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后宫茯若传 番外:恨中录

《后宫茯若传》番外:恨中录

作者:费奇 字数:9124 书籍:后宫茯若传

  恨中录

  ---仁惠太后的番外

  月色黯淡,隐隐辉色落在东宫深茂的花间,便好似长廊里独独坐着的人儿一般凄凉,只见一女子面色微微黯然,只垂首喃喃自语道:“入宫已有三月了,也不知家中父母与二位兄弟可还安好。”

  正在幽幽出神,身后却是一声轻笑:“湘君,你在发什么愣啊,太子妃让你快些过去。”

  湘君回首望去,却是出云,她只慌忙站了起来,问道:“现下已是深夜了,太子妃这个时候找过做什么呢?”

  出云没好气的说道:“太子妃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清楚,你且快去便是,不然太子妃恼了便麻烦了。”

  湘君这才急急的去了太子妃的寝殿,入了里间,只见太子妃郭氏着桃红纱衣绣着浅色的繁花茂叶,衣襟上伏着亮莹莹的一双碧玉蝶儿;纱衣子里又衬了件素色绢衣,于领**掩处露出一抹清丽的白。艳丽的服色,首饰却是十分的简单,清简的碧玉珠翠零散点缀于发髻间,唯一夺目的只是一面海棠叶形状的通透玉佩,沉静地伏在她的修长的颈上。容色极是美丽,太子妃只神色骄矜的端坐在苏绣软塌上,只淡淡道:“湘君啊,孤要你所整理的古籍,你可曾都整理好了?”

  湘君只微微一诺,恭声道:“回禀太子妃,奴婢都整理妥当了,单等太子妃来娶便是了。”

  她细细望着眼前这位丽质天成的女子,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望族郭氏,当朝皇后乃是她的堂姑母,她现下已是太子妃,待到太子登基,她便是一国之母,如此顺遂的人生,也不怪乎郭氏的性子是那般的傲慢。

  只见郭氏微微一笑,道:“如此便好,也不枉你的父亲乃是文官出身,孤听闻他如今还是翰林院典薄,若是有机会,孤会求父皇,你父亲的官倒是可以升一升了。”

  湘君闻言,心中大喜,只道:“奴婢多谢太子妃恩典。”

  太子妃挥一挥手,便示意她出去了。湘君走到殿门口的时候,却见郭氏身边的宫女茯苓进来不安道:“回禀太子妃,方才太子身边的太监来过了,说太子今日只在书房里歇息便是,便不来太子妃这里了,还望太子妃早些歇息。”

  只见郭氏,恨恨道:“上回他来孤这里已是半个月之前了,这十几日来,****都说在书房歇息。”

  湘君走到外间,只见出云早已在一旁等候,只含笑道:“太子妃没有刁难你?”

  二人只往东厢房走去,那东厢房便是太子妃命宫女打理出来,供校书女史在此歇息的,湘君只道:“所幸我前几日将太子妃所说的古籍都整理好了,不然恰好今日太子妃心情不好,若是我又在这个时候犯错,只怕我便有好受的了。”

  出云笑道:“且不论如何,过一日便是一日吧。所幸咱们还不是宫女,只需为太子妃打理些书籍便是,过些时日便可出宫。也不算太难熬的。”

  入了房内,湘君才悠悠深思起来,如今入宫已是数月,父亲的官职不高,兄长才二十出头,上午娶亲,且三弟尚且十二岁,母亲又是庶出,便是外祖父也不过是个寻常知府,这样的出身,在宫里,委实算是寒酸的。所幸昔年读过几年书,如今还可入宫做个女史,待得太子妃母仪天下,自己伺候过她,也算可为家门添些荣耀。

  湘君只见过太子两次,每次都是在太子妃那儿,新婚燕尔时,太子来太子妃的寝宫较勤,随后偶尔见了几次。太子模样极为清隽,但那份清俊里又有一份淡然在里面,仿佛世间的一切斗争都与他无关。湘君只是远远的看过他两次而已。

