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玉兰归 第251章 劝说

《玉兰归》第251章 劝说

作者:寥若辰 字数:3595 书籍:玉兰归

  离开金陵的时候,已是十月末。

  待往北走了十来天,今冬第一场雪,窸窸窣窣在一个冬夜悄然而下。

  那晚,他们因赶不上下一个驿站,只能在马车上过夜。

  外间燃着很大一堆柴火,北风呼呼地刮着,忽然便自天上飘下雪花来,飘到火堆上,眨眼便消失不见。

  这雪一下便不可收拾,断断续续没停过。

  因着天气越来越冷,地上的土都被冻住了,马车走着容易打滑。

  兰舟想了个法子,在马车轮上捆了一圈绳子,又用棉絮将马盖着,这般在路上行了月末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回到北疆城。

  鞑子在今冬,又对北疆进行了大规模侵袭,多亏有了兰舟留下来的设计图和楚玉凝寻到的玄铁,以及薛永怡等人的出谋划策,北疆的布防比以往坚固许多,将鞑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若是他们战马充足,兵器锻造地足够多,出城反攻鞑子也是不可能,只是眼下,就在楚玉凝等人北归的途中,大懿朝内的局势愈发地复杂起来。

  在长宁长公主离开黄陵前往金陵的这段时日里,定远候府的人马趁机潜入黄陵,将关在黄陵深处的皇长子朱由旭救了出来,一时天下哗然。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太上皇与现皇后**苟且,违背伦常生下大皇子的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大懿朝。

  对于这个消息,举国哗然。

  朱由旭更是在被救出来的一个多月之后,不明不白死在了深宫之中。

  原本承受丧子之痛,在中宫修养的皇后,因为皇长子的死,彻底变得疯疯癫癫,亲口将这一皇家秘辛诉诸于世,并于大殿之上,当堂控诉,熹隆帝为获得皇位,不择手段,不惜将自己的王妃,送上亲爹的龙塌。

  熹隆帝恼羞成怒之下,当场从护卫手里,掏出宝剑,当着群臣的面刺死了皇后。

  第二日,熹隆帝便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不再上朝,将监国之权交给了宁王。

  对于这一决定,朝中大臣再次出乎意料。

  然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宁王是太上皇的心腹。

  明面上,宁王主掌着监国之权,实际上,这背后的掌控者却是太上皇。

  看来岑寂了数年之久的太上皇决定再次出山了,只是与儿媳***的丑闻被传地天下皆知,太上皇总得顾及着些影响,总不能舔着脸,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样,轻飘飘将皇位从自个儿儿子那里夺过来。

  然而,此事远没有结束。

  定远侯听闻皇长子与皇后先后被杀之事,在西境揭竿而起,打着天家背德,已不配为天下表率,替天行道之名。

  定远侯在西境经营多年,早已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加之此事曝光出来之后,不论群臣,其中由以御史台为最,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太上皇、熹隆帝这种行为俱是嗤之以鼻。

  更有御史为了弹劾熹隆帝,卑鄙无耻,冷血残忍,手刃当朝皇后,在宁王监国之时,当庭撞柱,险些一命呜呼。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据闻,定远侯已将西境数个城池收归麾下。

  宁王虽担着监国之职,到底不忍同胞自相残杀,是以迟迟未曾派兵镇压,只派官员前去谈判。

  定远侯的态度十分明确。

  他可以不造反,除非熹隆帝退位让贤,将这个天下,交给其他能者打理。

  这下,朱氏皇室宗亲里,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既然熹隆帝德行有亏,太上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己也是朱氏后代,也是皇室一员,为何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心怀这种野心的皇室宗亲不在少数。

  定远侯一番宣言,成功挑起了很多的人野心,也使得大懿皇朝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然这一切对于驻守北疆的永安王来说,似乎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

  短期内,大懿皇朝内部各种势力应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状态,大家相互接触,探究对方实力,确定各自底线,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长远来看,只怕一场内战,再说难免。

