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第两百零五章 老卧底了属于是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第两百零五章 老卧底了属于是

作者:甜瓜苦花 字数:4612 书籍: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祝守一其实觉得这已经讲的够详细了,但没想到炳叔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意犹未尽,显然是想要更为细致的回答。

  虽然祝守一听了是微微皱眉,但他着实是能够回答的。

  要接着说沙僧,那咱再说白骨精这回。

  白骨精多次幻化欺骗唐僧,被孙悟空识破打死。猪八戒为了自己私欲,借题发挥,鼓动唐僧念紧箍咒,最后导致队伍分崩离析。

  在整个故事中,沙僧一句话也没说,任何挽救取经队伍的举动都没有,三人争吵之际,他只是冷眼旁观。最后孙悟空对沙僧说了一句话,

  “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孙悟空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希望沙僧替自己说句话,挽救下取经队伍,可沙僧还是没说话。因为这件事,孙悟空后来找过沙僧。在奎木狼处,孙悟空对沙僧说“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 可肯替我方便一声?”

  如果沙僧希望取经成功,在队伍分崩离析时, 为何不多说几句话挽救一下。他的不说话甚至冷眼旁观, 说明了他不在乎取经队伍是否完整, 因为他更不在乎取经能否成功。

  白骨精导致的这次分离,里面有一处漏洞, 我们需要讲讲。

  白骨精最后幻化成一位老汉。因为有前两次的教训,孙悟空并没有直接出手,而是唤出了土地山神给自己作证。

  但唐僧赶自己走时, 孙悟空并没有请出神仙作证,打死的是妖怪不是凡人?这样即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不用离开取经队伍。作者点出了这个点,却没往这个点上写, 那么作者写这段话有什么用?直接写孙悟空见到老汉,忍不住将其打死。故事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何必在此浪费口舌?

  我认为这个漏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目的有三个。

  1.设立漏洞,证明这次队伍的分散并不是必须的, 是有办法解决的。

  如果孙悟空请出神仙作证, 自己没有离开,取经队伍依然完整。那么沙僧的不说话是一个正常表现。现在队伍真分散了, 沙僧的不说话就不能合理解释了。作者就是要用这次队伍的分散, 沙僧的不作为, 来反应他对取经的立场和态度。

  2.队伍的这次分散,是在为后文故事做铺垫。奎木狼的故事需要队伍是分散的, 所以不能往这个点上写。虽然不能往这个点上写, 但是这个点不能少,如果没有这段话, 那么这次分离就是取经队伍内部矛盾的激化,是不可避免的,沙僧说多了可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或更复杂, 他不说话就显得很合理了。

  就是这段看似可有可无, 甚至表面看来是漏洞的一段话,将白骨精的故事完全颠覆, 他的目的是表现这次分离有问题, 而这个问题背后, 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通过沙僧不挽救取经队伍, 来表达他的问题和立场。

  有人要说,沙僧还多次挽救取经队伍呢,你怎么不说?

  我们来讲讲他对取经队伍的三次挽救。

  第一次是奎木狼处,沙僧求孙悟空救唐僧。

  孙悟空本来就是来救唐僧的,沙僧不求,他也会救。所以孙悟空说“我岂有安心不救之理?”

  第二次是红孩儿处。唐僧被红孩儿捉走。

  孙悟空的话明显是在气头上说的,并不是真的要散队伍。所以后面孙悟空又说“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第三处是六耳猕猴处。唐僧派沙僧找孙悟空。很多人认为是沙僧挽救了取经队伍。但是,六耳猕猴是西行路上最危险的一难,处理不好就是全盘皆输。这需要讲明白六耳猕猴的前因后果, 才能明白沙僧的这次出手。

  我们能看出来,沙僧对取经队伍的挽救,即使他不去做, 取经队伍也会没事。但是白骨精精这里的这次不挽救, 却真实的导致取经队伍解散。在队伍真正分散的时候不去拯救团队,在团队没事的情况下,却假意挽救, 怎么看都不合理。

  再说说孙悟空不在队伍时,沙僧总是不经意间将唐僧独自留下。

  第一次是在奎木狼处。因为白骨精导致取经队伍分散,猪八戒去化缘,趁机找地方睡觉。沙僧将唐僧独自留在黑松林,去找猪八戒。在白骨精处分开时,孙悟空特意嘱咐沙僧,“途中更要仔细。”孙悟空这话说了还没几天,沙僧转身就把唐僧独自留在黑松林。结果唐僧被奎木狼抓走。

  第二次是六耳猕猴处。孙悟空再次被赶出取经队伍,猪八戒去取水,唐僧饥渴难耐,沙僧再次将唐僧独自留在荒山野岭,去找猪八戒, 结果唐僧差点被六耳猕猴打死。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什么样的存在?第三十一回孙悟空说:“那师父步步有难, 处处该灾。”徒弟三人都在时候, 妖怪都想方设法的去抓。沙僧就是敢把唐僧独自留在荒郊野外,这真是没把他的安全当会事。

  再讲讲蝎子精这章中的一段。

  蝎子精将唐僧捉到洞府, 想要勾引, 问前面为何破戒?唐僧说“水高船去急,沙陷马行迟。”这话的意思是环境所迫,我是被逼的。那是不是蝎子精要强来,唐僧也就被逼的从了呢?孙悟空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孙悟空和蝎子精大战伤了头,败下阵来,他和猪八戒沙僧说了洞内的事。猪八戒怕妖怪硬来,唐僧乱了性,如果不去救,就是“干鱼与猫儿作枕头”,那这经可能就取不成了。

  行者道:“头疼,去不得!”