  过不多久便是皇后的寿辰了,皇后在宴席之上偶尔问了太子妃一句怎的如今还没有孩子,却将太子妃难住了,只见太子妃讪讪的,半晌才道:“兴许还要再过些时日才会有的,儿臣到底年轻,过些时日便会有的。”

  皇后只是温和一笑,道:“本宫只想着早已抱皇孙罢了。”

  太子只在一旁板着脸色,默默不言,等到宴席结束,到了东宫里头,二人倒是争辩了起来,只见太子妃恨恨道:“太子平日极少到嫔妾的寝宫来,长此以往嫔妾怎能怀上孩子,亏得今日乃是母后的寿辰,嫔妾不忍扫了母后的性质,不然嫔妾定将实情相告,也省的嫔妾来替你臊。”

  太子听了郭氏此言,只是冷然一笑,道:“孤还以为是何事?你便是一直无所出又能怎样,难道还担心你这个太子妃被旁人取而代之,你郭氏一族门楣显赫,母后又是你的嫡亲姑母,这太子妃的位子你自然是坐得长久的。你大可放心。”

  郭氏只道:“你如今已是太子,若是你迟迟没有子嗣,父皇怎会放心将江山交与你。嫔妾忠言逆耳,还望太子体谅嫔妾苦心。”

  太子听了不以为然,只是笑道:“孤若要子嗣又有何难,孤是太子,除正妻太子妃外,还可有良娣,孺人,淑仪,淑容,淑媛等妾侍,若是孤想要子嗣,纳些侍妾在身边便是了,难道还有什么难的。”

  太子妃闻言怒极,只负气道:“侍妾所生的孩子乃是庶出,怎能继承大统。且太子若是娶侍妾便是置嫔妾颜面于不顾,嫔妾绝不善罢甘休此事。”

  太子见郭氏说的决绝,只是笑道:“枉太子妃出身望族,怎不知嫉妒乃是女子德行之大亏。若是孤当真娶了妾侍,你当处之泰然。如若不然便是嫉妒。”

  郭氏此刻只气的半晌说不出话来,身子一晃,险些摔倒,亏得身旁的湘君扶住了她。太子一言不发的走了,太子妃遣退了在殿中伺候的人,只一人见里面哭了起来。湘君到了外头,只见太子仍旧在殿外,只躬身对他行了一礼,太子只是淡淡道:“文瑛她到底太骄横了些,若是她的性子能谦和一些,孤还觉得能和相处。”文瑛便是太子妃的闺名了。太子与太子妃初成婚时,太子便是这般唤她的闺名,后头二人稍稍不和了些,便改作了一句寡淡的“太子妃”三字。

  随后太子叹了一口气便走了,太子走了数步,突然回过头,问道:“你是文瑛身边的校书女史,你叫什么名字。”

  湘君稍稍愣了愣,太子身边的太监已经不耐烦了,骂道:“真是没规矩,太子问话竟敢不答。”

  她这才恭声道:“奴婢名湘君,家父是翰林院典薄宋评。”

  太子淡然一笑,道:“你父亲的学问倒是很通,只在翰林院倒是可惜了。”

  随后太子便走了,湘君见着太子的背影,心中默默有了一丝温存之感。

  后来数日,湘君时常在厢房里帮着太子妃笔录文书,有一日却是太子身边的小太监竟送来了一盒墨,那墨色乌沉沉的,一瞧便是上好的墨质。湘君见了只觉纳闷,便问道:“这般好的墨怎的送到这里来了,我平日里为太子妃笔录书籍原是用不上这般好的东西。太子妃倒是有心了。”

  谁知那小太监竟道:“姑娘会错意了,这盒墨乃是太子所赐,这叫让小的给姑娘送来的。”

  湘君闻言,更觉奇怪,只道:“我乃是太子妃的校书女史,便是真有赏赐,也是有太子妃所赐,怎的由太子所赐了?”

