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耻家族 第三百七十七章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

《无耻家族》第三百七十七章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

作者:浪子刀 字数:6209 书籍:无耻家族

  事实证明,BBC要脸的时候是可以做出好新闻的。

  徐腾最初可以在英国三大电视台的ITV和天空广播之间选一家,因为这两家都是华银财团的影响范围内,面对他,基本都是要脸的。

  ITV的主要广告商是PP集团,而PP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就是神州传媒集团,其他股东也多是华尔街和英国的财团。

  天空广播则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子公司之一,而默多克新闻集团也是神州传媒集团的第三大股东。

  总之,这是传媒幕后金主之间的权力游戏。

  徐腾只是因为翻出了BBC当初采访马枟的新闻视频,有点想为马总报仇的意思,加上BBC监管委员会,特别是唐宁街和王室的保证,中间也有其他人的游说,才让徐腾改变了决定,临时选择BBC的《西方观点》节目。

  结果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事件。

  在距离节目预定播出的时间仅有两个小时,BBC的副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新闻总监海伦-波登——就是最快介入节目谈判的那位四十多岁的女性高层,陆续介入后,同华腾公司国际公关部欧洲执行总裁阿斯戴尔-坎贝尔紧急磋商,最终达成了协议。

  双方采用华腾公司“初选”的可靠数据,邀请徐腾讲述中欧经济合作的优点,分析欧洲经济停滞的原因。

  做为妥协,徐腾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个人故事,观众有兴趣的那些事,比如他个人到底有多少钱,他在英国有几栋城堡,他平时的生活和办公。

  BBC之所以妥协,其实更关键的是来自唐宁街的电话。

  在各种各样的大人物陆续介入后,45分钟的访谈节目终于不脑残了,完美的符合徐腾和唐宁街的要求,能够有效反击工党对于中国资本控制英国能源公司的那些攻击。

  至于BBC在十二年前采访马枟的新闻视频,显然是必须得播出,打脸也得认了,谁让你家主持人那么自大。

  这件事很快告一段落。

  因为即便徐腾在BBC这边小胜一局,也无法扭转大部分欧洲人对中国的歧视心态,这种事,最终等中国人均GDP超过欧盟,拥有十艘核动力航母驰聘全球时,自然会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小波澜。

  ……

  徐腾在欧洲的访问行程是漫长的,在英国停留了半个月后,才继续前往比利时、瑞典、德、意大利和捷克访问,随行团队中不乏国内的企业家,一同考察欧洲的投资环境,就一些项目展开讨论。

  正因为这一次的访欧之旅,国内网友开始给徐腾起了一个“第三元首”的新绰号,听起来很像是第三德意志帝国元首的意思,实质当然是另一种说法。

  第三元首!

  徐腾其实无所谓在海外访问多久,他的工作基本都能靠在线解决,只是相比在国内,网络数据的保密工作更困难罢了,有些重要的数据只能是由其他联席、高级合伙人乘坐专机带到徐腾身边,当面讨论决策。

  譬如收购普瑞玛集团过程中会遇到的麻烦。

  普瑞玛怎么说呢,真正接触过机床这个行业的人士基本有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比通快、吉迈特、马扎克这些日德系的顶尖机床集团,普瑞玛在国内基本就是高薪低能的代言人,价格差不多的,精度和性能低一档,相比国货数控机床,又完全没有价格优势。

  目前在国内唯一有点竞争力的就是激光切割领域,后来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部门也倒闭关门了。

  徐腾说普瑞玛是全球高端机床领域的七巨头之一,对不起,那得是2002年的数据,从2003年开始,普瑞玛就像是掉线的风筝一样,啪啪啪的直线下滑。

  普瑞玛集团的控股方,同忠利保险的控股方基本重叠,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将主要生产岗位迁移到捷克和中国。

