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之村扉记事 5 我会做荷包

《穿越之村扉记事》5 我会做荷包

作者:蔻蔻之思 字数:2919 书籍:穿越之村扉记事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吃过早饭,李东林跟李成林这两个小家庭就收拾好,出发了。

  至于老婆子,她当然是不回娘家的,她还得在家等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回来呢。

  李小荷的外家在洋河大坝,离李家凹还挺远的,像这样早早就出发,等他们到时外婆已经做好午饭,等着他们了。

  在路上,夏氏仔细地将外婆家有哪些人,跟三姐弟说了一下,边说边告诉几个小的,见了人要懂礼数,喊人,别哑巴着不吭声,丢人!

  外婆家有一个大舅和一个小舅,这是夏氏跟姐弟三个说的,只有两个,所以就大小舅地叫了。不过,她后来又说,本来这个大舅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的,只是没养成人就没了,还有一个五姐也是没了。所以她们只有五个兄弟姐妹,她却是老六,小舅舅是老七。

  夏氏有两个姐姐,所以外婆家来的人就多了。大姨跟大姨夫只带了一个小儿子来,四姨跟四姨夫三个孩子全带来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再加上夏氏家三个孩子,外婆家一时热闹非凡。

  两个舅舅都带着老婆孩子回老丈人家了,本来家里就两个老人,还有点儿冷清,现在是吵得头都大了。赶紧的吃完饭,将孩子都赶出去玩儿,姐妹娘儿几个好清清静静地说说话。

  小孩子,没一会儿就混熟了,叫叫嚷嚷地出了门。

  大姨家的小儿子比李小荷还小一岁,四姨家的大儿子已经十二岁了,女儿跟李小兰一样大,小儿子跟阿福一样大。

  一群人就由四姨家的大儿子秦松领头出门了。

  外婆家这边比李家凹条件好,大片大片的全是上好的水田。所以外婆家相对于李家,生活水平就好一点,像现在,给李小荷她们装零嘴也是有瓜子花生糖豆好几种。

  其实李家凹那边也还是不错的,村子往前走就全是上好的良田,不过这都是田地主家的。只有挨着山脚下的一小部分水田是李家凹村里众人的,除此就是山地、坡地这些。

  秦松带着一群弟弟妹妹朝人多热闹的地方走,也就是村头儿小杂货铺边上。

  到了那边,见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围着一张小桌赌红了眼,吼得几里外都听得见,边儿上一群看热闹的。空地上有几个鼻涕流老长的小孩。

  转了一圈,结果还是回到家里。李小荷想想自己挺傻的,干嘛要跟着他们出去乱转啊,还不如跟在老娘身边,听她们八卦。

  只听大姨在抱怨:“上次那边小姨给说了一个姑娘,人还没看呢,就不答应,问急了就说他不成亲。怎么生了这么个冤孽哟!”

  “他自己肯定有看上哪家姑娘,大姐你可要好好注意点儿。别的还好,就怕这姑娘不正经。”四姨一脸神婆样。

  “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还是要问问他自己的意见,要是两口子合不来,那就是一辈子的怨偶啊!”外婆劝得苦口婆心。

  “怎么没问他的意思呢,这都说了好几个了,他连看都不去看的。”大姨觉得两个妹妹没经验,还是得听听老娘的。坐到了外婆身边,拉着她边吐苦水边取经。

  这边夏氏也跟四姨凑在一起:“我就是想着现在年轻,就是累点儿也还受得住,好歹挣点儿银子,以后嫁女儿娶媳妇的手里也有准备。可就是虽说是家里活儿不重,我们却是老大,也不能撇下两老出去做个小生意啊。”

  “咋不能啊?这边这个不是老大一家在镇上开着铺子,留小的在家照顾爹娘吗?你家不是还有她叔?”四姨一边拉着李小荷坐在自己身边,一边跟夏氏说过:“两个丫头虽说是还小,也是该准备着。看我们小荷,长大了那也是村里的一枝花呀,到时候不知道多少小伙子上门来求呢!”

  “小孩子看的出来个什么,我也不求她有什么大出息,以后给她找个吃穿不愁的就差不多了。”夏氏谦虚道,又捡了之前的话:“要说做生意,我家那口子就是憨得很,哪里能挣什么银子呢?又没个手艺,哎,我左想右想的都没个头绪。”

  “怎么没手艺?你针线活儿还不够好啊,要我说你就做些香包荷包,赶着庙会的时候拿去卖,肯定行。就大佛寺就行,离你们那儿也不远。”四姨给夏氏想出来一个法子,“我们那边也有一个菩萨庙,逢着观音菩萨生辰这一天真是人挤人,那些个卖香包的生意好的很,就是我这手,笨得很,不然我也做了拿去卖!”

  夏氏还是有疑虑:“真这么好卖?”

