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浦江东 第288章 浦东的“眼睛”

《浦江东》第288章 浦东的“眼睛”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1843 书籍:浦江东

  一直到夏主任走出去很远,王建浦还站在原地不动。他想了想,转头看向前面的黄浦江。

  暗流涌动的滔滔江水,正如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他突然间觉得,外高桥保税区就是浦东的眼睛。眼睛一活,五官皆活。

  刚才夏主任话里的意思,自己在这里工作的时日恐怕就真的不是很多了。虽然知道自己迟早会离开保税区,但这一天真的就要来临的时候,王建浦心里还是有很多的不舍和感概。

  他的回忆中,在外高桥工作的日子里,每天都充满新的挑战。

  哪怕是接待客户亦如此。他们提出诉求,考量其是否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或许一个新的诉求就能够推动管理政策甚至法律的改变。

  但也正是这样,王建浦每天都只有逼着自己去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去寻找答案。

  自从前年浦东宣布开发开放五个月后,一行人从四面八方、坐车坐船、穿越芦苇荡,在一栋简陋两层小楼上,宣布成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境内关外”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当时环境之艰苦,他就想起来自己第一天刚到保税区规划区域时,看到的冬日芦苇,还有冷冷的碉堡。

  办公室也十分简陋,一个处室合用一间房三张写字台,普通办事员每人就一个抽屉。经费有限,人少事多,办事基本上就靠走路、骑车、挤公交。

  不过虽然条件艰苦,但也时有乐趣。王建浦这时候就想起来一件小事。

  当时,办公用具笔记本是统一的土黄色粗纸封面,印有机密的字样,表面十分粗糙。有招商办的同事向领导争取,说招商办是要和外商接洽的,笔记本又小又太不好看,请特批买一些漂亮的笔记本。

  后来,领导经过研究,特批招商办购买了一批彩色塑料笔记本,招商目办人手一本,走出去比往常神气很多。王建浦也有幸分得其一。

  “但是即使是这样艰苦,大家却都很投入,晚上不加班反而觉得不正常。加班很晚,很多时候就睡在敬老院、或者是办公室里,办公桌即为床铺。”王建浦想起这些,心里仍然不免唏嘘感叹。

  至而今,保税区首期正式封关运营,以大规模土地开发为主,“七通一平、招商引资”就成为了保税区的日常工作”。

  从外高桥保税区这个小小的支点,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引擎,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洪流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这是全体保税区人的梦想。

  从目前来说,保税区的第一波投资方主要还是来自国内,邮电、航空、纺织等,购地建楼,十分强劲。

  但是更重要的,贸易、货币和货物进出的有限自由,保税区能充分利用“保税——滞后纳税”的政策增加贸易机会。

  想想也是。比方讲,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机床,进口关税可能达10%,但在保税区可组织商品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虽然机床进入境内,但无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客户如果现场观摩满意就可以购买,出保税区后再报税。而如果没有发生购买行为,则机床可免税再转口境外。

  能有这样便利条件的,国内现在仅此外高桥保税区一家。

  王建浦刚才和夏主任汇报的吸引忠藤伊的落户,其实还只是保税区在贸易自由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王建浦看到过一份内部资料,说是目前在浦东开发中,日本企业是敢于吃螃蟹的,占据外资第一位。

  按照保税区规划中的设想,如果忠藤伊这次落户能够顺利的话,趁热打铁,接下来就是想方设法吸引进更多的外资保税加工企业和研发公司落户保税区,从而掀起保税区新一波外资企业落户的浪潮。

  这是其二。

  第三,国家规定,三资企业进口汽车享受免税的政策。进口汽车对国内来说还是稀缺资源,国人不少甚至都还没有见识过。保税区就想利用这个政策做一些文章,并且已经有了初步建立进口汽车交易市场的设想。

  王建浦想到这里,对保税区未来的这些构想,心情澎湃。

  他记得领导的一句原话,想要引来会下蛋的金凤凰,必须不怕吃苦,能请进来,更能走出去。

  实际上,刚才施副总过来确实是有目的的,目的就在于现在王建浦的手上还有一份重要的任务。

  9月份,由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持的第一次全国保税区工作大会将在天津召开。到时候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市领导和十五个保税区、海关、财税、外汇管理部门领导都会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是交流,到底中国的保税区在管理方面应该怎么创新,招商引资方面怎么迎合国际的潮流。

  由于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在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上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保税区,所以将会在这次的大会上作重点发言。

  这一次发言的调研报告,就是由王建浦在牵头负责的。

  但是“自由”一词,在社会上还是挺敏感的,“自由”的概念,争论很大。

  王建浦他们的理解,“自由”就是作为保税区必须跟国际接轨,从管理、招商引资、法规等方面,应该和国际接轨,特别是我们的审批制度,营造更适合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

  现在回想起来,外高桥保税区确实得到了许多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特别待遇”:

  产品进入境内或运往境外可豁免许可证;可兴办贸易机构经营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境外人员、货物出入自由;境外运入保税区货物、物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是一般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无法享受到的优惠政策。

  但是,如何充分享受到政策优惠红利,却是需要外高桥保税区去进一步突破探索,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得到的。

  那,这篇调研报告到底应该怎么来构思?

  望着眼前滚滚东去的黄浦江,王建浦心中似乎有了明显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