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末皇戚 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云

《汉末皇戚》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云

作者:泉释一切 字数:3746 书籍:汉末皇戚

  巴郡临江锦衣贼盗,也就是甘宁所统率那伙水陆大盗,他们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若被劫持,闻得铃声,便知道是那伙穿着锦衣,头插鸟羽,身佩铃铛的锦衣贼盗了。

  这伙锦衣贼盗,以甘宁为首,在荆、益二州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水路抢劫,其中益州受害最多,不过历任州郡对他们都无法治理,毕竟这伙锦衣贼盗,有马有船,逃离撤退十分简单,一旦官府有动,他们远离避祸,等风声过后再回来,官府何如处理?难道要大军一直呆在锦衣贼盗大本营临江县附近县城水岸布防,等着甘宁那伙锦衣贼乖乖回来?

  很显然,这策略十分不现实,不说这般守株待兔的法子,能不能等到甘宁?甘宁率领这伙锦衣贼盗,能屡次以数百人对抗官府的数倍兵马,除了他的盗贼团伙武力不俗,悍勇异常以外,也有甘宁这个从小便展现了良将天赋的少年游侠有关。若是知道官府分兵驻守,他绝对不会带着手下前来送死,大不了去荆州劫掠,或者去没有兵马驻守的益州郡县劫掠,反正绝对不会以寡兵对抗数倍于己的兵甲齐全的官军,因为即使打胜几次,他们锦衣贼盗也吃不消。

  翻看过过去几年郡署关于锦衣贼盗的文献,伏泉不由赞叹这甘宁真是天生就有军事天赋,观他历次和郡县兵马对抗,除了两方人马相当或者锦衣贼盗人数占优以外,其他时候锦衣贼盗面对数倍于己的郡县兵马,就是一句话,不能硬拼那就跑。

  打不过他们便跑,跑到大江之上,巴郡没有多少水军,根本无法和锦衣贼盗们抗衡,实在不行,不能到大江上的话,就跑到附近郡县的山林里,扮作平常的百姓在山里和官军捉迷藏。他们绝对不和官军硬碰硬,除非袭击官军的小队人马外,颇有些后世太祖成名的游击战的味道,十分难对付。

  其实,自从前番甘宁打伤自己郡署掾吏差役,救走那抢劫绢布的贼盗后,伏泉便一直在准备剿灭这股锦衣贼,当然,若是能生擒招安那贼首甘宁最好,毕竟是后世的东吴名将“江表之虎臣”。至不济,也要让巴郡再无锦衣贼的踪迹,否则,任凭他们这般肆无忌惮的上岸或者就在水中抢劫,对郡内治安、经济、农事等等威胁太大,伏泉可不想自己任上的政绩有甘宁这个污点在。

  只是,说要剿灭也是嘴上说说,实际却很难,毕竟按照伏泉前任的州郡围剿经验来看,这甘宁太过狡猾,官军来了,他就带人遁走,即使伏泉现在带着数万大军去剿灭,能不能碰到甘宁也不一定,碰不到的话,这数万大军费兵征讨,岂不是徒劳无功?

  如今,这王商将此事提出来了,伏泉觉得他一定是有办法对付甘宁那伙锦衣贼盗了。毕竟,他如今新上任了奏事掾史一职,若是提出一个根本无法实行解决的治郡建议,这岂不是对他的新官官威打击太大?

  “文表有何妙计,可定临江锦衣贼盗?”伏泉看着对面的王商,疑惑问道。

  果然,只见王商行礼一礼,随后道:“回禀君侯,下官欲请君侯待冬日雪落,荆、益二州江水冻结,无法行船时,举兵灭贼。”

  伏泉一怔,轻呼道:“冬日出兵?这可是兵家大忌,如何……”说到这里,他忽然一顿,随即恍然王商提出这建议的意思,连忙又道:“莫非文表不予锦衣贼盗遁逃之机乎?”

