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黑土地传奇之过江龙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兴城会晤官员

《黑土地传奇之过江龙》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兴城会晤官员

作者:洪三元 字数:4155 书籍:黑土地传奇之过江龙

  【互粉互藏吧】

  大兴城不是很大,却很规整,四人到城内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张道仙便去跟总舵主联系,焦成也走出旅店查看情况,只留下毕鸣一人陪着于成龙。

  “总指挥,你发现了什么了吗?”毕鸣问。

  “我觉得一切还算正常。”

  “还是防着点,我也出去转转,你不能离开房间。”毕鸣说完走出房间。

  过了一会儿,毕鸣回来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又过了一会儿,焦成回来,手里还拎了点吃的。

  “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你们俩先吃点,我出去再盯一会儿。”焦成把东西放下,又走了出去。

  于成龙和毕鸣简单地吃了一口,毕鸣又出去把焦成换回来,让他也吃点东西。

  快到了晚上,张道仙回来,说他跟总舵主联系上了,国民政府的代表正等着总指挥呢,已经派人来接,总舵主已先去了国民政府的代表那里。

  “那咱们就动身吧。”于成龙简单地打扮一下,就跟张道仙三人走出了旅馆。

  “请于先生上车!”前来迎接的人打开车门。

  “离这多远?”于成龙问。

  “不到四里路。”来人回答。

  “把车打发走,我要步行去。”于成龙说完就在前边先走。

  来人把车打发走,在前边引路。张道仙等三人在后边不远不近地跟随。快到地方时,于成龙停下来,跟张道仙耳语了几句,然后就跟上带路的人。

  来到一处独立的小楼前,于成龙被引进大门,站在门旁的两个守卫又把门关上。张道仙三人在远处停下来,朝这边观察。

  走上二楼,推开正对着的客厅的门,见总舵主和另外两人伸手迎上来。

  “这位是国民政府华北特派专员钟云甫、钟专员,这位是军统华北站站长何一凡、何将军,这位就是我们满洲军政委员会总指挥于成龙。”总舵主给予相互介绍。

  “久仰久仰、幸会幸会!”两人上前跟于成龙握手、寒暄。

  “于先生请坐,我和何将军略备薄酒素菜,以尽地主之谊,咱们边吃边谈。”钟云甫指着已摆上酒菜的饭桌请于成龙坐下。

  “这不叫地主之谊,满洲是我们的家乡,国民政府眼下还没管辖到这里,这里还被日本人侵占。”于成龙坐下、笑着说。

  “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统一尚需时日。不过有于先生这样的有志之士,国家早晚要归于一统。”钟云甫并不生气、边坐边说。

  “我们跟杨先生已接触过数次,谈得很投机。这次请于先生就是想跟你认识认识,一睹先生的风采。这一见面果不其然,于先生年轻英俊,比传说中的更是神采飞扬!”何一凡说。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我满洲百姓便浴血抗战,多少英雄转战白山黑水之间,多少英烈血洒黑土地,我于成龙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可叹这些铁血男儿孤军奋战,独胆应敌,得不到外面的支援。直到七、七事变,政府才在民众的压力下出兵抗敌,但却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让多少英雄心冷泪寒。”于成龙说。

  “日寇武器精良、作战勇猛,战斗力极强,****尚不能与之比肩,只得退守。”钟云甫苦笑着说。

  “九、一八事变之初,若不是东北军一枪不发,掉头逃跑;若不是政府不发一兵一卒,眼看着日寇占领满蒙,任其有了巩固的后方,也不至于后来节节败退,最起码是怡误战机之责!”于成龙愤愤地说。

  “于先生说得有些道理,不过我们今天不谈这些。咱们快些吃饭吧,菜都凉了。快,给于先生、杨先生倒酒,咱们交交朋友!”钟云甫说。

  伺从又端上来几个菜,给四人斟满酒。

  “让我们为相识与合作干杯!”钟云甫首先提议。

  四人推杯换盏,好一番客套。

  “我想二位把我们叫来,不仅仅是喝喝酒、交交朋友吧?”于成龙说。

  “那是、那是。不过只有酒喝透了,朋友交到了,咱们才能合作愉快。”钟云甫依然笑着说。

  “我是不说明来意,酒也喝得不快活的人,还请直说吧。”于成龙仰身靠在椅背上。

  “于先生是个爽快人。很好,看来我们合作能愉快。关于你部想投奔中央政府一事,我已从中帮忙,上峰的意思我已告之杨先生。如果你们觉得现在撤离满洲有困难,我可以跟上峰说,就地给你们一个番号,这样也算编入****序列了。”钟云甫说着察看于成龙的表情。

