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狂魔 第二十六章 定档

《电影狂魔》第二十六章 定档

作者:南蛮野人 字数:2790 书籍:电影狂魔

  “多年后,我们应当铭记这样一个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创造了诸多票房奇迹与精良佳作,他的名字叫做林翰!”——《帝国》杂志2022年《超级英雄电影时代》

  ……

  接下来的数天内,林翰依旧逗留在好莱坞,与蒂姆·伯顿商谈关于《蝙蝠侠》的各种想法,同时,开始拟定相关合同。

  除此之外,蒂姆·伯顿也开始接触相关演员,初步进行商谈合作意向,这是一个双向性的选择。

  蒂姆·伯顿固然名声在外,但好莱坞最不缺有个性的演员,他们也并不一昧地接片,还要看档期、片酬与剧本等等因素。

  对于演员的选择,林翰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蝙蝠侠方面的人选,他看中了克里斯蒂安·贝尔。

  谈起克里斯蒂安·贝尔,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林翰前世,由诺兰导演的著名黑暗骑士三部曲便是由克里斯蒂安·贝尔领衔主演。

  这一次,林翰很想看看,克里斯蒂安·贝尔与蒂姆·伯顿这位好莱坞著名的鬼才导演合作,究竟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

  克里斯蒂安·贝尔,好莱坞著名的童星,从小便主演了不少电影,13岁时主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太阳帝国》而成名,从此演艺生涯一直片约不断,同时,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是个喜欢尝试突破性角色的演员。

  至于女主角的人选,林翰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安妮·海瑟薇,惊人的颜值与修长的身材,足以担纲《蝙蝠侠》的女主角。

  至于演技方面,稚嫩的安妮·海瑟薇在1999年就获得了当年青年艺术家奖中最佳表演奖提名,并在2000年出演了《公主日记》。

  对于林翰推荐的蝙蝠侠银幕CP,蒂姆·伯顿稍微考虑了一会儿,认为问题不大,也就点头同意了。

  一部电影的成败关键,演员固然重要,但导演的个人才能显然占据更重的比例,因此,林翰给蒂姆·伯顿的报酬是500万美元!

  占据投资总额的近十分之一的报酬,对此,蒂姆·伯顿个人表示很满意,他也并不是那种钻钱眼里的一般好莱坞商业导演,报酬配得上自己的身份就好。

  既然提到了报酬,林翰也就《蝙蝠侠》和蒂姆·伯顿做出了一个预算表,主要是预估电影拍摄中各项大概支出,同时计算出盈亏平衡点。

  通常来讲,一部好莱坞电影的主要支出部分包括六项。

  第一项,宣传营销费用。

  在当代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发行已经转向一种广泛而密集的模式,常常在数千块银幕上同时铺开,但电影上档的时间通常只有六周。

  为了配合这种模式,发行商不得不进行猛烈的广告,在短时间内将观众“赶向”电影院,广告方式包括不限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牌和互联网等等渠道。

  在与蒂姆·伯顿权衡再三后,两人达成一致,将《蝙蝠侠》的宣传营销费用定为1000万美元,占据总预算的近五分之一。

  市场竞争激烈,广告投入必须舍得,有舍才有得,林翰这5600万美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然也是希望可以获得足够的回报。

  第二项,制片费用。

  这是电影的另一项大头支出,这笔费用通常被分为线下成本(主要指给技术人员支付的报酬及制作所需要的后勤、器材和维修费用)和线上成本(主要指向影片的管理人员及创造性工作人员所支付的报酬,包括制片人、编剧、导演和演员等)。

  在《蝙蝠侠》这部电影中,道具是重中之重,加上涉及的场景很大,需要的演员很多,所以,经过商议,《蝙蝠侠》的制片费用定为2700万美元,占据总预算的近五分之三。

  在这个费用中,蒂姆·伯顿的片酬是500万美元,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片酬是500万美元,安妮·海瑟薇片酬为100万美元,这三位主创的片酬就占据了小半,重金之下,演员才会更加投入演出。

  至于林翰这个编剧,按照好莱坞标准,也有100万美元的编剧费用,不过这也仅仅是列在计划表上的费用而已,林翰并不会拿,因为本来就是他的钱,这笔钱将作为电影的补偿资金,在需要的时候用上。

  第三项,工会费用。

  这是预算中一笔特别的支出,也称工会红利,是指片方每一次重复利用电影作品并从中取得收入后,需要向银幕演员工会、美国导演工会、美国编剧工会、国际戏剧舞蹈工作协会等支付的费用。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向这些工会支付费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各类型的工会并不是拿钱不干活的,它们的存在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比如一名编剧,当他的剧本得到的报酬远低于预期和行业水准时,编剧就可以向编剧工会求助,让编剧工会来为自己争取到合理的报酬,其他各个工会的作用也是类似的。

