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叩心 第二百二十七章 形势突变

《叩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形势突变

作者:空逸 字数:2060 书籍:叩心

  清晨洛阳城外,四名骑士,飞快的奔驰。满脸的风尘,马蹄甚是急促。

  “八百里加急军情,闲杂人等速速让开……“。城中百姓纷纷退让,四名骑士快速奔跑。不多时行至皇城,皇城守将不敢怠慢,迅速检查一番,打开城门放行。

  早朝之上,宰相王安,正在奏报变法的事情。四名骑士,排成一队快速跑来。

  “报……北方紧急军情,辽、西夏、吐蕃、交趾四国,以在两个月前,秘密结盟,意图瓜分我朝。辽往燕云囤积三十万大军,是有南下之意“。

  “报……西北紧急军情。西夏突袭夏州,战事胶着,请求朝廷早日派遣援军“。

  “报……西南紧急军情。吐蕃倾全国之力。大举攻伐我朝两川之地,请求朝廷支援“。

  “报……南方紧急军情。交趾突然北上,江南震动。幸亏金陵援军及时赶到,才阻敌于国门之外。但江南承平日久,军旅战斗力不高,兵力又不足五万。敌人又是我军的三倍,恐无法久守,还请朝廷定夺“。

  接二连三一共四封战报,每一封都十万火急。除辽屯兵三十万,在燕云意图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外。西夏、吐蕃、交趾三国,皆出死力。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一时之间,大有风雨欲来,危如累卵之势。群臣一片哗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此四国狼子野心,我朝切不可服软“。

  “这些年我朝全力西拓,陇右诸州。军旅越来越强盛,西夏、吐蕃胆寒。同时水师纵横四海,交趾惊惧。此三国对我朝,日益忌惮,趁此良机,必会奋力一战“。

  “若辽人南下,我朝四面开战,只怕危以……“。

  王安见百官议论纷纷,好似想到了什么,看向一名信使:“大理呢?大理是什么态度“。

  “启禀陛下、丞相,大理国,态度暖味不明。只是在四方边境,严阵以待,好似毫不知情一般“。一名信使听见王安的询问,连忙恭恭敬敬的回答。

  曹高走来,接过四名信使,手中的奏报。转身往御前走去,转交给柴誉。

  四封奏报被一一翻看完毕,柴誉陷入沉思:“若说大理毫不知情,朕断然不信。只怕此事,以被其默许。要不然吐蕃和交趾,不会如此肆无忌惮,攻伐我朝“。

  此言一出,群臣如梦初醒。议论之声,渐渐消停。现在讨论的那是为什么会出现,如今的局面。而是如何,才能破局。

  “陛下要想破局,首先在南方,若能说动大理,攻伐交趾。一战大胜,使吐蕃闻言,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辽国,拖延南下的日期。陛下在征发大军,攻伐西夏,只要速度够快。在辽国未能反应之前,打退西夏的入侵,则能转危为安“。王安在心中,瞬间分析出破局的关键点,对着柴誉侃侃而谈。

  百官听见王安之言,心中一阵嘀咕。若不是碍于宰相威严,只怕早已吵的不可开交。

  有一官员,大步走出,看向王安:“下官敢问丞相,大理态度模拟两可,我朝想要改变他们的态度,谈何容易。更何况还要,说服他们出兵交趾,更要一战定大理。这桩桩件件,不亚于上青天“。

  “丞相,辽国南下一派,好不容易得势。要想拖延他们南下,只怕会更加艰难“。又一名官员大步走出,百官目光顺着话音,齐刷刷的看向王安。毕竟这两个问题,也是他们心中所想。

  王安听见百官的询问,看向柴誉:“陛下若能得两人之力,可化解南北两方危局“。

  “愿闻其详,朕洗耳恭听“。本来听见这两个问题,柴誉心中就是一震。现在王安既然心有谋划,自然有丝欣喜。

  王安好似在思索,转头目光扫视百官,又看向柴誉:“大理长公主段昭蓉,辽国太子耶律景“。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于三年前的事情,他们早有耳闻。听说自从哪天开始,大理长公主段昭蓉,就渐渐和陛下以及宰相疏远。且不说她会不会帮忙,就算她有意相帮。可她毕竟归政五年之久,在此等国之大事面前,恐怕也是无能为力。至于辽国太子耶律景,好似和本朝,从未有过什么交集。

  “若能得到这两人相助,或有可能。只是就算大理长公主同意我大周的请求,说服大理皇帝,出兵交趾,恐怕丞相一战而全胜的说法,也有失妥当。毕竟交趾和大理,两国实力不相伯仲“。柴誉稍稍思索,摇了摇头,此事很难。

  王安显然知道柴誉担忧的是什么,有些欲言又止,索性把心一横:“陛下不管是大理长公主,还是辽国太子耶律景。都非我们,所能劝动“。

  百官听闻,满朝哗然,在也顾不得宰相的威严,有胆大的站出来,大声指责。

  “荒谬,身为宰相怎么能在大朝之上,说出这样的言论“。

  “既然是不可能之事,丞相你又何必多费唇舌……“。

  一些言管,接二连三的站出来,纷纷弹劾。曹高见事态又扩大之意,又见柴誉一个暗示,两忙大喝:“大朝禁止喧哗……“。

  百官纷纷闭口,大殿之上,为之一静。

  “陛下我们不行,但有人能行。臣听闻辽国太子在我朝为使者之时,多受礼部李尚书恩惠,又和刘盛、贾福相交莫逆。李尚书不知本相,说的对不对“。王安说完看向李渺,询问起来。

  李渺大步走出,看向柴誉,微微躬身一礼:“陛下,宰相之言,确实如此。当年臣也是谨守本分,至于私交和恩惠,到是谈不上“。

  “臣恳请陛下,让李尚书,带着刘盛、贾福两人的书信。亲自前往辽国,此事则不难“。王安见李渺大大方方的承认,微微点头。此人识时务,又和刘盛相交甚厚,能不冲突最好。

  柴誉陷入沉思,等想明白,前因后果之后,微微点头:“此事就烦劳李卿,先去贾家村,要到书信。在以我朝使节的身份,赴辽国和辽国太子商议此事“。

  “陛下且慢,一事不劳二主。李尚书此去贾家村,还请告知刘盛详情。请他劝说大理长公主,并且和他一同赴大理,争取一战定交趾“。王安见李渺正要领旨,连忙把心中所想的,和盘托出。

  听见刘盛这两个字,百官集体失声。以他的战绩,领兵五千,败敌六万,夺取天险之地。以他之才,宰相的谋划,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听说,他淡泊名利,三年前又发生那样的事情。想请他出山,只怕很难。

  柴誉听见王安的这番言论,露出迟疑的表情:“请刘盛出山,朕求之不得。只是此事,恐怕不易“。

  “陛下放心,臣李渺必会完成,这两件事情。他刘盛就是不想出山,也会把他绑去大理“。李渺见柴誉露出迟疑的表情,连忙一阵保证。对于三年前的事情,心中有些愧疚。此次既然能去贾家村,誓要把刘盛拉出来。

  柴誉见李渺,信誓旦旦,大喜过望:“卿若能办成这两件事情,朕记你首功。待卿功成,朕必御驾亲征,战西夏杨我大周之威“。

  “臣必不负,陛下之望“。李渺躬身,郑重的领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