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疆爱无痕 第128章 127:发“羊”财

《疆爱无痕》第128章 127:发“羊”财

作者:伊语涤生 字数:3763 书籍:疆爱无痕

  捐赠仪式是在学校小型会议室举办的。

  程序很简单,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过场。

  乔总笑望着学校领导班子,情不自禁赞誉道:“买局长,西域市中学领导班子可是年轻务实啊!”

  她在教师节前捐助过西域市许多学校。

  凡是接受捐助的学校,为了体现对乔氏企业的重视。

  即便是在学生上课期间,也组织应该在课堂学习的学生列成两排,敲锣打鼓的夹道欢迎他们。

  对于接受捐助的学校搞这么声势浩大的迎接场面。

  里面自然有学校的一片感谢之情。

  当然也有几分作秀的姿态。

  这一点,乔氏企业西域分公司总经理乔羽心里很反感。

  此次,她来西域市中学,看到寂静的校门口只站了三个人,还有一个是西域市教育局的副局长。

  乔羽明白,西域市中学之所以列为北疆赫赫有名的名校,与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就单从这迎接场面看出来,西域中学领导班子务实踏实。

  她刚才夸赞的“西域市中学领导班子可是年轻务实”是发自肺腑之言。

  这样重教学工作的学校班子,她喜欢。

  捐赠会上,季校长代表全体教职工对乔羽表达了感激之情。

  乔羽作为乔氏企业西域分公司总负责人,把捐助清单递给了季校长。

  季校长扫了一眼清单,顿时心头一震。

  光给西域市中学捐助现金就高达50万元。

  更别说给各族教职工捐赠的饮品、电饭煲等实物了。

  坐在季校长下手的骆川接过清单,看着明细单,心中的震撼丝毫不亚于见多识广的季校长。

  俩人平复心中的激动,认真聆听着乔羽转述家父对伊勒地区念念不忘之情。

  不知什么原因。

  也许是乔羽是个年轻大度的女性。

  也许是乔羽捐助的着实让人惊叹。

  也许乔羽的名字跟妈妈李羽一样都含着“羽”字。

  骆川对乔羽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而乔羽在看见骆川的第一眼时,就觉得骆川儒雅内敛的气质跟自己的大哥乔翼很相似。

  她对骆川滋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乔羽提出午饭在学校教职工食堂就餐。

  她的提议让骆川等人更是刮目相看。

  不管是乔羽是真心之举。

  还是她刻意作秀也罢。

  骆川对这位小自己几岁的女强人有种怜惜的情愫。

  乔羽在离开西域中学之前,向骆川索要了手机号。

  坐在车里离开西域中学的乔羽,透过车窗看着挥手跟她告别的骆川,心里暖暖的。

  跟乔羽并排坐在一起的局长买买提闲聊道:“乔总,刚才吃饭时,我无意中发现,你跟骆校长笑起来的神情很相似,尤其是嘴巴。”

  乔羽轻笑着,也没当回事。

  这也只是熟人之间的笑谈罢了。

  一笑而过!

  教师节,学校放假一天。

  上午接待乔氏企业的乔羽。

  下午学校没事,就能休息半天。

  骆川站在校门口跟季校长分手后,径直赶回家去。

  自小被李羽带大的骆朴,每到节假日就要回阿勒玛勒村探望爷爷奶奶。

  骆朴跟骆峰夫妇俩感情很深。

  骆川昨晚答应好的,陪同儿子骆朴回村里。

  骆波早就赶到西域市等候了。

  骆川刚走进家属院,就看见骆波那辆捷达停在楼下。

  他懒得上三楼了,站在车前掏出手机拨打骆波的手机号。

  骆波业务忙,手机占线。

  骆川只好挂掉电话。

  不大一会儿,单元楼门前传来骆波和骆朴叔侄俩的对话。

  “四叔,小森为啥不去看奶奶?”骆朴失落地问。

  “你婶跟他有事。”骆波知道骆朴、骆森兄弟感情好。

  “那姑姑今天也不去村里?”骆朴也是个较真的孩子。

  骆川听着骆波和骆朴提起李茗溪来,称呼乱着呢,不由皱眉。

  心想,啥时候,家里人能把对李茗溪的称呼统一口径。

  幸亏家里人清楚,让外人听起来非搞糊涂不可。

  骆波看见骆川微微一怔,“大哥,等多久了?”

  骆川说:“没多久,给你打电话在占线。”

  他察觉到骆波眉宇间布着愁云,关心道:“有事?咋不开心。”

  骆波上了车,烦躁地说:“贾兵他爹老贾,今年在乌孙县退休了,在西域县定居,有事没事到学校去找小森,小溪最近闹心着呢!”

