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天子 第六十五章 岳麓书院

《女天子》第六十五章 岳麓书院

作者:英兰 字数:1878 书籍:女天子

  岳麓书院位于湘江西侧,背靠岳麓山,处在北魏、南梁和西楚的交界线上,不属于任何一个朝廷,是天下九州一个奇怪而又独特的存在。

  圣人书院、岳麓书院和小圣贤庄被称为天下三大书院,虽然圣人书院位居榜首,但是单以吸引力而言,岳麓书院无疑要高上一筹。

  岳麓书院有“千年庭院”之称,不是指书院成立了千年之久,而是赞誉书院汇聚天下英才可比拟千年之久。

  不同于北魏的国子监、通文馆,也不似南梁的圣人书院,西楚的小圣贤庄,岳麓书院不属于官学,所以便没有朝廷严苛的控制,少了诸多繁琐的依附角色和形式主义,呈现一种脱离世俗规范的生命自由状态。

  岳麓书院是私学,但是又有别于私学,它超脱了私学琐小、分散的缺点,召集天下人才,始终保持了一种教育特有的庄严氛围。早年盛世大唐,湘赣一代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教育氛围,官办州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升入湘西学院,而湘西学院的佼佼者,可以入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无疑是更高层的一种教育方式,跨过条条框框的束缚,回归教学的本质。

  岳麓书院对外以“院长”称呼学院最高管理者,但是在学院内部,他们以“山长”称呼“院长”,“山长”两字野性十足,仅从名字便能看出岳麓书院对三座朝廷官员头衔的不屑,在春华秋叶、夏风冬月之中,透露出幽默和自在,自谦和自傲。

  山长之下是副山长、助教、讲书、监院、首事、斋长、堂长、管干,还有厨子、门夫、堂夫、斋夫、更夫、藏书楼看守、碑亭看守等人员,从上到下不下千人。

  岳麓书院的教学不同其他学社,学生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山长或者其他讲书十天讲课一次,其他时间皆归学生本人,自学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咨询教师或者相互讨论,在放任自流之中也有约束规矩,课程安排清晰合理,每月考核严格,学生要把每日的读书日记记录在“功课程簿”之上,山长亲自抽查,只不过这一任山长为人懒散一些,都是副山长抽查。

  书院课程以经学、史学、文学为主,也有工学、机关学、兵学等分门别类的学科,为了应对不同朝廷的科举,书院还专门设置应付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和试帖诗。

  此外,书院还会有不定期的会讲,先生、学生皆可去听,还有流水曲觞的对面辩论,从天下大势到民生疾苦,无所不谈论。

  书院内置办了“院报”,一种定期发放的读物文摘,每次都不厚,寥寥几页。岳麓院报涉及到方方面面,就连山长大人年轻时候的青葱岁月和朦胧初恋,都没有逃过院报的八卦,声情并茂的写在了院报一角。

  岳麓书院不收学费,但有“院田”,是书院钱财的主要来源,每个入学的学生都会分到一块田地,春种秋收,除却满足自我温饱之外,还需要向书院缴纳一定的粮食,算是入学费用。

  除此之外,学院还会接纳一些人的捐献,不过捐献的人有选择,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捐献,岳麓书院都会收取,必须是德行操守俱佳之人的捐献,书院才会收取,录入账房。

  比若北魏大学士索碧隆的捐献,书院会收,同是北魏朝臣楚人凤的捐献却不取分文,南梁圣人书院的捐献会收,鹰狼环顾之相的杨莲亭捐赠不会收。

  坊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闻,天下读书人可以不科举、不仕途,但是不能不入岳麓书院读书,而事实上,似乎所有的天下俊杰都和岳麓书院有过千丝万缕的关系。

  前大唐皇帝和皇后便是在此间相识,冲破世俗枷锁,共同创办了戏剧社。

  北魏太皇太后知晓大唐皇帝逃出皇宫去了岳麓书院,命令宋君毅大军压境,把岳麓书院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若是不把人交出来,要一把火烧了岳麓书院,让岳麓书院在史书上除名。

  孔唯亭入院读书五载有余,由书生入书圣,成就金刚不破。

  叛逃北魏的匈奴国师中行书曾经在岳麓书院任教,担任监院一职。

  西楚皇帝刘铸曾想入院读书被拒,下山前对着书院大门吐过口水。

  匈奴大汉稽粥乔装打扮潜入岳麓书院,和大唐皇帝打过一架。

  山长顾远长曾经指着南梁皇帝陈景琰的鼻子骂过,一叶遮目,耳聋眼瞎。

  顾远长和吴昌赫有过一次长达三日三夜的辩论,从经史子集到治国方略,史称“顾吴会讲”。

  诸葛唯我为数不多离开西楚,不远万里前来拜访,被关在门外不得入内,只能在山脚处的爱晚亭停留数日。

  岳麓书院首席讲书杨泽钧和圣人书院副院长孔钧瓷下过十番棋,被认为是棋坛最高峰的一次对弈,两人五五胜负,棋局被后人撰写成《当湖十局》,传送天下,至今依旧是棋坛标杆。

  副山长朱太峰写信去太安城,苦口婆心说“天一阁取名天一生水,天下独此一份儿,一座酒楼叫天一楼,不合适”,被祭酒大人魏浩坤一顿怒怼,朱太峰发誓,一辈子不踏入北魏一步。

  每年初夏,圣人书院三院长孔希堂,会带着南梁剑宗弟子和圣人书院学生,来岳麓书院听学探讨。

  北魏和南梁划江而治,是顾远长、朱太峰、杨泽钧三人联合提出的停战协议,澹台国藩屯兵大江以北之时,三人亲自前往游说,阻止了新纪元以来最大的一场旷世大战,让天下生灵免受战乱之苦。

  在岳麓书院内部,北魏太皇太后是不能提及的一个名字,因为当年重兵围剿书院之时,太皇太后“一不小心”把后山历代先贤的墓碑碰坏了,又有几个不识好歹的大唐兵甲太过大意,不识字,竟然将山前写着“岳麓书院”四个大字的匾牌给砍烂了。

  无论昌盛,还是落魄,青砖石地,粉墙玄瓦,岳麓书院坐落在一片素净之中,亭台楼榭承载着学子的热情奔放,石碑墓林之中又诉说着庄严肃穆,在天下四分的乱世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开门第,吸纳天下读书之人。

  岳麓书院,李元昊下一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