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后宫茯若传 第二十一章

《后宫茯若传》第二十一章

作者:费奇 字数:3015 书籍:后宫茯若传

  三日后,询正式下诏将庆顺帝姬嫁与羌族首领阿鲁多和亲,阿鲁多首领感恩自是十分感激。更是立下誓言,千秋万代均臣服大夏。询自是十分欣慰,安抚了羌族,日后赫连族的余孽在西北的势力亦是不足为虑了。为此,前朝后宫皆是深感欣慰,深恨此事之人,也仅有昭惠太后一人。庆顺帝姬得知要将自己嫁与羌族首领。只觉万分惊愕伤感。并无其他。倒是昭惠太后为此事气恼了数日,连众妃去向她请安,她亦是拒之门外。

  秋意渐渐浓了,茯若正在西窗下酣眠,殿内的檀香幽香浮动,催得人睡意更沉。王尚仪进来对着茯若耳边低声道:“昭仪娘娘,仁惠太后急着要娘娘去寿安宫。”

  茯若听了这话,便醒了。起身拾掇拾掇便走了,只穿了一身寻常的一身白蓝条纹的素锦宫装,暗淡的乳白色缎锦,镶饰着嫩黄色镶边栀子花,微绿墨色的花叶在波纹,舒袖里边,内袄小袖的绿黄双色栀子花绣工倒还精致,清雅却也不会让人小瞧了去。佩戴着赤金打造的玫瑰花簪子,两侧主要是如意形状的绿松石装饰,偶尔点缀两颗饱满的大珍珠,再在周围攒一圈小珍珠。宫苑秋韵浓,茯若的这番装扮,倒也算是一番别致之景。

  寿安宫里一片死水般的沉静,外遭鲜花拥簇,织锦披离。数百盆茉莉、素馨、剑兰、朱槿、红蕉,红红翠翠,十分宜人。茯若缓步走入殿中,只见仁惠太后穿了一身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衣。只随意绾了一个平髻,上头一堆银簪。甚是清简。

  茯若的身孕也接近五六个月,身子亦是万分的不便,便屈膝道:“母后娘娘万安。”

  仁惠太后示意身边的宫女扶她起来,叹气道:“这时候叫你来,也只是为了一件烦心事,哀家与询儿为此事烦心许久了。”

  茯若闻言,恭谨道:“还未知母后所言何事,臣妾愿闻其详。”

  仁惠太后无奈道:“询儿欲将庆顺帝姬嫁与阿鲁多,原本便是与我朝大有裨益之事,奈何那昭惠太后爱女心切,竟是万万不肯。就连询儿今早和皇后前去长乐宫问安,她亦是说身子不适,打发二人回去了。”

  茯若陪笑道:“庆顺帝姬自幼丧母,出了娘胎便一直是昭惠太后在抚养,自然是有些情分的,如此一来,臣妾也不知该如何说了。”

  仁惠太后颔首道:“难为你说的倒是恳切,哀家唤你前来也不过是商议此事该如何了解,询儿定了下月初六便将帝姬和亲,只是那昭惠太后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啊。”

  茯若垂首叹气道:“或许等过了几日,昭惠太后便想明白了,且说皇上乃是一国之君,皇上定下的旨意,也不能因为昭惠太后不悦便轻易收回吧!”

  仁惠太后蹙眉道:“话虽是如此,但那昭惠太后便是母后皇太后,连哀家也要让她三分,且她上官氏在朝中威望颇深,哀家只怕长此以往对询儿的皇位不利。”

  茯若闻言大惊,颤声道:“母后必是多虑了,皇上自登基以来,勤于政事,且有收复了被赫连族夺去的领地,已是难得,还望母后宽心便是。”

  仁惠太后冷笑道:“哀家自会宽心,上官氏眼下是显赫尊贵,到了来日的命数便未可知了。”

  茯若恭顺道:“母后与臣妾的家门宋氏虽说比不得上官氏那般显赫,但也算是宽厚了。”

  仁惠太后手里拿着一串沉香楠木的念珠,沉声道:“有朝一日,我宋氏势必也会如同上官氏那般的,到时候哀家与你才算是心愿得偿了。”

  茯若温然含笑道:“母后所说极是,臣妾心中所想也是如此。”

  殿中沉静片刻,杨尚仪走进来道:“太后娘娘,方才长乐宫伺候的人说昭惠太后让你去一趟长乐宫。”

  仁惠太后对着茯若笑道:“你且先回宫去吧,哀家也正欲前去长乐宫见昭惠太后议事,如此甚好,她自己倒先坐不住了。”

  茯若温然欠身:“臣妾先行告退。”

  仁惠太后见茯若走了,也起身命人前来替自己梳洗,将寻常的银簪换下了,换成了一对万年吉庆簪。便带着一行人去了。

  长乐宫比之寿安宫华丽明堂数倍,琉璃作瓦,白玉为栏,大理石砌成凤穿牡丹的纹理铺与地面之上,周遭皆是牡丹,芍药等娇妍之卉,正殿康宁颠中檀香幽幽,细闻便知是沉香,檀香再加以分毫的龙涎香细心调配而成,香味纯郁。

  一位小宫女从殿内走出来,见仁惠太后已然到了,便随意福了一福,便进去通报了。严尚仪即刻就出来了,对着仁惠太后见礼道:“奴婢给仁惠太后请安,昭惠太后等候许久了。”

  仁惠太后进去便见到昭惠太后端坐于正殿之中,只见她身着浅绿色如意缎绣五彩祥云朝服,发髻梳成高椎髻,赤金百鸟朝凤钿子上镶嵌珊瑚、绿松石和琥珀的赤金结子。比之仁惠太后的装束,昭惠太后华贵了数倍不止。

