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擎明 第七百六十章 昌平事变

《擎明》第七百六十章 昌平事变

作者:红色可乐 字数:3819 书籍:擎明

  换做以前,士大夫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压制,皇帝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是极其困难的。

  这个时候,就总有些胆大妄为的人,不顾皇帝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皇帝的面子很难看。

  皇帝虽然非常想整治这种让自己不开心的人,但是碍于大局和形势。

  在皇权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忍让。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在朱祐樘和陈生的联手下,那些曾经不开眼,不给皇帝面子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离开了曾经的工作岗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那些昔日里目无尊上的人,也意识到了,大明现在还说皇帝说的算。

  站在皇帝身上的忠臣义士还说很多的,那些试图跟皇帝对着干的人没有好下场。

  所以大家伙又会重新走上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皇权的畏惧。

  国人是有他致命的缺陷的,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因为他太聪明,而走向极端。

  当他们意识到皇权是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从下层遥望金字塔的顶端,他们就会膜拜顶端,金字塔下的每一个人,都会随着金字塔的风向改变而改变。

  遗臭万年的焦芳,自然是也不能免俗,他永远不会随便站队,更不会轻率地做任何决定,他做任何决定之前首先要看的便是朱祐樘的脸色,自己的家族必须与天家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家国利益休戚相关,才能保得自己今天的位置,不会轻易的丢掉。

  兴献王低姿态的登门拜访,语气和态度甚至已到了低三下四的程度,再加上毫无争议的皇帝胞弟的身份,以及曾经的盟友身份,如此亲密的关系,然而焦芳依然没有轻易的选择表态。

  因为雄才大略的朱祐樘现在还没有表现出具体的想法,谁都不知道将来他准备如何处理兴献王,所以这个时候焦芳也不会真正的将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

  或者说,焦芳本身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态度。皇帝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京师保卫战刚刚结束,一众群臣逼宫的场景现在还在朱祐樘心中记忆着,如果朱祐樘彻彻底底爆发出来,那也许是个好事儿。

  起码大家不用提心吊胆了,但是偏偏朱祐樘是个能引而不发的人。这就恐怖了。

  在这紧要的时刻,每迈出一步,都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焦芳冒不起这个险,哪怕冒险的对象是自己的昔日的盟友也不行,他不能为了兴献王把整自己的命运全押到赌桌上,这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利益和生死面前,再亲密的盟友关系算得什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兴献王这个王爵被处罚,他也没有办法为难自己。就因为是曾经的盟友就想用来要挟自己的吗?

  要知道只要自己安心为朱祐樘做事儿,谁会在乎自己的过去。皇帝不说什么,就算是千万道奏折弹劾自己,那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所以焦芳选择了墙头草,既不得罪兴献王,也不会为他去具体的做些什么。

  、、、、、、、、、、、

  昌平。

  正准备出行的陈生,忽然感觉大腿上有一团肉肉的东西贴上了自己。

  陈生下意识的一甩,只见一个小肉团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唔!唔!唔!”抱着自己的旋风腿,小家伙明显很兴奋。

  “你这个臭小子,你想做什么?”陈生无可奈何的说道。

  小家伙这才老实的从身上的腿上跳下来,一脸失落的看着陈生说道:“生哥儿,你说我是不是经常被人无视啊?”

  朱厚熜睁着蠢萌的眼睛,很是无辜的看着陈生。

  “世子何出此言,您就是我们心中的星辰,我们时刻都在关注您呢?”

  朱厚熜叹了口气,用一种假装成年人的语气幽幽地道:“生哥儿,都是自家兄弟,你就不用欺骗我了。

  你看啊,来昌平不少时日了,对吧?这些日子你们都在忙着赈济百姓,对吧?

