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天子 第六十六章 行走在月光下

《女天子》第六十六章 行走在月光下

作者:英兰 字数:2902 书籍:女天子

  那日,皇帝陛下的脸色是绷住了,一副虚心低调的表情,但是没有绷多久,就被小太监余庆破了功,形象全无。

  默背倒写完《论语礼乐篇》,李元昊带着小太监离开。

  教习先生壮着胆子恳请陛下,将陛下墨宝张贴在国子监,供学生瞻仰临摹,算是一种警示督促。

  李元昊故作高深的点点头,特意提醒道:“莫要太过招摇,朕不喜。”

  教习先生又是一顿阿谀奉承,陛下低调收敛有内涵。

  李元昊板着脸,心里乐开花,扭身,昂首离去,留给国子监一群小屁孩一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岸身影。

  头昂的太高,李元昊没有注意脚下台阶,一个猝不及防的踉跄,身子很没有风度的失去了平衡,双手在空中挥舞两下,堪堪止住身子,没有狼狈的摔倒在地。

  余庆大叫一声“陛下”,慌忙伸手去扶,这一扶不打紧,刚刚站住的皇帝陛下再次失去平衡,从台阶上一个跨步,跳出去很远,身子扭扭曲曲,伴随着一声凄惨的“我的妈呀”,摔倒在地。

  刚刚那一幕完全落入国子监学生眼中,皇帝陛下精心塑造的光辉形象顿时全无。

  有个胖胖的孩子努努嘴巴,不确定的问道:“刚刚陛下是不是喊了一句‘我的妈呀’?好低俗。”

  李秀策扭身瞪了小胖子一眼,小胖子顿时闭嘴,不再多言。

  李元昊自知形象全无,圆目怒瞪:“余庆,你给朕滚下来。”

  “陛下,陛下,您没有摔疼吧?!”余庆忙跑过来,伸手扑打李元昊身上的尘土。

  李元昊一把打开余庆的手,抬起一脚踹在小太监的屁股上:“你怎么不笨死啊!”

  但是皇帝陛下似乎又错误估计了小太监的体质和自己的力度,余庆哎呦一声,身子却纹丝不动,皇帝陛下被反弹开来,又是一个踉跄,一个屁股蹲儿,蹲坐在地上,本来就体无完肤的形象再次重重跌倒,支离破碎,关键是屁股还疼。

  看到外面一幕的国子监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小王爷李秀策也无奈的摸了摸眉头,大哥,您还真是......搞笑啊。

  余庆忙扶起皇帝陛下,扑打一下灰尘。

  李元昊已经气急败坏,重重敲在小太监的脑袋上:“打死你,打死你......”

  小太监抱着脑袋,一个劲儿躲:“陛下,别敲头,别敲头,会长不高的......”

  两人一人在前面跑,一人在后面追,逐渐消失在国子监众人的视野中。

  李元昊没有回军机处,而是折身向南,路过九龙阁,到达文渊阁。

  途径九龙阁的时候,她特意抬头望了望,至今还不知道九龙阁内那位疯癫老头的身份,以及诛杀澹台国藩那日剑气纵横的黄衣老者到底是何方神圣,虽然贵为皇帝陛下,而且在皇宫中呆了十余年,但是对这皇宫,她还是知之甚少。

  吴清源离开皇宫之后,便入职文渊阁,成了一名编修,主要任务是将三年游历见闻录纂成《九州地理杂注》,为以后朝廷农耕商业、修建堤坝提供依据,更近一层,大魏和南梁、西楚、匈奴的作战都能从中受益。

  《九州地理杂注》按照内容分为图画和文字两部分,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北魏、南梁、西楚、匈奴、其他五大纲目,其中其他包括西域、南疆、东海等偏远地区,再细分可以分为九州一百零八郡一千三百六十五县,可谓是浩如烟海的一项大工程,光是目录就足足十万八千五百余条。

  朝廷对此极为重视,吴昌赫和索碧隆两人经过商讨,特意派遣翰林图画院擅长画山水画的陆锡熊,礼部擅长画人物画的仪制司主事孙士毅,博闻强识、考据功夫极好的户部典享司王成连入职文渊阁,又从门下省、吏部、户部、工部各征调了五名纂修官、监造官入文渊阁,而分校官由各地征用的儒生学者组成,共计五十余人,集体入京。

  其中总纂官由吴清源担任,总校官由南怀仁担任,只是南帝师身体抱恙,在家养伤,由孙士毅暂任。

  为了保证客观准确,苏克沙又分别召集了翰林院、中书省独立对《九州地理杂注》进行评估,初步估计《九州地理杂注》需用时五年时间,前后投入人工两万天,若是成书,其作用巨大,除却农耕、水坝、战事,某些从未在地理杂志上出现蛮荒之地也会浮出水面,成为朝廷可掌控之地。

  四大辅臣集体出现在文渊阁,拱手鼓励,着重强调了《九州地理杂注》的重要性,《九州地理杂注》浩如烟海,所涉驳杂,唯有上古《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可以媲美,不但是一件有益于江山社稷的事情,而且是青史留名的美事。

