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叩心 第二百六十四章 今日善堂

《叩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今日善堂

作者:空逸 字数:1879 书籍:叩心

  洛阳城中,一名士子快速奔跑,神色有些匆忙,大滴大滴的汗水,从额头掉落下来。

  一名名士子排着队走入考场,当最后一名考生走入考场之后,一位官员走点了点头,对着士兵吩咐:“吉时已到,关闭……“。

  “学生来迟,还请大人通融,且慢关闭考场……“。士子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从前方快速跑来。

  话音被打断,官员心中有些不悦,微微皱眉。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士子:“本官见你衣着简朴,估计也是寒门子弟。十年寒窗之苦,就盼望着今日的科举之试。不知有多少举人,为了入考场,早早等待,你倒是好,不仅不珍惜反倒迟来,这又是为何“。

  “大人其实……“。士子微微查了查汗水,刚要继续解释,就听见一片嘈杂之声,心中一喜,看来他们也赶来了。还好差一点,可就耽误了此处科举。

  前方脚步声传来,数十名士子,一个个气喘吁吁的跑来,硬生生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大人还请通融一下,让我等进去科考“。

  “并非我等有意迟到,只是此事对我等而言,太过于重大,不得不去核实“。

  “我等身为寒门士子,实属不易,还请大人网开一面“。

  “此次科举与我们而言,有着特殊含义,若是错过,岂不是要抱憾终身“。

  “我们虽然迟到,但细细算了,也不算误时,大人放我等入考场,也说的过去“。

  “……“。

  官员听着这些士子全部说完,微微皱起眉头。眼前数十名寒门士子,为何集体误时,如果是一个两个到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可这一群是不是有些反常:“尔等既然是士子,理当明白,科考对尔等一生,到底意味着什么。可尔等却集体误时,这到底是为何?难不成是看不起,本次的科考吗?“。

  “此次陛下登基,开恩科取士,我等感激涕零,又岂敢又埋怨之意“。最先跑来的士子,连忙对着官员一礼,恭恭敬敬的回答。

  周围士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此次误时却非如此。

  官员眉头皱的更紧了几分,满脸威严的扫视眼前的数十名士子:“既然没有埋怨,那为何你们,集体迟到?若是一个或者两个,还情有可原,可你们看看,足足数十位……“。

  “实不相瞒,今天我们迟到,皆是因为一个消息,想去求证而已“。为首的士子,语气尽可能的恭敬,毕竟迟到,终归是不好的。

  官员反倒有些惊讶,满是不解的看向他们:“你们可以和本官说说,到底是何事。值得你们这数十名士子,情愿冒着被科举拒之门外的风险,也要去核实“。

  “皆因我等为善堂子弟,若不去核实这条消息,只怕会被同窗好友,埋怨一生“。为首的士子微微有些感叹,也有些兴奋,善堂终于可以,在朝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了。

  善堂?官员听到这两个字,心中猛然一动,想到朝中这段时间的形势,凭空生出了一丝忌惮和欣喜:“你们是善堂子弟?那座以青莲为号,出淤泥而不染,收容天下孤儿、孤老、救济贫寒的善堂?“。

  “正是……我等今日清晨,接到好友的书信,言先生即将回洛阳,入朝为官“。

  “我等兴奋不已,随即前往核实“。

  “特意去善堂,寻找贾和先生,询问此事“。

  “贾和先生有言,此事为真“。

  “早在十日前,先生就写信给他言明此事。但考虑到科举将近,为分我等之心,这才隐瞒了下来“。

  “算算时日,最多三日后,先生就可到洛阳“。

  “我等大喜过望,只是如今我善堂子弟,遍布百业。不得已只能在洛阳城中到处奔走,把此事告知友人。以至于险些,耽误了科举的吉时“。

  “还请大人,怜我等之心,网开一面“。

  “……“。

  官员本在抚须倾听,突然一紧,手一用力,一根胡须掉了下来。久经官海,对朝中之事,早已门清。刘盛要来了?善堂以动,那豪门呢?水师提督府、夏州杨氏、以及天下商贾,他们是不是都已经动了,看来先帝之死,对这位淡泊名利之人,打击很大。这洛阳、这朝中只怕,又要变天了。

  “大人?……“。数十名士子,看了看天色,目光微微有些焦急,好好的这位大人,怎么就陷入了沉思。

  官员如梦初醒,讪讪一笑,干咳了两声:“其实此事……“。

  “大人属下认为,放他们进去,合情合理。一则此时,大人并未下令关闭考场,二者有恩必报,心存感激,本是我辈文人风范,为此而把他们阻拦在外,是否有些不妥。三则属下未科举,入朝之前,曾经受过善堂恩惠。若大人能放他们进入,也能让下属,稍微报答一下善堂的恩情“。官员后面的一位副官,躬身一礼,对着他们开始求情。

  官员一愣,想要在说什么的时候。他后面的另一位副官,也躬身一礼:“善堂也对属下,曾经有过恩惠。我本关中之人,一年前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属下家小险些被活活饿死,幸亏善堂出手相救,后又前往长安安置,这才免于一死。年初下属去长安,寻家小之时。老父嘤嘤叮嘱,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莫要做那忘恩负义之人“。

  “原来如此,那你呢?善堂对你又是什么恩“。官员心中一惊,随即大定,转而看向第一位恳求的下属。

  下属陷入沉思,思路好似回到了以前,目光渐渐迷离:“实不相瞒,五年前河北诸路大旱,我当时为举子,在家苦读,本无收入。又加上天灾,一家人只能挨饿。眼见就要活活饿死,辛亏一帮和尚修建善堂,送来吃食,在才免于被饿死的命运“。

  “举人?当地官府应该不会,坐视你们一家被饿死吧……“。官员露出疑惑,本朝对文人优待甚厚,当地官府,怎么可能会坐视举人饿死。

  下属苦笑着摇头,对着官员解释:“当初我朝西征受挫,各地官府又哪里还有钱财,至于救济之事,自然……“。

  “本官明白了……既然如此,尔等就进去科举吧,本官希望尔等,好好考试,切莫坠了布衣宰相之名“。官员心中一叹,布衣宰相果然名不虚传。民为天下之本,善堂惠万民,而得天下仰望。有此根基,别说还有先帝诏书、水师提督府、夏州杨氏以及天下豪族和商贾。就算没有他们的支持,就只依靠善堂,皆可取宰相之位,入囊中之物。

  一众士子大喜过望,纷纷拜谢,随后鱼贯涌入考场之中。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