  关于孙悟空为什么喊着头疼,不去救唐僧,这是他故意的。至于他为何要故意不去救唐僧,这要联系前后文详细解读,等到这一章时再讲。

  这时候沙僧也出来打退堂鼓,说唐僧是真僧,不会乱的。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听出了唐僧话中之意。孙悟空有自己的目的,才借口头疼不去救唐僧,那么沙僧又为何不想救呢?还是不希望取经成功吧。

  综上所述,沙僧不想为取经出力,未立寸功,见到唐僧的第一次就下死手,在取经队伍分崩离析之际不挽救,趁孙悟空不在队伍时,将唐僧独自置身荒野,不顾他的安全,种种迹象都表明,沙僧是不希望取经能成功的。

  那么在西游世界中,哪一方不希望取经成功的呢?自然是道派。但玉帝是支持取经的,那还有谁呢?只有比玉帝地位还高的三清了。老君费尽全力促成取经,并且派了两位徒弟进取经队伍,他肯定希望成功。那就又剩下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了。这两位天尊肯定不会支持佛派传经的。为何呢?立场和利益问题。取经成功必然给佛派带来发展,发展成什么样?不得而知,但大唐这块蛋糕就这么大,佛派发展必然压缩道派实力,这是作为道派最高领导人不希望看到的。

  这个观点一提出来,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这里来一一解答。

  两位天尊是道派最高领导人,是西游记最强的存在,既然不支持取经,为何不直接正面阻止?原因有三

  1.取经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严格意义来说,取经是李世民为了自己的私欲,派遣唐僧到西天,帮自己取回大乘佛经。并不是去到大唐传播大乘佛经,去发展自己实力。这两者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作为道派人,不好正面阻挡这件事情。这也是观音在大唐两年半,布置众多,改变李世民世界观,再出来讲大乘佛法的原因。

  2.佛自身实力不够。在西游记的世界,佛是除了道之外的第二大势力,即使这样,佛的实力也并不强大。如来,是五老的实力,和道的三清中间还隔着四帝呢,和道比起来还是不够看。两位天尊没必要正面针对佛派的一次行动。

  3.即使取经行动成功了,佛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不好说。毕竟大唐还是崇尚道派的,说不定取回大乘佛经,李世民做完水陆法会,不再看重佛派了呢。两位天尊没必要去针对一次,即使是成功,效果会怎么样都不知道的行动。

  沙僧背后的势力是两位天尊么?是的。除了立场相同外,还有以下原因。

  1.沙僧不是玉帝的亲信,册封时却做了玉帝贴身侍卫。前面我们讲过,老君的面子也就给猪八戒谋了个天蓬元帅。而卷帘大将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对玉帝的言行举止都了如指掌,位置特殊,除了两位天尊,没人有这个能力。

  2.在流沙河吃掉九世取经人,而佛派却不敢动沙僧。佛派敢在蟠桃会上堵南天门,却不敢动阻碍传经的沙僧,说明他背后的势力比玉帝要强。

  3.两位天尊架空了玉帝的权利,需要人来监视玉帝的言行。沙僧就是两位天尊派在玉帝身边,监视言行的卧底。

  沙僧的背后势力是两位天尊,为何玉帝还要将其贬下凡,还要利剑穿心?

  玉帝被两位天尊架空权利,为了夺回对天庭的控制权,利用孙悟空背锅,实施蟠桃计划。在之后的蟠桃会上,玉帝没有请佛派的文殊普贤之类,想杀鸡敬候,向各路神仙施压,可是鸡没杀成,还被啄了眼。文殊派狮子精打到南天门,吓得天兵不敢出门,没有神仙帮玉帝解围,预示着蟠桃计划的失败。

  蟠桃计划的失败让玉帝明白,想从两位天尊手中夺回权利,只能通过更厉害的手段,无论什么样的手段,首先要对两位天尊保密。但是玉帝的贴身侍卫是两位天尊的人,所以首先就是要清除他。所谓的打破玻璃盏,只是欲加之罪,就算沙僧没打破玻璃盏,只是把酒撒了,玉帝也可说有失礼仪,贬下凡间。玉帝选择在蟠桃会上,当着三清的面将沙僧贬下凡,是对众仙和两位天尊表态,不愿再受监视和摆布。包括后来玉帝支持佛派的取经计划,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故意和两位天尊作对。