  皇帝陛下和太后都十分重视,若是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困难,及时向组织反映,朝廷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排除一切后顾之忧,诸位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朝廷杰出人才,自是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大魏国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尽一份微薄之力。

  众人众志成城,气势如虹,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了要团结围绕在皇帝陛下身边,坚持陛下的领导,不畏艰辛,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治庸强责提能力,治懒强勤增效率,治散强纪正风气,治阻强责保畅通,誓死要在三年时间内将《九州地理杂注》编纂完成,回报陛下的信任,即便战死在工作岗位上也在所不辞。

  孙士毅最为激动,一手握拳,喊道:“鞠躬尽瘁,虽死不悔!”来自大魏国各地儒生墨客被感染熏陶,一边激动的流泪,一边喊道:“鞠躬尽瘁,虽死不悔!”

  声震云霄,似乎要将文渊阁震塌了似的。

  四大辅臣点头示意,躲在角落里的吴清源却目瞪口呆,这就被洗脑了?大家能不能矜持一些?吴中堂很满意现场效果,最后眼神落在自家孙子身上,微微皱眉,众人也顺着吴昌赫的眼神看去,如同刀子的炽热眼神落在吴大公子身上,口号声在他耳边如同热浪一般滚滚炸开。

  在一群人的注视下,吴清源的喉咙动了动,弱弱的举起手:“鞠躬尽瘁,虽死不悔,鞠躬尽瘁,虽死不悔......”

  吴中堂双手向下压了压,大手在空中一挥:“开工!”众人做鸟兽散,如同充满力量的小蛮牛,各个精神抖擞。

  吴昌赫走到吴清源面前:“年纪轻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暮气十足。”吴清源望了一眼自家的爷爷,叹了一口气,老气横秋的说道:“老爷子,我的忧伤你不懂,你不懂啊!”

  《九州地理杂注》的关键在吴清源吴大公子的那一颗让人恨不得敲烂的脑袋上,起码入职文渊阁的众人如是认为。吴大公子毫无斗志,每天如同一条大青虫一般,散漫懒惰,偶尔捅一捅,他就动一动,稍有不注意,他便瘫软在椅子上,神游天外,蓝天啊,白云啊,你们好美啊。

  李元昊来到文渊阁,也没让人通报,径自走了进去,文渊阁本来以空旷典雅着称,但是如今却是乱糟糟的,笔墨纸砚随处可见,书籍古典堆砌如山,阁内众人满头苦干,偶尔相互讨论,看到李元昊到来,众人马上起身跪拜。

  李元昊摆摆手,示意大家各安其职,不用管朕。

  走到吴清源的书桌前,吴大公子双腿搭在书桌上,脸上盖着一本《水经注》,睡的正香。一桌子的乱糟糟,正好挠到皇帝陛下的痒处,伸手挽起袖子,开始整理吴清源翻阅的书籍。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放一摞,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王存的《元丰九域志》放在一起,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顾炎武的《历代宅京记》、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搁在一块......

  最后,一本王夫之的《船山全书》,不知如何定夺,这可愁坏了皇帝陛下,凡事力求完美,此刻却不完美,最后将《船山全书》独自成一摞,放在书桌的角落里。

  望着沉睡中的吴清源,李元昊伸出一根手指头捅了捅吴清源的胳膊,吴大公子不愧是文渊阁内有名的“青虫公子”,身子动了动,挠了挠脸颊,吧唧吧唧嘴巴,继续睡。

  李元昊无声哈哈一笑,取过一本《夜航船》,坐在吴清源一旁,素手翻书,不知觉便到了傍晚时分。

  吴清源好似脑袋中定时,在太阳公公落下山头的那一刻,迷迷糊糊醒来,伸了一个懒腰,自言自语道:“离着死又近一天,真好。”

  一低头,发现一脸笑意的李元昊正望着自己:“怎么,清源,活得这么不耐烦?”

  “没,活得好好的,我才不愿英年早逝,只是这文渊阁的日子真不叫日子,生不如死啊。”吴清源傻乎乎的挠了挠脑袋:“偶尔想起流放三年的生活,嘿,别说,虽然苦了些,但是也轻松自在不少。”

  李元昊脑海中再次幻想出外面天大地大的风光,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两人并肩走出文渊阁,聊天到乾清宫,吃了一顿简单的便饭,宫外普通人家整日幻想皇帝陛下一顿饭的奢侈,其实大多数,皇帝陛下和常人无异,吃的很简单,为了控制体重,皇帝陛下还要刻意少吃点。

  日子,并不好过。

  吃完饭,两人又出了乾清宫,皇帝陛下给小太监一个“有多远滚多远”的表情,吴清源对着余庆只张嘴不出声,说了一句“莫要跟着”,然后两人并肩离去。

  月光如水,夜色氤氲,小太监望着两人离去的身影,问向身边的小宫女萱儿:“喏,你说陛下和吴公子会做些什么呢?”

  “不知道。”萱儿望了一眼远方,书中所说的“才子佳人”也就如此了吧,小宫女的眼中有羡慕,也有渴望,此想法刚刚冒出头儿,她首先摇摇头,压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