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390 章 番外·后世人参观圣陵(上)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390 章 番外·后世人参观圣陵(上)

作者:顾四木 字数:5041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阳光明媚的初春,晨起空气还带了几分冷冽,然而因是四面皆山,远离车水马龙城市的缘故,倒是格外清爽。

  陵山(古乾县梁山)下停了一辆旅游大巴。

  休息室内,带着扩音器的讲解员,正在为今日预约圣陵、乾陵一日游的游客发放两座帝陵的导游图。

  其实有段时间,这山是被称为双陵山的,毕竟两座帝王陵墓嘛。

  但问题是,很快有人就实际情况提出异议:两座帝王陵墓不错,然而山上却是‘三陵’。

  三陵山不知怎么听起来就怪怪的,于是后世县志有记,人皆以陵山呼之。

  讲解员小杨为今日的游客们大致介绍了下游览顺序,从大框上来说——“先至圣陵,再到乾陵。”

  “圣陵内为双陵,那么便按照从山脚往上走的顺序,先至后人祭拜皇陵的陵园,包括献殿、下宫、司马院等处参观游览,之后便至姜相陵园。”

  因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许多地点也是不开放参观的。

  讲解员已经按规定要求计划了最合适的路线,在地图上用红点和线条连成一个半环形。

  游客们俱是精神抖擞。

  在前往圣陵的路上,小杨按照往日给游客们科普下相关知识——预约来游览圣陵的,自然多有历史爱好者,不过,也有只慕诸如‘第一位女帝与女相’‘唯一一对互为帝后的夫妻皇陵’等名头的参观者。

  于是小杨打开了别在腰间的扩音器,声音清爽的如同山间的晨起春风一般:“圣陵中不但有圣神皇帝的皇陵,还有百余座将相功臣的陪葬墓,其中更以姜相的坟茔,号墓为陵,在史书上也是唯一一座功臣陵。”

  之后帝王甚至朝代,也有皇帝效仿此,在痛失儿女或是手足至亲后,给予过号墓为陵的荣耀。

  不过数量也是掰着手指就能数出来,且再未有一位臣子有此殊荣。

  “现在,咱们看的建筑就是下宫,当年帝王凡至皇陵祭拜,皆陛驻下宫……”

  ————

  地下。

  姜陵。

  曜初问道:“今日的讲解员,是声音很好听的小杨,姨母不是喜欢听她说话吗,我陪姨母一起去听吧?”

  虽说钦明皇帝也有自己的定陵,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大概有三百天都呆在圣陵。

  如此一来,连带着陪葬定陵的宗亲、将相功臣也都跟着陛下常年蹭住圣陵。

  就如同曜初一般,她陪葬墓中的许多臣子,也都能在这边寻到长辈、老师、朋友。

  而钦明皇帝每年住在定陵的那几十天,一般还是因为有诸如友谊赛、节庆宴饮等活动被安排在定陵。

  姜握原本在电子吃瓜。

  闻言放下手机:“是小杨讲啊,那好,咱们一起去。”

  但……

  姜握很快强调:“但等小杨讲到姜陵,我可就不听了。”

  曜初望着姨母很警惕的圆眼睛,不由笑

  道:“好,那我只陪姨母听小杨讲圣陵皇陵。”顿了顿又邀请道:“过几日就是可以摘草莓的日子了,姨母还是去定陵住几日吧。”

  毕竟,定陵有华夏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片草莓园(曜初坚持不算司农寺的培育园)。

  钦明皇帝晚年,航海队带回了几种野生莓类的植株。

  哪怕时已年迈,曜初还是立刻想到了姨母曾经提过的草莓。

  于是便下旨在定陵内的花木内,额外添了一片莓果园。

  原本也只是以做悼念的一旨,毕竟幽冥渺渺,无以为寄。

  然而到了地下成为魂体与亲人们相会后,曜初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

  而草莓培育的成熟可口,已经是睿哲皇帝武赪时期的事儿了,小鲤鱼便下旨给历代皇陵,当然也包括她自己正在修的建陵,都添了一块草莓园。

  并且圣陵是比较特殊,有好几处草莓园——除了武皇陵园、姜握陵园以及山上合适的地段的公共草莓园外,武赪还不忘记特意在王相陪葬墓附近设上小小一片草莓园,与从当年王相府中移栽过来的桂花树相毗邻。

