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擎明 第七百二十五章 临走还得坑一把

《擎明》第七百二十五章 临走还得坑一把

作者:红色可乐 字数:3630 书籍:擎明

  当陈生知晓这件事情之后,就几乎成了既定的事实。

  刘健厌倦了朝堂之上的争斗,想要离开朝堂,过他想过的日子。朱祐樘需要牺牲大学士的名额,让新的人才走上朝堂,成为巩固皇权新的的力量。

  所以他义无反顾的离去了。

  谢迁和李东阳两位老大在十里长亭再次见到刘健的时候,刘健已经换了一身常服,早就没有了大学士昔日应该有的威严了。

  “阁老,您这是做什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李东阳焦急的问道。

  事情来得太过于突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皇帝就已经答应了。

  作为臣子,李东阳自然不会在这件事情找朱祐樘的麻烦,因为告老还乡这件事情是刘健自己先提出来的,表面上看来与朱祐樘没有什么关系。

  就算是有关系,以李东阳的性格,也不会怪罪在皇帝身上。

  “如今外贼已经除去,朝廷确实已经不需要我了,我自然要寻个机会离去。这朝堂终究是需要些新鲜血液的。”

  “你说的是什么话!”李东阳不快的说道。

  刘健却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多做解释,反而问道:“敢问一句,我走之后,陛下将启用那位大人进入内阁做事?”

  谢迁四下看了看,点头说道:“此人您万万想不到的。”

  刘健抚髯长笑说道:“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没有老夫想不到的事情,莫不是粱储梁大人,或者杨延和杨大人?”

  谢迁都摇了摇头。

  刘健闻言有些疑惑,想了许久,再次说道:“莫不是三边总制杨一清?杨大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三边不稳,怎么可以轻易调他回京?”

  让刘健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谢迁竟然再次摇摇头。

  “啊?谢大人,您这不停的摇头是什么意思?这大明莫非除了他们三个,还有谁更加适合进入内阁吗?”刘健不解的问道。

  “你自然是想不到的,不仅是您想不到,怕事别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谢迁一脸的不快,气愤的说道:“陛下有意让严嵩入阁。”

  听闻谢迁所言,刘健先是眉头一皱,一脸不信的说道:“严嵩如此年轻,怎么可以入阁?”

  过了不久之后,刘健便转换了言语,一脸惋惜的说道“严嵩如此年轻,怎么可以入阁?”

  谢迁看着刘健神色的变化,说道:“莫非您也为陛下识人不明,感觉到惋惜吗?想来您跟我想的也应该一样,严嵩何能,也配窃据高位?”

  刘健摆摆手,说道:“你们不了解严嵩,严嵩此人能力是有的。不然你们以为渤海郡公为何如此百般的重用他,陛下此次命他如何,想必是心里也存了弥补渤海郡公被迫离开朝堂这件事情把。”

  李东阳点点头说道:“看来陛下对渤海郡公还是满含愧疚。只是愧疚是愧疚,为何要拿国事开玩笑,严嵩何德何能入阁?就算是有些能力,也担当不了如此大任吧。”

  刘健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即将离开朝堂的人了,所以我看的比较清楚。严嵩此人除了能力之外,有一个你们所有人都比不了的东西。”

  “哦?”李东阳和谢迁都非常不解的看着刘健。

  刘健说道:“严嵩出身贫寒,为了保住身边的位置,他不会固执的跟陛下去争什么。当初陛下选我们辅佐朝政,那是因为陛下年幼,见识不足,需要老臣辅佐。如今陛下精力充沛,经验十足,手下最缺的却不是我们这种老臣,而是听话的手下了。”

  李东阳和谢迁听完之后,皆是一脸失落。

  都是当代的人杰,岂能听不懂刘健的话,只是先前他们都在局中,行不透彻罢了。

  如今想明白了,自然明白自己心里的处境。原来,自己已经不是陛下最需要的人了。

  刘健看到二人表情失落,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道:“二位,莫要伤怀,这朝堂之上,终归有人离去,终归有人成为主角,终究有人会离去。我们的戏在这十八年已经唱的差不多了,该走的就走吧。”