  既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对于北疆来说,自然是早做打算。

  永安王无意天下霸主这个位置,他现在娇妻儿女在怀,只希望固守北疆,将鞑子的铁蹄挡在山茵关外,每日里给妻子画眉,教孩子功课,与妻儿一道用膳,体会他人生前三十多年从未提前的家庭欢乐,于永安王而言,便是最重要的事。

  然,他这样想,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想。

  忠义伯来了一出金蝉脱壳才成功从金陵脱身,并抛弃唯一的儿子,带着几乎全部身家来到北疆,可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来的。

  他此次前来,可是为了完成,他的祖辈未能完成的宏愿,将苏氏一族,建设成大懿去皇朝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而不仅仅只是空有财富,没有实权,让人提起来,语气里少不了带些鄙夷的忠义伯府。

  忠义伯体内的毒素在达到北疆之后,连续用了薛永怡开的汤药一个多月之后,清除地差不多了。

  三月的天,北疆依然天寒地冻,冰雪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

  山茵城的将军府里,忠义伯一早便起了身。

  因为今日是三月三,永安王会从山莱关回来,与苏氏等人一道用膳。

  忠义伯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亲自劝劝永安王,让他早做打算,才能抓住先机。

  “回伯爷,王爷的马已入了府。”一早便被忠义伯命令去门房处守着盯梢的苏管事,气喘吁吁回来朝忠义伯禀告道。

  忠义伯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道:“走,寻王爷去!”

  谁知在外院里并未寻到永安王。

  永安王将马扔给守门的小厮之后,便乐颠颠往后院去了。

  苏氏亲自下厨,做了热乎乎的羹汤等着他。

  楚玉凝、安哥儿今日也在苏氏的院子里用早膳。每当这时,苏氏都会特意起早,亲自下厨。

  许是知晓爹爹要回来的缘故,刚满五个月的玉姻一早便醒了,睁着一双又圆又亮的眼眸,坐在踏上,好奇地看着安哥儿和楚玉凝,嘴里咿咿呀呀似在说话。

  忠义伯去到苏氏院子里时,见到的便是永安王、苏氏、楚玉凝、安哥儿,四人一桌,有说有笑地用着早膳,毫无尊卑长幼规矩而言,却让人莫名打心底生出羡慕。离开金陵的时候,已是十月末。

  待往北走了十来天,今冬第一场雪,窸窸窣窣在一个冬夜悄然而下。

  那晚,他们因赶不上下一个驿站,只能在马车上过夜。

  外间燃着很大一堆柴火,北风呼呼地刮着,忽然便自天上飘下雪花来,飘到火堆上,眨眼便消失不见。

  这雪一下便不可收拾,断断续续没停过。

  因着天气越来越冷,地上的土都被冻住了,马车走着容易打滑。

  兰舟想了个法子,在马车轮上捆了一圈绳子,又用棉絮将马盖着,这般在路上行了月末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回到北疆城。

  鞑子在今冬,又对北疆进行了大规模侵袭,多亏有了兰舟留下来的设计图和楚玉凝寻到的玄铁,以及薛永怡等人的出谋划策,北疆的布防比以往坚固许多,将鞑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若是他们战马充足,兵器锻造地足够多,出城反攻鞑子也是不可能,只是眼下,就在楚玉凝等人北归的途中,大懿朝内的局势愈发地复杂起来。

  在长宁长公主离开黄陵前往金陵的这段时日里,定远候府的人马趁机潜入黄陵,将关在黄陵深处的皇长子朱由旭救了出来,一时天下哗然。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太上皇与现皇后**苟且,违背伦常生下大皇子的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大懿朝。

  对于这个消息,举国哗然。

  朱由旭更是在被救出来的一个多月之后,不明不白死在了深宫之中。

  原本承受丧子之痛,在中宫修养的皇后,因为皇长子的死,彻底变得疯疯癫癫,亲口将这一皇家秘辛诉诸于世,并于大殿之上,当堂控诉,熹隆帝为获得皇位,不择手段,不惜将自己的王妃,送上亲爹的龙塌。