  那小太监只笑道:“姑娘好糊涂,太子与太子妃夫妻一心,许是姑娘做事让太子妃欢喜了,太子替太子妃赏赐姑娘也是有的。这又有什么奇怪的。”

  湘君这才收下了这盒墨,便让那小太监走了。

  到了深夜,湘君只在太子妃身边将这几日摘录好的文书递交上来供太子妃过目,太子妃郭氏一向颇为信任湘君,只是随意看了几眼便笑道:“你做事素来是妥帖的,孤也不必过目了,只放在那儿便是了。”

  随后太子妃身边的夏尚仪细细捧着那一卷卷文书,只笑道:“到底是湘君姑娘心细,便是这墨色瞧着也是极好的。到底是姑娘有心了。”

  太子妃闻言不对,只亲自起身将那文书拿来,细细观看,只冷冷道:“这墨色极好,孤瞧着便是上好的笔墨,湘君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湘君一时间倒是被问住了,半晌不语,太子妃不禁有些急了,脸色渐渐青了,夏尚仪知道郭氏的脾气,只道:“姑娘还是快些说吧,太子妃问话怎敢不答。”

  这倒是点醒了湘君,她才怯生生道:“回禀太子妃,这是太子赏赐的。”

  郭氏闻言怒极,道:“好端端的太子赏赐你这些个作甚,你是我身边的校书女史,便是要赏赐也是由孤说了算,怎会由太子来赏赐。”

  湘君这时倒是默默不语,只说不出话来,太子妃细思片刻,怒道:“莫非你背着孤私自勾引太子,无怪乎太子上回说要娶些侍妾在身旁,今日,孤才知道竟还有这层意思。”

  夏尚仪也只在一旁帮腔,道:“姑娘想着攀高枝儿原也不能怪你,只是辜负了太子妃这般待你,若无太子妃的提拔,姑娘真有今日。”

  湘君只泣道:“还望太子妃明鉴,奴婢与太子统共只见过几次而已,且奴婢也着实不知为何太子会赐予奴婢这等上好的墨色。”

  太子妃身边伺候的宫女静儿冷冷笑道:“这话听着好不通,既然只见过太子几次,太子为何会赠与你东西,依着我看,想必是湘君生的过于清丽,太子被你迷住了,所以才赐予了你这些。”

  太子妃郭氏闻言大怒,只横了静儿一眼,唬的静儿再不敢言语。郭氏随即道:“你若要孤相信你,你且将太子赐予你的那盒墨毁了便是,孤再另外赐予你便是。”

  湘君闻言,如得大赦,只连连道:“奴婢知道了,奴婢回去了便将那墨毁了便是。”

  恰在此时,太子推门而入,只冷冷瞧着湘君道:“孤赐予你的墨怎可随意毁了,你难道不知,蔑视太子乃是大不敬之罪。”

  湘君此刻倒是不敢言语,只是低头不语,太子妃郭氏对太子此言倒是颇为不在意,只冷冷道:“是孤命她毁掉的,太子无端端赐予她一盒墨,孤生怕她有了别的心思,所以便叫她且毁了墨,也省的日后生事。”

  太子闻言,倒是莞尔一笑,道:“区区一盒墨,难道还能生出什么事来,孤瞧着倒是太子妃多虑了。”

  太子妃郭氏冷笑道:“随意毁了太子赐予的东西自然是大罪,但湘君乃是孤身边的校书女史,所以她便是毁了那墨也是奉了孤的旨意,太子也不能不成全孤了。”

  太子闻言,只浅笑道:“好个威势赫赫的太子妃,孤瞧着你眼下的气势倒有了几分皇后的气度,父皇母后选你做了孤的妻子也是实至名归。”

  太子妃知道太子在借故讥讽她,只冷冷道:“太子不必来讥讽嫔妾,湘君是孤身边的人,听从孤的旨意也是本分之事。还望太子不要干涉。”

  太子瞧了瞧湘君,只觉她神态天真,双颊晕红,肤色白腻,一双眼灿然晶亮,年纪不过十六七岁上下,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便笑道:“湘君原先是你身边的人,但此刻孤已决意纳她为淑容。她此刻是算不得你身边的人了。”

  此言一出,殿中诸人都是一惊,只见太子妃郭氏颤声道:“太子当真要纳湘君为淑容?”

