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322章 提亲火腿

《浦江东》第322章 提亲火腿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1815 书籍:浦江东

  “xu明碧是何人?”赵白鱼问。

  “是江南神医,世代太医官出身,徐老太爷曾是太医院院长,前朝时涉及一桩宫闱秘事被流放边疆,感慨宫门似海、官场黑暗,愤而发誓再不入宫、不进官场,子孙后代只出了一个江南鬼手徐ming碧。□□碧几年前被江南一个高官冤他与后宅小妾私通,屈打成招,险些斩首,后为人所救,发下毒誓不肯再为达官贵人看病,千金相求也不见,只在民间行走,因此遇到几次情况危险的时疫,当地大夫束手无策,还是他出手扼制。”

  老大夫摸着胡子,颇为敬佩地说:“听闻他用药奇诡,大胆,不走寻常路,偏都有章可循,且效果有目共睹。不过……”

  赵白鱼:“不过什么?”

  老大夫:“此人脾性古怪,对大夫救死扶伤的行为准则嗤之以鼻。”摇摇头:“无治病救人的仁心,如何称得上一句大夫?我虽看不惯他的行事准则,但也不得不佩服□□碧的医术,要是他在此,说不定能解决令我们都头疼的问题。”

  赵白鱼:“或可寻人去找,这位徐神医住哪里?”

  老大夫摇头:“他上一次的行踪是三年前,有人曾在京都府见过他。后来没再见过,也不在民间行医看诊,传言是受了什么打击,心灰意冷,避世不见人。”

  赵白鱼自言自语:“如果他真能解决这次的时疫,就是到了碧落黄泉也得挖出来。”

  不仅是老大夫很推崇□□碧,几位医术高明且经验丰富的太医官也极为赞同,赵白鱼便传信回崔副官。

  ***

  魏伯:“xu明碧?有所耳闻,医术高明但脾气古怪,非疑难杂症不愿出手,不为达官贵人看病,但也不是救死扶伤之人,只以心情好坏为看病标准,没法预料他的想法,不知道如何才能请他出山。三年前出现过一次,之后行踪隐秘,似乎归隐于江南水乡?我找江湖上的朋友帮忙寻他踪迹——崔副官?”

  崔副官发呆,猛地露出笑容,拊掌说道:“哈哈哈哈——我差点忘了还有□□碧!”

  魏伯:“您知道□□碧的行踪?”

  “我不仅知道,我还认识!”崔副官满面红光地说:“几年前□□碧被江南一大员冤枉他和后宅妇人私通,差点斩首,还是将军救了他,并为他洗清冤屈。因此即便他发下不为达官贵人看病的毒誓,仍破例为身中蛊毒的将军医治,万年血珀这味药也是他说的。”

  魏伯神色一喜:“太好了,您写个信,或者请小郡王留点印信之类的东西,让我快马加鞭赶去江南请他出山!”

  崔副官撸起袖子刚要拿笔,忽地表情僵凝,神色委顿:“不好。”

  魏伯:“怎么?”

  崔副官:“□□碧三年前受情伤,心灰意懒,回到江南便避世不见人,要不是欠着将军一条命,恐怕他连医理都不愿意再碰。”

  魏伯:“人命关天,上万条灾民性命,难道他也不管?”

  崔副官蹙紧眉头:“□□碧脾性古怪,倒不至于冷血无情至此,只是相思难医,医者不自医,他两样都犯了!上万灾民的命或能说动他出山,我就怕他相思病重,心和脑子都不清醒,想不出救命的法子!”

  他急得团团转:“□□碧啊□□碧,豁达潇洒前半生竟然栽进一个情字出不来!这些年我们寻万年血珀的下落,屡次扑空,而将军的蛊毒越发严重,便想着请□□碧再想个奇诡的方子祛蛊毒,他把自己关屋里三天三夜愣是一个法子也想不出,说是相思病带走他的天赋——咱们这些单身大老粗不懂,不理解,完全想不通,可我们也没法子逼他强行断情戒爱,医术天赋也不是命令你回来就能回来的。”

  “唉,自古情字最恼人。”

  单身二十几年的崔副官发出诚挚的感慨。

  魏伯:“令□□碧受情伤的女子是谁?能不能找到她?”