  “当然了,你以为逛庙会的是我们这种穷人啊?多是家里都是有点闲钱的,没事逛逛庙会凑凑热闹,看着有些喜欢的东西了就买的。”四姨一脸羡慕的跟夏氏说:“要是运气好,碰见大户人家的看上了你的东西,还有赏钱呢。有一次我就看到一个穿着一身锦衣的小少爷,看中了糖人儿李做的一个糖人儿,直接大方的扔了一块银子给他,都没让找就走了。”

  连李小荷都听得跃跃欲试的,想着回去要在老婆子的麻袋里找几块布,好好做几个荷包,到时候带去庙会看看到底有没有市场。

  一边李小兰悄悄走过来,拉着李小荷出去了。原来这几个皮猴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几个柚子,秦松正在剥皮,几个小的围在边上眼巴巴的等着。

  柚子很甜,水分也足,没发干,李小荷吃完一瓣又拿一瓣,一边催着秦松再剥一个。又问:“你们从哪里找到的啊?”

  秦松头也不抬:“那边屋里,箩筐里还有好多呢!”

  李小荷心想,就这样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拿来吃了真的好吗?不过吃都吃了,再说是外婆家,就别拿自己当外人了。

  李小荷到外婆家的第二天,大舅一家就回来了。

  大舅中等身材,也许是做生意的原因,总是笑眯眯的,夏家人长得都不错,大舅看起来也很顺眼。

  大舅母周氏却只是中人之姿,说话细声细气的,她说话时不仔细听都听不见。

  她勉强露出个笑脸跟夏家三个姐妹打了招呼,之后就不怎么说话了。

  等她出去张罗吃食了,四姨拉着夏氏,撇撇嘴:“不就是开个杂货铺子吗?就怕谁沾了她的好似的,脸快拉地上了。”

  夏氏没说话。

  倒是大舅,不知道是怎么知道了夏氏想要做荷包去庙会上卖。他仔细看过李小荷一直背在身上的布包,在听说是李小荷自己做的后,他笑呵呵地跟夏氏说:“六妹妹手艺越发好了,小荷才几岁呀,就教的这么能干!我看你这荷包儿能做,要是你怕庙会上卖不出去,不如就放在我的铺子里,卖多少算多少,二哥也不赚你的钱。”

  夏氏没想到这个二哥竟愿意帮她,一时间高兴不已,急急地说:“好啊,二哥,我回去就做起来。”又说:“前儿还愁着没路子,今天二哥就帮了我大忙,我,我……”激动地快哭了。

  李小荷在旁边看着,想这也太夸张了,问她大舅:“舅舅,我奶奶说,大户人家经常会扔一些不要的衣服,那些衣服特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大舅笑了:“哪儿啊,那些大户人家讲究可多了,就算是衣服不要了,也不会随便扔了,多是赏给家里的下人,或者送给一些穷亲戚。他们的衣服都是好料子,就算是不穿的,也比咱这些农户家的好多了,哪里会随便扔。”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倒是有一些裁缝铺子,时常会有一些零碎布头的不要的。”

  李小荷两眼亮晶晶的,充满期盼地看着他,大舅一时好笑,捏了捏她的脸,笑道:“行吧,你大舅也认识几个裁缝,回头跟他们说一声,给你要点儿碎布头做荷包。不过你做的荷包可不能用这种碎布头,回头我给你拿几个花样子,你把荷包做的细致一点。”后面这话是跟夏氏说的。

  夏氏欢喜地应了,又急忙跑去厨房帮着周氏做事。

  晚间夏氏跟四姨住一起,两人还在一直说到很晚。

  “老大竟然主动要帮你卖荷包,这可真是奇了怪哉,你可要仔细着些,说不定他连亲妹妹都坑。”这是四姨。

  夏氏刚刚得到一个赚钱的路子,怎么肯信她的话:“怎么会,好歹是亲兄妹呢,就帮着卖个荷包,能怎么坑我?”

  “这可说不准,老大那性子!”顿了顿,她又说:“何况还有周氏在呢,那可是一点亏都不肯吃的!”

  夏氏笑了:“好了你!就是在他店里卖个荷包,卖多卖少都算我的,又不要他贴补,他有什么可吃亏的!行了,睡吧。”

  四姨见夏氏闭眼不再理她,也就不开口讨没趣,只是心里想到:“我就不相信老大会这么好心!”

  大姨夫是家里的独子,不好离家太久,正月初四这天就打算回家了。夏氏心里想着要做荷包,还要回去清理看看要买些什么东西,也是打算这天就走。

  走的时候李小荷收获了意外之喜,外婆给每一个小辈都发了一个红包。

  李小荷喜滋滋地将红包揣在小布包儿里,等走出村子,路上只有他们一家人了,才迫不及待地将红包拆开,倒出来六个铜板,六六大顺!

  不过还没等李小荷多看两眼,就被夏氏收缴上供了。无论李小荷怎么撒娇卖萌地表示自己不会乱花,或是李小兰控诉这是外婆给他们的,还有小阿福哭闹着不走,夏氏都不为所动,淡定地将十八个铜板放进自己贴身的荷包儿里。还对这三姐弟说:“你外婆还不是因着我的缘故才给你们的。小孩子,哪里放的住钱,要是一不小心掉了怎么办?我给你们放着。”

  李家老爹在一旁附和:“就是,让你们娘给你们放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