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家五岁小豆丁,萌化了! 第135章 要了她的小命了

《农家五岁小豆丁,萌化了!》第135章 要了她的小命了

作者:迷途蔷薇 字数:1817 书籍:农家五岁小豆丁,萌化了!

  叶安宁无奈的叹了口气,心说小兄长再懂事,再聪明,也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在小孩子的心里,吃才是放在第一位的。

  好吧,前世的她虽然也爱琢磨些吃的,但她还真没吃过蚂蚱。不过,小安宁的记忆里她是吃过的,还挺香的。

  稍微放点油,撒上点盐,就能炒的盐酥酥的,咯嘣脆,香极了。

  小安宁不仅吃过蚂蚱,吃过知了猴,还吃过青绿青绿的豆虫,她爹还油炸过蝎子给她吃。

  叶安宁激灵灵的打了个哆嗦,没想到她以前竟然还吃过这么些吓人的东西。蚂蚱她挺能接受的,知了猴勉勉强强通过,想到那肥肥绿绿圆滚滚的豆虫,黑黑撅着尾巴的毒蝎子,娘呀,她有点接受无能啊!

  虽然想到吃这些东西,让叶安宁浑身的不自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每样还都极其的美味。

  小小的叶安宁,唯一一次吃炸豆虫,还是在好叔家吃的。因为吃炸豆虫,一听就费油,她奶要是知道她爹给她炸豆虫吃,估计得骂她爹好几个月。

  她爹为了给他们几个小的尝尝炸豆虫,她爹用两只野兔子,跟人换了猪膘,然后拿去好叔家,给几个孩子炼油、炸豆虫。

  从豆叶上捉来的豆虫,被她爹用菜刀剁去尾尖一点,用手从头挤到尾,挤去内脏和排泄物。用筷子抵住头配合着从尾部往筷子上翻,如此就可以将豆虫内外翻转,套在了筷子上,放在清水里可以洗的更加干净,然后再翻回去,最后,就只剩下的一层绿皮带着内里的肉层。

  如果是秋天翻地的时候,从地底下翻出来的豆虫,已经褪去了绿色,变成了土黄色,长长的豆虫,也变得褶皱缩短起来。可是这个时候的豆虫,比豆叶上的豆虫更香。

  因为它吃了一个夏季的豆叶,全部转变成了黄色皮下厚厚的肉。

  洗干净的豆虫,放在油里一炸,小小短短的一段,立即变得又长又胖!炸好的豆虫,金黄金黄的,酥酥脆脆的,特别好吃。

  那个时候的叶安宁傻傻的,不知道害怕,但她记得青禾姐是害怕的,毕竟豆虫的头还在呢,长长的一条,直愣愣的,是挺吓人的。

  这个时候,美丽婶子就给用煎饼一包,一卷,啥也看不见了,这就是眼不见,心不怕,专专享受美食就是了。

  (ps:煎饼,方言为nianing,一种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起源于山东。煎饼可由小麦经水充分泡开后,用石磨碾磨成糊状,然后在铁鏊子上摊烙而成。

  煎饼可以有多种,古时,最精贵的,是白面的,再好一些的,就是纯小麦的,但农家哪舍得用纯小麦的,都是加很多,或者直接是粗粮的,比如高粱。

  煎饼水分少,耐放。烙上两木桶的粗粮糊糊,几十斤的煎饼,一大家子可以吃上很久了。)

  这个炸豆虫的吃法,是种奢侈的法子,毕竟费油啊,叶老太太自然是不乐意的。但豆虫泛滥的时节,叶家也是一篮子一篮子的捉,捉回来喂鸡喂猪的,太可惜了。毕竟豆虫也是肉,还是很香的肉。

  不用油炸,也有别的吃法。将豆虫弄干净之后,用刀剁碎,再干炒就是了。

  不用放油,豆虫的绿皮下,自带着油呢。添加了红辣椒,炒好的豆虫碎,也能炒成金黄色的。当然,这得宋清月出手,其他人炒出来的,绝对是水水的,香不起来。

  豆虫碎,用筷子不好夹,用勺子挖(wǎ)一勺,卷在煎饼里,一样的好吃,这样还避免了看到吓人的虫体。

  还有黑黑撅着尾巴的毒蝎子,张牙舞爪的黑甲虫,白白肉肉的竹虫子、蚂蚁蛋……

  呜呜……叶安宁欲哭无泪,就问这样的美食,你敢吃吗?这可真是要了她的小命了。以后到了季节,这些好吃又吓人的东西,她是吃呢,还是不吃呢?好艰难的选择呀。

  不能再想了,想着吓人但好吃的虫子们,尤其她还吃过一些,那感觉太酸爽!叶安宁感觉掐断自己七想八想的,看着叶安然脱了鞋子,赤着脚走向了打谷场周边的带着露珠的草地里。

  叶安宁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脱,她怕扎,更怕痒。鞋子湿了,大不了一会儿脱下来晒晒。

  揪根狗尾巴草上毛茸茸的狗尾巴,抓了蚂蚱,串在上面。

  登娄山,大了甲,嘎达剪子,草老扁……好多种蚂蚱,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大了甲,绿绿的,长长的,肚子里都是籽,最香了。其次是登娄山,因为登娄山的两条腿最有力,最有味,最好吃,烧熟了,脆脆的。

  还有螳螂,这个家伙最凶了,它的两个前爪子,不仅带着锯齿,钩到了极疼,螳螂还咬人。虽然螳螂也挺好吃的,但叶安宁不愿意抓它。

  没一会儿的功夫,叶安宁就串满了一串了,看了看小兄长,一串也要半满了,这还是叶安宁没怎么使力气,就她的身手,一抓一个准,哪需要像小兄长一样,要扑上去。

  说起来,曾经叶安然因为力气大,人小又不会控制,破坏过好多东西,就这抓蚂蚱,就没捡回来一个完整的。如今,倒是能将力气控制的极好了,蚂蚱最多也就是断个腿。

  等宋清月给两个小娃送来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抓了四串蚂蚱了。

  叶安宁和叶安然吃过早饭,草地上的露珠被初升的朝阳收走了。兄妹俩拿了镰刀又去割草去了,为了给大红囤积冬日的粮草。这些粮草要像麦秸秆一样,晒干了,垛起来。

  今日还不能打麦子,打谷场上的麦子至少要晒一天,去去湿气。打谷场上,最多就是翻翻麦穗和麦秸秆的活,而他们家的麦子量少,晒的薄,不需要怎么翻晒,所以留下两个孩子看着,宋清月就回家了,家里老多活了。

  如今芒仲已经过了,马上就是夏至。后院的新麦茬,宋清月准备半亩地种苞米,剩下的半亩,一半种黄豆,一半种时令蔬菜。

  苞米可以直接点在两趟麦茬中间,蔬菜和黄豆却是要翻地的,所以,宋清月准备今日至少也要将半亩地给翻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