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第六章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3)

《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第六章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3)

作者:石钟山 字数:4352 书籍: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怀着屈辱的心情离开了卫生所,离开卫生所那一刻,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他还是忍住了,没让眼泪掉下来。他知道和桂花好下去,到最后把她给“收拾”了,生米做成熟饭,桂花本人不是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应该是王支书。他要报复王支书,报复的手段应该是通过桂花。*终于理清了思路,一整天的时间里,他都闷闷不乐的。 黄昏时分,*身手敏捷地又偷偷地去了趟卫生所,看到了门上的条子,他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以后再见桂花一面,怕是很难了,但他又不甘心。看来利用探亲这些日子,把桂花“收拾”的计划算是落空了。当然以后还会有机会的,到时可以给她写信,约她去部队,以未婚妻的名义去探亲。到那时,他不愁拿不下桂花。每年老兵探亲之后,以未婚妻的名义来部队探亲的女子便多了起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探亲的战利品,一走进部队,就到了摘桃子的时候了。这时候要是还摘不下,以后怕就更没戏了。

  那时,*想,只要桂花答应去部队探亲,那就啥都没啥了。

  第二天的时候,关于*和桂花的事就被人们传说得沸沸扬扬了。有人说,*从窗子里偷偷爬进了卫生所,企图调戏桂花,桂花大怒打了他一个耳光。还有人说:*跪在地上向桂花求亲,让支书撞个正着,被支书骂了出来。总之,各种说法对*的名义和人格都很不利。也就是说,*在桂花面前是不平等的,没有人同情*,人们都站在了桂花的立场上了。

  李二哥和李二嫂也听到了这种传说,两个人愁眉苦脸地一商量,决定马上给*定亲,女方就是南屯的红梅。他们又找到了于三叔,于三叔还没忘记李二哥请他喝酒的情谊,立马就答应了。并说要亲自、马上去南屯一趟,让对方准备一下,相亲的日子就定在明天中午。

  在外面游走了一天的*回来的时候,李二哥和李二嫂便把明天相亲的决定通知给了*。他一听就傻了,脸红脖子粗地说:我不同意,打死我也不干。

  李二哥就暴怒了,这是位很少发火的汉子,平时他又能冲谁发火呢?!只能冲那些牛呀马的,要么冲李二嫂。他冲*发火这还是头一次,他冲*发火道:你就死了心吧,你和桂花的事,别人都说成啥了,啊,你知不知道?红梅那丫头和桂花比又缺啥了?

  李二嫂也哭了,她一边哭一边说:儿呀,你就听妈一回劝吧,咱们老李家丢不起那个人呢。

  李二哥的火气还没消,以一家之主的口气说:啥也别说了,明天相亲。

  *仍梗着脖子说:我不!

  李二哥伸手拉灭了灯,仍火气很大地说:我说相亲就相亲!

  那一夜,*一直没睡踏实,他在想着桂花,同时也恨着王支书。他不希望自己的爱情和阴谋就这么轻易地破灭了。他不能和红梅相亲,如果那样的话,他生不如死。他决定明天就回部队,虽然他的探亲假还有一周的时间。

  天还没亮,他就悄悄地起身了,父母还在睡着,他收拾了一下东西,便提着包走了出去。他来到了桂花家门外,他知道桂花还在睡着,他举起了右手,很庄重地冲睡梦中的桂花敬了个礼,然后含泪离开。

  他大步走上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到那里他要赶上最早一班车归队。*的提前归队大大出乎部队领导们的意外,许多探亲的战士都想尽办法在家里多滞留几天,有的说买不到返城的车票,有的说得了急病,还拿出医院的诊断书什么的。军官们都明白,这些战士当兵的三年时间里也就探这么一次亲,能在家风光几天就风光几天吧。领导这么理解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反正也不是战争时期,多呆几天就多杲几天吧。

  *提前一个星期归队,领导们自然要抓好这个典型,他们把*这一行动,归结为想要求进步的一个信号。排长在排务会上对*提出了隆重的表扬,连长和指导员在连点名时也对*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表扬。

  *对这番表扬并没有往心里去,心想,这是歪打正着。他的本意并不想这么快就归队,那完全是因为桂花事件。如果没有桂花,也许他还呆在家里,站在村街上冲父老乡亲一遍又一遍描述部队上的事情。