  太子淡淡道:“孤说过的话何时有不算数的,孤是太子,三妻四妾也无甚打紧。纳一个淑容难道也需太子妃同意么?”

  太子妃知道此事是不能扭转了,只是恨恨的看了湘君一眼,湘君闻得此事也是一时间呆了,半晌道:“奴婢身份低微无福伺候太子,还望太子收回旨意。”

  太子只是冷眼瞧着她,道:“孤先前已说过,孤所说的话绝不会轻易收回,你今夜且随着孤回寝宫去。”

  言毕,太子便走了,他身边的太子只笑着请湘君一路同行,湘君只怯生生的看了太子妃一眼,太子妃怒道:“你还瞧着孤作甚,快些去太子宫里吧,等着过些时日孤将太子妃的位子也让出来给你便是了。”

  湘君知道太子妃已然动了真怒,知道事情已是无法转圜,这才垂首走了。到了太子寝殿,只见太子早已换好了寝衣,太子屏退左右伺候的人,只招手让湘君上前,淡淡道:“孤执意要纳你为淑容,是为了保护你,依着如瑛的性子,她知道了孤赐予你东西过后,必定是容不下你的。不过数日便会寻个错将你撵走。”

  湘君只低声道:“奴婢只是奴婢,若是被撵走也无法,只是惹得太子与太子妃二人生了心结了。”

  太子笑道:“这倒是无妨,孤与她早已是不同心,且孤今日纳你为妾最主要的缘由便是孤先前就有此意了。”

  湘君闻言一怔,半晌道:“奴婢只见过太子数次,太子也未曾注意到奴婢。”

  太子只出神道:“孤先前瞧过你在书房里细细看书的样子,是那般的淡然悠远,你的神色是那样的宁和,孤或许便是那时注意到了你。知道那日在太子妃的寝颠外待得你出来,才得知了你的姓名。所以才让人赐予了一盒墨与你。”

  湘君只嫣然一笑,望着太子那清隽悠远的面容,不觉又默默垂下了头。

  太子只紧紧揽她入怀,夜深露重,四下里静悄悄,似乎连风来过的声音也可以被听见。风一吹,房中摇曳的烛火瞬间熄灭无迹,只余一室的黑暗与沉寂。

  第二日,太子将此事禀明了皇后,皇后虽然不喜,奈何太子到底是她的亲儿子,也只能由着他了,如此便正式册了湘君为太子身边的三品淑容。册礼极是简便,过后,湘君只着一袭水蓝色刺绣妆花裙,梳一寻常发髻,到太子妃郭氏宫中请安。

  太子妃只称病不见,她身边的夏尚仪出来时,见着湘君,只是淡淡道:“还望淑容请回吧,太子妃还在气头上,且淑容也是知道太子妃的性子的,若是她未消气,是怎么也是不成的。”夏尚仪原先对湘君颇为关照,如今湘君成了太子身边的淑容,她碍于太子妃的面子,脸上便淡淡的。

  湘君只无奈离去,太子将太子寝宫左侧的一间厢房赐予了湘君,又命人拨了几位宫女在她身边伺候。湘君心下虽喜,但仍旧暗暗忧心太子妃郭氏。因此太子来她寝宫时,她只觉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却是深夜,太子来她房中,只见她愁眉紧锁,不觉关切问道:“湘君你这是怎么了?难道在这里住的不惯么?”

  湘君闻言,只温和道:“回禀太子殿下,嫔妾在这里住的很好,只是自嫔妾伺候了太子已有数日,但每每嫔妾去向太子妃请安,均被拒之门外,嫔妾想着于心不安啊。”

  太子只笑道:“这又有什么?左不过是请安这等微末小事罢了,且依着如瑛那般的性子,只把你若是去给她请安,她也会借故刁难你,你不去也罢。”

  湘君更加眉色郁郁,只低声道:“但嫔妾终究是侍妾,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嫔妾只担心于理不合。”

  太子细思片刻,便道:“若是你执意如此,且待明日孤随你一同去太子妃宫里,也省的你受了她的气。”

  湘君这才展眉一笑,只低声道:“嫔妾多谢太子。”