  虽然玉帝将沙僧贬下凡间,却不敢将其处死。沙僧要是被处死了,为两位天尊效力的其他神仙怎么想?天尊连我们的命都保不住?两位天尊的面子往哪放?两位天尊绝对不会允许玉帝将沙僧处死。玉帝可以找借口清除身边人,表明自己不满的态度,但还没胆量去打脸两位天尊。但仅仅是贬下凡间,怎能消除玉帝的怒火?蟠桃计划的失败,佛派堵门丢的脸,众神不帮的无奈,沙僧多年的卧底,对两位天尊的不满,种种怒火都发泄在沙僧身上,“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

  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佛派为什么没除掉沙僧?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玉帝当着众神和三清的面,将沙僧贬下凡。可见沙僧是两位天尊的人,这件事在天庭不是什么秘密。佛肯定知道这层关系。玉帝都不敢处死沙僧,佛更不敢除掉他。

  观音为何要让沙僧进取经队伍?原因有三。

  1.流沙河是西牛贺州和南赡部洲之间的必经之路。流沙河径过八百里,上下千万里,绕也绕不过去。观音看了都说,“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

  2.河里不仅有弱水,还有沙僧这样的妖怪。过,过不去,除,不敢除。让他进取经队伍,可能是最好的处置方法,既不用打打杀杀,又可以让他帮助渡河,一举两得。

  3.观音料定了,虽然沙僧是两位天尊的人,不希望取经成功,但是他不敢正面破坏取经,一些小动作,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破坏不了取经。

  沙僧的背后是两位天尊,又不希望取经成功,他为何不直接杀掉唐僧,或直接破坏取经?毕竟孙悟空不在的时候,沙僧有很多机会直接杀掉唐僧,而他仅仅是做点小动作。

  在没进取经队伍之前,沙僧还有借口说自己不认识取经人,对唐僧下死手。在流沙河的第一次相遇,沙僧“径抢唐僧”可见,他就是这么做的。一进取经队伍,他就不敢直接破坏取经。沙僧是个聪明人,他背后确实是两位天尊,但对天尊而言,自己只是颗棋子,天尊会为了这颗棋子做什么?说白了,要是沙僧杀掉唐僧,佛派要以欺师灭祖的罪名处死他,两位天尊会保住自己么?沙僧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答案也不难想。玉帝把他贬下天庭,还叫飞剑来穿,两位天尊也没为他说话,可见自己这颗棋子在两位天尊手里价值几何。

  让沙僧进取经队伍,是佛派的无奈之举。

  因此沙僧在取经队伍里面的位置就很尴尬,要是帮助取经队伍,怎么和两位天尊交代?要是破坏取经,佛派追究责任,谁能保住自己?所以他只能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态发展。取经成功,佛派不会责怪自己没出力,对两位天尊也有交代,说没机会,况且两位天尊也不是很在意这次取经活动。取经失败了,那是取经队伍自己的问题,追究责任也追不到他身上,两位天尊更不会责怪自己。

  这才是沙僧不为取经出力,在取经队伍分崩离析时不说话,经常陷唐僧于危险境地而不管的根本原因。

  沙僧是两位天尊,玉帝,佛派,三方势力权衡下的存在,他更多的是反应西游世界的权力之争。

  沙僧这条线作者埋的太深了,以至于沙僧的每一个转折,都显得那么突兀离奇不合逻辑。一册封就是卷帘大将,为了一个玻璃盏就被贬下凡。在流沙河吃掉九世取经人,不仅没有受到佛派报复,还进了取经队伍。在取经队伍里,不仅不出力,还经常搞小动作。

  我们通过沙僧离奇的过去,在取经队伍里不合理的言行,分析出了他的立场,通过他的立场,挖出了背后隐藏的两位天尊,用两位天尊这条线,将沙僧的每一处不合逻辑的地方串联起来,才看清他的真实面目。

  在这里我们还得再吹一波作者,因为孙悟空有主角光环,作者有大量的篇幅去写他,将很多细节埋在不同的故事里,读起来会有疑问,但不是那么突兀。因为猪八戒故事背景没有那么复杂,篇幅少也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但是沙僧则完全不同,他的故事复杂曲折,涉及人物利益众多,时间线又长,关键是没有太多篇幅去写他。在这种情况下,在前期作者抓住重要的转折点来写,进取经队伍之后,抓住细节去写,将沙僧的每一个点都抓的恰到好处,即勾起读者探索的欲望,又不会让读者盲目瞎猜,只要抓住作者给出的点,能得出的真像就只有一个。

  沙僧是两位天尊派在取经队伍的卧底。

  很多人对卧底两个字有误解。认为卧底90%时间在帮助自己人,只有10%时间不得已帮助敌人。事实恰好相反。卧底90%的时间在帮助敌人,只有10%的时间,在关键时刻的关键问题上,帮助自己人。因此沙僧也有和妖怪交手的时候,也有和孙悟空猪八戒共同降妖的时候,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的错误,暴露了他的身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