  骆川理解道:“毕竟老贾是小森的亲爷爷,爷爷看望孙子也是情理之中。”

  “大哥,这我都理解。”骆波开着车,嘴里埋怨道:“老贾接上小森,连个招呼也不打,带着小森没命的玩,小森好几次都没完成作业,这老人不知道呀?!现在是小森学习的好时光,他一退休老头没撒球事,可小森这样下去,好习惯都丢了,不耽误学业呀?!”

  骆川见骆波愁眉苦脸,提议道:“这样,让小森来西域市上学吧,就住我家,我们学校对面的市二小教学质量还不错。小朴和小森一起上学,他放学了就来我办公室,我们爷仨一起回家。离老贾远点,会好些。”

  难解的愁事三下五除二就被骆川破解了。

  骆波笑道:“大哥不亏是大哥,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那就辛苦大哥大嫂了。”

  “一家人说撒外话。小朴和小森正好有个伴,说好了,教师节一过,我就去办这事。”骆川伸手摩挲着骆朴的脑袋。

  骆朴笑得嘴巴快咧到耳根了,生怕骆波变卦,“四叔,一定让小森来二小上学撒,我能辅导小森的功课。”

  “那是,小森最听你的话。”骆波又关心道:“大哥,大嫂啥时候培训完?”

  廖云被单位派到自治区党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骆川温柔地笑答:“快了,月底就回来了。”

  知道骆川爷俩回来。

  李羽把晚餐准备得很丰盛。

  斯琴是大厨,李羽打下手。

  骆川知道斯琴成骆家未来的儿媳是迟早的事。

  也没把斯琴当外人。

  骆家四个儿子,除了被派往内地某城市挂职锻炼的骆江没来,其他人都在。

  骆峰在吃饭前就把长子喊到一边,让他催促骆滨赶紧把斯琴娶回家。

  于是,晚餐期间,骆滨成了“众矢之的”。

  骆川意有所指地问:“老三,你包的地看来走向正规了,下面有啥打算。”

  他说着话不是瞄几眼斯琴。

  骆滨当然清楚大哥话里的意思,装疯卖傻道:“4000亩地玉米上星期停水了,就等到十月份收割了。麦子收完了,麦茬地养羊,昨天处理掉百十只羊,价钱不错,我算了下净利润,每只羊落了个60块钱。我打算育肥羊,年底或是明年初,价格上涨后再处理,我和李大哥、江大哥打算在羊上发点小财。玉米嘛,长得还不错,第二年种,又是麦子倒茬的地,产量应该比去年强。”

  看着骆滨跟做工作报告似的,骆川摆摆手,直截了当地问:“我再问你啥时候把斯琴娶回家?!”

  斯琴闻言,羞涩地低下头。

  骆滨看着骆川急不可耐的神色,尴尬一笑,“快了,快了。”

  “快了,是啥意思?你总给我们露个底吧?也好让我们做准备。”骆川摆出老大哥的姿态追问。

  被家人穷追不舍的骆滨此刻已没了退路。

  家里人都眼巴巴望着他呢。

  他讪笑道:“大哥,别急撒,到了时候自然就办了。”

  家里人见状,都清楚骆滨还没完全忘了那孜古丽。

  斯琴更是比谁都清楚。

  她连忙帮着骆滨打圆场,“大哥,我妈最近身体不大好,等她身体好转,我们就办事。”

  骆川见斯琴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来为骆滨开脱。

  他叹息道:“行,老三,斯琴可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你可抓紧了。”

  骆滨见家人不再穷追猛打,松口气,朝斯琴投以感激的目光。

  骆波想起扶贫羊引起的骆滨被调查的风波,不甘心地问:“三哥,打听出来没?那封举报信谁写的?”

  骆滨摇头,“听阿曼太说,没查出来。不过,他估摸着是沙枣树乡的人,可能跟咱家有过节。”

  骆峰脱口道:“不用猜了,肯定是杨贵干的。沙枣树乡咱家没啥冤家,要说有过节的,只要杨贵,没别人。”

  骆川点头附和,“我觉得爸说的有道理,咱家是老沙枣树乡,跟乡里乡亲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能帮就帮些,关系处的不错。”

  他对两个弟弟郑重提醒道:“老三,三十白,以后少跟杨贵这种人接触,能避免尽量避免。”

  骆峰想起万亩地围好的铁丝网,询问骆滨,“老三,用铁丝网把地围好,你是不是另有打算?”

