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末皇戚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

《汉末皇戚》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将军之位不好

作者:泉释一切 字数:3831 书籍:汉末皇戚

  杨彪说完之后,在众人震惊之中,立刻又有一人出列,乃是尚书卢植,其被袁绍软禁后,在伏泉拿下雒阳后,为凉州兵救出,所以能参加此番朝会。

  这一下,所有朝臣刚刚被杨彪一句话打压到底,见到一直素来性格刚毅的卢植出现,当下,又是兴奋起来,以卢植这般正气的人,绝对不会和杨彪一样,连自身名气都不要了。

  见到卢植,伏泉心中一惊,他可有些敬畏这位老者,毕竟,他可是真正的敢于直谏,不怕死的,其敢直斥窦武,说其不尊礼法,不按照宗谱次序选君主,不立长君,欲立幼君掌控朝政,可谓是字字诛心,就差说其要做权臣了,所图不小了,要不是窦武是党人“三君”,顾忌自己的名望,又忌惮卢植的名声,否则说不得卢植要遭难。

  当然,伏泉敬畏卢植,却是因为其一则不是党人,出身寒族的他只是与党人友善,还没那么偏帮党人;其二自然就是这位的直谏,毕竟卢植连当时权倾朝野的窦武都不惧,还会怕伏泉这个还没有连朝堂都没掌握的骠骑将军吗?

  只是,卢植接下来说的话,却是令伏泉以及在场群臣颇为吃惊,却听卢植缓缓拜道:“启禀太后、陛下,臣附杨大夫之议!”

  卢植的嗓门很大,令得在场之人都听得非常清楚,一时间,场面又安静下来,这一次卢植的话,比刚才杨彪所说,还令在场群臣受打击,如果说杨彪这个有着敢于直谏的家族,因为忠于新皇的缘故,倒向皇帝和骠骑将军伏泉,但是卢植怎么会?

  别忘了,这位可是连窦武都不放在眼里,直接以布衣身份,喷得大将军窦武一句话不敢反驳的直臣,可是现在,连卢植也同意了,当下朝堂党人中识势之人,纷纷出列拜倒,皆疾呼附议,深怕自己比别人迟喊了。

  一个又一个,在场所剩党人从一部分,直到全部,最终都跟着低头,而在坐高官,以司徒伏完,司空马日磾为首的三公九卿,以及千石以上的官员也都纷纷出列。

  司徒伏完出列大声拜道:“回禀太后、陛下,今观陛下孝感动天,臣闻之,亦为陛下之孝感佩!臣闻仲尼曰:必世而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先帝主政以来,布德行武,功绩著于竹帛,四海之内,皆有恩泽,臣愚窃以为,先帝当立庙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臣等附议!先帝主政以来,布德行武,功绩著于竹帛,四海之内,皆有恩泽,臣愚窃以为,先帝当立庙祀之,使天下世世代代,皆知先帝之德!”

  自伏完说完后,其他官员都跟着喊道,就是伏泉也跟着拜倒,至于群臣为何要让伏完出头,这自然是如今伏氏朝堂当权,没人敢抢伏氏叔侄二人的戏份而已。而伏泉纵然成为骠骑将军,但毕竟伏完辈分大,就算是他提出上美谥、立庙号的事情,但明显也得让给伏完。

  满殿自此,公卿百官都达成一致,事实证明,官僚士人集团所参与的任何事情,去除了一批激进分子后,任何东西都是虚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都是可以商量的。

  想想看,就连赵高指鹿为马,都有人捧臭脚,自娱自乐的装白痴,为了保证仕途官位,区区一个给“昏君”上美谥、立庙号,又算得了什么?

  之后,随着宋太后看了眼小皇帝刘崇点头,小皇帝便用他稚嫩的口气开口道:“诸卿之意,甚得朕心,先帝上谥立庙之事,就此定下!待谥号、庙号定好,择吉日安葬先帝!”

  “陛下圣明!”

