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瑚不归 13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红楼之瑚不归》13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作者:文姝 字数:2813 书籍:红楼之瑚不归

  王神医是代贾代善来提议结亲的。林家是世禄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祖上的爵位传至林如海之父,已不剩什么了,承蒙皇恩,才多袭了一代,至林如海,便从科举入仕。三年前,贾政落第的那次,林如海考中了举人,入了贾代善的眼。

  自家人知自家事,林母很清楚,若是林父还活着,贾代善虽是国公,下一代却没有成器的,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可是林如海考中举人后,林父就含笑而去,丢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林如海望着出神的母亲,不由亲唤了一声。自王神医和林母说过一番话后,林母整个人都好像是焕发了新机。看着病几乎是好了一大半的母亲,林如海内心对贾代善充满了感激。

  林母回过神来,想到贾代善托王神医带来的话,不由细细端详起林如海来。

  林如海十六岁中举,守父孝三年,现年已经十九了。青年人的面孔,俊逸秀美,不及他少年时的写意风流,却带着沉稳和坚毅。林如海身姿如松亭般挺拔,身上的书香之气又给他添了一份儒雅,加上林家人天生的温和谦逊,称得上一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如今他长身玉立,芝兰玉树,使得林母不禁称赞了一句。

  感觉到母亲的端详,林如海不禁绷直了身躯,待听得母亲的盛誉,他苍白的脸上也不由浮现红晕。

  林母看着儿子,内心止不住的骄傲。她虽然自认儿子配国公府的嫡女绰绰有余,却不能无视儿子的心意。

  “我儿,你父去之前,嘱咐你的话,你可还记得?”

  林如海肃然地说:“父亲去世之前,为我取字‘如海’,盼我文林如海,能考中进士,得以入仕做官,振兴我林家。”

  林母欣慰地说:“我儿的学问,是得了大儒孙思源孙大人的称赞的,我不担心。只是我儿的婚事,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啊。”林母病中有时都在想,她不如死了算了,这样还或许有不忍女儿受婆母搓弄的人家,把女儿嫁到林家来,这样她好追随林父而去。只是如海的婚事,到底还是要她来张罗,况且今年是大比之年,如海要是错过,可是又要再等三年了。

  事关科举,林如海抿着嘴不说话,他对自己有信心,话却不能说得太满。

  林母慈爱地看着林如海,问道:“我儿觉得贾国公的千金如何?”

  难道?林如海不可置信地看着林母。

  林母轻轻点头。

  林如海先是狂喜,想到贾家一门两国公的显赫门庭,又冷静下来。

  “母亲,这,我何德何能,有幸得贾国公的青眼。”

  “我儿不可妄自菲薄,少年举人不多见,又是同为世禄之家的能有几个?俗话说,高门娶媳,低门嫁女,我看两家正是门当户对。”

  林如海有些羞涩,却也知道虽是低嫁,以他的学问和林家祖上的功绩,也算不上辱没。

  “我儿,过几日你就出孝了,母亲病重,到时你亲自去荣国府拜访。”

  林如海点点头,说:“荣国公为我林家觅得良医,我原应去他府上道谢。”

  林如海看过母亲后,就去了书房,静静地读了一会书。手握书卷,林如海脑中却不自禁地想起这门婚事来。

  两家父母都有意愿,婚事能不能成,还要再商议。

  林如海另一只手轻轻叩击着书案。

  和荣国府结亲,毫无疑问是林家受益最大。荣国公现在担着闲职,还能进宫面圣,有这么一个岳家,林如海又才学出众,初期才能引起皇上重视。虽然靠林如海自己也能平步青云,不过也要到猴年马月了,林家人一向不长寿,若林如海要入内阁,恐怕是等不起了。

  要靠岳家的提携这一事实,让林如海有些沮丧,不过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了。姻亲本就是要互相提携,荣国公选择靠近勋贵的书香世家结亲,何尝不是要林家提携荣国府的下一代?听说荣国公的两个孙子都在读书呢。

  林府除服后,林如海果然向荣国府递了拜帖。

  这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贾代善在书房见林如海。

  “恩,不错,不错。”贾代善摸着胡子,道,“不过,区区举人之身……”

  “不如等侄儿考中进士,再来向世伯千金提亲?”

  贾代善大悦,“贤侄可有把握?”

  “老师说我全力一试,或能得中。”

  文人讲话都很谦虚,或能得中,就是不出意外,肯定能中了。

  “好!贤侄有此信心,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两人约定了等林如海高中进士,就来荣国府提亲。贾代善又提起次子:“我的次子命政,字存周,也参加了上一次秋闱,不幸名落孙山。贤侄已是举人,可否替我指点指点他?”

