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剑侠情缘之麒麟玉 第九十一章 天宝战争

《剑侠情缘之麒麟玉》第九十一章 天宝战争

作者:风流萧书生 字数:1147 书籍:剑侠情缘之麒麟玉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军队再度大举进攻南诏。

  唐玄宗任命前云南都督兼侍御史李宓为主帅,广府节度何覆光、中使萨道悬逊为副将,兵分两路,一路由北方南下,一路从安南北上,浩浩荡荡,开赴云南,直取南诏腹地。

  此次征战云南的唐朝军士,杨国忠不是就近从剑南节度征调,而是从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征集。北方人风闻云南为蛮荒之地,“瘴气”袭人,历来去者无还,因此纷纷逃避兵役。宰相杨国忠下令强制征兵,不从者铐送征兵所,闹得人心惶惶。唐代大诗人杜甫目睹当时远征云南的唐军,写下了《兵车行》这首千古传诵的诗作:“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谁能想象得出,盛唐时期,京畿要冲,王朝腹地,竟然是这样一幅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景象。

  李宓率领战卒10万,负责粮草辎重运送的兵士10万,共20万大军,一路攻击前行,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六月抵达洱海之滨,从洱海东岸、龙尾关、龙首关三个方向对南诏都城太和城形成包围之势。南诏军队被唐军围困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坝子之中,形势万分危急。

  李宓把中军帐设在洱海东岸的陇坪,统辖全军。他采用水陆协同作战的方法,一面命令士卒日夜赶造战船,做好从洱海东岸渡海作战的准备,一面指挥军队猛攻龙尾、龙首二关。阁罗凤运筹帷幄,密令军将王乐宽袭击唐军水师。唐军造船厂被捣毁,船只全部被南诏抢获,尸横遍野,溃不成军。水军受重创,唐军水陆俱进的策略受阻。

  北面,唐军深入邓川,轮流攻击龙首关。李宓亲自上阵,试图攻下龙首关,长驱直人,与何履光部配合,南北夹击太和城。南诏的精锐部队“罗苴子”坚守龙尾关,挫败了唐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时,吐蕃军队驰援南诏,抄唐军后路,出其不意攻占了邓川。南诏与吐蕃军队内外夹击,打得进攻龙首关的唐军“流血成川,积尸壅水”,连主帅李宓也战死。

  从南面进攻南诏的唐军,在何履光的率领下,经过苦战,突破龙尾关天险,直逼太和城下。但终被南诏军队击溃。

  战事结束后,阁罗凤认为“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将士的死尸,就地祭祀埋葬。据民间传说与考古勘察,当年南诏收葬唐朝将士尸骨的墓冢,有的地方称为“万人冢”,有的称“万人堆”“千人堆”,洱海周围的龙尾关、地石曲,苍山西坡丘迁和、洱源江尾大墓坪,洱海东岸的双廊、挖色、海东等地,都有分布,至今遗迹尚存。

  天宝战争之后,阁罗凤北臣吐蕃,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南诏改国号为“赞普钟蒙国大诏’,阁罗风建元“赞普钟”。“赞普”为吐蕃语,意为“兄弟”,南诏与吐蕃从此结为兄弟之国。南诏乘势占据了大渡河以南的土地,同时与吐蕃一道,协力侵扰唐乇朝南诏、吐蕃结盟的约50年的时间里,战事频起,成为唐乇朝的心腹大患.

  唐王朝方面,天宝战争使举国骚动.朝廷内外甚至是普通百姓.对杨国忠等执意发动天宝战争,深为不满。由于大规模的战争,使武将势力增强.藩镇割据情势加剧,地方势力恶性膨胀,唐王朝深陷危机之中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乘机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外强中干的唐工朝竟无力平定,最后只有求助于回纥兵,才解了长安之危。盛唐气象,由此式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