  熹隆帝恼羞成怒之下,当场从护卫手里,掏出宝剑,当着群臣的面刺死了皇后。

  第二日,熹隆帝便因身体不适,卧病在床,不再上朝,将监国之权交给了宁王。

  对于这一决定,朝中大臣再次出乎意料。

  然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宁王是太上皇的心腹。

  明面上,宁王主掌着监国之权,实际上,这背后的掌控者却是太上皇。

  看来岑寂了数年之久的太上皇决定再次出山了,只是与儿媳***的丑闻被传地天下皆知,太上皇总得顾及着些影响,总不能舔着脸,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样,轻飘飘将皇位从自个儿儿子那里夺过来。

  然而,此事远没有结束。

  定远侯听闻皇长子与皇后先后被杀之事,在西境揭竿而起,打着天家背德,已不配为天下表率,替天行道之名。

  定远侯在西境经营多年,早已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加之此事曝光出来之后,不论群臣,其中由以御史台为最,还是普通百姓,对于太上皇、熹隆帝这种行为俱是嗤之以鼻。

  更有御史为了弹劾熹隆帝,卑鄙无耻,冷血残忍,手刃当朝皇后,在宁王监国之时,当庭撞柱,险些一命呜呼。

  待楚玉凝一行回到北疆,据闻,定远侯已将西境数个城池收归麾下。

  宁王虽担着监国之职,到底不忍同胞自相残杀,是以迟迟未曾派兵镇压,只派官员前去谈判。

  定远侯的态度十分明确。

  他可以不造反,除非熹隆帝退位让贤,将这个天下,交给其他能者打理。

  这下,朱氏皇室宗亲里,有些人开始跃跃欲试了。

  既然熹隆帝德行有亏,太上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己也是朱氏后代,也是皇室一员,为何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心怀这种野心的皇室宗亲不在少数。

  定远侯一番宣言,成功挑起了很多的人野心,也使得大懿皇朝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然这一切对于驻守北疆的永安王来说,似乎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

  短期内,大懿皇朝内部各种势力应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状态,大家相互接触,探究对方实力,确定各自底线,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长远来看,只怕一场内战,再说难免。

  既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对于北疆来说,自然是早做打算。

  永安王无意天下霸主这个位置,他现在娇妻儿女在怀,只希望固守北疆,将鞑子的铁蹄挡在山茵关外,每日里给妻子画眉,教孩子功课,与妻儿一道用膳,体会他人生前三十多年从未提前的家庭欢乐,于永安王而言,便是最重要的事。

  然,他这样想,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这样想。

  忠义伯来了一出金蝉脱壳才成功从金陵脱身,并抛弃唯一的儿子,带着几乎全部身家来到北疆,可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来的。

  他此次前来,可是为了完成,他的祖辈未能完成的宏愿,将苏氏一族,建设成大懿去皇朝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而不仅仅只是空有财富,没有实权,让人提起来,语气里少不了带些鄙夷的忠义伯府。

  忠义伯体内的毒素在达到北疆之后,连续用了薛永怡开的汤药一个多月之后,清除地差不多了。

  三月的天,北疆依然天寒地冻,冰雪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

  山茵城的将军府里,忠义伯一早便起了身。

  因为今日是三月三,永安王会从山莱关回来,与苏氏等人一道用膳。

  “回伯爷,王爷的马已入了府。”一早便被忠义伯命令去门房处守着盯梢的苏管事,气喘吁吁回来朝忠义伯禀告道。

  忠义伯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道:“走,寻王爷去!”

  忠义伯去到苏氏院子里时,见到的便是永安王、苏氏、楚玉凝、安哥儿,四人一桌,有说有笑地用着早膳,毫无尊卑长幼规矩而言,却让人莫名打心底生出羡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