  一想起桂花,*的心里便生出无尽的思念。卫生所里温暖的炉火,还有那酒精的味道,淡淡地在空气中飘散着。最诱惑他的当然是桂花的身体,光滑、温暖、结实。此时,他一遍又一遍用全身心温习着桂花,体味着桂花。想象和回忆有时比实际更令人躁动不已。在集体宿舍的床上,或者在一个人的哨位上,*一想起桂花,心里便充满了细腻的柔情和渴望。他的思念一会儿是奔涌的河流,一会儿又变成涓涓的小溪,昼夜地流淌着,一直流向老家靠山屯,流

  到桂花的身边。

  *把自己对桂花的思念,又变成了一封又一封信,寄给桂花。他怕这些信被王支书扣下,在信封上并不写明自己的部队番号,只写上“内详”两个字。于是一封又一封写有内详的信,便雪片似的落到桂花的手上。刚开始几封信,写的都是思念什么的,后来内容就有所深入,他没忘记让桂花到部队来,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把她给“收拾”了。只要生米做成熟饭,王支书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他了。

  春节一过,探亲的老兵都归队了。还没等开春,有些心急的未婚妻已经到部队来探亲了。连队有几间招待所,专门用来招待连队干部、战士家属来队的。兵们都知道,只要战士的未婚妻一来,招待所就成了洞房。 *心急如焚地向桂花描述部队的神秘,以及种种好处,他希望通过这些把桂花诱惑到部队。 桂花回信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冷静,她在信的开篇中便这么称呼*:学军同志。有点王支书的味道,信的内容大多时候谈的都是革命思想,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了,部队这所大学大有作为了,什么先入党后提干了,彻底离开农村什么的。*每次接到桂花的信,刚开始都是热血冲头,读到内容时,便又心灰意冷了。桂花并没有绝情到底,信的尾处,笔锋陡地一转,另起一行,写道:学军,我也想你。就这么一句还算柔情的话,然后就此致革命的敬礼了。 桂花的信和*的信,一个如一盆冷水,另一个则是一盆浓烈的炭火。 春天到了,树芽开始打卷了,接着就是夏天,夏天一过就是秋天了。秋天的十月份就到了老兵复员的时候了。*屈指算着时间,到了十月份,他就当满三年兵了,如果没有特殊理由,他就该复员了。回到靠山屯,他将永远生活在那里。

  一想起这些,*便心急如焚。在这期间如果不把桂花搞定,回到靠山屯,桂花便永远是他的梦想了。他在桂花的信中已经读出来了,她希望他人党、提干,到那时她嫁给他那是顺水推舟,不会费什么劲。如果*就这么灰溜溜地复员回去的话,桂花是不喜欢的。桂花在信中已经说明了,她喜欢有志气的青年。什么叫有志气呢?*的理解就是入党、提干。

  *做梦也都想着入党、提干,全连队一百多战士都想着入党提干。他们有的在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喂猪,猪们正在睡觉呢,但也要轰起来。为了抢夺有限的扫把,有的人在头天晚上睡觉时,偷偷地把扫把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在连队晚点名时,会换来连长或指导员的一次口头表扬,接着又为下一个星期努力。

  在政治上也都不肯落后,有人已经能把《*选集》几卷本的大部分文章倒背如流了。

  *在众人努力向上的氛围中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差,总之,他表现平平。有时他一个月也捞不上一次表扬,他最出彩的还是那次提前归队。这样一来,和桂花对他的期望相比就相差得很遥远了。

  *就更加勤奋地给桂花写信,以期能打动她,让她以未婚妻的名义来部队一趟,到时彻底地把她给“收拾”了。到那时,即便他回靠山屯也是王支书的准女婿了,王支书看在女儿面子上也不会亏待他。那是他的未来和出路。*一遍又一遍地在信里恳求着桂花,希望她到部队来视察指导。*在信中还说,那样的话,会鞭策他积极向组织靠拢,同时也是把他向军官队伍又强有力地推了一把。甚至他不厌其烦地向桂花描述从靠山屯到部队的乘车路线,怎么先坐汽车,再坐火车,然后再坐汽车,都说得诚诚恳恳,详洋细细。 桂花并不受*这样的诱惑,每次回信都说,现在工作很忙,春天了,我参加灭鼠工作,病人很多,全大队就我一个赤脚医生,半夜都要出诊。她说话的口气,仿佛全大队的人一夜之间全患上了不治之症,等她一个人去救死扶伤。