  谢迁的脸上顿时出现了向往之色,李东阳却摇摇头说道:“大战刚刚结束,朝政不稳,太子年幼,需要我们的地方还很多。您疲惫了朝廷的政事想要离开,我阻止不了您,但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的。”

  看着李东阳固执的神情,刘健摇摇头说道:“李大人终究是有些固执了。也罢,固执有固执的坏处,也有固执的好处啊。做实事的人,终究要固执一些的。”

  刘健故意封锁了消息,别人都不能阻拦自己致仕,唯独陈生这个孩子可以。

  刘健是不想让陈生知道自己何时离开的。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陈生在这朝堂之上在闹腾一番,自己走了,过不了多久,陈生也就没有理由厚着脸皮在京师呆下去了。

  这个想法,在陈生看来,真的是蠢透了。

  一个在朝堂的顶峰掌握国家命运十七年的大臣,如果离开了朝堂,他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但是刘健离开的心已经坚如磐石,就算是李东阳和谢迁都劝不动。

  陈生即便是拿出后世最先进的管理办法,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陈生就知道这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只是他还无法确定刘健离开的时间。

  他真想派出锦衣卫将老大人家里包围了,从而达到一了百了的目的。

  思索了许久,陈生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自己要将眼下的精力放在寻找英国公叛军这件事情上,同时陈生也明白,老大人已经下定决心了,自己在怎么折腾也没有用了。

  天要下雨,娘要家人,谁都没有办法。

  战事已经结束了,陈生反而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以前那些嚣张跋扈的士兵,一个个夹着尾巴在家里老老实实呆着。

  各家指挥使的士兵也都纷纷领了银子,遣散回家。谁敢不听话,瞎折腾,一顿军法自然是少不了的。

  手下的弟兄总是想拉着大将军喝一顿酒,但是就是寻不着机会。

  一根根细小到不能再小的木头棍,一小点彩色的泥土,李氏确实不知道这泥土是什么东西,凭借他一个女人的感官判断,他只能认为这是泥土。

  只要将这彩色的泥土和小木棍缠裹在一起,就能形成奇怪的东西。

  生儿用手轻轻一划,就能在黑夜里照亮一片,看起来比火折子还要方便。

  孩子可是大将军,怎么能做这种事情。陈广德已经教训了陈生好几次了。但是陈广德总是感觉骂陈生的时候,心里没有底气。

  毕竟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比起陈生来说,要差劲很多。

  但是李氏却一直没有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在李氏看来,孩子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如此的耐看。

  不论是他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打仗,还是他去做这种新奇的叫做和拆的东西。

  看着儿子教会那些蛮夷如何生产火柴,李氏的骄傲感就油然而生。

  至于那些生产火柴的工具,李氏总是感觉这种东西应该由大明人自己去生产就好。

  “儿啊,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让大明人自己去做啊。你看他们那笨手笨脚的,糟蹋了东西就不好了。”

  陈生看着母亲一脸惋惜的模样,说道:“那东西没有什么值钱的,只要让他们三班不分昼夜的干活,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火柴,我不忍心让我大明的子民受这种苦。”

  李氏将火柴盒拿在手里,自己小心翼翼的画了一根,感受着火柴传来的温度,“胡说,我们大明的子民为什么就不能受苦了呢?

