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碎月如粥 179 新的开端

《碎月如粥》179 新的开端

作者:青葱的樟园 字数:2916 书籍:碎月如粥

  那个夏天,晓东和晓斌等几个在庐山玩得真是开心极了。他们游遍了庐山几乎所有的景点,拍了一百多张照片,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不同程度地体验了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人翁所体验的种种激情与浪漫,其中自然也包括晓斌梦中与晓琪戏水如琴湖的动人场面。只不过,真实的镜头里不只是晓斌和晓琪这一对‘鸳鸯’在戏水,而是有众多游泳爱好者在如琴湖里踏波、踩浪、鱼跃、腾翻……

  将近一周的庐山行终于结束了。当他们带着庐山的云雾、烟雨、翠绿与泉音,一路风尘仆仆回到肥城时,庐山的千般妩媚与万种风情无疑已定格在他们的脑海中,并注定会成为他们这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晓东在这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一直在埋头复习,准备考研。对晓东来说,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早已是他人生规划中的一次重要登攀。正如去年他登上庐山五老峰时,立高山之巅,眺叠嶂峰峦,心中油然冒出的那句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啊,大凡有点抱负的人无不怀有‘一览众山小’的宿愿,而爬山之过程往往便是感悟人生的过程。所以,常有人说‘人生如登山,生命不是一劳永逸,眼前的成功永远是下一个成功的起点。’

  可就在晓东积极备战研考的关键阶段,一个始料不及的情况一下让晓东陷入进退维谷之中。

  事情还得从晓东所在系的党总支书记范文博说起。

  老范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前是在部队做战士的思想工作,如今是在高校做学生思想工作。严格说来,他和晓东父亲毛大年还称得上是战友呢,因为他和毛大年基本是同一时期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又在同一年为支援地方建设而转业到了地方。只是由于他们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的科目不同,所以他和毛大年才无缘相识。

  毛晓东考入肥工大后没多久便深得老范的赏识,因为像晓东这样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文体才能样样叫响的‘全才’,在当时校园里实在不多见,所以晓东才不单会引起女同学的青睐,也让领导格外垂青啊!晓东就是在老范的一手培养下,从系学生会干部做起,然后又担任校团委干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范还是晓东的入党介绍人呢!那时候在校生入党的并不多见,也十分不易,而晓东却在进校不到三年便被发展成党员。由此可见,老范对晓东那可不是一般地器重。

  也正是在对晓东进行入党政审过程中,老范了解到晓东父亲原来和自己一样都是部队转业干部,而且还同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过。两人虽无工作或专业上的交集,但仅凭生于军人家庭的这点血脉渊源,老范对晓东在感情上兀自又多了些亲近。

  闲话打住,言归正传。

  经过近四年大学生活的历练,晓东离毕业之日也越来越近了。说到82届大学毕业生,很多人以为那就是78年那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其实不然。

  77级和78级名义上是两个年级,可众所周知,他们的入学时间相差仅半年,这本身就带有那个特殊年代的奇特性,而更为奇葩的是这两级大学生居然都是1982年毕业的。只不过77级毕业于年初,78级毕业于年中而已,故后人将其统视为82届毕业生也并不为错。

  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毕业时间的先后、早迟。关键在于82届毕业生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最早的两批毕业生,更是中国人才断代十多年后产出的一批‘真正精英’。历数当今中国政坛高层领袖人物,以及诸多重要领域的领军人物,你便知此言绝无任何虚夸。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却极其缺乏人才。在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82届的大学毕业生尚未走出校门,各行各业,以及众多的用人单位都早已将目光瞄向他们,求贤若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高校大学生分配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也许,今天的大学生简直无法想象,大学毕业生居然还能成为如此热门的‘抢手货’!真是好羡慕啊!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分配,根本无需自己四处求职,因而也就没了‘屡碰钉子’的挫折感,更不会生出‘毕业’即‘失业’的哀叹。

  他们心里想的也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心志,劳筋骨,又有何妨?’他们既踌躇满志,又怀才得识,值此祖国四化大业亟需用人之际,他们犹如‘生力军’般横空杀出,以‘斩妖除魔,舍我其谁?’的姿态立意创亘古奇迹,立撼世伟业。

  晓东是在研究生考试临考前一周被老范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的。当晓东一头雾水地走进老范办公室时,老范并没有直截了当告诉他叫他来所为何事,而是和晓东先聊起了家常,不光聊晓东的学习、工作、兴趣爱好等话题,甚至连晓东的家人,包括毛大年的情况都被老范问了个周详。

  末了,老范神色一正,问道:“晓东啊,快毕业了,你对毕业去向问题有没有什么个人想法啊?”