  现在终于发狠了,准备将在都灵的总部砍掉。

  徐腾收购沃瑞克是怎么快速扭亏为盈的,一样的办法啊,将总部人员直接砍了一半,连集团财报的统计工作都放在中国总部做。

  你想啊,一个前台的月薪都高达7000欧元,一个月还只用工作20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顶多的了,至于总部的各种行政部门,经理、主管……别提了。

  不管是普瑞玛的董事会,还是沃瑞克的前控股方银瑞达财团,以及现控股方华银财团,思路基本一致,将华腾精工集团的欧洲总部迁移到捷克,工资低,税收低,注册地迁移到荷兰,企业税收更低。

  各家工厂是肯定不能迁,一线工人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重要的工厂就直接卖给其他公司,拆了卖光。

  合并后的普瑞玛、沃瑞克、华腾精工加在一起,17个产品线,设计到1.3万个配件体系,全部都要在5年内完成整合,将配件体系收缩,尽量使用中国制造降低成本。

  欧洲现在的机床销量基本不值得一提,除了捷克、意大利和瑞典三个机床中心厂区,8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的六个厂区。

  在徐腾访问意大利期间,三方股东在一起开了5次会议,直到徐腾离开欧洲的最后一周,才最终达成合并协议。

  这个并购案不一定能通过,因为普瑞玛和沃瑞克一样,都拥有一定规模的军工机床限制,沃瑞克是瑞典企业,不受欧盟钳制,只要瑞典政府批准就行了,普瑞玛的并购则要先报批意大利政府,再过欧盟这一关,最后回头还要在都灵市走一圈——这一圈也要拖垮一层皮,工会各种闹腾,一个不小心就得翻船。

  其实吧,普瑞玛就算不被并购,也迟早要将产能迁移到东欧和中国,不会保留在都灵,随之一起迁移的中小配件企业不会少。

  意大利的工人要比法国工人好对付,但是,工会也不太厉害,除非是意大利南部——所以,意大利南部基本没啥工业,傻子才去意大利南部投资工厂呢。

  徐腾在意大利的收购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对意大利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个人感觉,只要美国不出面闹腾,欧盟那边大致也能搞定。

  最多就是和都灵市政府、工会这边谈妥条件,保证不裁撤工厂——是啊,大家本来就不会裁撤工厂,至少短期不裁撤,裁的是白领啊。

  所以说,意大利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彻底失业,根本没啥工作,都靠父母退休金过日子。

  反正这个合并案有70%的成功率,万一没成功,普瑞玛集团赔一笔钱就算了,如果成功了,意大利人不仅能套现52亿欧元,还能拿到华腾精工集团31%的股权,绝对是有赚到。

  徐腾在普瑞玛集团的机床中心和几个厂区参观以后,也是讲真话,破厂子能卖出这个价格,已经很不错了,难怪普瑞玛集团的几大股东都这么急着脱手,厂区设备至少十年没更新过,工人全部是40岁以上的老职工。

  欧洲现在最大的麻烦是青年招工很困难,青年人宁可拿救助金,也不去工厂上班,特别是老欧洲,德国还好,能从东欧招人,意大利是真麻烦,只能开出很高的工资,待遇优厚到徐腾都想来上班,只恨当年没有欧盟护照啊。

  工资高,成本高,设备就卖不掉,后续的研发资金也没保障,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特别是机床产业,工人其实很重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必须能吃苦,能耐着性子慢慢学习锻炼……这尼玛开玩笑呢,和意大利的80后青年说吃苦耐劳,你一定是有病。

  意大利的80后,90后,基本就是巴神那样,对不起,巴神真心算很好的意大利青年了,绝大多数的意大利青年、法国青年都是小确幸的祖师爷。

  随便混混都能大学毕业,然后就傻叉了,因为70%都是人文科学类的,学的那些乱七八糟东西,鬼知道有什么用。

  徐腾这一次在欧洲的访问,时间长达3个月,每天都要开两三个会议,商量各种处理,分析各种数据和原因,最后就得出一个结论,谁他妈要号召中国高等教育学欧洲,谁他妈就是卖国贼!

