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娇女风华 第三十五章 学堂开课

《娇女风华》第三十五章 学堂开课

作者:漠青鸿 字数:1993 书籍:娇女风华

  江离仿佛才从梦中醒来,“啊”了一声,慌慌的松开手,“妹妹新年好。”声音里也带着股慌张。

  “小妹、表弟你们醒了?”蔡欣兰听到声音,回头一看,见两孩子已爬了起来,“诶,等等,先穿衣,别着凉了。”指使彩霞彩瑞服侍,自己走到另一头,摇着还没醒的潮哥儿,“起来啰,潮哥儿,今儿可是新年第一天,可不许睡懒觉,今儿睡了懒觉,一年都得当懒汉啰。”

  “懒汉,懒汉,不穿衣不吃饭。”柳沁唱着歌儿,做着鬼脸的样子逗乐了众人,只有潮哥儿不服气,揉着眼翘着屁股从被中一下子翻身坐起,叫道:“小叔是懒汉,小叔是懒汉。”

  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呵呵的笑声在柳府里飘荡,这喜悦的情绪也是能传染的,不多时,柳府到处都是喧闹声、欢笑声、恭贺声。小书房里坐了一夜的柳老爷父子,似乎也被这欢乐感染,松开了紧皱的眉头,掩去了眼底的哀伤,也暂时放下了往年旧事,振作了精神,柳老爷迈步而出,他的步子重又变得坚定稳重。

  新春佳节,不光柳府欢声笑语,整个芜城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玩龙灯的、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划彩莲船的,倒处鞭炮声声,恭祝祝福不断。到了元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这一盛况又达到了一个高潮,街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各式灯笼,映得芜城仿如白日,所有人家基本都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上街看花灯,赏夜景,再在摊边吃上一碗滚烫的元宵,仿佛只有这样,这年才算过得圆满。

  不过柳沁并没亲身体验这种热闹,元宵节的晚上柳老爷要代表府衙宴请芜城那些德高望重的名宿耆老,以表官民同乐之意,柳大爷自然要陪着,几个小娃没人带,老夫人担心街上不安全,没让他们上街。

  江离见柳沁鼓着嘴不高兴的样子,俯在她耳边小声说道:“妹妹,等哥哥长大了,带你去,你想去哪儿哥哥都带你去。”

  柳沁的眼睛亮了起来,“说话要算话噢。”

  “嗯。”两孩子拉了钩,许了愿,一百年不会变。

  正月十六,日子终于步上了正轨,柳沁他们也迎来了第二任老师,周夫子。

  这一次仍是柳老爷带着三个孩子去见夫子,进了轩庐,周夫子已等在那儿,身着青布长衫的周夫子,看起来比上次精神多了,他一手拿书,一手背在身后,边踱步边轻声吟哦,身材颀长,瘦而不弱,面白无须,脸上没有了伤迹,更显清秀。

  见柳老爷来到,周夫子亦整了整衣冠,才迎出来,行了礼将柳老爷请进去,自有小厮奉茶,两人又客套了几句,方正式进入正题。

  柳沁三人跪于地上按拜师之礼,磕了头敬了茶,在周夫子始终温和平静的目光中结束了仪式。

  也许是“先生先死”对他们的冲击太大,“先生”已成了府中禁忌,所以三个孩子象约好了似的,异口同声的称夫子为“老师”。

  柳老爷自知原由,也不点破,只笑眯眯抚须笑道:“你们三人既拜了师,就当好好跟着老师学习,沁儿,你可不许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若再顽皮不听话,就让老师打你手板。”

  “知道了,爹爹。”

  见柳沁答得爽快,柳老爷很满意,转头与周夫子寒暄了两句就出府上衙门去了。

  周夫子并没有马上讲课,而是让三人自己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认得多少字,读了几本书,哪些是老师讲授过的,哪些是自己读的等等,问得很详细,问完还逐个考校了一下,考校的内容不光是背书,每人还要写篇大字。

  到最后,三人的情况清楚了,周夫子作了个总结,“嗯,你们三人的情况为师基本了解了,柳沁与文海都已学完了《论语》,基础也差不多,就一起学,江离学得快,为师会单独为你讲课,从明日起,为师准备这样安排,先讲一柱香的《古诗三百首》,江离可以听,也可以看书习字,休息半柱香后,为江离讲一柱半香的《史记》,你们两人就习为师布置的功课,再休息半柱香后,为师又回头接着讲《古诗三百首》,江离做功课,不知这样安排,你们觉得是否可行?”

  行,太行了,柳沁猛点头,没想到这周夫子真是个好老师啊,懂得因材施教,也懂得劳逸结合,真是个人材,嗯,没白救。

  周夫子见三人都点头同意,仍然温和的问道:“你们若有想法也可提出,只要说得有理,为师会考虑的。”

  柳沁见周夫子一点架子都没有,与张先生完全不同,不觉胆子也大了,忍不住伸手指着外间里的长兴、东乡和翠羽,“老师,能不能让他们也来听老师讲课呀,他们等在一边也没事做,还不如跟我们一起学认字呢。”

  在汉国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有能力读书习字的,进学的多数是官家子弟,为将来的官场进仕铺路,那些经商致富的人家,走仕途的并不多,汉国虽然也是遵从“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但是从商的地位没有前世那么低,也没有从商是贱业这样的说法,商家子弟亦可入仕,但正因这样的环境,反而没有多少富商之子走这条路,原因自然是这条路太辛苦,那些富有之家子弟自小金窝银窝长大,又不需要靠当官来提高地位,又何必去挤这条独木桥呢。

  所以富有之家虽也设家学,不过多是学习经商理财之道。到了平常百姓,刚够温饱,谁有那个闲钱送孩子学些也不知有没有用的东西呢,还不如学份手艺来得实在,除非如同周夫子这样的耕读之家,不管有多困难多贫穷,也会让孩子去念书。

  东乡和翠羽都是周边村子里穷家的儿女,连饭都吃不饱,不然也不至于卖儿卖女,念书对他们来说自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长兴曾是江离的书僮,从小陪在江离身边,听得多了倒也学到一些。

  周夫子听得柳沁这样说,不由一愣,甚至连江离也不解的望着她。要知道在汉国阶级观念还是很强的,家仆下人自是比普通百姓都要低一等,若在积善之家还能得个温饱,混得好的才能有些体面,若在规矩重又严苛的家族,少不得还要经常被打被骂,甚至打死就如同杀死家里的一头牲畜,花些银钱就能了事。

  这东乡他们都是卖进府的,柳府有他们的卖身契,想打想杀想转卖都由主家说了算,柳府主家虽都是良善之辈,但要说到让这些奴仆与主家一起读书认字,却谁都没想过,柳沁之提议可说是开了先河,也着实让周夫子惊讶了一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