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443章 整个上海都被点亮了

《浦江东》第443章 整个上海都被点亮了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1810 书籍:浦江东

  激动人心、正式开灯的时间终于来临。

  先是靠东方明珠塔更近的人群一阵阵涌动。“十,九,八-------”开始有人高声喊口号。

  随着附和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四,三,二,一,”

  “开始--------”

  屏声静气,万众瞩目。

  最先点亮的是塔正面的四个大字,“东方明珠”。四个金色大字在灯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接着塔基被点亮。

  再然后是塔身。灯光从下至上依次环绕而上。

  到最后,最顶端的桅杆被点亮。

  至此,东方明珠塔全部点亮。

  它巨大的轮廓在五彩灯光的立体照明装饰下,变得格外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一闪一闪的非常漂亮,绚丽多彩。

  灯光璀璨,闪亮登场。东方明珠塔初照一举成功!

  整个过程中胡晓辉高兴得一直拍手。从王建东他们俩所在的角度看过去,明珠塔上点点繁星,熠熠生辉,光影流动,变幻奇妙。

  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闪亮着光茫,像一根银线上的三颗珍珠,又像一把镶了十一颗明珠的宝剑直插云霄,还像一艘将要启航的火箭,随时准备腾飞。

  如果再仔细一看,则更像一个卓然秀立于黄浦江岸边的远古巨人,以无与伦比的高雅气质和顶天立地的王者风范,保护着脚下这片自己的土地。

  而被高塔巧妙地托起的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恰似琵琶弦上奇妙的音符,在黄浦江潺潺流动的江水伴奏下,弹拔东方悦耳动听的乐声,亲切地向人们述说着黄浦江的源远流长和神奇。

  仿佛要点亮整座城市一般,陆家嘴也跟着渐渐绽放光华。

  似乎还不止于此。

  一江之外,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老建筑,灯火辉煌如旧。

  这时候,时空彷佛被无形拉近。

  这时候,东方明珠塔与之遥相辉映,互相构成上海繁华的一幕。

  这样一来,整个上海也就都被五光十色的灯光所覆盖了!

  眼前的美艳景色更是让人如痴如醉。

  此时此刻,似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里。

  有清新的江风轻轻拂过脸面。

  看着东方明珠闪耀于整个上海滩,王建东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

  上海一直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一座城市。

  从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到繁华的“十里洋场”,各国文化自此融会贯通。

  在隔江相望的、外滩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等等中西合壁建筑博览群的映射下,东方明珠塔直指苍穹,璀璨的光芒闪耀在梦幻的夜空,耀示着历史的新篇章。

  虽然讲,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实并非是源自于浦东开发开放的产物。

  而实际上,作为上海第一个能让人看得见的标志性文化地标,它的建设和成长时间,恰恰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最初几年,而且是浦东的第一“出彩”佳人。

  所以东方明珠的名片意义更是极其重大。

  普通的上海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以及外地人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能够以快过黄浦江到上海,恐怕十有八九都是因为这颗明珠的吸引所致。

  在浦东还不像后来那样耀眼和美丽的时候,东方明珠的出现,才慢慢使浦东有了几分人气----这一历史性贡献,应当无条件给与东方明珠,并向他致以从高敬礼。

  东方明珠塔的来之不易,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让世人了解浦东开发初创时期的艰辛。

  “------那明珠太美太亮,找的我们心花怒放,彷佛迎来了一个新世纪。”后来,外公不止一次的和王建东说起过那天晚上、他作为一个在浦东土生土长的老者的的描述和感受。

  是的,东方明珠的光亮,给开发开放初期的浦东,照亮了义无反顾前行的光明道路。

  这光亮,让所有前面可能的和必然的艰难险阻,以及随之而产生的畏惧与胆怯,一下子遁于无形。开发者的意志和信心,如明珠发射光芒。

  正在遐想中,胡晓辉在一旁突然间转头问王建东:“你说说,最顶端的小球,设计师们是怎么让它“挂”在塔顶的呢?”

  王建东没想到胡晓辉这时候竟然会用这样的一种口吻,问出来这个其实很专业的问题。

  好在,因为承建东方明珠的建筑三公司是自己公司的兄弟单位,故所以关于东方明珠塔其中一些建设方面的的事情,王建东还是略知一二的。

  想了想,王建东尽量用胡晓辉能听懂的语言,一一解释。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些基本情况。最上面那颗球的球心位置在272米,我们国内还没有一台吊车能升到那样的高度。

  其次,它的体积不算最大,但是它的钢结构重达815吨,比下球体还要重。

  这还不算。球的安装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

  因为中间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和耽搁,安装的时候刚好碰上下雨。

  要在刮风下雨天把那个庞然大物吊装到那么高,难度显而易见。按照先前的计划要把上球体吊上高空的计划,已经过了最佳时机。

  只好另寻办法,最后决定冒一次险。这个惊险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利用高塔水泥筒体上的钢环梁装上一部吊6吨重的单臂吊车,再把12根每根重10吨的钢梁拆解,分别从地面吊至近300米高空,在高空拼接成12根坚固的钢梁,然后再将这些钢梁用每个直径20至30厘米高强度的螺栓紧紧固定在钢环上······最后的施工方案完全成功!

  王建东最后感慨:“完全可以说,那一次的吊装,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工程艺术表演。”

  也不知道胡晓辉最后有没有听懂。不过她却问起来另一个问题:

  “听说塔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观光的景观设施-------,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上去看看的。”

  “那还长着的呢。”王建东笑笑,搭话道:

  “等到广播电视塔正式启用,要到明年5月份了。现在还只是塔内底层大厅装饰完成工,登塔设施和主体照明系统刚刚投入运转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