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411章 空麻袋背米

《浦江东》第411章 空麻袋背米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2014 书籍:浦江东

  与家里装修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装修比较,这时候的王建浦,却再一次陷入去难、进也难的两难尴尬境地。

  市里面“两会”开过,到六月中旬,王建浦工作调动的事情终于明朗:去浦东李江高科技产业园区报到。

  这家园区王建浦平时接触不多,不是很了解。所以得知自己将要到李江工作,他特意找时间提前只身到李江实地看了一次。

  只是万万没想到,当他站在龙东大道、罗山路口的这个地方,举目望去,整个李江除了一条象征着城市化的窄小的两车道的龙东路外,完全是一片绿油油的农地。

  只偶尔有白墙黑瓦的农舍零星地点缀在农田间,半点开发区的影子也见不着。完全可以说,几乎就是标准的乡下。

  而王建浦之前看到的关资料,还有新闻报道上却都说,实际上这个时候开发区已经开发快一年了。

  对眼前的这一切,王建浦自然大失所望!

  只是后来接触多了,王建浦才知道,这里面其实却另有乾坤。

  原来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四大产业版块是这样划分的:陆家嘴板块是金融贸易区;外高桥板块发挥保税区功能;金桥板块是出口加工区;李江板块则是高科技功能区。

  同时随着浦东大开发,成立了四家开发公司,也就是上海人印象中的浦东“四大地王”。在此背景下,去年李江高科技产业园开园,一方面承担着建设浦东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带有和北京中关村一较高下的意味。

  四个板块看似是并列的,实际却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由于李江高科技的特别属性与特殊要求,需审慎论证、研究其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当时上海市领导对李江的态度是:“储存李江”。

  所以当李江启动开发时,另外三个板块的开发已经如火如荼、热火朝天、蔚为壮观。尽管李江开发区成立已有两年,但是进入实质性的开发,还在于今年,或者是去年的下半年。

  甚至可以说,依然只是一块“毛地”。

  还不仅如此,同时王建浦果然还打听到,园区开发公司没有钱、没有地、甚至连正式的办公场所也没有。

  另外,别的地方招商,要么有钱、要么有地。可是李江当时两样都没有,甚至没有水、没有电。这要怎么招商,怎么开发?

  难上加难!

  王建浦甚至想起来一句老早子就流传下来的闲话,“空麻袋背米。”。

  空麻袋背米是一句非常市井的上海闲话。

  想想也是,买大米是需要用麻袋来装米的。你光有麻袋,而没有钞票,一般来说是买不到想要的大米的。

  因此,在上海话里空麻袋背米,一般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空手或者不带钱出门从事各种活动,少付出多回报。另外一层意思,就变成了一种欺诈行为的代名词,指的是用欺骗、隐人耳目的手段,来得到不可告人的私利目的。

  所以讲,空麻袋背米与空手套白狼有点象似,但又完全不同。

  上海人一般在娱乐游戏中喜欢加点“焦头”,来点“刺激”,有种手头不宽裕,又想白相刺激的衰人,就会用空麻袋背米这一招。

  如果运气超好,连连得手,人们还无法识破其恶劣的本性,一但上手就投降缴枪,又没有能力“结米”,空麻袋背米就成了此衰人的代号。”难道就像是上海人常说的:“空麻袋背米”

  千头万绪,而又条件艰苦。人还没正式上任,面对工作上即将遭遇的现实的困境,还是超乎于王建浦的想象!

  这一些,也给了本来信心满满的王建浦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这时候他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相比于自己当初去外高桥保税区锻炼其中过程的艰难,这一次又将会是一场更为艰苦的战斗。

  万事开头难啊!!

  面对这些,联想到自己即将要开展的工作条件,王建浦第二次发出的同样的感慨。

  而且,这一次遭遇的困难,相比于当时保税区建设之初来说,则不仅有能思考的芦苇,更多的,则是错综复杂的当地的社会事务方面的矛盾和困难。

  李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在李江乡。虽然说,李江这里和保税区虽然说换了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但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

  但是尽管不是学哲学的,以至于王建浦甚至这样自嘲:都说人不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可如果要是苏格拉底在这里的话,他肯定就不会这样感叹了。甚至他可能也要为自己的命运的多舛,说不定也会嘴角忍不住上翘的吧?!

  老领导夏主任专门找王建浦有过一次谈话。

  在王建浦的记忆中,这一次应该是夏主任第二次找自己进行任前谈话。上一次,还是自己在研究室,当时自己短暂调整去外高桥的保税区。

  这一次的谈话,其实性质和程序差不多,但是在所讲的内容上,却有了很多的变化。原因很简单,上次算是借调,而只一次,就是实打实的正式工作调动了。

  王建浦自然对这一次谈话心中有数,但是在某种方面来说,又充满期待。

  他的期待,自然在于这一次的身份不同,虽然说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之前也做过功课,有了一些准备,但话说回来,毕竟这是他是第一次在基层,而且包含着身份的彻底转换。所以说,对自己自工作一直以来的直接上级,而且还算关系不错的上级有所期待,自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对于自己和夏主任的关系,实际上王建浦也不止一次有过梳理。

  他觉得,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可能更加亲切,也比较符合实际。这四个字,就是“亦师亦友。”

  当然了,这其中的道理见解,可能每个人的感受自有不同。王建浦不止一次心里想,可能不仅是自己这样认为和理解,估计在夏主任心里,可能亦相差不多的吧。

  夏主任的这一次谈话,在某种程度来说,自然是一次正常的任职前谈话。但也不完全是。说不完全是,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浦东的工作,夏主任既不分管研究室,也不具体分管王建浦马上要去报到的工业园区的工作。

  不过,尽管如此,作为王建浦曾经的上级,夏主任还是抛开常见,找机会在他自己在管委会的办公室里,与王建浦差不多进行了一个下午的长谈。

  这在一般例行性的任职前谈话,而且还是在夏主任公务繁忙的正常工作时间,是非常罕见的。要知道,这时候浦东哪个领导的工作不是日理万机,恨不得一天变成两天来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