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 第十六章 心有惆怅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十六章 心有惆怅

作者:唐纛 字数:2539 书籍:三国之大周天下

  彼此见礼过了,裴元绍说道:“不知澈君今日来,未能迎接,实在失礼。”瞧了瞧老胡的尸体和那两个女子,接着说道,“要非得阿强告知,更没想到姜枫会如此胆大,竟然来咱们亭中,在闹市中杀了老胡。……,澈君、仓君方才去了姜家?可查得姜枫逃去何处了么?”

  “听市中少年言,应是逃去了邻郡颍川。他家中只有他的老父和他的弟弟在,没什么线索。……,这两个女子是老胡的妻女么?”

  庆锋应道:“是。”

  老胡的妻女一门心思都在老胡身上,恸哭不止,没有注意到周澈他们回来。庆锋走过去,叹了口气,说道:“不要哭了。亭长仓君回来了,你们先起来,有什么话慢慢说。”

  他不提示还好,一提示,年长的女子立刻抬起了身,刹那她就扑过来,抓住周仓的脚,叩头哭诉:“亭君!亭君!贱妾丈人早上出门时还好好的,下午就被人杀了。他这一死,丢下贱妾孤女寡妇,以后的日子可该怎么办?亭君,亭君,求您一定要为贱妾做主!”

  周仓退后两步,把脚从她的手中挣出,弯腰将之扶起,说道:“杀人者可能已遁逃它县,此案需上报县寺,该怎么处置,全听县君吩咐。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配合县里的命令。”

  女子连连叩头,泣不成声。

  周澈在一旁复又温言说道:“天色已晚,宵禁后行路不便。你们先回去吧。我等下就遣人去县中报案,快的话,明天县里就会有人下来。你们是苦主,定会去找你们询问情况。回去后,不要外出,在家等着,好么?”

  闻其哭声,观其悲容,就算再冷血的人,也会为之恻然。

  周澈心道:“于情于理,都该将姜枫捉拿拿归案。可是,……,唉。”虽不知县中意思,但至少他已决定对姜枫“网开一面”,如今再可怜她们也是没用,“老胡已死,人死不能复生。若有机会,以后多帮帮她们就是了。”

  一边想着,他一边又取出了些钱,递给庆锋,说道:“她两个女子,逢此惨事,失魂落魄的,不能让她们独自回去,你且送她们一程。老胡已死,听说她家的亲戚又多殁在疫中,日后的生计怕有困难,这些钱,你给她们。尽管不多,聊胜于无。”

  庆锋应了,搀起年长女子,又招呼老胡的女儿,劝解了好一会儿,方才陪着她们离去。老胡的尸体就留在亭中,等县里的来人勘验。

  周澈的举动落在裴元绍诸人的眼中,裴元绍赞道:“澈君好心肠,胡家好福气。”

  才在姜家留钱,又给胡家送钱,一个是为“大计”,一个出自同情,其中复杂的心情,唯周澈自知。他也不解释,说道:“贼杀乃是大案,不能耽误,需得尽快报上县中。裴君,就辛苦你一趟,去趟县里?”

  裴元绍是“求盗”,不止有“捕盗”、“备盗”之责,当亭部内发生刑事案件后,还有向县中司法长吏报告的责任。虽夜色将至,夜路不便,但职责所在,他不能拒绝,爽快应诺。

  周仓这时开口道:“你等一等,我给你写份证明,以方便你预备宵禁后沿途亭部的查问和进城。”

  周仓去后院写好公文,交给裴元绍,又道:“此去县里数十里路,天快黑了,你一人赶夜路不安全。我将马借你,你找个人同去吧。”

  裴元绍道了声谢,叫了邢刚,两人不等吃饭,牵马出亭,迎着暮色,赶去县中。

  ……

  第二天下午,庆锋回到亭里,碰上了在门口的三人,惊讶地说道:“怎么都呆在门口?澈君,俺把老胡的妻女送回去了,真是可怜,哭了一路,怎么都劝不住。俺交代了里魁和她家的邻居,叫多照看点,别再出什么事儿了。”

  入夜后的田园风光更是悄然寂静。在门口坐了这么会儿,又和周仓、韦强、严伟说了会儿话,周澈的心绪平静下来。

  他呼出一口浊气,不再去想姜枫,不再去想老胡及其妻女,也不再想自己心里保命大几,更不再去想可知、又不可知的未来,说道:“辛苦你了。刚锐,莫忘关闭舍门。我先去睡了。”

  “不吃饭了?”

