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500章 再等等

《浦江东》第500章 再等等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2376 书籍:浦江东

  闲话少说,回到正文。

  也就是说,除开搬迁的因素,因为生产的产品现在还算是适销对路,所以大姐她们纺织厂的工人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到非要下岗不可的程度。这一点和上海其他的纺织厂有着鲜明的不同。

  只是,后来胡晓辉还是一再劝说和鼓动大姐,说反正也不影响她自己什么,并且以大姐自身的条件,去试一下未必不是好事。

  胡晓辉甚至这样给她鼓气:“再说了,要是,万一被录取上了呢?”

  说过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到后来,大姐就逐渐慢慢地改变了主意。

  对的呀,去试一试好像确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万一就自己运气好了呢?!

  正是在这种诱惑之下,再加上工厂同车间里其它小姐妹的鼓励,大姐这样才犹犹豫豫找厂领导批准她报名参与这次空嫂的选拔。

  要是能批准当然最好。要是不能批准,大不了,继续回来工厂车间干挡车工。这是大姐最当初的真实想法。

  实际上,大姐之所转变态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她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虽然说不知道最终去向,但是自己工厂迟早要搬迁,这事肯定的。也就是说,纺织厂对自己来说,早走晚走其实都是一条路:走。

  起初,厂里领导找大姐谈话,希望能够挽留。

  领导说,哪怕如果说下岗,按理也不可能落到大姐的头上。

  当年32岁的她在车间里虽然是年纪比较小的一个,按惯例也是干活最多的一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也是技术最独当一面的一个。

  而一般来说,生产车间通常都需要是最年轻能干活的。

  但是大姐决心已下,以她的性格,这时候当然就不会在这个报名的问题上推却了。

  她和厂领导求情,说,一来当时觉得上航的机会不错,自己可以去试试;二来,看看车间里其他人,她们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的了下岗。她们都是老三届,初中、高中生,顶替回沪的,农场过来的……下岗对于她们来说,就是没有饭吃。大姐心里的想法,更应该把位置留给别人。

  可即使大姐话说到这个份上,厂领导还是不愿意放人。

  好在当时在旁的一位纺织系统领导说:“算了,还是放她走吧。你现在不放她走,她会恨你一辈子。”

  这句话,大姐一直记得。

  想起来这些,大姐没有先回答王建东和胡晓辉提出来的,要不要先和姐夫小周,还有她家里人谈话的问题。

  “想想我们厂,到现在近6万纱锭、1万五千多线锭、1000多台布机、3000头的气流纺纱机。不要说在我们浦东这一块地方,哪怕是在全上海来说,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工厂了。

  说实话,我们厂的工人都很自豪自己是这家纺织厂的工人。

  再讲我自己,这么多年,从一名工人到组长,一步步做到现在的车间技术副主任。我也是一年一年看着工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时候如果真叫我离开,我是真的舍不得啊。”

  她叹一口气,继续往下说,“我觉得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要为大家、为工厂尽可能再做多一些,再多一些。”

  大姐说的很深情,王建东和胡晓辉也颇有同感。

  不过,感动归感动,王建东想了想,最后还是说出来自己的看法。

  “现在上海的纺织行业,整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从当前纺织行业的整体状况和行业的现状分析,恐怕到后面,不是想不想倒闭,而是不得不倒闭、或者是搬迁的啊。”

  “真的,我觉得迟早会这样。”王建东最后还强调了一句。

  “对的啊,搬迁不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嘛。”

  胡晓辉适时插一句,“还有,你看现在姆妈,还有我外婆的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真实例子。所以讲,我们还是早作准备为好。不要到最后搞得来自己手忙脚乱。那就不太好了。”

  胡晓辉这里说的是王家阿婆原先工作的街道工厂,还有胡晓辉外婆原先街道纸盒厂上个月倒闭的事情。

  上海还有很多街道小厂,或者说集体制企业,这些小厂这一段时期倒闭的非常之多。

  这些小厂的工人不多,一般都在几十人左右的规模。倒闭之后,工人就退到户口所在的各个街道去了。然后大多在街道登记,等着再分配工作。

  大姐不说话了。

  阳阳倒是聚精会神吃的正高兴,全然不管大人们正在说些什么。啃完鸡腿,她又开始啃红烧猪脚吃。

  吃来吃去,吃的满嘴的酱油。胡晓辉拿小毛巾给她擦了擦。

  大姐起身,拿了一块大毛巾垫衬在阳阳的脖子底下。

  笑了笑,大姐说道:“其实,就是下岗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可怕的。大不了,我也跟着去华亭路摆摊卖服装,这样总归也可以养活我们娘俩的,对伐?”

  这时候,上海的市场经济正好大爆发的时候。

  淮海路周边开了很多很多的服装小店,最有名的应该是华亭路。

  不仅是华亭路,它附近的延庆路、淮海路、东湖路,还有陕西路、襄阳路、茂名路、长乐路等等,那个区域,只要是门面房子,基本上大多改造成商铺了。

  这些商铺主要卖服装,那正好需要这些纺织工人,她们也确实懂面料。

  事实上也是如此。纺织工人去服装店当营业员的应该是大多数。

  再说一个小插曲。

  除了这些小店,这时候上海还建了很多百货商厦:新世界城、太平洋百货、巴黎春天、百盛、伊势丹等等。这些商厦的很多柜台是出租给那些小老板的,小老板就要安排营业员驻店销售。

  而那些商厦的规定:驻场营业员年龄不能超过35岁。大多数的纺织女工是超过的,那就出现了做假证,虚报年龄。那些商厦的楼层主管也好说话,给送份礼,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过去了。

  营业员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做一休一,10点到10点,收入是最低工资+提成。

  那年代是上海实体店最繁荣的年代,每家店的生意都不错。营业员的收入都还不错。

  做一休一的也让她们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了,比原来在纺织厂三班倒要很好很多了。

  到了后期,华联、联华这些连锁超市开始招人,就喜欢招协保的,不需要交社保,用工成本低。

  胡晓辉也跟着笑了起来。又说回到这次应聘空嫂的事情上。

  说实话,刚组建不久的上海航空公司,极具想象力地决定从上海纺织系统已婚女职工中招聘空中乘务员,这个消息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社会上已经引起强烈反响。

  下岗职工——空中乘务员,霄壤之别的人生道路,如今成为可能。

  不过,招聘条件也是很严苛的。

  据消息,最这次上航与纺织局计划招14名空乘。而报名的下岗纺织女工则达到了惊人的5万人。第一次进行内部筛选,只选出了2377人参加后面的接下来的面试。面试过后,还将会有正式的体检,以及相关的培训和考试,才能决定最终的人选。

  大姐第一次筛选时,面试官认为她肤色偏黑,一开始没让她进入体检名单,就这样差一点点被淘汰。

  好在后来领导在一起讨论,这是选美还是选服务人员?他们觉得大姐的笑容还是很打动人的,完全不应该被肤色这种问题拒之门外。

  大姐这才险之又险的进入接下来月底即将进行的第二轮筛选。

  想起来这些,大姐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就差那么一点点,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我也只是报名通过第一轮面试而已。至于后面成与不成,现在还很难说的呢所以。”

  一想到这些,大姐想了想,说道:“所以这件事情还是先不要和你姐夫他们说,等后面如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果,我们再找时间说吧。”

  王建和胡晓辉看看大姐,相互看一眼,表示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