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年侧福晋又开撕了 第890章 慌不择路

《年侧福晋又开撕了》第890章 慌不择路

作者:乌云无雨 字数:1838 书籍:年侧福晋又开撕了

  熊大人廷粥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奉旨经略辽东,在任十六个月,把举朝上下认定辽东必失的局面安定下来、镇守辽东,独力支撑大局.金虏不敢兴兵南下。

  但却被三个奸臣给事中姚宗文、兵部主事刘国纪、御史冯三元三个狗东西造谣中伤,今年元月丢官回京。

  换上了目光如豆胆小如鼠而又狂妄自大的袁应泰,取代他经略辽东。上月丢掉了辽阳与沈阳,十万大军断送在金酋努尔哈赤手中。

  目下的辽东经略是薛国用,巡抚是王化贞。看样子,辽东丢了,辽西也守不住,岌岌可危。”

  宋应星感慨万端地说:“薛经略老成持重,为官严谨。但今天的东北,需要有胆识有魄力的死士支撑大局。

  王巡抚骄傲自大,言过其实,对付得了蒙古抄花一群北虏,却无法与金虏努尔哈赤周旋,一决胜负。

  日下咱们大明朝最大的敌人不是蒙虏而是金虏。蒙虏的林丹活佛成不了事,金虏才是咱们的生死对头。除了熊大人出来收拾残局之外,今日的辽东,任何人也无能为力。”

  辛文昭不住摇头、沉静地说:“不必说了,辛某只是一个江湖痞棍,哪有闲工夫去过问天下大事。”

  “辛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算了算了,朝廷有一批太监,加上一班奴颜婢膝的文武大臣.我一个市井小民即使肯卖命、也没有人肯买。

  朝鲜丢了,辽东沦落;熊经略差点丢掉性命,目下在江夏待罪养老。而你,也丢了官削职为民。

  —代名将也无能为力,我又凭什么敢谈论朝政?你们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我可要走了。”他不耐烦地说。

  “辛兄……”

  “少陪,两位大人请便。”他断然了逐客令。

  宋应星长叹一声,苦笑道:“听人说.辛兄是位义薄云天的好汉,岂知却是个市井亡命而己。”

  “你说什么?”他怒声问。

  “我说你是个小仁小义的匹夫,在国家大义前畏缩逃避的小人而已。”宋应星深沉地说。

  他勃然大怒,手一伸、劈胸抓住宋应星的胸衣往怀一带。

  宋应星几乎挫倒,冷笑道:”如果你能杀我拔剑好了。我宋应星与金虏周旋十余年,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没有死在金虏刀下,死在自己人手中,夫复何言!”

  他颓然放手,沉声道:“你是官场中人,该知道市并小民的处境,说这些话未免太不公平了,你走吧!”

  “辛兄,你还能为天下尽一份心力。”

  “阁下,我只有一双手……”

  “有你一双手,足以抵挡十万金兵。”

  “废话,你……”

  “你听我说完好不好?”宋应星一面说,一面在怀中掏出两本书册,两卷纸岫,递过说。“辛兄,你且心平气和看看。”

  他极不情愿地接过书册,略一翻动,递回说;“兵部的塘报和通政司的邸报,我用不着看。”

  “辛兄知道这些塘报与邸报的来历么?”

  “当然知道。”

  “但你不知这两册邸报与两份塘报的来历。这是兄弟从广宁返回京师时,在途中搏杀两名汉奸,所搜出的一包谍报中的一部份。”

  他一怔,重新接过展开查看。

  第一本邸报中,首页是正月十七日,记录中所提及的事,完全是有关廷颁的有关辽东的宫史任免,与敌情记录。

  以下共十二页之多。第十二页方是正月十八的记事,也有十页。

  每一页皆是断头去尾,页次杂乱。可知皆是经过选择,只留下有关辽东军政大事的数页而已。

  通政司所发的邸报,本身仅发两京及各直隶府州,而由各省驻京衙门派人前往抄发,总计颁行与抄发数量,约在三百余册之多。

  每日一册,每册页次不等,约在两百页左右。

  有关圣旨及各大臣的章疏,大小官吏的升迁调免,朝政要闻动态,军政措施,刑名大事等等、皆大要地列出。

  京师附近的八府,每五日发送一次,其他各省驻京衙门,则由衙门派人驿传或专差传送至各省,再分发至各府。

  至于驻京各衙门及重要官吏,皆由通政司每日发送。

  塘报,即是军书,由兵部发送至各地的军事衙门。

  辛文昭剑眉深锁,沉声说:“这是通政司与兵部发送的正本,在发送途中截取并无困难。”

  “截职不难,但各府未收到邸报的衙门,断无不如追究之理,但并末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宋应星说。

  “你是说,奸细出自通政司衙门?”

  “辛兄认为如何?”