  “我要是知道就去膜拜这位奇女子了。”崔副官忽地想起什么,说道:“不过将军似乎知道□□碧恋慕的女子是谁,好像和一首诗有关。”

  “什么诗?”

  “我想想……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秾芳依翠萼,如意意如如。”

  很明显是拼凑起来的诗,前两句指的是大景开国禁前朝珠翠华冠的奢靡之风,时人佩戴琉璃簪,而原本很昂贵的琉璃簪因大量生产,降低价格,成为普通人也用得起的廉价品。

  琉璃虽廉价,却做工精巧,别出心裁,风靡天下。

  第三句摘取其他诗的首句,本是形容景色奇绝,放在这里则是形容琉璃簪奇绝艳美。最后一句摘自另一首诗但改动前两个字,毫无诗的押韵和对仗,很容易就满头雾水。

  魏伯不懂诗:“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崔副官挠着后脑勺说:“我不懂,将军就点评一句情真但诗狗屁不通。你等等,我找个读过书的来说说。”

  推开门,崔副官叫守在外头的萧问策进来,把诗背一遍,问他最后一句怎么解释。

  萧问策好歹天子门生,学识称不得一句大儒,解诗还是不在话下的。

  虽然听完钦差的诗,他内心真实想法是狗屁不通,有辱圣人,但想到这诗出自抚谕使便迅速扬起笑脸说:“前两句描述时下尽佩琉璃的盛况,第三句夸琉璃玲珑剔透,紧接着话锋陡转,夸赞如意簪才是其中至绝,优雅清丽,莹莹可爱。且用了佛家偈言‘如如’,意为永恒,可见爱极如意。这应该是借物喻情。”

  萧问策一脸思索的表情:“琉璃如意簪是妇人佩戴之物,可能是借琉璃喻思慕女子。作者思慕的女子或许极爱琉璃如意簪,或许如琉璃般清丽优雅,在他心里,思慕的女子永远胜于天底下任何一个秾芳依翠的姑娘。”

  他昧着良心夸:“用情之深,可谓真情至性,感人落泪。”

  崔副官和魏伯互相对望,喜欢佩戴琉璃簪的女子?

  京都府里一抓一大把!

  崔副官同魏伯悄声说:“算了,将军来解决就行,我们何苦在这儿抓耳挠腮地猜□□碧的心上人?”

  魏伯:“但愿□□碧思慕的姑娘还没嫁作他人妇,否则知道人也没用。”

  崔副官心沉了下去,感觉还真不好说。

  能让心高气傲的□□碧牵肠挂肚,为情所伤,必然是位不普通的女子。即使身份高贵,只要没嫁人就能请她出面说情,因是为救人,倒不会损坏声誉,旁人只会夸她高义。如果已为人妇,即便是为救人,难免会有二人私情的流言传出,不利于女子在夫家的生活。

  □□碧追求不到心上人,该不会是真的爱上人妇吧?

  那也太禽兽了!

  胡思乱想中的崔副官猛然听到萧问策继续分析:“……如果是寄情于诗,很可能在诗里藏名,一语双关。下官以为,最有可能是‘如意’或‘意如’二字。”

  “你说什么?!”

  崔副官骤然惊叫,吓得萧问策战战兢兢以为说错话:“下、下官说很可能在诗句里面藏名,当然都是下官拙见,下官才疏学浅,也有说错的可能,说不定这是借男女之情喻……喻其他失意之情,还当结合作者本人生平方可确认。敢问大人,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

  崔副官直勾勾盯着萧问策,看得后者内心忐忑不已,忽然笑了声,神情恍然大悟,忽而惊奇、忽而惊喜,古怪不已。

  萧问策:“大人?”

  “没你的事了,退下吧。”

  萧问策满心疑虑地离开。

  屋里的崔副官拊掌大笑:“如意?意如?三年前……我可算想起来了,□□碧三年前到京都府为将军医治,偶然去金环巷替那儿的女子们看病,没多久便害相思,再之后才失魂落魄远走京都,彼时花魁李娘子正好声名鹊起!”