  “不敢当。存周兄为人方正,广有贤名,如海不敢指点存周兄的学问,但愿与其共同研讨。”

  今日林如海来贾府,贾瑚便不用去读书,待在小书房里悬着手臂写大字。写着写着,就听见外头人沸沸扬扬的。贾瑚皱眉,还是继续写字,一笔一划无比认真,手臂酸了,也不见他停下。一刻钟后,一直到贾瑚写好最后一个字,满意地发现每一个都写的很好,才住了手,唤外面的小厮,问是何事。

  一个七八岁的小厮进来了。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一看就是个机灵的。他是祖父给贾瑚选的玩伴,和贾瑚同龄,贾瑚赐名为鹤归。

  鹤归说有客人来拜见老爷,正在书房里喝茶,政老爷也过来了。

  客人?贾瑚挑眉,不知是什么人,竟然能使贾赦和贾政共处一室。贾政可是一直都瞧不起贾赦,也瞧不起贾赦的那些朋友,更是从来没进过贾赦的书房。

  贾瑚嘴角缀着笑,他倒是想知道是怎么样的客人。

  机会很快就来了,贾赦命人请贾瑚到他的书房去见客人。

  “如海贤弟,你来看看,这把古扇如何?”

  “玉竹扇骨,呈红褐色且有包浆,怕是年代久远;扇面……”

  看来这就是林如海了。贾瑚有趣地看着这幅画面,贾赦拉着林如海鉴赏扇子,一句话都不跟贾政说,贾政偶尔插一两句不中听的话,只有林如海接口。

  林如海实在觉得头疼,大家子弟都遵循“家丑不可外扬”,有什么矛盾,外人在的时候,都不会表现出来。也不知道这两位是什么回事,真是……林如海一回头,就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大人似的小孩,仰着头亮晶晶地看向自己,不由笑了。

  “恩侯兄,这是?”

  “这是我的长子,贾瑚!”贾赦得意的笑着,“瑚儿,来见见你林世叔。”

  问过好后,贾赦就得意洋洋地向林如海炫耀贾瑚。林家一向子嗣单薄,贾瑚又是个机灵聪颖的,林如海考校过贾瑚,贾瑚口齿伶俐,对答如流,时有大人也未必想得出来的见解,林如海不禁把他当成自己的子嗣一样看待。

  他问道:“瑚儿在哪里读书?”

  “暂由祖父教着。”

  原来是国公爷教养的,林如海赞叹,“不愧是荣国公教养出来的。——恩侯兄,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未可知。”

  贾政再一边站着,看看贾赦笑眯眯地脸,又看看一问一答的两小,止不住地懊悔没带贾珠过来。也不想想,贾珠才三四岁,带过来做什么?《三字经》都没学完。

  时间就在友好和谐的谈话中过去了。等林如海离开,贾瑚就去了贾代善的书房。有一件事,贾瑚昨天才下定决心。

  “什么?你要回金陵?”刚刚作好一篇八股文,论述前些天学的《论语·宪问》,贾瑚检查完谬误,正要交给祖父的时候,就听到贾珍说要回金陵。

  贾珍尴尬地摸摸脸,点头说:“恩,我要回金陵去考院试。”

  贾瑚知道,去年过完年,贾珍就回金陵参加二月份的县试。

  “你知道的,上次回去,我县试和府试都过了,院试没过。”

  贾瑚点点头,问道:“这是你自己的主意?祖父同意了吗?”

  贾珍有些窘迫地说:“是我父亲说的,他说我的火候已经够了。——等我考中秀才,我就不在这里读书了。”

  “为什么?”贾瑚急了。读书的时候,没有小伙伴多寂寞啊。休息了都没人说说话。

  贾珍抱歉地看向贾瑚:“父亲说,伯父身体不太好,不宜再劳烦他老人家了。父亲让我去家学读书。”

  想到贾代善入秋以来,时不时的咳嗽,贾瑚默了。考举人要学的东西更多,四书五经只是打个底,祖父的身体不能承担这么多。

  贾瑚沮丧了一会儿。贾珍看向这个堂弟,一开始他是抱着照顾他的念头,渐渐相处之后,贾珍是真的把这个早熟的堂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可惜我不能陪你去,”贾瑚失落地说,“祖父不会同意的。”

  贾珍立刻黑线了。说出来真打击贾珍的自信心,别看贾瑚才学了三年多,进度都快赶上他了。当然,贾代善没那么急于求成,进度放得很慢,现在才快要教完《论语》,但是……一年前,贾瑚就在旁听贾珍的课程了,居然还真的听得懂,提出的问题贾代善也不吝于回答。到最后,有什么不懂的,贾珍都直接问贾瑚了/(ㄒoㄒ)/~~

  “你要去考,得从县试开始,县试最早是明年二月呢。那个时候,我院试都考完了。”贾珍腹诽道,他可不要带贾瑚一起回金陵。还好当初就拒绝了,不然他这个堂哥和堂弟一起考秀才,比自己小了那么多岁的堂弟的名次比堂哥的还要靠前,那他多没面子啊。

  闻言,贾瑚更失落了。他失魂落魄地把刚做好的八股文交给贾代善,问道:“祖父,我明年去考童生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