  秦知县忙个不停,你也忙个不停,就连我身边的付善言他们都忙个不停,好像你们总能找到事情做,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可我呢,我这个堂堂的世子每天却只能坐在城外的棚帐边,蹲在城外的棚帐边,或是累了躺在棚帐边,看着你们忙来忙去……每个经过我身边的人都会看我一眼,然后当作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扭头走过……”

  陈生愣了一下,然后笑抚朱厚熜的狗头,道:“殿下万金之躯,不必做什么事情的,只要你站在城外,让百姓接受官府赈济时能顺便看到你站在那里,你的作用就完全达到了,就像,嗯,就像你家门口的石狮子,看着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摆在那里还是很好看的。”

  这番安慰话显然令朱厚熜情绪愈发低落了,抬头横了他一眼,然后垂头失落地叹气。

  陈生笑了笑,没打算继续安慰。

  小屁孩有颗脆弱的玻璃心自然要安慰一下的,但也不能太惯着了,毕竟陈生顶多算是他的便宜姐夫,又不是他爹……

  …………

  有的人生来就忙碌。如果不忙碌,他也会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比所有人都努力的去忙碌。

  秦知县就是这种人,用太祖爷爷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在这个大家都忙着发财的大明朝,这种人真的很少见了。

  当陈生他们一行人出现在昌平的时候,秦知县爆发了无与伦比的革命热情。让陈生都不得不怀疑,这种人是不是从真正的人民公仆。

  知道陈生此次带了不少粮食来,昌平的百姓至少不会被饿死了,陈生带来的粮食极大地缓解了他的压力,作为昌平县令,如今他要做的事情便是上山下乡动员百姓聚集城外接领官府赈粮。

  只是动员工作做得并不好,因为战乱的缘故,许多村庄的百姓早早走光了,这也是陈生至今觉得奇怪的事,昌平周边的村庄几乎都成了鬼庄,里面不见一个人,城外领赈济粮食的不到一万,很多人就这样无缘无故不见了。

  等了三四天,秦知县从城外村庄回来,顺便还带回来了两三千人,这些人算是他这几日的劳动成果了。

  一个距离京师那么近的人口大县,居然逃难只剩了不到一万人,实在令人费解。

  秦知县的脸像是霜打的茄子。

  他虽然迂腐,但并不笨拙。这几****忙碌于乡野之间,渐渐的也发现了问题。

  百姓怎么逃亡了那么多?要知道这个时代,大家都有乡土观念。谁都明白,人离乡贱。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心爱的家乡的。

  可是很多村庄,一个活人都没有。就连一条枯瘦的柴犬都没有,看样子,就像是传说中神仙用法术,将所有人都变走了一样。

  、、、、、、、、、

  “敢问陈郡公,这个名叫高有才的财主……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让他住在县衙里?”秦知县不解地问道。

  连日的奔波,而且收效甚微,秦知县的精神很不好,脸色也很差,脸上布满了憔悴和疲累,眼珠子满是通红的血丝,连官员最基本的衣冠仪态看起来都一塌糊涂。

  陈生叹了口气,道:“秦知县辛苦了,这些日子看你先后奔波,太子殿下和我非常钦佩,只不过,你毕竟是昌平一县父母,在这大灾关头,身子尤其重要啊,万民生计系于一身,你要好好保重才是。”

  秦知县叹道:“职命所在,不得不为尔,但求无愧陛下,无愧黎民便是……陈郡公,这几日多亏您和殿下坐镇城外善棚赈济百姓,为下官分担了许多事,下官感激不尽……”

  语气一顿,秦知县指了指正在县衙后院园子里闲逛打呵欠的高有才,疑惑地道:“只不过……此乃何人,为何公爷要将他接进县衙里住下?”

  陈生扭头看了高有才一眼,嘴角噙着几分轻笑,道:“他……算是一个客人吧,嗯,烦请秦知县叫府中下人好生招待,有吃有喝就行,或许……”

  “或许什么?”

  陈生笑道:“或许,昌平百姓失踪之谜,此人知晓几分端倪,这几日忙着赈灾,待城外乡亲们安定下来后,我再好好跟他聊聊,敬酒或者罚酒,终归要吃一样的。”

  秦知县一惊,扭头看了眼高有才,随即点点头:“既是公爷所命,下官自当遵从,昌平大牢里也有刑具,公爷若欲刑讯,只管取来用便是。”

  陈生失笑:“用刑具反倒落了下乘,放心,我有一百种法子让他老老实实开口,或者……让他后悔为何生到这个世上。”

  、、、、、、、、、、、、、、、、、、、

  一大早醒来,陈生看到一丝丝雪白飘洒,倾洒在地上,陈生一惊,翻身而起,顾不得整理衣冠,匆忙跑出门外,抬头看着天空那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呆愣过后,不由放声哈哈笑了起来。

  “来人,快来人!都起来,下雪了!”陈生扬声在院子里嚷嚷开了。

  很快,昌平衙后院热闹起来,朱厚熜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呵欠一脸迷糊地走出门,陈生上前狠狠拍了一下他的肩,朱厚熜惨叫一声,马上清醒了。

  “殿下,下雪了,喜事,快随我出城!”陈生高兴地笑道。

  朱厚熜一脸迷茫道:“下雪又怎样,百姓岂不是更辛苦?”

