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我成了已婚农妇 第两百八十六章 节礼

《穿越我成了已婚农妇》第两百八十六章 节礼

作者:米米几时有 字数:1839 书籍:穿越我成了已婚农妇

  没有主人的东安城,也感觉失去了活力,整个城都沉静了下。大家都各自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也不乱走动串门。

  这种时候还是低调为好,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听说王府里的二公子夜夜笙歌,无人能约束,二公子的小厮侍从也越发跋扈,城里百姓敢怒不敢言。只盼着辽东王平安归来。

  这种时候,大家都自扫门前雪,哪有闲心多管闲事。

  留守的将军只需保东安城不动乱,辽东稳固。二公子如何荒唐都与他们无关,只要不做的太过分,他们都不会插手。等王爷回来自会惩治。

  裴绣每天无聊的数着日子,也不出门,外面的事与她关系不大,她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因为王府当权者进京祝寿了,为了不耽误发放端午节的节礼,各个藩属衙门提前就打好了批条,让各府提前领取了。

  丁伯跟柱子也早在半个月前就被她派去沧河县送端午的节礼了。这会儿估计已经到了。

  她能想象到全村人都聚集在他们家门口满脸羡慕观看的情景。

  事实也正如她想象的,马车刚一进村就被村民们注意到了。看到是去年来过的丁伯跟柱子,他们就明白了,这是周成又送节礼回来了。

  孩童们兴奋的边跑边喊,有的跑过去围在马车周围,跟着马车一起去周老头家。

  丁伯掏出兜里准备的糖果,让柱子分给这些孩童。

  大家纷纷感叹老周头好命,生了个好儿子,老了居然还能有这么大的福气。

  村民们一如既往的热情欢迎着丁伯与柱子。而且还一路跟随向他们打探周成的当官生活,家里是不是仆妇成群了。

  丁伯跟柱子一律守口如瓶,不多讲一句府里的事,只说他们大人白日忙碌,他的事情他们当下人的不敢过问。

  府里人口简单,夫人勤俭持家,一直惦记着老家的公婆,早早就备下节礼,命他们送来。

  丁伯来过一趟了,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知道大人跟夫人的意思,村民们的好奇还好打发。

  就是老太爷家麻烦了点,舅爷家就没这么多事,不用管那些村民问话。到地方放下东西,寒暄几句,留他们用了饭食,就让他们赶紧过来,生怕耽误了他们去周家。

  周老头跟周老太太听到热心的村民跑过来通知,喜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还是老三给他们长脸,他们现在走出去谁不客客气气的恭维着,村里有啥事现在都还爱请老头子过去坐镇,别提多有面子了。

  老太太在这几月的特殊待遇下也想开了,也觉得现在这样日子挺好的,受大家伙尊敬。

  这要是去城里,连个串门的地也没有,关在宅子里谁知道你是谁,也没熟悉的人可以说话,不得憋闷死吗。

  二老听到消息就喜笑盈开的,早早出来门口等着,看到又是一车的节礼,老太太是又开心又心疼,这得花多少钱啊,老三家的太败家了。

  听着周围村民的羡慕嫉妒的讨论着,老太太面上笑眯眯的得意不已,心里也纠结着。

  这要是不让他们送一大车东西来,她都享受不到大家羡慕嫉妒的眼神。但这送来了,她看着又心疼,这得要花多少钱,真的好难抉择。

  周老头就没她那么复杂的想法,老三孝敬的,他们就开开心心收下就好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都老了,也吃不了几年了。老三现在日子好过,送来的这些东西他们还能给老大老二家分分,贴补一下。

  要是他们俩没了,老三也不可能再一车车的送东西回来。几个兄弟差距就更大了。

  老三的田地今年开始他们也不再耕种了,也是都分给老大老二耕种,收成之后分一点粮食给他们就行。有老三送来的年节礼,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快活多了。

  丁伯面对周老头的询问,一如既往的说好,面对老太太他们的打探,也是不该说的不说。

  跟去年一样,二人留宿了一晚,第二日一早就离开了。

  老太太等他们走后忍不住抱怨着:“老三派来的这两人也太滑头了吧,看着有啥说啥,其实什么也没说。”

  “你打听那么多干吗,他们一家子过的好就好了,又没少你吃喝,少你穿。一把年纪了,还能吃几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三要是不乐意你说话有用吗?要是闹的他们不高兴,你看老三媳妇儿还搭理你不,还能给你逢年过节的送一车礼?”

  听老头子这么说,她也不说话了。现在这日子确实过的舒服,万事都不用操心,还受人尊敬。

  算了,老太太也歇了心思,随他们去吧。

  接下来再送中秋礼,年礼时,老太太也不多说话了,高高兴兴就接了。也不管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隔三差五的探话。

  丁伯也能松口气,不用再绞尽脑汁的想着要怎么回话。

  他们都一把年纪了,也不瞎操心了,没得惹人厌烦。子孙里能有一个出息他们也该知足。

  老大老二家要是有本事让老三拉扯一把,他们也乐见其成。

  裴绣他们也不是不想拉扯他们一把,只是他们才在东安城安家不久,还没站稳脚跟。她参加宴席时都还被人看不起,现在确实还不是时候。

  她之前也有跟周成商量过,等明年的时候,他们看情况回去一趟祭祖,顺便看看大哥二哥家的孙子,到时候可以接几个过来教养。

  孩子是下一代的希望,趁着小,可塑性强,也能好好教导。

  完全对他兄弟们置之不理是不可能的,该拉扯一把的时候还是需要拉扯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在那里都是通用的。

  等孩子们成长起来也不失为帮手,孤军奋战比不上群策群力,这也算是为下一代铺路。

  年纪大了都成家了的,只能看情况在沧河县给他们安排个事做。

  要是能做到这些,他们也算仁至义尽了。

  等丁伯他们回去跟裴绣汇报这一趟的经过时,已经二十多天过去了。

  她估摸着周成应该也到京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