪证信一封

作者:安宇翔都 字数:2001 书籍:爱妻入骨情何堪

  时至晚秋,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一样,大雁排着队儿从北方向南飞过。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夜暮降临了。洪峰只顾贪玩,在花丛间捉蝴蝶,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母亲。

  他母亲在公园里叫喊着找寻。最后在一处花丛旁找着了他。气的母亲对他又是打,又是疼的埋怨一番。但那样的时光,好景不长。

  一天,一家人正在吃午饭,邮差送来了一封信。洪智博接过来,拆开一看,知是母亲病倒在床,要他回家探望。洪智博因思念母亲心切,当即给领导请了假,就跨上了回家的征程。

  列车在轰隆隆的奔驰着。洪智博坐在车窗前,望着晚秋的天空,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田野里那一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给衰黄了的叶片和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这时刻,洪智博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带着对母亲的慰问;带着对母亲的祝福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里。虽然,他在机关里工作,不曾下去走访,但大气候所带来的气息,他还是多少耳闻过一些。在机关里,他时常听到人们的一些抱怨声。说;大跃进搞过了火,人们吹起了一股浮夸风。群众在干活时,领导不来检查,就休息。一来检查,就把水车链子摘掉,飞快地推。他虽有些不信。可他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人。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是不发任何意见的。

  然而,这次回家探母,却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一进门,面前的惨景使他惊呆了。原来的四合子小院,现在被扒的只剩两间西屋。屋顶上还有一个洞,露着天。可想一下雨,屋里会积满了雨水。走进屋,抬头细看,靠后墙放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他的母亲。老人家因吃不饱,得了浮肿病。不能下地干活,已经卧床不起一个星期了。所以才让人给他捎信。此情此景,使他的眼睛潮湿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母亲会落到如此地步。母子相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老太太从床上爬起来,拉住智博的手说;儿子呀,你说这过的是啥生活啊。因村庄合并,房子被扒了,现在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嗨,这一大二公可把农民搞垮了。

  智博流着泪,倾听着母亲的诉说。食堂里除了干部,做饭的能吃饱外,社员们都饿的面黄肌瘦。树叶,草根能吃的早被人们吃光了。就连这不成熟的庄稼,人们也是下夜偷着吃。咱村的李二狗,因孩子饥饿,下夜偷了几块红薯,被队长发现了,就召开大会进行批斗。光辱骂还不算,队长还拿着皮带抽打。李二狗也是五十多的人了,哪经起这般折磨,再加上平时吃不饱,身体患有疾病,经过这么一折腾,就一病不起,十天前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说到这里,老太太叹了一口气 。嗨,儿呀,不知为娘能不能熬过这一关。所以,我就想见你一面,才让人给你捎信回来。

  智博哽咽着安慰母亲。娘,您放心,一定会好的。明天我就把你接走。

  不不,我哪里也不去。老太太一口回绝。你们哪一点工资,再说孩子的户口也没有安排,我再去了岂不是给你们更添麻烦了。

  老太太就是这样一副倔强脾气。当初去省城的时候,他就要求母亲跟去。谁知她死活不去。说什么老家有感情,故土难离。谁知仅仅半年的时间,家乡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智博抚摸着母亲浮肿得如同檩条似的腿,下着保证说;娘,您老放心吧,就是儿子有一口吃的,也不会叫娘挨饿。

  可老太太死活不去。无奈,智博拉她瞧看了医生,就回了省城。没想到,他母亲竟然半月后一命呜呼,归了西天。

  智博回来奔丧,看到全村的男女老少死伤过半。连抬棺的人也找不到。无奈,智博一人把娘背到祖坟地里埋了。回到了省城,他在想;大跃进,浮夸风真是害人不浅啊。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了一封给领导的信。那信这样写道;

  尊敬的领导;

  我是省档案局的一名职工。几天前,我回家奔丧,把我在家乡的所见所闻,给你们领导反映一下。我的家在豫东。那里也同全国一样,在轰轰烈烈的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地方上的一些干部智令神昏,不顾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刮浮夸风。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本来不具备公社化的条件,硬要把人们往这条道上推。结果,小村并大村,农民的房子被扒了,有的没地方住,只能住在露天的破屋子里。我家就是深受其害的万千家庭中的一个。不仅如此,农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我的母亲深受其害,饿的得了浮肿病。年仅五十多岁就与世长辞了。更让人感到悲惨的是竟然找不到抬棺的人。三,四百人的村庄,死的死,患病的患病,竟然找不到一个身体强健的人。如果有的话,不是干部,就是食堂做饭的人。这情景,让人看了多么可悲呀。难道这就是我们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理想社会主义吗?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主义。据说,毛主席在视察黄楼时,曾在谷子地里问地方上的领导,这样的谷子亩产多少斤?当那位领导回答说;一亩能打一万二千斤的时候,毛主席笑着批评道;别说一万多斤,就是一千多斤也是好事啊。你看,人们浮夸到什么地步了。这股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恐怕中国的老百姓都会饿死完的。

  谁知他这篇感言,递交给领导不久,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右运动。他也在数难逃。把他定罪为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右派分子。随后,把他和他的妻子下放劳动改造。由于他给领导要求,让他们夫妇回了家乡。自此,洪智博同乡亲们一起干活劳动,一起改变家乡的面貌。至今还担任着生产队里的小队长呢。

  洪峰回忆到这里,心酸的抹了把泪水。他想,不知父亲的冤屈何时昭雪?但他相信党,相信组织一定会还他父亲一个公道的。他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右派平反正在全国各地落实。

  这真是;一封书信诉乡情,

  以此定罪加一等。

  下放劳动返故里,

  何时昭雪盼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