  这两册邸报,每页两面,每面八行,每行包括上顶格共十三格,用的是红色水印有格纸正抄而成,一看便知是通政司衙门的专用邸报纸。

  如果是各省驻京衙门派人抄发传送的,纸不但没有水印格,字迹也潦草。字数没有一定。

  “可能是抄报吏每月每本仅可领一两银子,私抄偷售大有可能。还有书姓页码呢?可惜都涂污了。”

  “可是,四十名抄报人都清查过了,无人涉嫌。”宋应星叹口气道。

  “你们可以去查,应该毫无困难。哦!这些事我一窃不通。”

  “辛兄,兄弟需要你鼎力相助。”

  “你要我干什么?”他大声问。

  “熊大人终必重应帝命经略辽东,邸报、塘报如不断落在金虏手中,一切动静皆为敌方所悉,岂不一切都完了。”

  “你要我去查?”

  “通政司衙门,已为魏阉所控制把持了,除了辛兄,无人能胜此任。”

  “我对你们官衙的事不熟,算了。”他一口回绝。

  “辛兄……”

  “厢行如隔山,脚跨两行最为犯忌,免了。再见。”他语气坚决地说。

  “辛兄……”

  他哼一声,转身大踏步入屋,砰一声关上了大门,拒人于千里之外。

  姜副指挥与宋应星,不得不绝望地叹息转身。

  大门重开!辛文昭探头问:“姜大人,昨晚你们在找我?”

  姜副指挥点头道:“不错,兄弟在入暮时分,捉到两个可疑的歹徒,他们招档有几个不明来历的女人,要设下美人计,诱擒辛兄你,所以兄弟出动了不少人,搜捕几个女盗匪。”

  “谢谢你,”他说,重新掩上门。

  傍晚时分,小西南的一座大宅内。

  大厅中灯火辉煌,在座的共有十八人之多。

  辛文昭与一位青袍中年人坐在上首。

  直等到客人到齐,方将一个布包袱打开摊在桌上,脸色凝重地说:“今晚兄弟有请诸位前来,所要办的事诸位事先已经知道大概,相信诸位已了解此事的严重性。

  现在,请李化鹏兄将知道的分析给诸位听。

  李兄是首屈一指的笔迹权威,也是数一数二的摘瑕发伪专才,诸位请留心有关自己的事。李兄请。”

  李化鹏干咳一声,将布包中的两本邸报取出,以坚定的口吻说:“这两本邸报,是元月望日至月杪。为期整整半月。这是说,这是从十二册邸报中,摘要选出另订成册,有关辽东朝鲜事务的重要事务专册。也就是说,这期间,熊经略被撤,袁应泰取代辽东经略,辽阳沈阳尚未失守。

  因此,我知道奸细逐日搜取有关东北的军政事务的邸报,另订成册,每半月偷携出关递送给金虏。”

  他将一卷塘报举起,又道:“依常情论,如果有重要大事,必定以最快手段不定期专程递送出关。据判断,塘报也是半月一次递送。

  现在,诸位请看这些塘报,皆是兵部所发的正本,关防印信一应俱全,已可断定是直接由兵部发出的真品。”

  一名中年人离座,神色肃穆地说:“兵部所发塘报,列为机密,有些重大事,禁止列入邸报抄发,各有关衙门收文极为慎重,绝对不可能虚收。

  而各有关衙门关于正月的塘报,经兄弟半日彻底清查,皆无虚收与遗失的呈文。兄弟在兵部呆了七年,在司务厅享有不少方便,因此绝不会有所错失。

  所以,这些塘报全是真品,不会是兵部所发半途被人截留的,除非各衙门收文的人弄了手脚。”

  “追查各衙门的收文,办得到么?”辛文昭问。

  “这……只能追查在京各衙门的档案。”

  “需时多久?”’

  “需半月左右。”

  “好,你去办。”辛文昭说,向李化鹏挥手示意。

  李化鹏干咳了一声,说:“邸报的真码虽已涂污,但兄弟已用透影法找出两次的墨痕,已找出六个姓,他们是吕、周、吴、郑、费、徐。通政司的抄书吏共有二百三十名,只须从这六姓书吏中清查便可。

  依常情论,可能是负责抄写的这六姓人,抄写时多抄了一份带走。所以各衙门邸报不缺,不是奸细在中途截留。

  万一是半途截留的,也只限于京师八府地面,咱们可从八府的公文档案追查、定可找出线索来。”

  由于抄发邸报的人甚多,而记事有时不止一页,因此采用分抄合订的办法。原稿编定页码,分由数人传抄,所以页码必须抄写人的姓,以免弄错。

  如果抄写的人负责抄写三页,则在页码上加写吕一、吕二、周一、周二等等,合订时便不会弄错了。

  辛文昭神色凝重地离座,以稳定的口吻说:“咱们已经摸出头绪,抓住了追踪的线索,诸位可按分配的范围,立即进行秘密查。

  通政司方面,黄经略黄大人将尽可能予以方便协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