  随着刘崇在早就练习过类似的官方语言下,简单下旨后,群臣齐声喧乎,这场朝会最重要议题就此结束,而后再无其它事情,朝会就此终了。

  待宋太后、小皇帝离开后,群臣一一离开,伏泉是最后离开的,也没有跟着伏完离开,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今天的事情实在有些太激烈了,激烈的伏泉自己都要冷静一下,考虑那些人能用,那些不能用。

  朝堂所剩的人里,那些一开始就没有明确反对的党人,是完全可以拉拢的,毕竟天下那么大,伏泉可不敢说就凭着几州的人才治理天下,那完全是个笑话,因为这根本不够。

  而这些不明确反对,也没明确拒绝的人,就是他最需要的,即使拉拢不成,那也不需要过分打压,选一、二闲职安置,让这些人有官做,没实权,不闹事便好。至于像刘岱、周毖这些,直到最后才同意的人,已经有些过分的死忠分子,那就坚决的打压,如果能查出他们和袁绍有关系,那就毫不留情的清楚,查不出也得让他们掌握不了地方大权,也进入不了中枢,人为的让他们仕途止步才行。

  这些问题一一想好后,伏泉又在思索卢植之事,其实连他也搞不明白,卢植这个明显有些认死理的家伙,为什么今天会帮自己?难道因为他和马日磾交好,卢植因为马日磾的关系,不想破坏两家和谐?

  想想看,又不可能,卢植真要这么在乎关系变通,也不至于会干出直斥窦武的事情,毕竟窦武所在的右扶风平陵窦氏,和马日磾所在的右扶风茂陵马氏,两家关系更近,都是老牌皇戚,卢植若是真在乎马家的关系,当初他就不会这么做了。

  一番思索,伏泉也是不得其解,心里面,莫名的思念起贾诩,如果这个家伙在自己身边,应该很容易给自己答案才是。思及日子,伏泉觉得,接到自己命令的贾诩,也该到了才是。

  雒阳西门外,数百骑飞驰而行,卷起大量烟尘,直接让在场百姓纷纷回避,联想到前些日子,雒阳动乱的事情,他们可不敢去招惹这些成群结队往京师跑的凉州骑兵。

  这支凉州骑兵,其实细细看着,除了百余人是身披甲胄的骑兵外,其余多为儒服或者官服,并非正经兵马。其实他们都是在伏泉离开凉州时,便被他传令给贾诩,让贾诩所带来的伏泉的旧部文吏,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伏泉所想皇帝求官来的,身不在雒阳,却因为伏泉拥立之功成功朝官的官吏。

  前番伏泉提前走,因为时间急,他在凉州边境等信号出兵,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征调带走这些人,毕竟他们可都在凉州各地任职,直接集结的话,无疑十分耗时间。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入雒阳,手下的人才够用,伏泉才会第一时间通知贾诩。

  从一开始,伏泉就知道,入主雒阳,和掌管地方不同,雒阳城内需要不是他有多少强兵强将,这些人分布各地,拱卫京师便好,他真正缺的是能在党人对峙的情况下,有保证自己独立运转,不会崩盘的政治体系,他手下人只有有这样的政治实力,才能保证伏泉真正的权倾朝堂,这才是外戚权臣该有的样子。

  眼前雒阳城的轮廓越来越近,车队为首的一白服儒士,看着阔别了数年的大汉京师,颇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入了这京师,大汉未来数十年的统治,他都可以过手,换句话说,他很快就要站在那金字塔统治的顶层了。

  白服儒士不是别人,自然是伏泉一直等待的贾诩了,只是,他那一身白色儒服,现在可以说直接染成灰的了,一路上的烟尘,直接把那件衣服染色了。

  自从得到伏泉之令后,贾诩连忙召集凉州内部,早就被伏泉定下的入京诸人,然后这一行人,便由百余精骑护送,一路赶往京师雒阳。

  为了节约时间,贾诩特地命令诸人都不能乘马车,只能骑马,而且要日夜不停,生怕耽误了父亲的事情。其他人开始虽有怨言,毕竟策马从凉州日夜不停赶往京师,这对于一般汉军而言,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很多儒士而言,就有问题了。

  当然,这不是说那些儒士不懂武略,汉代儒士多为能文能武之辈,骑马自然不算什么,他们有怨言的却是长途行军。毕竟,让他们连续骑马赶路,赶个三日、五日几百里路肯定没事,但是像这种将近一月的赶路日程,可真就要了他们的命了,没经过训练常人可以熬得住的,但绝对不会感觉好的。

