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 第一百六十二章 步步撩拨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步步撩拨

作者:唐纛 字数:2335 书籍:三国之大周天下

  周澈请他们起来,自己也归榻坐下,把佩剑放在膝上,抽出了一截,轻弹吟唱道:“‘长城万里永不倒,千里大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丈人何在西击胡。’这是元嘉年间的一童谣,不知你们听过没有?”

  大河即黄河,当时的黄河可是清澈的。元嘉是桓帝的年号,距今已有二十年了。在座诸人大多不知。

  周澈目光炯炯,环顾诸人,慨然说道:“当年,凉州诸羌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我大汉子民因之死者枕藉于道。朝廷大郡国兵,命将出征,与贼血战。阿强和老卫的父亲当年就在征召之列,也曾赴边关,冒矢杀贼。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二十年中,羌人并及鲜卑胡种几乎年年犯我边疆,掠我财富,杀我子民,实已为我汉家大患。诸羌之惨毒,胡人之大恶,罄竹难书。前汉陈子公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澈今虽任职乡长,亦有为国行天诛、为民灭大恶之愿。你们都是壮士,都是我安成的英杰。大丈夫岂能泯然无闻于草莽之间?好男儿当如班定远,取封侯于边关!我召你们来,另一半就是为了和你们商量此事!”

  诸人不知班定远是谁,也不知陈子公是谁。周澈把他俩的故事一一讲来,再又讲了一讲历年来羌人犯边的恶行。

  南凌问道:“主公!你是想率我等去边关杀羌么?”

  此刻周澈将佩剑完全抽出,插在坐榻边的地上,手扶剑柄,慷慨激昂地说道:“正是!马伏波曾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怎么能老死在床上、老死在儿女手中’?君等可知前汉舞阳侯樊哙的故事。樊哙本沛县屠狗者,因勇武而得封万户侯。他可以做到的,难道我们做不到么?”

  他左一个班定远,又一个陈汤,又是封侯边关,又是樊哙万户侯。在座的诸人本就都是尚气轻生、好勇轻剽之徒,被他撩拨得热血沸腾。

  程闯攘臂跽坐,奋声大呼:“他能做到的,咱们当然也能做到!主公,你带我们去边关杀贼罢!”

  众人谁也不肯在别人面前示弱,皆随之大呼:“吾等愿从主公赴边关杀贼!好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葬。”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诸位,你们都是咱们安成的好男儿!想我汝南之地,本多奇节之士。你们无愧先祖之名。”周澈霍然起身,高兴地夸奖了诸人一番,随后话锋一转,“不过,咱们虽都是好男儿,虽都无愧先祖之名,虽都有报国杀贼之心,但却也不能就这么去了。”

  “为何?”

  “你们虽都武勇,然而却不通兵阵之道。兵者,凶事也。如果贸然上阵,反而不美,怕会有损吾辈威名。咱们是去杀贼报国、以求封侯的,不是去送死的。你们若果有此志,我愿以兵法教你们。等到兵法学成之时,便是咱们远赴边关之日,如何?”

  “好!就听主公安排。”

  周澈将剑归鞘,提在手中,挺立诸人身前,顾盼左右,见包括黄盖、姜枫、邢刚、郭强、孙信等人在内,院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热血沸腾的样子,不觉暗中欢喜,欢喜自家计谋得售。

  虽然他本意是不想带他们去杀羌人。周澈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给日后用兵法约束他们、用兵法训练他们找一个借口罢了。但是用一句后世的话--no zuo no die,最后弄巧成拙,之后真的就去边疆杀敌了,当然这是后话。

  须知,这些轻侠与那些部民不同,都是桀骜惯了的不服管教之辈,要没个好的理由真不好操练他们,更别说用兵法约束了,而且另一方面,虽说于今之时,豪强大族都有私兵,平时招揽亡命、蓄养宾客,每逢春、秋,也会操练备寇,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为操练找一个借口为好。

  今日院中人多口杂,他说的这番话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乡野。到那时候,县人、郡人只会“奇其壮志”,不会疑心别事了。——这也是他性子谨慎的一个表现。