  到了第二日,太子带着湘君前去太子妃的宫里,夏尚仪本来还欲阻拦,见是太子亲自来了,便只得由着二人进去,到了里间,只见太子妃郭氏身着宝蓝描金如意缎绣五彩祥云朝服。上头绣着五尾凤凰。灵凰髻上珠饰点点,显得整个人迷离而又华贵,且湘君再细看太子妃郭氏的容貌,只觉她眉目如画,晶莹如玉,仿佛是白玉雕出般的皎秀佳人。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叹道:“太子妃的容貌果然犹在自己之上。”

  太子只上前坐到了郭氏身边,郭氏见他来了,只蹙眉别过头来,不去看他,又稍稍挪了挪座位,离她稍稍远了些。湘君只躬身向她请安:“嫔妾给太子妃请安,愿太子妃万福金安。”

  郭氏只冷冷笑道:“太子身边有了湘君这样一位容色俱佳的侍妾在旁,一连数日,几乎夜夜都要去你房里。孤怎还能不安呢?”

  湘君只道是郭氏又在借故泼醋,不由得更为恭敬,只温和道:“嫔妾有福伺候了太子也不过是太子妃成全了嫔妾,便是太子再是如何宠爱嫔妾,太子妃也是这东宫的正妃。”

  太子只对身旁的郭氏笑道:“如瑛,难为湘君这般恭谨知礼,可见你身边的人到底都是好的。这是你这个做主子的管教有方啊。”

  太子妃只冷冷道:“嫔妾听着太子这话,倒像是将嫔妾身边伺候的人都看上了似的,难道太子还想着一齐了都给收在身边,坐享齐人之福么?”

  饶是太子再如何好性,听了此话也不由得不悦了,只道:“你身为太子妃竟如此气量狭你简直就是不配做太子妃。”

  郭氏闻言,怒极反笑,只道:“嫔妾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怎的惹得太子不悦了,你若是喜欢嫔妾身边的宫女,也不消给嫔妾知会一声,只收了在房里,隔日报给母后,册封便是,反正太子妃以下还有良娣,孺人,淑仪,淑容,淑媛这些位分。再不然,太子也可奏请母后,只废了我这太子妃便是,这省得太子看嫔妾不过眼,倒不如嫔妾知趣些自己将位置挪出来给别人算了。”言毕,郭氏只白了湘君一眼。

  太子只起身不悦道:“你当真是个妒妇,孤真是想不明白,母后家门中怎的出了你这样的人。”

  郭氏闻言只不作声,起身便入了内殿,太子也不理会她,只扶了湘君起身便走了。走到外间,只对湘君柔声道:“你日后不来她宫中请安也罢,你瞧瞧她的性子,你来了反而还会给你气受,你若是不来还少遭罪。”

  这样的日子一来二去,湘君便有了身孕,郭氏得知了,只是独自怅然了许久,良久才恨恨道:“到底她是好命,也伺候太子不过一月左右便有了孩子。”

  身边的静儿只劝道:“太子妃也不必动怒,便是她有福分生下这孩子,谁知道还有没有福分去养大这孩子。”

  太子妃不觉惊异,只道:“你是让孤夺了她的孩子来抚养。”

  静儿连连称是,只道:“奴婢正是此意,太子妃乃是太子的正妻,便是那孩子生下来,太子妃也是她的嫡母,将孩子拿过来养也是无可厚非的。算不得什么的。”

  郭氏这才展眉一笑。心下渐渐有了计较。

  十月过后,湘君诞下一女,太子自是欢喜的,只晋了她为淑仪。并给那孩子取了封号敬惠群主。大夏朝若是皇子们的子女,男子一律封为世子,而女子是嫡庶而定,若是正妻所出,封为翁主,若是侍妾所出,封为群主。

  敬惠群主诞下不过三日,郭氏便遣人将群主抱到了自己宫里,当时湘君正在榻上养病,只能眼睁睁的瞧着她们抱走了孩子,待得身子好些,可以下床,却已是一月过后了。湘君只到了郭氏的寝宫,却见郭氏抱着敬惠群主,极是爱惜,仿佛敬惠群主乃是她所亲生一般。她见了湘君,假意笑道:“淑仪如今可以起身了,孤也就能安心了。孤现下才明白为何太子这般宠爱你,你生的孩子竟是这般的可爱。”

