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494章 大时代

《浦江东》第494章 大时代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1811 书籍:浦江东

  想了想,王建东笑道:“看样子,这件事情你们几位老同学应该是早已经知道,而且全没有表示反对的喽?”

  王皓和肖峰他们点点头,“为什么要反对?社会上别人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次机会,你说对伐?”

  王建东再看众人一圈,收回来目光,不说话。

  孙正东一脸笑容:“事实上,最早提出来这个主意的不是我,其实是何萍。”

  何萍?

  王建东再一次满腹疑虑的看向何萍。

  何萍其实今晚上和王建东说话最少。为什么首先提出来私下里出来干活的却是何萍?

  按道理讲,以王建东的理解,今晚上的各位,如果说想要自己出来单干的话,他觉得其中最不可能的其实就是何萍。

  为什么?

  很简单,现在何萍的设计分院,虽然说她担任的只是副院长的角色,但是实际上,这个分院的院长就是无锡总院的院长。也就是说,这家分院,平时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何萍在主持,只是,囿于资历、年龄等限制,暂时还没有正式扶正而已。明显就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也就是说,她现在就是事实上的一把手。

  她还想着要出来单干?那,又是为什么?

  实在是找不出来有什么理由。

  不过,话说回来,就像王皓说的,单位的人私下里出来开办公司,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确实早已经不是一件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不要说个人,就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单位,也是趁此机会,以经济开发、发展经济的名义大设实体企业,大搞小金库,也是司空见观的。你知我知,很多时候上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要说,说不定上级他们还能从其中也能得到些许好处的呢?

  这是目前的社会现象其一。

  其二,设立这样的私人性质的企业,也确实有时候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也是显然易见的。至于其中的道道,或者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那就只有当事人自己人知道了。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市场太好,钞票特别好赚。

  现在的社会上就流行一句话,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这是后来的一个非常有名首富说出来的一句带有总结性质的话。

  尽管说,这句话本身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其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现在的社会确实是遍地黄金,就看你敢不敢干了。这倒是真话。或者说,至少有一定的代表性。

  九十年代,可以说遍地是机会,到处是黄金,所以又被称为大时代!

  同时,九十年代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有人说,这是一个几百年一遇,鱼龙混杂,法制极度不健全,受到丛林法则和中西价值观多重冲击,社会阶层可以在短时间迅速上升和陨落,混乱而又迷人的时代。

  孙正东就曾经讲过他亲眼所见的一个事例:

  那时候信息不通畅到什么地步你知道么?

  他说的是他刚毕业回广州的时候认识的一个老板,早年倒腾录像机,当时深圳已经降到几千块了,但是老板的四川老家还卖两万多,所以这个老板每次人肉代购,坐火车一周一次带一台,就这样很快就发达起来了。为什么每次只带一台,不带多?只是因为治安不好,要不然这个人发财还要更快。

  现在的大环境,一个人只要稍微有点小天赋,基本上做生意的都发了。

  孙正东说的时候很感概,现在到处都有一群人满世界宣扬读书无用论,教育你要要学会做生意,其实做个p生意,就是最简单的倒买倒卖而已。

  事实上,孙正东说的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比比皆是。

  王建东清楚的记得自己看过的一篇小说《搞车》。

  这个故事从一个角度记录了一些湖南平江人在深圳搞车发家的事迹,小说的作者是彭见明。

  小说的梗概大概,九十年代,湖南平江人在深圳一带“搞车”很有名,几乎垄断了所有港口码头的货运,就像湖南攸县人几乎垄断了深圳的出租车行业一样。

  主人公左跃进,因为戴眼镜,外号叫做左眼镜,年轻时候学修车,后来在修车厂,厂子不景气,跟着表弟在89年去了深圳闯荡。本来也是在修理厂干活拿工资的,当个组长,1600块。这个工资其实已经很高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宾馆附近发现很多货车中转。然后他想出来一个主意,就带了工具给车打黄油。

  小说里的相关情景是这样描述的:“一日休息,左眼镜从厂里带来黄油枪和黄油,给停靠在DF附近的大小车辆打黄油。从早打到天黑,回去一数钱,吓了一跳,这一天赚了一百三十六块钱。照这样算来,一个月收入就是三四千了”。

  后来,这个左眼镜又在打黄油的时候顺便帮助修点车,遇到了另外一个贵人,发了小财。后面就顺理成章,开修理厂,搞车队等等,就这样,财富逐渐逐渐滚起来,没几年时间就可以说是暴富了。

  故事里的主人公,左跃进的致富,当然与他有技术、有胆子、有运气分不开。

  可以这样讲,这时候,因为市场经济还没铺开,基本上做什么都是赚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实际上,后来的很多热门的行当,90年代那会就已经悄悄开始。

  比如说股票。

  当年认购证根本卖不掉,很多单位都是硬性规定单位里的必须买,也不是必须买,是直接拿认购证当工资发。股票刚发行就8个股票,称之为老八股,全中国炒股票的资金都围绕这八个股票转,手持认购证的全部发财,而且根本不用脑子,等于是别人硬送你钱。

  再讲一个事例。

  90年代是国内改革开放的一个高潮时期。比如说开发海南。

  但是,如果要是问,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曾经有过崩塌的吗?答案是:还真的有崩塌过,那就是90年代的海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