  果然,三五天后,这番话就传入了县令黄琰的耳中,很快,又传入了郡守王赫的耳中。

  黄琰当时正在读书,他放下竹简,对陪侍在侧的陈松、黄祖笑道:“我早知皓粼有胆勇武略,果不其然!‘潜龙’之名,正合其人。”

  黄、陈说道:“县君有识人之明。”

  王赫是在车上听到了这件事,——他还在行县,当即召来随从的周氏嫡派-少年家主周恂,以及周阅、周涌等,把周澈的那番话对他们讲了一遍,笑道:“你们周氏世代衣冠,家传儒学,本为儒臣,你们叔侄也一个个都是文质彬彬,洵洵君子,皓粼却激厉抗扬,慷慨自昂,有雄豪气,志在边关,真奇士也。吾甚美其志。惜乎他方任乡长才满一月,不足一年,我也是才莅任,不好立刻将他拔擢。且待来年,我必擢他入郡,放之显职,以壮其志。”——汉家故事,“诸官吏初除,皆试守一岁乃为真”,较低级的官吏被升为较高级的官吏后,需要“试守一岁”才能成“真”。在“试守”的期间,还是拿以前的俸禄,要想再获得升迁,通常也要等到“试守”够一岁才行。所以,王赫说“且待来年,我擢他入郡,放之显职”。

  家主周恂倒还罢了,因为周澈是支脉不怎么往来,最多也和王赫一样,“奇之他志”而已。周涌知周澈甚深,对他非常了解,却知他绝非口出大言之人,尽管奇怪他为何突然豪言壮语,但在太守面前,这却是一个难得的说项机会,说道:“吾这三叔为童子时即有大志,追慕卫霍之功,每闻羌人犯关,恨不提七尺剑,杀羌报国。今欲报效边关,不足为奇。”

  王赫拈须而笑。

  这番豪言,不但得到了王赫、黄琰的欣赏,留给他们了一个“周家潜龙有志兵事”的印象,而且还给周澈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远近乡中的轻侠、恶少纷纷来投。——来投的这些人,也不全是因为“慕其壮志”,也有一些是奔着“衣食无忧”。周澈对经维、程闯、卫伯文等人的“恩养”也随着他的这番豪言传了出去。

  周澈来者不拒。不管是奔着什么目的来的,只要愿投到他的门下,他都接收。只有一条:如果受不了操练之苦,那就对不起了。为了名声计,他也不会把那些好吃懒做的人直接赶走,而是奉上银钱,好吃好喝地招待一顿,再礼敬送走。人人心中有杆秤,特别这些尚气轻死的游侠们,他们的是非对错很简单,对他们好的就是好人。吃、喝、穿、用、都是周澈的,还不肯出力气,只想偷懒卖乖,活该赶走!

  如此这般,两个月的功夫,加上那二十人,已聚了四五十人。南凌、韦强也借着他的名声,各自召到了一二十人。加起来近百人了。安成县境内各乡的轻侠、勇士大半都在这里了。

  五月底的时候,他又把南凌、韦强召来,将他两人手下的那些人和自家手下的人合在一处,私下里编成了一个百人队。以姜枫为领,命周仓为副手。自此,南凌、铁、高兄弟也都很少回家,和众人共住在了那个新建成的院子里。好在院子够大,再补建些屋,足够居住。

  又将这百人分成十队,以邢刚、程闯、南凌、卫伯文、郑季宪、铁家兄弟、高家昆仲等各为队长,阴以兵法部勒。黄盖、韦强身有公职,且韦强还要负责横路那百余部民的操练,黄忠又要照顾儿子黄叙读书,皆不能常来,故暂未被任职,只是客串了教头。

  周澈一边好吃好喝地养着这些人,一边只要有空就与他们厮混吃酒。每当外出时,会随机选一些人同行。行则同行,宿则同宿,推衣衣之,推食食之,把所有笼络人的手段都使了出来,养得众人死心塌地。

  (本章完)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笔趣阁:. 手机版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