  湘君只谦和道:“嫔妾多谢太子妃夸奖,敬惠自出了娘胎不过三日便被太子妃抱到了这里,嫔妾想着或许是太子妃念及嫔妾刚刚生育,照顾年幼的孩子又是及其繁琐,所以才将敬惠带到身边,现下嫔妾的身子已经大安了,还望太子妃准许嫔妾将敬惠接回去。”

  郭氏闻了此言,不住冷笑道:“淑仪说这话未免也太不将孤放在眼里了,敬惠是你所出不假,但孤才是她的母亲。孤已经向皇后请旨,敬惠便由孤抚养。”

  湘君闻了此言,胸口一闷,只缓缓道:“嫔妾多谢太子妃一番好意,但嫔妾到底是敬惠的生身母亲,还是由嫔妾来抚养敬惠吧。”

  郭氏只沉吟道:“孤全是一片好心,念及着淑仪要伺候太子,无暇分身。所以才替你照顾这孩子,再说了,孤与这孩子实在投缘,这孩子若是旁人抱着,定会哭闹不止,非得由孤来抱着才能眉开眼笑呢。”

  湘君只见着郭氏怀中的敬惠群主,笑嘻嘻的望着郭氏,郭氏亦是眉目慈和的看着她,二人俨然一对亲母女。不觉心中如刀绞。只是默然含泪。

  一旁的夏尚仪到底是看不过去,只温言劝道:“淑仪还是看开些,太子妃到底是太子的正妻,若是日后太子登基,太子妃便是皇后,群主由太子妃抚养在身边,日后便与嫡出无异,待得日后群主长大了,她的前程也会大大不同啊。”

  这一番话下来,湘君细细想着,才知道再也无法扭转了。眼中仿佛带着雾水般的潮湿,看了郭氏怀中的敬惠一眼,便含泪告退,临走前,只对太子妃央求道:“嫔妾还望太子妃好生待敬惠,那样便是天恩了。”

  郭氏头也不抬,只淡淡笑道:“孤自然会好生待敬惠,到底敬惠如今可算是孤的女儿了。”

  此事太子知道了,起初还欲去将敬惠接回,只是湘君温言劝道:“且让太子妃抚养敬惠吧,嫔妾瞧着太子妃似乎是真心疼爱的敬惠的,只要敬惠能以安好,本宫这个做母亲也就安心了。”

  太子得知了,只是稍稍然叹气道:“孤只是可怜你与她母女分离。”

  湘君复又将今日夏尚仪所言说与了太子,这才使得太子消了念头。

  景和十八年,皇后郭氏因病逝世,年四十六。景宗皇帝甚为伤怀,下诏追谥为“仁烈顺惠显德皇后”。葬于明陵。

  太子甚感悲痛,便是太子妃郭氏亦是在守灵期间,痛哭的数次昏了过去。到底显德皇后乃是她的姑母,且她能以入宫嫁与太子,也多是因着显德皇后的缘故。太子妃心中大悲亦是为亲人故去,亦是为担忧自己太子妃之位不稳。

  便是在这样的悲凉时节,湘君再一次有了身孕。这总算稍稍减缓了太子的哀痛。

  显德皇后身故半年之后,景宗册立穆贵妃严氏为皇后。入主凤仪宫。继后严氏乃是景宗皇帝的嫡亲表妹,她的姑母便是景宗皇帝的生母明烈皇后。而广陵严氏也是不逊于郭氏的显赫大族。由她继位中宫,于情于理。且她膝下亦有一对子女,明安公主与二皇子陵。

  新后册立后不久,太子便生病了,且日渐加重,渐渐的竟连下床也是不能了。或许是因着已抚养了敬惠群主的缘故,太子妃郭氏对湘君的态度倒是和缓了些。偶尔二人还能在长街上稍稍略说上几句话。