  晓东心里清楚,老范找他来绝不会仅仅聊家常,肯定还有什么要紧事要谈。这不,老范终于说到正题上了。

  晓东对老范一向十分尊重,这不光因为老范是长者、是领导,又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更多原因也许是老范和自己的父亲颇有相像之处。你若问晓东他们到底像在哪里,晓东很可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许是他们身上都还保留着军人的那种特有气质吧!所以打从进校起,他对老范便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见老范终于提出正题,晓东便立马实话实说道:“我一直在复习,准备考研。我觉得既然上了大学,那就不要满足于本科阶段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只有在专业上不断向更深层次学习钻研,那才不枉此生求学之攻。换句话说,随着四化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肯定也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

  老范目光柔和地看着晓东,同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少顷,说道:“你能如此考虑问题,可谓既考虑到个人的理想追求,又兼顾到国家的实际需要,实属难能可贵。只是,我今天把你叫来是想告诉你,你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留校当老师。”

  晓东闻言不觉一愣,不为别的,只为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另外还有一点,若留校任教,那他这研究生到底是考还是不考啊?他可是为此日战夜熬地准备了近一年时间,难道临到末了,就此放弃?晓东头脑里怎么也一下转不过这个弯子!

  老范见晓东一脸苦逼的样子,心知晓东正处两难之间,故也不急着让晓东当场表态,而是体谅道:“你可以先回去认真考虑一下,三天后,还是在这里,你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有些话,老范当时虽未明说,晓东其实事后是能掂量出轻重,分得清好歹的。

  首先,留校一途早在半年前77级毕业时就有。那可是从应届毕业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凤毛麟角,其本身便代表着一种莫大荣誉,而轻言放弃实属不智之举啊!;

  其次,留校,留校,那不就意味着自己能继续留在这所学校里,既可以随时向熟悉的老师、前辈学习请教,又可以享受高校里的那种浓郁的学术交流环境?更何况,作为教师家庭里长大的晓东,岂能不知‘教学相长’的道理?

  再次,作为一所国家兴办的正规高校,其年轻教师在职进修的机会断不会少,那也就是说自己读研深造的梦想照样可以实现。不仅可以实现,也许还可以超出自己想象的方式得以实现。至于怎么超出自己的想象,晓东尚未想清楚,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之时,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几乎天天都在宣传,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要和世界接轨,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条条框框对人精神的束缚等等。在这种形势下,今后机会只会越来越多,晓东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考虑到以上种种,当晓东再次出现在老范面前时,脸上一扫先前的彷徨与犹疑,慨然说道:“范书记,我已考虑清楚了,只要学校觉得我够格,那我就坚决服从学校安排,选择留校。”

  老范故意一脸诧异地应道:“后天研究生考试就要开考了,你当真不考了?你可别后悔哟?”

  晓东一听便知书记是在开他玩笑,因而也故意一本正经道:“□□员应一切听从党召唤,焉能只打个人小算盘!这研究生不考也罢!以后在工作中不也可以自学提高嘛!”

  “又跟我耍贫嘴不是?看来你还算头脑清醒。实话告诉你吧,你们留校实习一段时间后,学校会有计划有步骤地送你们到国内名校,甚至国外名校去进修深造。未来对你们来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啊!那天我故意不说这些,我就想看看你毛晓东到底是‘井中之蛙’,还是胸怀鸿鹄之志?”老范边说边意味深长地看了晓东一眼,少顷,又道:“好好干!我相信你会干出一番事业的!”

  晓东此刻也十分动情地应道:“请书记放心,山誓海盟的话我也不想多说,就看我今后的表现吧!”

  就这样,晓东毕业后很快便走上了大学讲坛,成为一名年轻的大学老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