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烟云散去 第876章 星级人生几颗心(20)

《当烟云散去》第876章 星级人生几颗心(20)

作者:朱圣勤 字数:1357 书籍:当烟云散去

  20.多少名和利,往来成古今

  出人头地

  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口试复试中,苏轼获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轼的感谢信时,十万分感慨地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呀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谈起我!”当时已文名天下,天下士子的进退之权全操于一人之手的欧阳修有着怎样的胸襟啊,如果欧阳修热衷于功名,嫉贤妒能,只要他大笔一挥,苏轼就会沧海遗珠,宏才蒙尘。欧阳修不愧是北宋古文运动领袖,不仅是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堪称一流。他积极培养人才,慧眼识珠。欧阳修这么一句话,苏轼之名从此传遍全国。江山代有人才出,道德风尚耀神州。

  人文召唤

  “人工避孕药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曾多次获国际大奖,就差那么一点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学者卡尔.杰拉西,在六十岁时突然宣布退休,把科学研究毅然抛之脑后,转向文学创作。卡尔.杰拉西创作了小说《诺贝尔的囚徒》,揭示了学术江湖的潜规则,学术圈,不过是一条生物链,链接着各种诱惑和学术道德的挑战,它包括从实验、论文署名排序到荣誉、权力、金钱的获取,之一切的一切无不接受着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良知的拷问和洗礼。

  利益驱动

  哈佛评委会前主席、人类学教授丹顿.克莱格在前往欧洲的度假途中,因学术造假真相被识破,一时走不出精神压力,最终留下遗书,跳入大海,葬身鱼腹。

  克莱格在遗书中写到:戈森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出了自己在《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这本著作中捏造数据的真相,并以此威胁自己同意他晋升为教授继续聘任他。戈森说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贝尔和贝瑞特。此事一旦败露,克莱格必将身败名裂。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与名声,克莱格杀害了戈森,并制造其自杀的假象,然后又杀了另两个知情人贝尔和贝瑞特。

  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魏兰德说:“现在的人多半会谄媚奉承,而不大懂得处事做人的道理,今日的治学也往往偏于浮夸与炫耀,这就是今日不及古人的症结所在。”

  受害者简介如下:

  丹尼斯.戈森30多岁,身材矮小,长着一张娃娃脸。哈佛大学经济学院教员。在自己的汽车里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莫里森.贝尔,哈佛大学数学教授,被钝器击中头部,死在自己家的车库里。

  福斯特.贝瑞特,哈佛文学教授,胸口插着一把钢刀,死在自己家的厨房里。

  始作俑者丹顿.克莱格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这些大名鼎鼎的学界人物,就这样被利益的战车碾碎了大好前程。啥时候,利益驱动符变成了催命符呢?

  输给人类的欲望

  世间传颂胡杨“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胡杨遇到了人类,仿佛遭遇了克星。胡杨能对抗恶劣的环境,却输给了人类的欲望。

  输给人类欲望又何止是胡杨?物种灭绝的清单上,还可以找到一长串。例子就不用我一一列举了吧,我可没有吸引人眼球的欲望。互联网搜索引擎发达,感兴趣者,可以自己查。

  牛顿炒股

  牛顿曾炒股,亏了2万英镑——他十年的工资。输完了钱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你记住了吗

  郭沫若读私塾时,曾参与过偷桃事件。

  和尚发现庙里桃子被人偷吃了,便向私塾教书先生告了状。私塾老先生满脸怒气,责问学生:“谁到寺庙里偷吃了桃子?”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私塾老先生为人和善,但对弟子犯错误又不能放任自流。于是,谆谆告诫学生:“光有远大志向还不够,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要诚实,要知错必改,这些做人的品德,你记住了吗?”“谢谢老师的教诲,我记住了!”郭沫若响亮地回答道。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一位法国作家说,凡是拿钱买到的东西都不贵。精神的苦役就是拿钱买不到的东西,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能使生命升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