  骆滨笑了,“啥事都瞒不住爸,我准备冬天发展养殖业,最近动手低价收购些马牛羊,冬天就在万亩地上放养,明年开春处理一批,留一批。”

  骆峰点头道:“你呀,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拉啥屎。我已经跟你巴叔叔说好了,冬天他代牧的羊也在你那里放,他给你当顾问、技术员,你咋让人大水漫灌了300亩地,今年,你就种3000亩冬麦?是不是少点?”

  骆滨点头,“爸,别小看我这3000亩地冬麦,明年可打不少草。阿曼太哥给我到县上要了3000亩地的苜蓿草种子,过几天,播冬麦时一块儿播下去。”

  骆峰惊愕地问:“你说把麦种和苜蓿草一块播下去,能行吗?这可是头一回听说。”

  骆滨胸有成竹,“行,听说这事草原站和农业局联合推广的新技术。今年冬天麦种和苜蓿种一块儿发芽,都不怕冻。明年开春一起生长。收割完冬麦,雇人把地上的麦茬和苜蓿草挑成堆拉出去,然后赶紧给地里的苜蓿浇水,还能打两茬苜蓿草。苜蓿草播一次管三年。”

  骆峰听出儿子话里的意思,愕然问道:“你的意思是有苜蓿草的这3000亩地,后年不种庄稼了?”

  骆滨点点头。

  就连骆波都对骆滨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三哥,搞错没?3000亩地撂在那里种苜蓿,是不是太多了?你卖给谁去呀?!”

  骆峰也劝说着,“老三,搞个几百亩苜蓿草可以,多了,不能搞。”

  骆滨转述着阿曼太的话,“阿曼太哥说过,县上最近从NMG引来了个养牛的大企业,到时候卖给他们。”

  骆峰仍觉得不靠谱,“不行,阿曼太的话,有时候,你不能全信,他也是听县上头头们说的。老三,3000亩地苜蓿绝不行,300亩地还差不多。”

  骆滨见家人都不支持他的想法,草草结束了这个话题,“先把苜蓿草播下去再说,看明年的效益,真不行,后年把苜蓿地犁了,改种玉米或黄豆,反正苜蓿是养地的。”

  骆峰觉得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也没再反对。

  有人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自从骆滨和李献承包下这万亩地。

  这几年,基本就没太平过。

  这地不是井塌了,就是着火了。

  要么就是被颇有用心之人诬陷举报。

  在种植业上,骆滨和李献根本就没挣上钱,至今连本钱都没收回来。

  倒是解决了阿勒玛勒村各族村民就业难题,帮助21名贫困户增收。

  骆滨尝试着养殖羊能否挣钱。

  8月中旬低价收购的两千只羊,9月中旬出栏一百多只。

  骆滨计划着剩余一千八百多只羊养到年底再出栏。

  谁成想,这年国庆节前,东疆、南疆等地州市二道贩子来伊勒地区购买羊。

  骆滨的这1800多只羊成了紧俏活。

  市场是个说不清、摸不透的东西,人们往往都是跟涨不跟跌。

  每当一种商品价格飞速上涨时,抢购的人络绎不绝。

  而当一种商品价格下跌时,落到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

  不到一周时间,骆滨的羊被抢购一空。

  骆滨在打瓜地和麦茬地养殖的羊跟各族村民各家散养的羊没啥区别,都是草膘肉。

  草膘肉比育肥肉紧、香、膻味小,在市场上的价格略高点,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以来,还剩扶贫羊没卖。

  贫困户听说今年的羊利润可观,纷纷找到乡长阿曼太要求出售扶贫羊。

  阿曼太请示县有关部门后,决定出栏这500只扶贫羊。

  扶贫羊由乡政府出面、贫困户代表一起跟购买商讨价还价,每只羊净利润也达到150块钱。

  没用十天的时间,2500只羊迅速出栏。

  也就是说,骆滨8月份进的羊,放在李献的打瓜地和承包的冬麦地放养,养羊的饲料几乎没花钱,也就是开支了白大爷和托乎塔尔的人工工资。

  骆滨跟李献、江道勒提合伙做的育肥羊的生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净利润高达20多万元。

  李献和江道勒提也没想到养殖羊能发大财。

  三个好友乐的合不拢嘴。

  就连骆峰也意想不到,心花怒放道:“老三,在羊上发财,真是发羊财啊!”

  手中的羊全部出栏。

  这年的十月份是羊价的高峰期。

  倘若现在高价收购羊,前景不会好。

  马牛的价格倒是很平稳。

  由于羊价高,不少牧民和养殖户低价处理手头的马牛,:跟风去购买羊。

  牛马的价格一跌再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