  “正是,君侯英明。”

  笑了笑,伏泉并未对王商这不经意的马屁有所想法,而是思考王商这话的可行性,不得不说,王商提出的计划太大胆了,简直和疯子说疯话无异,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了。

  没错,冬日里出兵,江水冻结成冰,临江的锦衣贼盗纵然提前得到消息,想行船远遁,也已经来不及了,船只能在冰上划动吗?即使他们可能在冻结的江面逃跑,但汉军也同样可以在江面追击,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貌似这一点上,王商的建议对汉军十分有利,但是不要忘了,冬天对甘宁的锦衣贼盗不利,对出兵剿贼的汉朝官军同样不利。因为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出兵行军是兵家大忌,且不说这种鬼天气兵卒战斗力如何,便是对军队的后勤供应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平常时候,大军运输粮食路上就要损失不少,而到时候又是冬天出兵,伏泉大军出行消耗粮食众多,即使他们是在巴郡本郡运粮,路上消耗不菲不说,能不能及时的给出兵的军队供应商粮草也必须考虑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一直是伏泉的禁忌,他平日出兵貌似会有冒险惊人之举,但绝不会让自己的后勤粮草出问题,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号称百战不败的神军,因为断粮,没有后勤供应而被灭亡的,这不能不让伏泉引以为戒,所以他才对王商的提议感觉疯狂。

  案几下的王商也看到伏泉的脸色变化,心中也知道伏泉所想,但并未责怪,而是笑着又行了一礼道:“君侯或疑冬日出兵,犯兵家之大忌乎?”

  点了点头,伏泉不语,但意思很明显,他的确有此怀疑,不出声则是为了静等王商如此行事的理由,因为他明白,这王商既然向自己提了此事,就一定有办法解决这问题。

  王商接着说道:“倘若寻常官军,下官必不敢行此险策,然如今君侯募得板楯蛮兵五千余人,正该趁此良机大用也。”

  “板楯蛮兵?”伏泉望着王商惊呼问道,他不明白这王商为什么这时候提自己才募得不久的板楯蛮兵,板楯蛮兵悍勇他是知道的,可是在冬天他们又能有多少作用呢?

  “正是!君侯非蜀人,不知板楯蛮人冬日亦入山林寻猎,行走如常,故冬日于其无碍。况此番剿贼,一、两千兵马足以,且可自备十数日干粮,无需太多辎重,可省民力。吾军不需死战,只需捣毁其巢,令诸县坚壁清野,把守各处要道,再以精兵逼其退路,如此数日,贼众无粮可食,必自溃也。”

  “妙计!妙计!冬日就食甚难,贼军无粮可食,死者什七八,如此,巴郡再无锦衣贼患也。”伏泉眼中精光一闪,望着王商拍手赞道,王商这计划真是环环相扣,若真像他说的那样,那么这临江的锦衣贼盗肯定灭亡。

  想想看,若是冬日江面结冰,这些锦衣贼盗无法靠船只摆脱官军的追捕,在自己老巢被毁的情况下,没有粮食就食,只能四处劫掠补给才能在这冬天里存活。可是王商又让伏泉命令巴郡诸县把守要道,坚壁清野,这些锦衣贼盗在逃命的时候,即使想要停下劫掠百姓,恐怕一则没有时间,毕竟后面有汉军官兵,二则也没有多少粮食给他劫掠,人没有粮食可以忍一天两天,但终归肯定有忍不住饥饿的时候,这些逃亡的锦衣贼盗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心中自得,伏泉遥想他日将甘宁活捉,然后好好一番语言规劝,降服这还是少年的名将时,一丝疑惑突然涌上心头,因为他发现王商话语里的一个问题,他怎么知道锦衣贼盗的老巢在那里呢?

  随后,伏泉便问道:“文表竟知锦衣贼盗之老巢乎?”

  “确是知晓。”

  “如何得知?”伏泉心中一丝疑问乍现,这锦衣贼盗的老巢历任郡县都没查到,如何这王商能知道?

  “推算。”

  “恩?推算?”伏泉脸色不怠,他十分忌讳多是推算的谶纬学术,没想到董扶竟然给自己又塞了一个“神棍”,脸上神情极其不好。

  “正是,下官从锦衣贼盗渠帅甘宁处推测而来。”

  “愿闻其详。”

  “诺。”