  大夏极为重视嫡庶之别,仁惠太后与昭惠太后虽同为太后,但昭惠太后上官氏乃是先帝正宫,所以地位比仁惠太后生生高出一头,仁惠太后见了昭惠太后也只得垂首行礼,昭惠太后见了,心中甚为得意,便让仁惠太后坐在自己下首的红楠木雕花座椅上,沉声道:“哀家许久不见姐姐了,奈何姐姐平日都只在寿安宫诚心礼佛,也不愿来长乐宫里多走动,哀家只好命人前去请你前来与哀家一叙了,还望没有打搅到姐姐。”

  仁惠太后眼见昭惠太后如此言语,又让自己坐在殿中凤椅下首的红楠木所制的座椅之上,得知昭惠太后是借故提点自身低她一等,心下不快,却也仍旧含笑道:“妹妹此话便是见外了,哀家原本便想着来长乐宫看望妹妹,只是这几日回了庆顺帝姬和亲之事,哀家倒是有些忙了,方才正在宫里命人万万要寻一些的东西出来,给庆顺帝姬作嫁妆,也免得让羌族人觉得我们中原失了礼数。”

  昭惠太后一闻得庆顺帝姬和亲之语,面上的笑意便淡了三分,沉吟道:“若是如此的话,哀家倒真是要替庆顺好生感谢姐姐才是,只是哀家以为羌夷蛮族若将帝姬嫁过去,只怕是委屈了帝姬,哀家思虑了这几日,觉得找一个寻常的宗室女子嫁过去便是,不必要帝姬远嫁。”

  仁惠太后微微一笑:“这些哀家原也想过,只是宗室之中并无适龄女子,巴陵群王膝下只有三子二女而已,且二女且是正妃所生,长女尚且不满九岁,如何得以远嫁。而月山群王至今尚未迎娶正妃,膝下也只有一个姬妾所生的庶子罢了。故而才选了庆顺帝姬。”

  昭惠太后微微蹙眉,冷笑道:“自从安惠下嫁,哀家膝下仅有庆顺这一个女儿,将她远嫁羌族,哀家不得知与她何年才能再见,且哀家听闻,敬惠长公主的长女承贤翁主也有十三了,也算是适龄人选。”

  仁惠太后眉心微微凝了一丝不悦,缓缓道:“询儿已经下了圣旨,君无戏言,妹妹身为母后皇太后,母仪天下难不成要天下人都觉得皇上的圣旨如同儿戏?”

  昭惠太后眉头紧锁,冷冷道:“姐姐不必事事都用皇上来压哀家,哀家乃是东宫太后,当今的皇上能够坐上皇位还不是当年哀家的恩典,知恩图报乃是人间正理,还望姐姐牢记此话。”

  仁惠太后眉毛微微一扬,沉声道:“哀家与询儿都自当感激妹妹当年的恩德,也多亏了妹妹询儿才能做得着皇位,若是妹妹和其他嫔妃有了先帝明宗的子嗣的话,或许我们母子就生生与这皇位无缘了。”

  这一番话着实刺痛了昭惠太后的伤处,她自进宫来,一直不甚得宠,虽说期间有过一次身孕,但因为身子虚弱,未能保住。今番被仁惠太后提起,昭惠太后心下大怒,冷冷道:“哀家与这儿女上无缘,嫁与明宗皇帝多年也未有所出,所以也只能将别人的孩子视若己出。但哀家转念一想,哀家先前乃是正宫皇后,嫔妃所生的孩子哀家都是他们的嫡母,不似得姐姐这般,为人侍妾,生下的子女反而要认别人为母。”

  原来昔年仁惠太后以淑容的身份嫁入太子府时,不就便有了敬惠群主,即如今的敬惠长公主,奈何,太子妃郭氏恼恨万分,便下令将敬惠群主交由自身抚养。仁惠太后当时仅仅是个淑容,自然也只有忍了,此事仁惠太后每每想起,心中便觉得郁郁难解,只是不知怎的被昭惠太后知晓了。

  仁惠太后神色微微一滞:“妹妹说的极是,好在哀家乃是有福之人,好歹也从一个太子侍妾的身份熬到了如今的太后了,往事如烟,哀家也并未过多放在心上。”

  昭惠太后笑意浅浅,神色平和如镜:“自然如此,只是哀家今日所言之事,还望姐姐好生思量,免得日后咱们姐妹伤了情面。”

  仁惠太后淡淡一笑:“圣旨已下,此事乃是万万不能更改的,妹妹有空与哀家在这里费唇舌,还不如多去看看庆顺帝姬,指不定日后要再相见便难如登天了。”

  昭惠太后被这话气的说不出话来,嘴角直抖,过了片刻,才沉下声来吩咐严尚仪:“送客。”

  仁惠太后眼见昭惠太后无言以辩,心口松畅,便离开了。

  昭惠太后眼见仁惠太后倏然而去,怔怔地落下泪来,向着帘后转出的严尚仪道:“哀家真是后悔啊,当初就不该成全这个贱妇成为太后与哀家平起平坐,就应该只让她安分做个太妃便是,如今真是悔不当初啊。”

  严尚仪默然落泪,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言语。

  鎏金凤凰雕花烛台上的烛光微微跳跃,长窗灌入的凉风忽地扑灭,只余下袅袅轻烟。日近黄昏,在夕阳的映射下,平日华丽富贵的长乐宫此刻宛如一头斗败了的巨兽正在微微喘息,僵伏不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