  她还特意来探望过坟茔,就当世上确实有幽冥事一般,与王神玉道:朕小时候吃了王相那么多桂花糕,如今世上有太母心念的草莓了,也给王相送一份尝尝。

  另外,还请王相研究下草莓糕的食谱,朕以后下去了再吃。

  王神玉:……果然是武皇与高宗一脉子孙,又果然是姜握教导出来的孩子,真会压榨人啊!生前让他延迟退休不说,死后还要继续卷他。

  不过,虽说各皇陵处草莓园不少,但诚如曜初所说,她定陵中的才是头一处。

  因此每年春日,她都邀请姨母去定陵小住。

  *

  晨起春风舒服如酥。

  姜握确实很喜欢讲解员小杨的声音,也很喜欢她那种不紧不慢温和如树懒的性子。

  她正在圣陵献殿中给游客们讲解——

  “献殿之中陈列帝王神位,以及陈列帝王生前用物。比如此殿之中,就有武皇曾经的四时龙袍各一袭,常服御衣数件。”

  “以及武皇登基时穿的旒冕衮袍。”

  她指向两套陈列的旒冕衮袍。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为什么是两套,但小杨还是尽职尽责讲解道:“史载光宅二年,四月庚辰,武皇御则天门行登基大典,姜相亦着旒冕衮袍亲随,并捧奉神玺。”

  “是日百官万民,为元武神皇上尊号曰圣神皇帝。”

  游客们纷纷上前细观两套旒冕衮袍。

  真正的古物自然已经被严密保存在博物馆中,受到专业的文物保护。

  这里的两套旒冕衮袍是后世仿品,不过是一比一复原,哪怕是细碎的玉滴、玉璜、玉花等饰物都分毫不差的复刻,因此依旧极为珍贵。

  所以游客们都是隔着护栏观看拍照。

  也无需游客们遥想当年武皇姜相,这第一位女帝与女相共同走上则天门的场景——献

  殿内挂着影屏(),上面循环播放着国家文化局根据史书复原的纪录片。

  并非真人出演?[()]?『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而是CG动画版,主要展示的是神都万民观看登基大典的场景。

  小杨是等游客们看过动画后,才继续道:“在巍峨城门上行登基大典,原是武皇的开创。”

  “然而自此倒是成了先例旧规,后世多有帝王随之,并不在大殿内百官群臣面前登基,而是在城门之上万民面前举登基大典,继任为帝。”

  姜握听小杨历数后代女帝登基,也在心里默默放电影:与CG动画不同,她看的可是货真价实真人版。

  这些帝王的登基大典她可是都亲眼见过,虽然是阴间围观。

  *

  哪怕已经知道了官方的演讲稿是什么,姜握还是在小杨带队往姜陵出发后,迅速拉上曜初撤退。

  “不是要去定陵吗?咱们这就去吧。”

  哪怕过去了一千年,有些事情也是难以习惯的——

  比如杜审言,被‘替身梗’创的,到了现在看到自己当年的自信发言被群嘲都会郁闷,想到自己啃孙的事实,也会憋屈与骄傲并存的心情复杂。

  再比如李敬业,每次想到另一条时间上的自己,造反后害的自己祖父坟被刨了,都要拉着李勣大将军强调:“呜呜呜祖父,我真的不是那个被人忽悠的傻子啊,祖父您能不能从不肖子孙社团退出来啊?”

  主要是这个针对性太强了,要知道他英国公府可是跟裴家一样,一门朱紫,祖父还去参加不肖子孙社团,明显不是因为顺顺她们。

  被祖父拒绝后,李敬业自然也不敢强求,只能去他的‘啃亲联盟社团’里去倒苦水。

  而对姜握来说,就是哪怕过去了一千年,也很难面不红心不跳去听人夸自己,何况是夸的如‘神仙圣贤’一般。

  尤其是导游讲解这件事,出现的时间也不长(对比千年来说),姜握更难习惯。

  在封建帝制时期又没有人会成群结队来参观游览皇陵。

  尤其是朝代更迭后,这里有几百年是很安静平和的。

  毕竟后面朝代祭祀前面诸朝皇陵,只是按照四时祭祀,不会大兴祭祀——是的,一般华夏皇朝也会祭祀先朝帝王,哪怕不是武tang与大唐这种关系紧密的朝代,也多半会祭祀。

  比如唐朝开国后,不但祭祀尧、舜、禹、汤等上古贤君,秦始皇陵与汉代诸陵也有四时供奉。

  甚至都有明文定规:‘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四时享祭。’[1]