  徐腾在英国访问的时候,伯明翰大学的一个教授,在他们的核电项目部担任技术顾问,就和徐腾说,伯明翰大学的自然科学和理工系的本科生,1/3来自亚洲,1/4来自中国,这个教授今年总共带了4个博士生,3个是中国的,这3个还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

  这是英国核电工业领域的一个很有威望的教授啊。

  欧洲到底怎么废成这个德性的,徐腾就真有点搞不懂了,所以啊,他都有点理解默大妈为什么要吸收难民,绿教怎么了,好歹能干活啊——当然,默大妈也确实没有想到,不仅他们欧洲人一代不如一代,阿拉伯世界的青年人也是稀烂,烂到扶不上墙,到欧洲就是来混福利的,根本不打算干活。

  总体来讲,徐腾在欧洲观察了三个月,各种数据分析一遍,感觉盎格鲁-撒克逊人真的还凑活了,南欧,特别是意大利——没法提,法国青年不比意大利好多少,就这还圣日耳曼呢,简直是给第三帝国抹黑。

  当然,欧洲也有好青年,成绩很好的,名校毕业的,同龄人中的比例是在10%左右,一般都集中在伦敦、巴黎、伯明翰这种大城市。

  在终于飞回江州的旅程上,因为夏莉提前一个月带着几个孩子回家,免得耽误两个女儿上幼稚园,徐腾这边就清静多了,和众人在会议室里总结这一次访欧行程,包括将未处理的事情总结一下。

  徐腾这一次是真心有感觉,从幼稚园到大学,一定要在国内,孩子读研读博的时候再到英国剑桥深造,接触一下国际氛围,美国就算了,太不安全。

  他的三个孩子所就读的幼稚园,那是相当高水准,他和夏莉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心啊,自己投资建了一家,就在翡翠湖庄园内部,基本都是华银财团的子弟幼稚园,校长都是婴幼儿教育领域的海归博士……现在想想,徐腾都有点怕怕,这个校长要敢和他玩欧美教育那一套东西,他回去立刻炒了对方的鱿鱼。

  别替他心疼孩子,什么寓教于乐啊,培养出来的就是欧洲青年这种祸害,平均成材率只有10%,能不是一群赔钱货吗?

  中国传统教育的那一套思维,老师的地位比父母还要高,这就对了。

  正好,梁纬艮、史立荣、罗玉奎几个联席合伙人在场,还有其他各个部门的高级合伙人,特别是跟着徐腾多年的韩黛,大家就在一起谈着这些事。

  徐腾、罗玉奎、韩黛是一代人,罗玉奎是78年,徐腾和韩黛都是80后,徐腾84年,韩黛82年。

  他们这几个年轻人就想到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氛围,那才是真正的读书,接受教育,欧洲这一套根本不是教育,纯粹是糊弄穷人,有钱的都去读私立学校,要求也很严厉,很多都是住宿制,最后都能进入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

  最后教出来的这群青年,不仅是糊弄了两代人,也糊弄了政府和整个国家。

  徐腾特意将英国和中国的小初高教材比了一下,3年级读2年级的,6年级读4年级的,然后一样升入初中,后面就彻底垮了。

  最后到了高中,强行一致,不然就没法考大学,总不能让高中生读五年吧?