  一晃夏天就到了,夏天都到了,秋天还会遥远吗?一想到秋天,十月份,*就心灰意冷了。看样子,桂花是不会来了,除非他人党、提干。这么一想,他对桂花的思念和期盼便打了折扣。他明白,自己也许是白忙活一场,到最后也是水中捞月,空欢喜。冷静下来的*,明显地给桂花写信的次数就少了。接下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军营到外面去蹓一蹓,转一转。 他经常光顾的就是营区西面的那条大青河,河水不宽,也不算急。走在堤坝上,望着河水,潺潺的流水,正符合*的心态,空空荡荡的,同时又不急不缓的样子。大青河的堤坝上,草长莺飞,告诉*此时真的是盛夏了,夏天一过就是秋天了。想到这里,他落寞也忧郁。他后悔没有和红梅那、丫头订婚,说不定等他十月份回家,红梅那、f头早就和别人订婚了,成了别人的人。这么一想,*的心情便可想而知了。

  结果,偶然的事情发生了,*这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也开始了。

  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这种大雨并不多见。下雨的时候,*并没走出军营,雨过天晴那天傍晚,*又走出了军营,走到大青河的堤坝上。堤坝上有些滑,也有些粘脚,走在上面并不爽快。几日不见,大青河长胖了好几圈,雨水的作用,水变得浑浊,也变得凶悍了,流起来也很急了,打着旋涡向下游奔涌而去。

  *望着西边的太阳,心情异常的苦闷,雨季告诉*,夏天即将过去。在这即将告别部队的日子里,他的心情要多么失落就有多么失落。 就在这时,他看见从上游漂下来一个东西,好像是一件女人的衣服,随着水流一沉一浮的。很快到了近前,他才看清,那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人。那人还在水里挣扎着,甚至吐字不清地喊着:救命……

  *在那一刻没有多想,也不容他多想,完全是下意识地跳进了水里,拼着性命地向那个落水者游去。

  这一下子,*就成了全团的红人了,他救上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马团长的宝贝女儿,马晓魏。马晓魏那年高中刚刚毕业,年龄十九。南过天晴后,她独自一人来到堤坝上游玩,堤坝很滑,不幸她就落入水中。万幸的是,*及时地出现在了她的身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马晓魏弄上了岸。在这一过程中,他并不知道马晓魏是谁,他只把她当成个落水者了,在救人的过程中,他呛了无数口水,上岸之后,他也晕了过去。

  可了不得了,*英勇救入的故事很快就在全团、全师传开了!马团长亲自接见了*,马团长惊吓之后,脸色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马团长摇着*的手,一遍遍地说:你就是活雷锋呀!

  马上,*就成了全团学雷锋的标兵。在马团长得知*还没有入党时,沉着脸冲*的连长和指导员说:你们这是埋没了活雷锋呀!

  又是一个马上,*火速填写了入党志愿书,连队支部连夜召开支部会议,全体通过了*入党申请。第二天,指导员亲自把*的入党志愿书送到了团政治处。

  政治处又火速派出干事到*的家乡外调了。

  *的事迹和火速入党的消息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靠山屯传开了。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的是王支书,那位干事先和王支书接上了头。干事握着王支书的手说:谢谢支书,为部队培养了一个好青年。

  接下来,全大队,乃至全公社都知道了*的光荣事迹。

  外调的干部前脚刚回来,*便收到了桂花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不再称学军同志了,又改称学军了。然后又说了许多赞许的话和思念的话,她还说:我想念你,学军。我日夜都想去部队看你,就看你啥时候方便了,如你同意,我立马就会到你的眼前……

  这一切都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时他正奔波于各连队之间,讲述他的光荣事迹。他现在心态大变,反倒不着急让桂花来了。仿佛桂花就是他的,招之即来。

  *入党的事,很快团党委就批复下来了。在那一年初秋,*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初秋的时候,桂花以*未婚妻的身份来队探亲了。 桂花来队前,离开靠山屯时去了*家里一趟。李二哥和李二嫂在得知桂花要去部队看望*时,脸上顿时露出了幸福的神情,他们张开嘴巴,错愕了好长时间。李二嫂醒悟过来后,给桂花摊了煎饼又煮了鸡蛋。*冬天探亲的时候不辞而别,他们没有机会给*做这些,*就那么走了,他们又气又恨,躺在炕上诅咒地一遍又一遍地说:我们没有他这个儿子。这样足足说了有半个月,后来他们不说了,他们开始思念儿子了。不知他在部队上过得好不好。同时也为错过了和红梅定亲的事而感叹、惋惜。那事不久,红梅就和本屯青年何二宝订婚了,消息自然是于三叔带来的。他们又开始恨*了,李二嫂咬着牙说:哼,让他打一辈子光棍。李二哥也说:学军那小子让桂花迷魔怔了。现在桂花要去部队上看*去,让李二哥和李二嫂吁了口气,心里的遗憾和懊恼顿时烟消云散了。两人双双走出村级公路,一直把桂花送到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才挥手和桂花告别,自然少不了千叮咛万嘱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