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老来子 4 当年皇宫辛秘事

《红楼之老来子》4 当年皇宫辛秘事

作者:敛愁黛 字数:2305 书籍:红楼之老来子

  那小吏口中吐出的关键性的人名,叫做周文昌,身份是顺安王爷府里的长史。

  一切,真相大白!

  这顺安王爷,是当今圣上的同父异母的最小的弟弟,两人相差10岁,因他生母昭贵妃颇得盛宠,外家势力极大,又自小聪明伶俐,极受先帝喜爱,那偏心的,几乎是完全看不到还有其他儿子的存在,几次险些生出了废嫡立幼的心思。

  这让当时身为中宫嫡子但母后早逝的隆安帝胆战心惊了好一阵:这古往今来,不登基的嫡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担任隆安帝伴读的贾代善陪同隆安帝度过了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也是以荣国公为代表的四王八公一直在背后支持当时的隆安帝,多次以各种理由劝说先帝。

  也因此,隆安帝即位后对这几家勋贵格外器重。

  好在先帝虽极其偏心,但到底还看重这江山,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只怕去得早,若是立了幼子为继承人,到时不仅年长的哥哥们会不服气,兄弟之间祸起萧墙,也会导致主少国疑,加之他外家势力大,恐怕会有外戚专权之祸。

  因而他虽疼爱幼子,到底不肯叫他即位,但又恐自己去后皇帝薄待了兄弟,赐下世袭王爵,称号“瑞亲王”,又分封了一块极为富庶的封地,还赐下御赐金牌作为免死金牌,临终前当着众位皇子的面要隆安帝发誓会善待自己的弟弟。

  隆安帝心中呕得要死,但到底是先帝遗愿,不情不愿地在先帝下葬后打发弟弟回了封地就藩。

  后又因为瑞亲王纵奴行凶一事,夺了他的“瑞”字封号,改为“顺安”两字,,“顺安顺安”,“顺从、顺服隆安帝”,敲打之意颇重。

  当然,按照隆安帝自己的想法,他自觉自己对这个弟弟绝对是仁至义尽了,尽管腻歪了他小时候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小歪缠着父皇给自己告黑状,也不满先帝对他的偏爱。

  但是,既然他现在已经是个胜利者了,他也就大度地不和这个弟弟计较了,当然了,敲打敲打还是必要的,外家势力还是要削一削的,还得派个人监视他,若是他实在是不知好歹,自己也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而那顺安亲王在被隆安帝敲打过了,似乎是老实了好一阵,每日不是待在王府里醉生梦死,就是在青楼歌肆中宴饮取乐,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

  渐渐的,几年下来,隆安帝自然也就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心想:若是他这个弟弟一直这样子,皇家也不介意多养几个闲散宗室。

  至于那个世袭爵位,呵呵,又不是自己的儿子,况且就算自己抓不到机会,子孙后代也不会放任这样一个独立王国的存在,还是世袭的!

  隆安帝这样想着,心里美滋滋的。

  可谁知,这顺安亲王可不像他所想的那样顺从安分,他心里,不知道有多怨恨了,想当年,他是父皇最为疼爱的儿子,自小千娇万宠长大的,在皇宫可谓是唯我独尊,除了父皇,没有人敢说他一句。

  上至自己的皇兄们,下到宫女太监,大家都对他暂避锋芒。

  若不是父皇身子不好,自己又年幼,那皇位,又怎么轮得到现在龙椅上的那位?

  哼,那个虚伪的皇兄,从小见了他都是笑脸相迎的,生怕惹怒了自己被父皇责罚,现在倒好,父皇一死,他一坐上皇位没几年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看待自己如同眼中钉一般,改封号,派人监视,打击舅舅家······

  要是自己不为自己着想打算,难道自己的子孙后代到时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因而顺安亲王是摩拳擦掌想要干一番大业的,好在他还牢牢记得母亲昭贵妃临终前对他的叮嘱,要“忍”,绝对不可表现的过于出色,因而掩饰的倒好,把自己捯饬成了一个一事无成的废物。

  只是他当年年幼,先帝又疼宠他,叫他住在宫中,没有早早出宫建府,因而在朝中也没有培植什么势力,着实有些眼高手低。

  但他不知这是先帝当年下定决心后为了保护他才做的措施。

  先帝知道,自己去后,怕只有那道免死金牌和皇帝的誓言能够勉强护住幼子,若是幼子在朝堂中势力过大,只怕即位的皇帝再心宽也会忍不住对他动手。

  再加上当年贵妃得宠时,她的族人仗着贵妃的势在外面横行霸道,招摇撞市,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不过是先帝当年护着罢了。

  因此先帝驾崩后,安顺亲王外家势力大减,其实这倒也不是隆安帝一个人的功劳,不过是大家墙倒众人推罢了,谁叫你们家当年不会做人。

  况且今上是真真切切的皇后所出嫡长子,是封建礼法下最合法合礼的继承者,又不是什么桀纣之流的昏君,相反,他虽不如开国□□那般雄韬武略,但也是个绰绰有余的守成之君。

  大家都知道跟着顺安亲王是没下场的,因而朝中大臣但凡是个有脑子都会下意识地疏远顺安亲王。

  最后他能拉拢到的多不过是些郁郁不得志、没有真本事只会怨天尤人的小官。

  可尽管如此,当年顺安亲王外家顾阁老顾家可是权倾朝野,尽管这么些年下来,一来因为今上的打压和政敌的落井下石;二来顾家自己没什么得用的人撑着,也就渐渐没落沉寂下去了,但到底有些势力留下来,顾阁老虽然去了,但是也有些香火情留下可以庇护子孙一二。

  显然,一部分人脉被顺安亲王掌握,其中之一就是现任兵部侍郎尚文瀚,他当年受了顾阁老的恩惠,又有些把柄被把持,无奈之下也只好与顺安亲王虚与委蛇。

  但当他得知顺安亲王在边关的动作之时,虽然隐隐地意识到了些什么,但是他已经上了贼船,无奈只好费劲心机替其擦屁股隐瞒。

  又联络了同样不情不愿上贼船的左都御史安庆文,时刻留意御史们的奏疏,必要时压下几份弹劾边军的奏疏,又费劲心思收买了几个相关官员避免风声走露,这才压下了这件事。

  可以说,这们些年来,边关弊案未爆发原因有多种。

  一是因为他们手段通天,让隆安帝对此事一无所知;

  二是因为近些年来边关承平,百官对其的关注度也不大;

  三来,边关将领多被收买,而未被收买的,或是官小位卑,无权上奏天听,或是早已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消失了,而底层的苦哈哈们,自然是无法和那些在边关一手遮天的相斗的。

  而顺安亲王之所以在边关下这么大的力气,一来是为了那批粮草。

  虽然当年因为先帝偏爱,顺安亲王的封地可谓是最富庶的那几块地之一,但这么些年下来,顺安王府的奢侈享受花费,招兵买马的经费,私铸武器、收买官员,即使是在封地上四处搜刮,私挖金矿,贩运私盐,也有些不足。

  二来,这么些年下来,顺安亲王为了筹谋自己的大业可谓是殚精竭虑,未老先衰,但是无奈,这隆安帝的皇位是越做越稳了,不但治下风调雨顺,深的百姓爱戴,而且子嗣众多,膝下也有了长成的皇子。

  这天下太平的,顺安亲王上位的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了,大家活得好好的,干嘛和你一起去造反。

  顺安亲王只好动起了歪脑筋,这天下太平自己不好上位,那天下大乱自己不就可以趁势而起了。

  正巧五年前,茜香国那边似有些蠢蠢欲动,顺安亲王就想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