  我跟你说,以前你还小的时候,你父亲和你娘我,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吃苦,不怕吃苦,才能培养出你来。你现在富贵了,千万不要学那些坏官贪官,坏了咱们家的门风。”

  陈生笑道:“娘亲,您想什么了。儿子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说变坏就变化。儿子脑袋里壮着无数的主意,想让我大明的子民有口饭吃,还是容易的很的。”

  李氏撇着嘴离开陈生的房间,他知道儿子说的没有错。

  但是朝堂的相公和皇帝都不是好东西,儿子明明那么有本事,却不能在朝堂之上做事儿,反而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家里,实在是可惜了。

  陈生在家里搞发明创造,陛下的诏书已经来了。解除陈生大将军的职务,收回虎符。对于陈生在担任征北大将军期间的罪过予以训斥。

  但是谅在三皇子还威胁着朝廷的安危,便免掉了陈生所有的罪责。至于战争中的其他过错,一切以功劳相抵,不许重提。

  自从接受到皇帝的诏书之后,陈生家的大门就跟集市一样,每天都会有大人来拜访。既然陛下已经下了诏书,那就是代表着在战争中,陈生一切过错都过去了。

  陛下已经对此事已经定性了,别人都不让提起了。

  或许有人会感觉陈生没有得到赏赐,是不受皇帝的宠信了,但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会明白,走到陈生这一步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赏赐了。

  起码陈生这小小的年纪,不能让他去当王爷吧。

  自从接了皇帝的诏书之后,陈生家的大门就不让那些文人进门了。陈生这么做,纯属和这些文人置气,一是怪罪他们总是弹劾刘健,二是嫌弃他们,自己前途未卜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来说好坏。

  不过别人进不了陈生的家门,朱厚照却不用在乎那么多的。

  守门的包破天刚说了句我们公爷身体不适,不见客。就被钱宁和江彬两个人给扔到排水沟去了。

  如今钱宁和江彬两个人受皇帝的宠爱,跋扈的很。

  看着陈生手里火柴,喜欢的不得了。当看到陈生手里泛起的火焰的时候,更是激动的不行。

  “这宝贝可以量产吗?”

  “不量产,我做他赶忙?这东西简单的很,以后我大明的百姓人人都能买得起,这一小盒,我就准备卖一个铜板,反正这些鞑子奴隶干活也挺快的。”

  朱厚照到底是朱厚照,失神了片刻,就恢复了镇定,笑着说道:“这东西,看起来简答,但是收入少不了的。太**要五成收入的。”

  “要五成赶忙?我给你七成你要不要?”陈生问道

  “七成有些过分了,我怕那些御史们弹劾我。陈生,我来你这里,是想要告诉你一件大事儿。”

  看着朱厚照一脸严肃的表情,陈生将手里的事儿放在一边,认真的说道:“你说吧。”

  “刘大人走了。这是他的信。”

  叹息一声,亲手揭开了信封。

  刘健这个老头子,终究还是走了。顺道他带走了几个得意的门生,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毕竟他的年纪在这里了,想要回朝堂完全不可能了。

  陈生忠心的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睡觉、读书、喝茶、听琴。

  看着孙子在堂前奔跑,听着孙女儿在堂前欢笑。

  朱长宁最近的心情很差,想让她笑一下,比杀了她还难,这一点从陈生进宫述职的时候,陈生便发现了这一点。

  向来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忽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尽管兴献王在京师最困难的时候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但是朱长宁毕竟早就过继了给朱祐樘,这种事情根本不能将罪过放在一个小丫头身上。

  但是小丫头确实好久没笑过了。

  陈生特意给她写了一本格林童话,听宫里的嬷嬷讲起,小公主见到陈生的自己,那张冰雪覆盖的脸上,再一次绽放了笑容。

  听闻在大战之后,陈生迅速靠火柴挣了不少银子的事情。

  萧敬迅速跟皇帝打了小报告,那就是希望在陈生离开京师以前,能够进行顺天府一带的战后重建工作。

  朱祐樘是担心钱财的问题的。

  但是萧敬很厚着脸皮说道:“反正渤海郡公有钱,陛下您又何必花您自己的钱。”

  在确定陈生已经下定决心不在朝堂之上折腾之后,已经踏上了归乡之路的刘健再次坑了陈生一把。

  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举荐书,举荐陈生再次担任顺天府府尹,由陈生负责战后重建工作。

  其实陈生很想骂娘,因为他发现自己再次被坑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