  魏伯震惊:“你说□□碧思慕的姑娘是李姑娘?!”

  “错不了!”崔副官语速飞快:“我就奇怪将军当时何必亲自到花茶坊调查郑有,还起过将人都买下来的心思,还说如果小赵大人敢享齐人之福,便叫我把姑娘们都抢走。我当时就疑心将军被什么东西附身,如今看来,一切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妙!巧!该是灾民命不该绝!有李娘子亲自出面,便是卧病在床,鬼手□□碧爬也得爬到江阳县时疫区来!”

  魏伯神思恍惚,不太敢相信,实在巧合过头。

  “李娘子一句话就能让□□碧消失的医术天赋再还回来?”

  “你不懂。这些男男女女一旦沾了情爱,跟疯了似的,不能用常理揣度他们。我瞧着实在是巧,跟话本演出来似的,小赵大人真是——”崔副官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换上苦闷和一丝丝崩溃。

  邪了门了!

  惊喜冲昏头脑,倒叫他忽略这巧合来源于赵白鱼。

  若换作旁人,他会说阴差阳错,弄拙成巧,好事一件,可到了赵白鱼身上就觉得怎么别扭怎么来。

  将军好歹知道李娘子是□□碧的思慕之人,赵白鱼可不知道,他也料不到还能有时疫这一出。

  一切当真是巧合,可也巧得太邪门了。

  魏伯不懂崔副官的纠结,只说道:“如果真是我们猜的这样,那说明好人有好报。五郎多行善事,黄天厚爱,才有天作巧合。”

  此话一出,崔副官醍醐灌顶,心里的别扭和崩溃霎时雾散云开。

  善因善果,便是如此。

  ***

  海东青刺破夜色,穿过重重云雾,如离弦利箭一头扎向下面的山崖,数十匹战马身披重甲,疾驰过山崖小道,所经之处,地面轰隆作响,石子颤动。

  最前头玄铁甲胄齐身的骑兵忽地勒紧缰绳,战马嘶鸣,前蹄高高仰起,猛地落地,马上骑兵头戴玄铁盔甲,只露出双眼,被夜色遮掩,抬起手臂,空中猛禽唳鸣一声,扑在他的手臂,锋利如刀的爪子甚至没能在乌黑沉重的甲胄上留下刮痕。

  后头的骑兵几乎同时勒紧缰绳停下,安静地等待下一步命令。

  看完海东青带回来的书信,霍惊堂冷哼一声,没有言语,只抬手臂做出令他们前进的手势,而后调转马头抄小路快速回京都府。

  在京都府驿站处换下身上的重甲,连夜入京,将书信包在石子里破窗扔进李意如的房间里。

  李意如率先开窗查看,没见到歹人,才打开纸条看完,当即披衣出门,找到秀嬷嬷将来龙去脉说明白。

  秀嬷嬷一惊:“这是救万人的大功德,还望娘子务必相助。”

  “我要是不想帮忙,就不会来找您了。”李意如掺起福身的秀嬷嬷,温声细语地说:“我幼时也曾是官宦世家,因犯了事而被抄家,女眷充为官妓,本是在江南卖笑为生,遇到大赦而被恩客赎还,他与我也算恩重,礼遇有加。他买了个小官,入京述职,带我一块儿来,不料他家中突生变故,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连官职也被剥回,银两很快花光。我为救他,只能再入青楼,用卖身钱送他最后一程。”

  秀嬷嬷动容不已,紧握李意如的手不时摩擦,通过这动作试图温暖苦命的女子。

  李意如笑容浅淡:“三年前偶遇□□碧,发现他竟是幼时与我有过婚约之人。他比我大十岁,他家出事,我家帮不上忙,却也没解除婚约。后来我家出了事,他不知道,就算知道,一介白丁能帮什么?总归是有缘无分。”

  “我们虽有婚约在身,却二十几年未见面。他身边无红袖添香,我却历尽千帆。”

  “切莫妄自菲薄,人间世道欠你,不是你的过错。”

  李意如摇摇头:“我从不自鄙,亦不觉得低人一等。□□碧想为我赎身,娶我过门,我拒绝了。”

  “为什么?”