  瑞雪兆丰年,下了这一场雪,万物便有了生机,或者说,旱灾已到了尾声……”陈生耐心解释道:“今年下了雪,那么播种下去的小麦,明年就一定是个丰收年”

  朱厚熜明白了,惺忪的神情也渐渐放出了光亮,像雪后初晴的阳光,神采奕奕起来。

  转过头,陈生吩咐叫秦知县,却听下属禀报,说秦知县天没亮就出城下乡了。

  陈生沉默片刻,摇头苦笑,这个县令……当得实在太称职了,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公爷反倒像一片懒惰的绿叶,衬托着秦知县这朵红花。

  斜眼瞥了一眼旁边一脸蠢萌无知的朱厚熜,陈生嫌弃地撇了撇嘴。

  嗯,这家伙是另一片绿叶……

  …………

  出城的路上,禁卫前方开道,陈生和朱厚熜步行,二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明年的喜事。

  朱厚熜点点头,随即叹道:“也不知那些百姓都跑哪去了,难道他们都以为跑去京师便一定有活路吗?都是携家拖口的,一家子好几张嘴,每天都要吃要喝,多少存粮够他们吃到京师的?”

  陈生沉默片刻,道:“不一定都逃往京师了,昌平二十万人口,若全部都逃往京师,你想想,京师城下仅昌平百姓就有近二十万人,陛下和朝臣还不得急眼?京师早该有旨意来了,如今京师那边并无消息,说明逃出去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至少逃往京师的百姓不多……”

  “生哥儿,那个高有才果真知道些什么内情吗?”

  “或许知道,或许不知,我只觉得可疑,如今我们在昌平就像无头苍蝇,诸事毫无头绪,但凡有可疑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打开突破的一个希望,宁抓错不可放过。”

  朱厚熜苦着脸道:“我总觉得昌平这地方邪气得很,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

  陈生叹道:“六旬老妇为何惨死街头,百头母狗为何半夜惨叫,村头的母牛为何夜夜呻吟,殿下的小鸟为时刻感觉到阵阵凉意,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朱厚熜越听越震惊,两眼惊恐地睁大,双手不自觉地朝下身一捂,脸色苍白颤声道:“昌平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还,还想动我的小鸟?”

  陈生淡淡朝他一瞥:“……并没有,你紧张什么,我只是比方一下可能会发生的怪事而已。”

  朱厚熜:“…………”

  二人说着话,脚步却不慢,离城门尚距百余丈时,忽闻城外传来一阵反常的喧嚣吵闹声。

  陈生脚步一顿,顺手拉住了朱厚熜,凝目望向城门外,神情忽然凝重起来。

  吵闹声越来越大,紧接着忽然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二人前方的禁卫神情一肃,反应飞快组成一个圆阵,将陈生和朱厚熜紧紧围在中间,纷纷抽刀指向城门。

  陈生神情阴沉,心头掠过不祥的预感。

  城门外面正是当地官府和禁卫为百姓难民们搭的棚帐区,这些日子一直按陈生的分区法隔离开来,百姓们吃饭住宿皆在此,原本已渐渐安抚下来的人心若再发生什么意外,很可能会导致近万百姓难民的集体哗变,小风波都会变成惊涛骇浪,一发而不可收拾。

  “来人,马上彻查!”陈生冷冷地下令。

  包破天领着几名部曲匆匆奔向城门。

  没过多久,包破天一脸凝重地跑了回来,沉声道:“公爷,城外有难民行刺官府差役,不知何故刺死了三人,百姓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株连,两三千人翻过棚帐的栅栏跑了,剩下的几千人正在骚动,似乎酝酿哗变!此地危险,不宜久留,请公爷和殿下速速离城暂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