  “不饿。你们吃吧。”

  庆锋莫名其妙,等周澈步入后院后,问周仓、韦强、严伟:“亭长你们刚与澈君说什么了?怎么看他恍惚低沉?”

  严伟道:事情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周澈先打坐练功,接着又把老胡的尸首搬去墙角,用席子盖上,将周仓执法的工具木板和绳索收好,还把亭部的打扫清理之类的杂务干了一遍,眨眼间就到了中午,周仓他们起来弄了饭食,几个人又取来一个类似后世的小板凳,放在亭舍的院门口,坐了上去一起吃。

  下午暮色渐渐深沉,官道上的行人稀少起来,偶有从舍院门前匆匆走过的,也不再是过路的旅客,而是从田间归家的农人。

  红日西落,烧红了天边的云彩。沃野青青,与远处的林木、山峦连成一片,在暮色下,带几分沉静,带几分寥落。风凉如水,三两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视线可及的里舍中炊烟袅袅。

  周仓、韦强、严伟凑到近前,蹲在凳子边。由于严伟是第一次与周澈相见,带着好奇,偷偷地打量他。

  面对日后的上官,三人都想说些什么,可周澈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远望原野,他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从何说起。最终韦强忍不住,没话找话,打破了沉默,他问道:“澈君,你一直都在城里住的么?不是在洛阳做百人将的屯长好好的么怎么回来了?”

  “对。京师水太深了。”

  “来到俺们这乡下地方,适应么?”

  “有什么适应不适应的?老实说,亭舍可比我家大多了。”周澈家的宅院也是前后两进,不过面积较小。

  严伟不似韦强粗直,开口前先小心地观察了下周澈的表情,然后方才说道:“澈君,有句话不知该问不该?”

  “什么?”

  “君为周家子弟,小人虽没见识,也知君族高名,为何不在县中任职,却来当个亭部呢?”

  “在哪里任职不都一样么?亭长仓君不也是周氏么?”

  严伟不赞同,撑大了他凹陷的眼眶,耸动着鼻翼,说道:“怎能一样?仓君是不爱读书,喜欢较技武艺,所以才来做亭长;澈君,你可是在京师混过的,你去任职县中,既体面,俸禄也多!亭部任职才几个钱?勉强够吃用而已。以君家世,若在县中任职,少说也是个百石吏!”说到“体面、俸禄多、百石吏”的时候,他满脸的神往艳羡。

  “你说的很对,但这并不是我的志向。”

  “志向?”

  周仓、韦强、严伟面面相觑,体面的县吏不愿意做,甘愿当一个迎来送往、事物繁杂的亭部职员,这算什么志向?只闻人往高处走,未曾闻偏往低处行的。这个家伙真有意思。

  周仓性粗,藏不住心事,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就差点就“难道你的志向就是当亭长”这几个字说出来了。

  韦强是赌博的高手,心思较为精细,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么,澈君的志向是什么呢?”

  周澈默然片刻,遥望天际落日,吟诵道:“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不求闻达于天下,但求保身于现世。”

  周仓、韦强、严伟三人没有系统的读过书,听不懂,大眼对小眼。

  严伟挠了挠头,问道:“澈君,你说的什么?俺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前句都出自《诗经》。后句是周澈自己回忆《出师表》想的。

  前两句的意思是:“早起晚睡的时候,都要想想,不要对不起你的生命”;后两句的意思“明哲保身”。连在一起,周澈就是在说:“我两世为人,实属不易,快到乱世了,一定得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

  这点意思,周澈当然不可能给他们解释,只是望着一点点沉落的夕阳,沉默以对。

  暮色深到极处时,夜色即降临,直到庆锋回来。

  “事情就是这样。说到‘志向’,……。诶,对了,老庆,你读过书,‘苏醒也美,五天耳生’,是何意思?”严伟说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

  庆锋只读过《急就篇》《孝经》之类的识字课本以及家传的工程营造之书,完全不懂严伟在说什么:“澈君初至,到现在你们还不点燃薪烛!澈君屋里黑灯瞎火的。”唠叨了几句,又叫韦强,“阿强,澈君也不知能否找到燔石,你去看看,帮帮手。”燔石,即燧石,取火所用。

  薪烛燃起,鸡埘骚动,随之厨房中锅碗瓢勺响动,没多久,饭香满院。

  庆锋关了舍门,与周仓、韦强、严伟在院中披着月色,就着星光,吃喝谈笑。谈笑声在夜中传出甚远,也传入了寂静的后院,传入了周澈的耳中。

  众人怀着各异的心思,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活动,而周澈就职亭部公干的一天,也就这样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