  “原来请我来就是给我一个空头支票?如果真想跟我们合作,国民政府应派兵来接应我们,具体路线你们再定。如果想让我们继续留守,应给我们必要的武器装备和军饷,否则怎能说明诚意?”于成龙说。

  “接应恐怕有困难,现在国民政府没有哪只军队能够靠近满洲,武器装备也很困难,没办法运进来。军饷吗……?倒是有希望,只是咱们得合作获得。”钟云甫神秘地说。

  “怎么合作?”杨总舵主问。

  “你知道慈禧临死前做了哪三件大事?”钟云甫看着每个人的脸色说:“第一,毒死了光绪皇帝,第二,拥立了现在的溥仪。这第三就是她已感到大清气数已尽,便收集了宫里的所有的奇珍异宝,运进他们祖宗的发祥之地埋藏起来,企图东山再起。这里面有个叫‘日月硅’的宝玉乃无价之宝,传说谁能得到它,谁便可称王。”

  “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日月硅’更是第一次听说。”总舵主面无表情。

  “这‘日月硅’乃一山形璞玉,未被雕琢,一侧是碧绿弯月,另一侧则是鸡血艳阳。对着光亮看,碧绿弯月内则繁星点点、时隐时现,鸡血艳阳内则旷野茫茫,霞光万道,真乃一奇石也。上面只打磨一孔,方便挂在腰间。相传这‘日月硅’是北魏前北方拓跋部最早发现,后来部落首领拓跋硅得此宝物,便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灭亡后,其后人把它带回漠北,后又被蒙古人得到,建立了大元,再后来被女真人获得,满清得以入关。

  慈禧死后,满清的大批宝物便被埋入东北的大山中。后来一藏宝人被土匪所抓,供出了这个秘密。张作霖得知后便亲自入山保护这批财宝,并把它秘密转移,只留下这‘日月硅’藏在身边。张作霖死后,‘日月硅’被他的心腹盗走,不知去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仓促撤离,无暇带走这批宝物。”钟云甫洋洋自得地说。

  “专员的意思是?”于成龙坐正了身子。

  “我们有这批宝物和‘日月硅’的详细线索,想跟你们合作获取这批不义之财,咱们平分,军饷不就有了吗?”何一凡说。

  “这是谣传,万不可信。清朝割地赔款,国库早已空空,连修园子都不得不动用军饷,哪里有闲钱埋起来。”杨总舵主说。

  “割地赔款不假,埋财宝也是真。我们得到的情报真实可靠。这样,我们出情报你们出人,得手后一半归国库,一半留给你们充作军饷。这是一举双得的事,既表示了你们为国民政府效力的忠心,又得到了军饷,这样的合作不是很好吗?”钟云甫盯着于成龙说。

  “我们是有人力,也有能力把整个满洲翻它个底朝天。但我几千将士、十数万圣道会兄弟为的是抗日救国,不是打家劫舍、鸡鸣狗盗之徒,不能为了你这扑风捉影的事误了我们的大事!”于成龙似乎对这事并不上心,说话口气也有些鄙夷。

  “于先生不要妄下结论。第一,这不是扑风捉影,第二,日本人也在极力寻找,连满洲傀儡也在暗中使劲,第三,把这批财宝用于抗日,怎说是打家劫舍。我想于先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何一凡看样相信确有此事。他是搞情报的,自然不愿承认自己的情报有误。

  “是不是扑风捉影那只是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把精力耗在这上,无利于抗日大业。”于成龙说完又靠在椅背上。

  “两国交战拼得是实力。我们国家不缺人,也不乏于先生、杨先生这样的仁人志士,但缺得是钱!大量的物资消耗得靠钱,有了钱我们就可以买武器,跟敌人抗争,凭血肉之躯是拼不赢战争的。另外,抗战也是有分工的,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就得从另外的渠道为抗战出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寻找这批财宝的原因。”钟云甫说。

  “钟专员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如何帮你们。别误了你们的大事。”杨总舵主说。

  “我给你们提供两个人,我们有他们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家庭住址、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情况。只要找到这两人中的一个,就有希望找到这批财宝。”何一凡说。

  “钟专员和何站长冒险来满洲不就是为这事吗?为什么要分一杯羹给我们?如果确有此事,你们把情报弄准了,我可以派人协助你们。”于成龙说。

  “我们对于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在满洲没有过江龙办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就有些自愧不如了,所以想跟你们合作,这也表明政府对你们的期待。”何一凡说。

  “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于成龙站起来离开了桌子。

  “爽快!还是那句话,我们给你们提供情报,具体怎么办我知道于先生有办法,不然我们怎会找无所不能的过江龙。”何一凡也站了起来,看着踱步的于成龙。

  “好吧,这事就这么定了,具体还是由我们的总舵主跟你们商定。不过丑话可说到前头,这批财宝的有无还是个谜,我们只能尽力,还请二位有个心理准备。”于成龙复又坐回来。

  “那我们就说定了,让我们举起杯祝贺合作成功!”钟云甫热情地说。四人举杯庆贺。

  “既然我们同意合作,那就需要真诚。在情报提供上要给予我们方便,不能让我们白费精力,我们也将进展情况随时通报给你们,你们也出人配合我们,以免引起误解。”杨总舵主慢慢地说。