  一番对话,伏泉这才明白这王商说的推算是何意,原来不是谶纬学术的那种带有迷信色彩的额推算,而是根据锦衣贼盗的线索,从而推算出他们的大致老巢方位。

  从王商的话中,伏泉知道,原来益州巴郡临江县里,甘宁所在的甘家虽然祖籍出自荆州南阳,来益州这里,在巴郡临江县也不过几十年,但这个甘氏家族分支却是发展极快,已经成为临江县的豪强一霸。其家族在临江县地区实力雄厚,势力不小,与严、文、杨、杜等四家并列为当地的五大豪族,郡县官吏都不敢与甘家作对,相反,其中有不少人也受到甘家的贿赂,可以说这些贪污官吏对甘家极为照顾。

  伏泉自己想想也是,若是甘宁没有这种家族后台,他那几百人的少年游侠儿,能在这几年里,任凭官府派多少大军,都能幸免于难吗?如此看来,这锦衣贼盗能这样横行不法,除了他们本身就是游侠儿的目无王法,轻性散漫外,就是巴郡郡县官吏的有意纵容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在甘宁背后的甘家份上,让甘宁胡来。

  也许之所以每次官军征讨贼盗,甘宁的锦衣贼盗团伙能那么快得到消息,从而逃离,也不外乎有郡县内部官吏提前的通风报信,让他们幸免于难,甚至可以趁官军小部队兵力不足,虚弱之时,反攻灭杀官军。

  这样想着,伏泉越想越有可能,毕竟除非是天下大乱,在大一统的王朝里,怎么可能会有连中央朝廷都制服不了的贼寇。如果有,那就是中央朝廷自己不想对他们动手,或者是中央朝廷内部有人不想对他们动手,就像甘宁这样,如果没有内应,对付他那几百名未经受训练的少年游侠,只需要几千官军将他们包围,用堂堂军阵进攻,任凭他们个人如何悍勇,还不是要成为官军剿贼的功勋吗?

  只是,若是这样的话,也有一点说不通,毕竟即使巴郡郡县官吏有了内应,为甘宁行使方便,难道其他的正直官吏不知道吗?就没有人将这事情告诉历任太守吗?就和他一样,有了这锦衣贼盗的祸患,在每年的上计里,仅仅是数年不能剿贼成功,就不知要对他的政绩考核有多么大的影响,一个太守竟然连自己政绩都不顾,放纵盗贼施为,这未免也太过令人震惊了吧,毕竟甘宁家族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大官长辈,以前的几个太守难道会怕这种没有大后台的小豪族吗?除非这太守也……

  沉思良久,带着心中疑惑,伏泉问王商道:“前数任太守皆放纵锦衣贼盗乎?临江甘氏朝中有人乎?”

  王商回道:“临江甘氏乃秦相甘茂之后,延熹五年,宁祖甘定时为苍梧太守,因长沙贼势甚重,其与刺史侯辅各奔出城。后乱军平定,朝廷罢定之职,定率族人寄居南阳,就此生根,繁衍至今,朝中为官者甚重,后又有甘氏族人西迁至蜀,即为临江甘氏。”顿了一顿,王商又道:“前任太守不理政务,又善敛财,前者板楯蛮乱,皆有其责,何况此锦衣贼盗乎?”

  听了王商言语,伏泉颔首,这才明白甘宁没人管的原因,原来自己的前任就是个贪污贩子,看他这样放纵境内盗贼横行,又不将上计放在眼里,想必是朝中有人,在西邸没开设前,就买来的这巴郡太守的位置。若不是板楯蛮乱一起,不然说不得他这几年捞完钱财后,就直接去西邸,继续买其他官位了,他哪需要担心那审核政绩的上计呢?

  不像伏泉,虽然他也有过为伯父伏完买官的经历,但是他毕竟是外戚,这种事情除非必要还是少干,不然以后入得中枢,被人知道他一直靠得是买官和外戚身份,才能提升这么快的话,于名声无益,说不得要让人鄙夷。而且,为官一地,不为自己攒一点清正贤明的美名的话,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所以他才在乎那对他而言,是鸡肋却又不算鸡肋的政绩。

  当然,现在听到王商将甘家的底子全部抖落出来,伏泉也对这甘宁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他明白这锦衣贼盗,自己若是一心剿灭的话,还是不难的。

  延熹五年,长沙贼起,攻没苍梧,取铜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辅各奔出城。摘选自《东汉观记》

  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摘选自《吴书》

  甘卓,字季思,丹阳人,秦丞相茂之后也。曾祖宁,为吴将。祖述,仕吴为尚书。父昌,太子太傅。摘选自《晋书·甘卓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