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变革1854 第三十二章 震动

《变革1854》第三十二章 震动

作者:东方胜 字数:1907 书籍:变革1854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却无法发展出资本主义一样,这个道理就像盐碱地里长不出茁壮的麦苗一样,环境不对。后世新中国为了不受欺负发展工业,真是将旧中国一竿子打翻在地全部重新来过的。

  虽然真的很疼,但不这样就没办法发展工业。宋海平不由得想起前世很多网文,都是一个或一群人穿越到封建社会的中国却在没有打翻旧中国之前就搞工业化,却得到了成功,大约只能看做猪脚光环效应了。

  不说别的,就仅仅在一个煤铁复合业新中国五十年间填进去的人口就比欧洲随便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了,不知道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穿越众们是怎么镇压工人运动的。当年美国煤矿、钢铁工人举行集体武装罢工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加薪等,大慈善家卡内基先生派出自己的上万私兵带着火炮去镇压,尽管美国的煤黑子们人均2.3支枪,结果还是被打败了。

  而中国封建统治者怎么可能允许下面的人拥有上万私兵还带火炮的——好在穿越众们绝大多数都是去的王朝末年的特殊时期,不是这样的特殊时代故事情节还真的就难以展开了。

  在桌子上,就着饺子,宋海平对于德谦说道:“咱中国的文化啊,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他兼容并蓄,所以必然能发扬光大,这是无可置疑的。”

  兼容并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明末清初的中国和清末欧洲知识分子可以不去凭借科举就能在中国做官,从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到清末的蒲安臣、赫德、华尔、庄士敦等。

  最后的教育家庄士敦不过说了几句中国的公道话,就被英国保守势力骂做“一个愿意生活在野地里的怪人”“英国的叛徒”。英国小国寡民的自卑因工业化强壮后而产生的自大和后世的军国主义日本差不多,看后来两国的处境,结局也是差不多。

  吸收外来文化让外国人在本国做官这在当时的世界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现代更不容易——现代社会大家都师法欧洲哪有让外国人来本国做官的道理?所以当时留学欧洲的学霸们都不是放弃了欧洲人的亲切挽留、高官厚禄、洋房汽车回国做官的,而是毕业即等于失业后回国做官的,所以这些人也尤其喜爱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十三个欧洲博士头衔的超级大学霸辜鸿铭。

  可以说除了清中期最黑暗最封建的一百年,中国文化是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从胡服骑射的改革、到胡床胡凳进入家庭、欧美的农作物西洋科技,中国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一直在学习发展,才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世界第二个能做到在文化上兼容并蓄的国家是美国的移民文明,所以后世是中美双强。美国人狡猾的很,这边还有排华法案呢,那边西点军校已经在教孙子兵法和论持久战了。

  想通之后,宋海平暂时不准备走了,神无城也好,船上也好,都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乌托邦。想要做点弘扬中国文化的事,还要从脚下的四九城做起。

  刘备临死前告诉儿子,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知难行易,真能做到这一点那和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一切低级趣味的人就完全没什么区别了。

  宋海平的思路是先对满清的文化界开炮,和于德谦在天桥说相声可以看做第一步,第二步,在这四九城办个报纸或许是不错的思路,眼前的满清还不是洋务运动中的满清,有必要先改造一下他们的世界观。

  因为前期印刷各种武林秘籍的需要,日本使馆有一个自己的印刷厂以及一批从日本派来的经过培训的印刷工人,武林秘籍印刷完之后,就开始印刷宋海平个人电脑里面的各种武侠小说在市面出售赚些小钱。同时也是培养民间尚武精神。

  这些小说也是有选择从后世百多年网文中优中选优挑出来的,过于YY的一律不予刊印,那些什么遇到邋遢老头是武林绝世高手拜师成功的,落难山中吃个野果暴增一甲子功力的,有事没事美女就急不可耐投怀送抱的都不在刊印出售的行列。

  你看人家如来逆掌希特勒以前吃了多大苦,受了多大罪才学会绝世武功单挑欧美列强的。那真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市面上的简体字印刷的日本武侠小说,都是以虐文为主,一部比一部虐主,直虐到鬼哭神泣,XX血之类的完全不能入围,不懂什么是虐文:新婚夫妇刚出门旅游被人偷袭砍条腿眼看着妻子被一群恶徒轮X简直就是日常,这就是虐文了。

  决定继续留下的宋海平每天早上起来只要天气好就带着护卫到天桥,吃了早点,和于德谦开始搭档说相声。得了观众赏的银钱,不拘多少,午饭时一定花完。下午回日本馆处理公务。

  于德谦倒是无所谓,在日本干了大半辈子相声演员了,这又吃老本继续在京城捧哏。但是这在京城官僚阶层引起了一场大地震:这两个日本公使这是要玩什么?

  最后连咸丰帝也像听笑话一样得到了这个消息,等一次单独召见于德谦奏报完国事的时候,咸丰问道:“听说于卿在这些日子在天桥说相声?”

  于德谦:“回万岁爷,是有此事。”

  咸丰:“可是,天桥说相声,那不是贱业嘛,你怎么也是日本公使。有言臣奏报你不注意朝廷体面。”

  于德谦:“万岁,说相声,在人群面前说相声外臣的一点爱好,我认为法不禁则可。大清律也没有禁止藩属国使臣当街说相声的条例。我有个老师(宋)告诉我,人这一生,永远在别人用闲言碎语铺出的路上走一辈子,是可悲的。而且这么混混僵僵走下去,说不定哪天掉沟里再也爬不上来了,也是有的。”

  这句话给咸丰内心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十级地震。资深票友咸丰:俺也想在人群面前唱戏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