  这日又是如此,却是初冬世界,夜里也是下过雪了,太子妃与湘君只在上林苑内观赏雪景,太子妃微微叹道:“太子的身子总不见好,孤也真是担心啊。你肚里的孩子才五个月。且孤今日总感到不祥,只怕是有什么祸事发生。”

  湘君只温言道:“嫔妾也是极为担心太子的安危,前日嫔妾去侍疾的时候,瞧着太子的样子人都消瘦了一圈。嫔妾问过太医,只说是太子自先皇后病故后,太过于悲痛,抑郁成疾,且太子又素来身子体虚,所以才会如此。”

  二人却闻得身后传来一声:“听闻太子思母成疾,本宫这个继母当真是好生感动啊。”

  转过身去,却见是皇后严氏同明安公主,太子妃同湘君只福了福,太子妃一向与先皇后极为亲厚,如今严氏成了继后,自然心中对严氏微有抵触,便倨傲道:“母子天伦乃是人之常理,孤只是想着若是有一日皇后娘娘也不幸身故了,二皇弟也会悲切万分的。”

  明安公主闻言,只出声斥道:“放肆,我母后身为中宫皇后,太子妃怎可这般言语不敬,难道太子妃眼中没有规矩了么?”

  郭氏只白了明安公主一眼,冷然道:“公主既然知道孤是太子妃,那又怎会轮到公主来教训孤的不是,你母后是中宫皇后,难道孤这个太子妃便没有这个福气么?”

  明安公主还欲再言,皇后严氏只使眼色令她闭嘴,才缓缓道:“太子妃不愧是出身望族,还未坐上凤位,便已有了中宫皇后的威仪,只是骄横太过,而女子的温然的不足,也难怪乎宫中传言太子与你二人不睦。”

  皇后严氏虽是说的轻声细语,但却令太子妃怒极,却见她森然道:“传言之事岂可尽信,孤乃是皇上同先皇后钦点的太子妃。倨傲也有倨傲的本钱,倒是皇后娘娘,到底是由贵妃扶上后位的,所以言语间便稍稍温吞了些,便是如今已是皇后的身份了,这话语间孤听着倒还是有些昔日的为人侍妾低三下四的语气。”

  这一番话说的极为凌厉,明安公主气的脸色都青了,湘君在一旁,不敢作声,只垂首屏息。却见皇后似乎一点也不恼怒,只是淡淡笑道:“本宫方才所言并不是传言,太子妃进宫以来已有数年,怎的如今子息全无,倒是你身边的这位宋淑仪,伺候太子不久,便接连有了身孕。且话又说回来,本宫到底是有福的,皇上念在膝下有一双儿女,所以能从侍妾的位子上爬上来,倒是太子妃,一无所出,若是日后被人从这位子上拉了下来,母仪天下的福气便是镜花水月了。”

  太子妃不欲再言,只带着湘君便告退了。明安公主见她们走远了,才道皇后严氏身边抱怨道:“母后,为何你方才由着那太子妃对你言语不敬,现下您已是中宫皇后,若是她对你不敬,你直接惩戒她便是。”

  皇后严氏只笑道:“本宫刚刚坐上凤位不久,便急着在宫中立威,只怕日后便难做了。且这太子妃不过仰仗家世,嚣张跋扈,本宫如今已是皇后,何必与她争锋,那太子不过就是这数个月了,本宫已细细问过替他诊治的太医,他的身子要在好起来也是不易。只要陵做了太子,本宫要对付这太子妃郭氏,便易如反掌。”

  明安公主一笑,道:“到底是母后深谋远虑,儿臣拜服。”

  过了一月,太子的病情却已是不能好了,到了六月二十三日,已是遂至弥留之际,太子妃郭氏与湘君都只守在病榻前,只是泪珠涟涟,却见太子妃泣道:“太子,你的身子却是一定要好起来,你若是喜欢湘君,待得你身子大好了,你且废了嫔妾的太子妃之位让湘君来做便是,只要太子的身子能好,嫔妾便别无所求了。”