  饶是秀嬷嬷也觉不解,□□碧八抬大轿,履行婚约,实属诚心,从扬州来的书信也可看出□□碧对李意如情深意重,为何拒绝?难道嫁一个有情人还比身在青楼更难过?

  “为了还恩。”

  “什么?”

  “待我恩重的人是江南首富长子黄有善。黄老爷曾与我父有过交情,不仅没有因我官妓的身份而看不起,反而在大赦之时多方走动才帮我成功脱去贱籍。虽是将我安置在外,秘密赎身,不叫人知,对我而言,仍是大善之举。”

  秀嬷嬷稍加思索:“我有印象,前几年江南首富灭门惨案,震惊大江南北,至今找不到凶手,列为悬案一宗。莫不是……?”

  “正是。”李意如说道:“我拒绝□□碧除了不愿再将终身托付给一个男人,还有另一层原因,便是当时有人监视我。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但通过一些渠道知道黄家还有一个孤女流落在外,我担心黄氏孤女来找我,更害怕那群人通过我抓到黄氏孤女,怕他们斩草除根,便轻易不敢离开烟花之地。直到近一年,那群人才没有再出现,碰巧闹出人命案,有了小赵大人救我们出苦海这档事。”

  “是缘分。”秀嬷嬷欣赏地说:“姑娘侠骨柔情,是嬷嬷我平生最敬佩的人。”

  “过誉了,知恩图报,人之常情。”李意如轻飘飘地揭过自己,转而说起江阳时疫的事:“我来此便是想找之前赠予小赵大人的如意琉璃簪,那是我和□□碧的订婚信物。我书信一封,附上如意琉璃簪,请□□碧出山解时疫之困。”

  秀嬷嬷当即起身:“我这便去拿!”

  屋檐上,广袖长袍的霍惊堂背着手,睥睨庭院里行色匆匆的两人。习武之人,耳目过人,刚才秀嬷嬷和李意如的对话都被霍惊堂听进去,不由若有所思。

  如此一来,倒是解释得通价值连城的万年血珀为何在李意如手里。

  当年查到万年血珀在江南首富府库,康王府和临安郡王府联手派人去寻,偏巧晚了一步,满门被灭,万年血珀下落不明,而处理黄氏满门的手段干净利落,不像普通盗匪,之后查到的线索全部中断。

  未成想,他们竟还留意到远在京都府青楼楚馆里的李意如,监视两年就为了等黄氏孤女自投罗网。

  连孤女也不放过,除非仇深似海,或利益惊人,否则不会有这等毅力。

  当年黄氏府库钱银全被搬空,剩余值钱产业被官府接手,当年也彻查过没有旁余财产,不该是为利所驱。

  黄氏行商,难免与人发生龃龉,只是仇恨不至于灭人满门。

  不为财、不为仇,为何灭人满门还穷追不舍?

  这时李意如走出,将木盒和书信一并放在庭院中间的石桌,朝虚空福身一拜便离开。

  过了一会儿,霍惊堂拿走木盒和书信回京都驿站,再出来时便是一身重甲骑装,骏马踏着月色奔走于险峻小道,骤然勒马停住,夜空一点黑色俯冲而下。

  将木盒和书信绑在海东青的脚下,振臂送走它,牵着缰绳调转马头时,霍惊堂忽然停下,垂眸望着地面一株生长于野外的攀藤花。

  半晌后,一声嘹亮的哨声自他嘴里发出,另一个黑点俯冲而下,赫然是第二只雄俊的海东青。

  ***

  海东青比□□碧更快抵达江阳县,将信物交到赵白鱼手里。

  喂了海东青一点吃的,赵白鱼才打开书信,里头滑落一株还有点鲜嫩的小黄花,花萼处被嫩绿的藤蔓紧紧缠绕。

  “?”

  什么意思?

  赵白鱼展信看内容,是霍惊堂的笔迹。

  前一段简单交代□□碧在启程的路上,后一段是有点隐晦地指出赵白鱼不该孤身入疫区,处理不当,反累己身,纵是为民请命也不该以身犯险,令人忧心难安。

  翻开看第二张,则是一首诗:“郎为缠花藤,我为攀藤花。君心与青天,远道共追随。”

  什、什么啊!怎么突然搞这种花样!