  应当是取《论语》中兴灭继绝之仁义。

  而对此事姜握的猜测比较实际,不关仁义道德:大约是帝王们已经认识到,没有不灭的王朝,也没有万岁的皇帝。于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朕在位时祭祀下前朝所有帝王,将来哪怕改朝换代,后面帝王也祭祀下朕,取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

  直到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的矛盾,变革日益剧烈,

  () 最终出现伟大的人改天换地(),这世上再也不存在帝王将相——

  姜握心心念念的新华夏出现了。

  像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轮回:她从熟悉的世界被连根拔起扔到极为陌生的古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她又见到这个时间线慢慢改变发育,世界像是从孩子走向成人,逐渐长成她熟悉的模样。

  而旅游团参观皇陵,自然也是姜握熟悉的前世事之一。

  只是这回,她变成了陌生的被参观者而已。

  姜握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听到后人直接长篇大论(讲解词)夸到她脸上(当时她正和武皇在自己的陵园溜达看草莓长的如何,所以是真的怼脸夸)的感想——

  她尴尬地差点给自己再挖出一座新的陵墓。

  武皇也记得。

  那是个草莓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早春,于是姜握的面容比红了大半的草莓们还要红。

  姜握呆呆了三分钟后,彻底反应过来,觉得魂体浑身发麻,想拉上武皇落荒而逃:“姐姐,咱们快走吧。”

  然而武皇站着不动,并且一手拉住了姜握,让她与自己听完了一场关于姜相的讲解辞。

  事后,武皇表示,按住姜握一起听实在是不容易:因姜握的表现格外像一枚麦芽扭股儿糖,努力要扭走。

  她真心道:“姐姐知道的——”姜握想起了她那里的一句广告词:“我不生产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她的知识来源是系统,是那条时间线上无数人的智慧。

  武皇依旧只是含笑驻足。

  姜握是发现武皇其意甚为坚决,才终于放弃了挣扎。

  然而脸色更红,甚至生动形象诠释了何为红的简直要滴血。

  虽说阳间人看不到她们,但听人讲解的全程,姜握还是把脸埋在武皇肩上没抬起来,以免她除了被迫听到外,还要看到讲解员和后人脸上的惊叹。

  这种掩耳盗铃的心态,武皇就没有迫她抬头了。

  反而是略侧首,看到埋脸的姜握,再去对照陵园内一对石刻鸵鸟来看:鸵鸟一只呈正常站立状,另一只就是把头埋到沙子里的姿态。

  还真是……挺像。

  武皇的目光随着讲解员的声音一起,落在陵园的诸多石刻上。

  讲解员走到一处,止步。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就是姜陵中最令咱们后世人惊讶的几种动物石刻。”

  圣陵与姜陵的石刻中,瑞兽石刻都占了不小的比例。

  其中猞猁和仙鹤自不必说,虽然没有写进标准的正史,但后世史学家都已经能几乎百分百断定,这两种动物对武皇和姜相来说,大约是有彼此指代含义的。

  尤其是第一份【绝版纪念纸币·瑞兽】的流传于世更佐证了这一点——上阳宫经济学院内有幸保存了历朝的钱币、纸币,是史学界最重要的研究资料之一。

  因此猞猁、仙鹤、大熊猫、犀牛、大象、鸵鸟、狮子、老虎等这些在史书中明确提过,两京的闲厩

  () 五坊豢养过的珍兽(),它们的石刻并没有引起后世太多的注意。

  但姜陵前有的动物石刻?()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却有不少研究——

  讲解员停下来:“这是虎鲸。”

  古人当然是认识鲸鱼的,许多诗词里都写过:比如什么鲸饮方豪,龙吟未已;万里长鲸等词句。

  可见因为鲸鱼的庞大,古人看待鲸鱼,是有一点瑞兽神兽色彩的。

  但圣陵的石刻,经动物学家鉴定,不是古书中描写的‘巨鲸’,就是非常标准的黑白配色,海洋街溜子虎鲸。

  “姜相见过虎鲸?”