  太子只温和一笑,道:“如瑛,孤的身子现下已是不成了,待孤死后,你一定要好生照顾湘君和她未出世的孩子。敬惠那孩子,你将她照顾的很好,孤,冷落了这些年,孤对不起你,只求你答应孤这最后一托。”

  太子妃只泣不成声,再不多言。

  湘君此时已是面色悲哀的瞧着太子,眼中含了些许清泪,只喃喃道:“太子”却再未说出旁的话来。

  太子只对着湘君温然一笑,仿佛仍是初次相守的那些时日,随后便轻轻闭上了双眸,再无一缕气息。

  景和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子夏侯障殁,年二十三。景宗甚感悲痛,追谥为庄献太子。葬于定陵。次日,太子妃郭氏于东宫殉情自尽,景宗感念郭氏贞烈,追谥为庄献妃,与太子同葬。

  皇后严氏得知了,只是对着身旁的人微微冷笑道:“本宫还以为那郭氏有多大能耐了,本宫还没动手,她自己倒先寻了短见。”

  便是在这样的郁郁伤怀的日子里,湘君诞下了太子的遗腹子询。太子妃郭氏死后,敬惠群主被接回到湘君的身边。一时间母女倒是得以团聚。但湘君知道,有些东西,她已经永久的失去了。

  次年元月,二皇子陵被册立为太子,随后皇后严氏只以湘君乃是先太子遗孀,不宜久居宫中。便奏请景宗让湘君出宫居住。景宗便封了尚在襁褓中的询为肃成候。便让湘君出宫了。

  湘君只在宫外的府邸里为太子与太子妃立了灵牌,每日只觉如死灰般。似已成了惯例,每日午饭过后,湘君总是独自一人到祠堂去,对着庄献太子的灵牌祭拜,或是就在哪儿呆呆的坐着。时不时自言自语着,倒像是她庄献太子又活了过来似的,只见湘君温和笑道:“询儿又长大了些,他的模样倒是十分像太子。”亦或是“敬惠与我还是不是十分亲厚,或许她由庄献妃养的久了,我只觉得她的模样都有些像庄献妃了。”每每话到最后,人却不住的哭了起来。

  数年后的一夜,湘君却梦见了询儿登上帝位的情景,不由得猛然惊醒,却见外间电闪雷鸣,湘君走到外间,只见大雨淋淋,却顿时让她数年的郁郁心情悉数消散了。她只喃喃自语道:“我纵然没了丈夫,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日后定会登上帝位的。”

  景和三十四年,景宗皇帝驾崩,太子陵登基,改元明和。

  再过了数年,明圣太后也身故了。皇后上官氏无出,明宗唯一的皇子的生母纯献皇贵妃出身寒微,朝中为立储一事争辩了数月。而后,皇贵妃与皇子的双双病故,平息了朝中的争议。

  明和八年,明宗皇帝将询收为养子,接入宫去。当时的询已有十七岁。已有了一妻一妾。徐氏与韦氏。

  隔了一个月。询被册立为太子。徐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妃,韦氏也成了淑媛。湘君只在心中暗暗感慨,自己也终有苦尽甘来的一日。

  她仍旧还记得自己再次入宫的情景,明宗皇帝已是病入膏肓了,朝政皆有自己的儿子询来打理,而询当时也有十八岁了。只是湘君入宫后才知道,便是她再次入宫,这后宫也早已不是昔日的后宫了,即便她是太子的生母,但皇后上官氏,便是日后的昭惠太后。却时时刻刻提点她,后宫真正的主人另有其人。便是这样的对立,在湘君当了皇太后的十余年里,都使得她与上官氏的斗争此起彼伏。

  明和九年,明宗皇帝殁,太子询于灵前登基。登基后只追封了自己的生父庄献太子为德宗皇帝,庄献妃追封为“恭昭顺烈端敬皇后”。并尊先帝正宫为昭惠母后皇太后,生母宋氏为仁惠圣母皇太后。

  湘君在被封为太后的第一晚,只在夜里只身一人到了太庙里,对着德宗皇帝的灵牌,再三拜祭。

  随后,湘君只温和一笑道:“太子,你可曾知道,嫔妾与你的孩儿询今日登上帝位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