  所以,欧洲大学和高中之间还有一个预备大学教育。

  徐腾说实话,他高二时候就已经读完了这个所谓预备大学教育,直接冲着高考去了,韩黛和罗玉奎也是一样,在三个省的高中,进度都是一致的。

  “这就说明什么,咱们国家在70后、80后和90后的三个批次,培养出来的青年,同欧洲的这三个批次,完全是不同级别的青年。他们最好的那一批,和咱们最好的那一批差距不大,但咱们基数是多少啊,平均一年1500万出生人口,从70后开始考大学的1990年开始计算,三个批次累计下来有1.2亿大学生吧,精中选精,那得有2000万的人才吧,欧洲能有多少,充其量500万的精华,其他都废了,要么是很普通,要么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徐腾做了一个总结,想一想,又有点感慨,“我们以前总是美国不行了,这些年,咱们从北美到南美,从中东到欧洲,一路跑下来,讲真话,我们拿自己和美国比,真觉得美国人才储备有问题,但要拿美国和其他国家比,绝对还是最厉害的。美国从70后到90后,三个批次下来,最起码有700万的人才,加上从国际吸收的人才,1000万总还是有的。你说韩国经济为什么厉害,老欧洲拼不过他们,台湾在70年代到2000年为什么猛,归根结底都是教育问题,现在为什么不行了,还是教育有问题。咱们再看韩国,他们的教育基本还是和咱们这种模式差不多,都是典型的东方式。”

  “真正大国比拼,最后就是拼人才,拼教育。”老梁感慨一声,基本认同徐腾的判断,“所以啊,要我说,咱们这些年在海外的并购要停一停,缓一缓,欧洲经济的问题不是国家政策有问题,而是他们的教育搞崩了。

  “基本也并购的差不多了吧,特别是普瑞玛的这个业务谈下来,不敢说和快通、吉迈特比,整个华腾普瑞玛的规模和水准,至少能入围全球机床精工产业的前十……最后就差化工领域和先正达的谈判,盖瑞特精细化工的体量和规格,终究还是有不足,对永泰化工的弥补不算是特别强。”别看韩黛是1982年的姐们,人和人是不一样的,2003年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华腾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这么多年下来,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韩黛对于整个华银财团的数据和布局的了解,有时比徐腾还清楚,她要处理的事情多,必须各个方面都要弄清楚。

  “嗯……工业3.0这一块的话,基本差不多了。”徐腾大致算了算,确实也是到位了,人是挺有意思的,BBC的主持人艾梅丽-迈特莉斯说他在欧洲收购了四百多家企业,就是为了盗窃技术,他还和对方死磕。

  磕什么呀,其实瞎子都知道。

  真正来讲,艾梅丽-迈特莉斯的统计数据还是不对的,实际至少还有70多家企业,因为技术比较敏感,徐腾用了其他手法收购。

  徐腾在过去7年收购的554家企业,高科技企业占1/4,3/4都属于传统型企业,主要是为欧洲的大企业做配套的中等规模公司,很多都是专注于很小的领域。

  小到什么程度呢,可能这个公司就专门做某一类型的轴承,而且做了七十年,有的是一两种特型的齿轮,或者是刀具,有的可能是做钢瓶的。还有做葡萄酒的橡木桶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家族企业,就专门做橡木桶和修橡木桶。

  大企业,像英国能源公司、苏格兰电力、库卡、普麦斯特机械、沃瑞克数控机床、罗盖特化工、普特林精细化工……也有90家。

  这些大大小小的欧洲企业加在一起,基本构成了整个华腾工业的欧洲配套体系。

  华腾重工、华腾汽车、华腾精工、永泰化工、华腾电子、华腾高科、神州电器、中控集团、中腾集团……都是受益方,也是主要的采购方。

  这些欧洲配套公司的产品,相比日韩,相比各个领域的德系、日系巨头,可能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至少都属于二线品牌,就是在华银财团能够收购的范围,最好的那些选择。

  比如说普瑞玛,这都是老欧洲内部竞争失败的二流巨头,就这样还不一定能谈妥。

  先正达的谈判刚开始启动,其实也一样啊,先正达和拜耳、巴斯夫的竞争力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五年十年啊,就这已经是华银财团能并购的终极目标了。

  真要去和拜耳、巴斯夫谈判,估计连报价的机会都没有,即便谈成功了,搞不好也是拜耳并购永泰化工,弥补在PX亚洲市场的不足。

  别看永泰化工的赚钱能力不弱于拜耳太多,真要比技术水平和专利积累,包括人才和客户,那个差距至少是30年以上,比之先正达,特别是农药原化工领域也是25年的差距。

  欧洲人批评徐腾是为了抢走技术才收购这些企业,徐腾还死磕呢,其实人家说的也没差,就是难听点而已。

  普瑞玛在生产上的成本高居不下,主要问题是工资太高,劳动效率又比不上德国的竞争对手,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成本高,效率低,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没人。