  赵白鱼拍拍滚烫的脸颊,努力平复澎湃的心潮,嘴角止不住上扬,望着不知哪儿摘来的缠花藤,不自觉念出霍惊堂写来的诗,轰一声,好不容易降下的热气再度涌上脸颊。

  大事当前,霍惊堂怎么能只念情情爱爱?人好不容易训出来的万鹰之王海东青,就是他用来送一株不知名小黄花和情诗的吗?

  暴殄天物!老不正经!

  “五郎——”砚冰撩开帘子,一抬头就看到他家清风明月似的小郎君笑得一脸痴傻,时不时看看手里的信,怜惜地碰一碰不知打哪采来的路边野花,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哪来的妖怪敢附身我家郎君!!”

  赵白鱼乜了眼砚冰:“少胡说!”

  砚冰不掩担忧:“您是不是夜以继日,急糊涂了?”

  赵白鱼把信和攀藤花都放进信封里,想找个地方妥帖放好,发现时疫区没隐秘性,便珍重地藏进心口处。

  砚冰见状,不解道:“不过一株路边野花,值得您这般珍重?”

  “这攀藤花远道而来,可怜可爱,情深意重,哪里不值得珍重?”

  砚冰:“……”可它还是不值钱的路边野花啊,原来五郎喜欢野草野花的吗?

  “找我何事?”

  “外头新调来一拨营兵,增派五车药材和四五名太医官,还有十车粮食,都是实打实的好米,灾民们总算能吃饱了。”

  “他们还算顾忌天威。”赵白鱼丝毫不意外。

  “眼下亮身份吗?”

  “不到时候,再看看。”赵白鱼挽起袖子说:“准备纸墨笔砚,我想起以前在古书籍看过的千金方,虽然零零碎碎但记下来叫大夫们琢磨,大家戮力齐心,勉力而为。”

  砚冰当即听令。

  ***

  此时江阳县各方人马心思各异,暂且不提已经被摘下官帽的吕良仕,扬州知府萧问策和淮南提刑司宋灵都在客栈的大堂处坐着,前后里外都是营兵,火把将黑夜照如白天。

  萧问策不时擦拭满头的冷汗,心里恼怒、畏惧皆有,不时暗骂吕良仕蠢材,天底下再没见过这样的蠢材!

  时疫居然也能瞒?!

  态度暧昧,上奏折子不明不实,还叫人守在灾民区杜绝真实的疫情情况外传,导致他以为疫情不严重,没能及时调能应对,连累他此刻在抚谕使面前没底气说话。

  紧接着,萧问策后悔当初不该掺和进邓汶安的案子,要是秉公处理,哪至于现在被吕良仕连累?

  要不是那起冤案,一早就能把所有罪推到吕良仕身上,自己干干净净地脱身。

  宋提刑和安帅使斗法,他跟着瞎掺和什么?

  萧问策悔不及当初。

  另一端的宋灵则老神在在,行得端做得正,不管是冤案还是时疫都怪不到他身上来,可谓无事一身轻,想必抚谕使越过安怀德将调遣营兵的权力交给他,亦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过他也没想到一个小小县令竟然敢隐瞒如此严重的时疫,但愿能尽早解决,淮南可禁不起又一次大动荡。

  只是听闻抚谕使到了江阳县便住在客栈,虽从县衙里借了几个人,但只是调查邓汶安的案子,没去过城外的灾民区,怎么好像对时疫了若指掌的样子?

  而且那年轻的抚谕使瞧着不像个文官,还有点眼熟,似是在哪见过?

  宋灵没怀疑里头的人不是抚谕使,想是以前回京述职偶然见过,从恩师来信可知抚谕使的身份和经历颇为传奇,能从不受待见的身份、一介七品小官,一跃成为陛下心腹,可见能力不俗。

  房间里头的崔副官则刚收到江南的来信,展开看完,长舒一口气:“xu明碧出山,两日后抵达江阳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