  不过,一切都随着路上传来的伏泉被封为骠骑将军的消息而烟消云散,赶路的这些官吏可都不是傻子,自然能从伏泉升官入京,招他们这个旧吏入京的寓意,还不是让他们升官发财,仕途更加进展吗?当下,真是骑马也不累了,赶路也不苦了,鼓着气力的往京师赶,现在却是终于入京了。

  雒阳西门夏门口,这一行数百人仿若松了口气一样,看着那硕大的“雒阳”二字,特别兴奋,就是贾诩这个一直能保持冷静的家伙,此刻的内心,其实也有一些骚动。其实这也不怪他,任何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如此,如果说有人因为即将掌握大权,心里没有任何波动,显然不可能。

  由着亲兵和守城门的凉州兵揭露身份,很快他们便获得同学,贾诩刚准备策马入城,便被城门内问询赶来的十几名凉州文武围住了,贾诩识得他们,都是随伏泉出兵的在凉州军中,属于中上层的人。

  和他们互相打招呼后,贾诩便询问主人所来何事,很显然,看他们的样子,明显是早就得到自己的消息,特地在雒阳城西的夏门等自己了。

  那几人闻得此言,也不扭捏,当下便有一领头的文士将这几日他们随伏泉入京后的情势说了出来,而后重点提到伏泉不为大将军的话题,最终直言为何伏泉不接受大将军?

  等到这文士话一说完,其他十几个凉州文武,也都点头,询问贾诩伏泉意思,自从伏泉拒绝大将军之位以来,其麾下文武,除了能看出其中用意的人外,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不明白伏泉为什么拒绝。

  对于这些人而言,只有伏泉权势越高,他们这些旧吏,才会有更好的出路,而观本朝历代权势最高者,无不以大将军为荣,现在伏泉坚决拒绝大将军之位,明显会让他们不安。

  他们都明白,伏泉既然不想告诉他们,那他们就是问到死也得不到答案,说不定还会因此惹恼了伏泉,那就得不偿失了,而凉州人中都知道贾诩此人是伏泉肚子里的蛔虫,只要问他必有所获,因此才会有这十几人得到消息来拦路的情况,可以想见,贾诩入京师后,还会前来拜访让他解惑伏泉意图的人不会少的。

  看着面前众人表情,贾诩自然猜出他们心中所想,不由捋了捋因为一路风尘而十分凌乱的短须笑问道:“不知诸位可知,将军位中,最重者何也?”

  众人闻后面面相觑,不知贾诩为什么问这个简单问题,但那为首的文士还是出言道:“逼大将军也。”

  “然也!”贾诩点头,又问道:“次者何?”

  “骠骑将军也。”

  闻言,贾诩反问道:“诸位既知二者区别,何必问某?”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都是没明白,一副疑惑不解的神色,伏泉不接受大将军的位置,和这两者能有什么关系呢?

  当那为首之人再问后,贾诩摇头回道:“大将军,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内外猜忌,于宫中府中,皆为众矢之的也。历来得此位者,无几人可得善终,今主公不受大将军位,朝中自然无人敢应此位,故而自以其次,骠骑将军最高,主公如今既为将军之首,何必再去任大将军?引宫中府中猜疑乎?”

  “这……”众人闻言,尽皆哑然,他们没想到,伏泉不接受大将军位置,竟然就这么简单。

  不过,贾诩其实有一点没告诉他们,伏泉之所以不接受,还有一点也是为日后避祸做准备,自古权臣难有善终者,贾诩不相信走到这一步的伏泉不会明白。

  在贾诩想来,伏泉现在空置大将军,也是为了埋伏笔,倘若日后出现小皇帝要夺权,或者并非伏泉至亲的宋太后想大用宋氏族人的事情,伏泉必然会和刘汉皇室摩擦,到时候,他如果作为大将军反而就不好了,更难有脱身时候。

  如此,倒不如现在空置大将军,遇到这些事情,直接挑宋太后和小皇帝要的人去做大将军,这样表面上看还兵于人,使得宫中安心,实则兵权还是在伏泉手上。毕竟,到那时候,做了骠骑将军这么久的伏泉,岂是随便一个新上任的大将军可以撼动的,伏泉完全可以架空大将军,贾诩相信,那些随伏泉南征北战的兵将,肯定不会去听从一个空降的大将军指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