  以前有人说,中国航天工业都是80后,美国全部是老头,其实在普瑞玛集团这种机床产业也都是中老年人为主,生产和技术部门都是四十岁以上,年轻人基本是行政类的白领。

  比如搞售后,在全球工业体系中搞售后服务都是很幸苦的,到处出差的体力活,普瑞玛集团在都灵总部的售后基本都是中年人,三十岁的,二十岁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是效益差,它基本不招,另一方面,它也很难招到合适的,原因还是福利体系有问题,年轻人就根本不愿意吃苦。

  失业,不失业,这些意大利的年轻人根本无所谓,大家都不去竞争辛苦的岗位,工资就越抬越高。

  欧盟的法律体系又非常严密,企业很难将工作外包出去,也不能招聘欧盟以外的员工,普瑞玛这种大集团还能撑,很多中小企业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那在华腾精工集团就是完全两回事,售后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985毕业也要卯足劲的竞争一个机会,普瑞玛的那个售后工资要是给华腾精工啊,就是出差到非洲呆五年,照样一大堆人要冲过去。

  徐腾这几年慢慢观察下来,他必须得说,欧洲、中国、美国这些专家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分析都是狗屁,写出来的那些论文,他这种搞企业的财团理事长都看不懂。

  他还是经济系毕业,长江商学院的MBA呢。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欧洲没有劳动力,至少比上世纪90年代少一半。

  大家都说美国的GDP很虚,其实,欧盟的GDP更虚。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剥削,你都不让资本家剥削人,让资本家将员工当老爷一样供着,这个企业还能经营吗?

  这个国家经济能好吗?

  欧洲这些企业为什么很容易收购,真的做不下去,当老板的生不如死啊,还不如将企业卖了,将资金都交给银行打理呢,一年稳收5%的理财回报就行。

  到了银行那边,基本就是玩数字游戏,在国际市场炒汇率,炒期货,搞出一大堆几百万亿欧元的金融衍生品。

  你有种跑到中国收购看看,人家赚钱的企业,为什么要低价卖给你?

  徐腾这些年在国内收购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企,为什么,还不是上面有安排,搞产业整合。

  在飞回国内的路上,他将这一次的所见所闻,将自己这几个月分析的大量数据整理一下,最后做一个总结,回国以后好好搞,想做大事,还得指望在国内。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大丈夫不拘小节。

  以后要是继续有人指责他到欧洲盗窃技术,那就让对方指责好了,尽情骂,他不还口,不死磕。

  他这些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收购欧洲企业,完善整个华银财团的工业体系,不敢说媲美日韩欧第一流的巨头,基本也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

  再给他十年时间,从拜耳开始数,到通快、天田、小松、丰田、本田、通用、三星、英特尔、爱立信、强生、美敦力……华银财团通过在中欧两个板块的布局,基本都有一套应对阵容。

  收购先正达还有意义,收购福特基本没意义了。

  通过这七年的快速并购,徐腾可以有点嚣张的说,他基本解决了整个华腾工业体系的技术问题,与最顶尖的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也就是五到十年。

  相比国内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他的海外并购速度和整个体系的完善速度是非常快的,代价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成本整合,所以从2011年开始,整个华银财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专注自身,不能急于求成,反正竞争对手的大环境都不行。

  徐腾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终于在搞企业的这个领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多想法和思维方式都在返璞归真了。

  高手相搏,毫厘之差。

  我的工人比你勤快,我的研究人员比你聪明,我的高管比你积极,我的架构比你灵活,我最后就一定能赢你。

  徐腾是彻底领悟了一个道理,搞实业就和战争一样,拼的就是人,其他都只是细节问题,好与很好的区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