  讲解员道:“史册上,姜相确实有过几次出海的记载。”

  而在陵园内听讲解的武皇,听到出海之事,略微有些出神,不由想起生前事——

  她在登基前,其实也曾到走过几处山河大地。

  少时父亲过世后,随母亲从荆州到长安。若是算的细致,入宫后从长安到九成宫行宫,也可以算是一次出行。

  之后她第二次入宫,去的地方就更多了——洛阳长安两京自然不必再说。

  除此外还有并州,高宗与她带着许多朝臣们一起回过她的故乡,之后,还去过泰山封禅。更有诸多行宫,诸如上阳宫、温泉宫、八关宫……

  但她真正看到海,还是登基之后了。

  武皇看向依旧鸵鸟埋头的姜握——

  那一年,陶姑姑李仙师过世,她陪姜握入蜀是初春。然而两人是夏日才回到了洛阳京城。

  朝臣们都以为她们在蜀中休养,其实并没有,她们去看了海。

  那之前,武皇见过不少江河湖,人道江涛浩渺如海,甚至洛阳皇城内的九洲湖,也被诗人形容为难望边际,恍如海上。

  故而她原以为,海大约就是差不多的。

  然而姜握与她反复强调:真正的海洋是不一样的。

  咱们去看看海吧。

  她们去的是登州港——姜握前世与家人看过的海,就是烟台蓬莱岛,而后来她来送李淳风出海,恰巧又是这登州港。

  而在李师父不在后,她再次与陛下来到了登州海边。

  看到了同一片海。

  武皇还记得,她看到真正海洋时的震动。

  确实不一样。

  海,与其余的水域,都不同。

  姜握站在船板之上:隔着时间轨道的千年后的海,此世数十年前的海,与眼前的海,重叠在一起,恍如岸边一层层的海浪,最终都变做浪花碎在岸边。

  两人站在一处,静静看了半个时辰的海。

  武皇才转头问道:“要不要吃点东西?舱内有带上来的糕点。”

  那段时日姜握忧思过度一日三餐吃的很少,武皇自然常问这句话,既然少食那就多餐,间歇性投喂一点。

  见姜握点头,武皇转身回舱。

  然而姜握却把她叫住:“陛下戴上手套吧,吹海风太冷了。”

  其实武皇没觉得多冷,只以为她

  () 是关心也就戴上了。然而很快武皇就明白为什么姜握坚持要她带手套了——

  她刚打开油纸包(),甚至还没看清里面牛乳松酿卷酥的点心花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就觉得眼前一花,同时伴随着耳畔阴风划过——

  一只海鸟迅速叼走了她手里的两块点心,顺便大翅膀掀翻了油纸包,很快又有几只海鸟落在船上,纷纷啄食地上的点心。

  整个抢劫过程发生的太快,等圣神皇帝反应过来后已经被‘劫掠一空’。

  转头就见姜握伏在栏杆上,笑得甚至在拍栏杆——看,管你是不是皇帝,我们海鸥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就是去码头恰饭!

  见她如此,圣神皇帝也不由笑了笑,带着手套拍掉了身上方才掉落的点心碎屑——

  这是,陶姑姑和李仙师先后故去后,姜握第一次笑如从前。

  是该来看看海。

  她们都会好起来的,也都会一直走下去的,直到最后。

  *

  武皇的回忆结束后,讲解员已经带着游客们从虎鲸转移到下一处的瑞兽石刻前。

  “如果说虎鲸石刻,还能用姜相曾出海解释,但却没有史料证明,姜相到过南极,所以这对石刻才是历来引发争议最大的——”

  准确来说,不是一对,而是两大一小三只石刻:企鹅的一家。

  已经有游客问道:“这会不会是按照传说中瑞兽雕刻的呢?不是说山海经中就有‘企鹅’的记载吗?”

  讲解员道:“有史学家持这个观点,但反对的意见是:《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讙头国在其南,其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2]

  “也是后世人类到了南极后见到企鹅,反推测这大概是古人对企鹅的描述,觉得两脚站立的都是‘人’。”

  “那么在姜相的时代,就算她要雕刻瑞兽,也不该雕刻‘讙头人’,或者就算以讙头人为瑞兽,也该按照描述雕成鸟身人面。”

  “可这个石刻,非常明显就是帝企鹅一家三口。”

  有游客半开玩笑道:“懂了,南极自古以来属于我们。”

  也有游客感叹:“仙鹤、大熊猫、虎鲸、企鹅……姜相真的好喜欢黑白配色的动物啊,咱们能不能给她雕一只哈士奇送过来呢?”

  众人边议论说笑,边从栩栩如生的企鹅石刻前面离开。

  去看姜陵其余非瑞兽类石刻——其引发的后世争议,也有很多。

  (作话有彩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