  这笔工会费用并不多,仅仅需要200万美元,你可以将之理解为保险费用,比如《蝙蝠侠》上映后,正当权益遭到侵犯,这些工会都是要出力出人去解决的。

  第四项,DVD发行费用。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好莱坞电影的收入渠道并非只有票房而已,它的收入渠道是多元的,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于DVD收入,这与美国人民的习惯有关。

  当代好莱坞开发出了一套“扩窗发行”的模式,即电影沿着不同的影院、音像、电视、新媒体以及海外市场等窗口依次发行,让位居前列的窗口可以享受一定的独占期。

  比如,一部好莱坞电影,会首先在电影院上映两到三个月,在电影放映期结束后,制片厂会以DVD、蓝光碟等形式发行电影的音像制品,从中取得不亚于电影票房甚至超过电影票房的收入。

  在这一块,《蝙蝠侠》的DVD发行费用定为500万美元,分量颇重。

  第五项,发行费用。

  这项费用是支付给发行商的费用,比如现在北美市场最大的影业巨头就是银河影业,其旗下拥有数千家影院和院线,这就是渠道,想要让电影得到最大效益,就必须支付给银河影业发行费用。

  这一块的费用,高达1000万美元。

  第六项,则是其他的零碎费用,这一项主要是流动资金,主要预防在上面几项费用出现缺口时可以补充,预算为200万美元。

  这一系列的预算做完之后,林翰也是累得够呛,感叹起做一部电影是真的不容易,但同时,林翰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他前世身为黄金配角所接触不到的。

  《蝙蝠侠》拍完之后,与银河影业接洽的各种事情,林翰都一把甩给了蒂姆·伯顿,准备当个甩手掌柜。

  所以,在支付了第一笔1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后,林翰就算是完事了,最多在剧本上有什么问题,蒂姆·伯顿会与他商量,其他的,林翰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一切交由这位好莱坞的鬼才导演自由发挥。

  不过,在回国之前,林翰又前往了比华利山饭店一次,约见了之前曾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结识的金发青年爱德华。

  爱德华是银河影业的投资部经理,林翰找他,是因为《电锯惊魂》成片出来了,需要发行方。

  爱德华很爽快地赴约了,在同一家咖啡厅,林翰与爱德华就《电锯惊魂》的票房分成进行了“友好而激烈”的商讨。

  最初,爱德华一口就要拿走票房收入的80%,可谓是狮子大开口,林翰自然不肯,笑话,他可是知道《电锯惊魂》最终有多卖座的,就算《电锯惊魂》如前世一样在北美市场只有55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1%也是几十万美元,他才不会轻易松口呢!

  杨艺看着林翰和爱德华你来我往像吵架一样地“商议”完后,两人又友好地握手,最后签订下了协议,都有些惊呆的感觉。

  最终,林翰为自己刚刚成立的威廉姆斯电影工作室争取到了40%的票房分成比例,作为投资方,林翰可以获得电影最终票房的40%的收入。

  这一场较量可谓是惊心动魄,可以说是从虎口夺食也不为过。

  如果爱德华依仗银河影业在庞大资源来压林翰,林翰也是会舍弃一些利益的,毕竟,如果人家都不放你的电影,你哪来什么收入?但幸好,最终是林翰获得了胜利。

  《电锯惊魂》的北美档期定为6月1日,至于华夏等其他国家地区,则需要林翰自己去搞定。

  不过,由此一来,《电锯惊魂》也增加了400万美元的宣传营销费用,加上原先100万美元的成本,总成本达到了500万美元。

  前世,林翰记得《电锯惊魂》最开始只是小规模放映,最后依据口碑口口相传这才扩大放映的。

  不过,这一次,林翰不打算走这个路线,而是打广告,让《电锯惊魂》提前进入观众们的视线之中,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影院观看,创造更大的票房效益。

  4月1日,在美国劳心劳力到有点疲惫的林翰带着杨艺等人踏上了回国的航班,这一次,林翰收获很大,不仅完成了《电锯惊魂》的拍摄,还投资了《蝙蝠侠》这部电影,未来钱途可谓光明。

  不过,林翰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即将变成穷光蛋了,想想自己还有豪宅、豪车、保镖和经纪人、助理等要养,林翰觉得自己必须要赚点钱才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