  “杨先生想的周到,合作就要拿出诚意。需要我们做的我们一定尽力,杨先生尽管放心。我也提一杯祝我们合作愉快、马到成功!”何一凡说。

  “我看这桌上的墨宝,想必二位也是文人雅士,在此时尚有如此之雅兴,看来非等闲之辈,让我这个久居山林之人佩服。”于成龙突然转移话题。

  “钟专员可是我们党国著名的书法大家,连总裁都留有他的墨宝。二位要是有兴致,可切磋玩味,以助酒兴。”何一凡说。

  “我念过几天私塾,连字都认不了几个,更别谈书法了。在我们满洲救国军中,也只有总舵主等少数人才能写几个字,可那不叫书法。”于成龙说。

  “书法乃我国粹,民间更是藏龙卧虎。我乃是一书痴,杨先生不必拘泥,让我开开眼。”说着钟云甫亲自铺纸、研墨。

  杨总舵主站起来,微笑着说:“我哪会写字,不过献丑而已。既然你们想看我的笑话,我就给你们出出丑。”说着也不客气,拿起笔略一思考,便写下‘天道’两个字。

  “啊!杨先生这字深藏不露、仙风道骨、功力非凡,佩服佩服!”看来钟云甫是发自内心的,他没有想到这位杨先生竟有如此深厚的书法造诣。

  “我也看不明白,只觉得好。于先生不妨也给我们露一手,看看我们武将的风采。”何一凡邀请于成龙。

  “我草莽出身,哪玩的了这个,还是何将军写一幅给我们欣赏吧。”于成龙说。

  “我们都是扛枪打仗的,怕啥出丑,我先来,于先生再来。”何一凡说着拿起笔,用力写下了‘文武’两个字。

  “看得出来,何将军乃一儒将,这字虎虎生威。”杨总舵主说。

  “于先生就别客气了,写几个字让我们开开眼。”何一凡把于成龙拉过来。

  于成龙此时真没有闲心玩这个,他确信这二位并非真心抗战,只不过******、捞私利而已,心中不觉愤怒。他双眉紧锁,拿起笔,在铺好的纸上用力写下了‘抗战到底’四个字。写完就放下笔,也没按书法规矩落款。

  “这字!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我不是奉承,在当今的书法作品中,能写出这样震撼人心字的人不多,云甫自愧不如。”钟云甫双手抱拳说。

  于成龙觉得有些过头,于是用温和的话说:“我不会啥技巧,只是生硬地写出来,不好意思,让诸位见笑了。”

  “不,这样不加修饰的字直抒胸臆,是硬汉的风格,有武将的骨气!”何一凡说。

  “过去我们只是听说那个在白山黑水间纵横驰骋、令日寇闻风丧胆、富有传奇色彩的过江龙,现在我们见到了翩翩儒雅、能文能武的于成龙,荣幸、荣幸!我要给于先生写几个字,以表达钟某的敬仰之情!”钟云甫说完,沉默一会,运气提笔,庄重地写下了‘关东三江水、满北一蛟龙’十个字。

  “专员的字确实名不虚传、真有功力。这幅楹联的内容也很值得玩味,真乃大家也!”杨总舵主称赞着。

  “谢钟专员抬爱,于某收藏了。但于某还有事,就不奉陪了,还请钟专员、何站长原谅,于某就此告辞!”于成龙说完就准备起身离开。

  “正在兴头上,何不多坐一会。”何一凡说。

  “于兄且慢,正值春宵良夜,何不深谈一番?先生能与日寇抗争十几年,造就了黑土大地传奇,不知有何奇妙之处?不妨说来听听。”钟云甫也挽留。

  “无它,只是意志坚定,身先士卒,爱兵如兄弟,视民如父母!积累了很多财富,自己却身无分文;有多次机会入仕,可眼下仍是一介草民。”杨总舵主庄重地说。

  “恕我鲁莽,这里并不安全。你们再谈谈细节,也离开吧,日本特务机关眼线众多,恐怕这里已经被盯上了。”于成龙严肃地说。

  “放心吧,我们跟他们已有默契,不会轻易动这里的。”何一凡说。

  “我们来了就不一样了,还是小心为好。”于成龙说完,不顾二人的挽留,告辞离开。

  于成龙觉得这次见面没有任何意义,但愿以后能来点实的。不过,他已有意把队伍拉出满洲,再举义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