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辣味田园 187 儿女(二)

《辣味田园》187 儿女(二)

作者:清荷二月 字数:4433 书籍:辣味田园

  韩桂宁去信斥责他的义弟,认为开妓/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结果他义弟回信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既然要报仇,只要达到目的不就行了,难道还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去报仇么。问题是你的敌人是阴险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你若不采取些非常手段,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报仇目的。

  之所以开“花满楼”,因为这种场所来的都是达官贵人及其子弟,酒醉心迷、销魂蚀骨时最容易吐露心底的秘密。这样就能抓住他们的弱点,关键时刻就能为我所用。此外,他手底下的人是从以前的妓/院接管过来的,他并没有逼良为娼。而且他承诺他们只要干满五年,就发还卖身契,放他们走,因此为了自由,那些人也都听他的吩咐。

  韩桂宁惆怅地道:“我义弟性格上亦正亦邪,不过,却是一诺千金。他既然答应要奉我为大哥,帮我报仇,他就说到做到,却没想到他竟会想出这么个主意来。呵……”

  瞧着他嘴角的苦笑,小寒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个行业在古代是合法的,因为有买家,才会有卖家。但是,很多人都是由于被逼无奈而卖身的,而且他们最终的命运大多数都是悲惨的。

  小寒不能说这种行为是对的,但也不能说他的行为不对。自己不是卫道者,也不是当事人,无法去做出判断。反正她自己,是不会做出这种行为的。

  最后小寒只是说了一句没有褒贬色彩的话:“你义弟真是剑走偏锋,独辟蹊径啊!”

  韩桂宁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发现里面并没有鄙夷的神色,才放下心来。就怕她误会自己是一个为了报仇不择手段的人。好在,通过惩罚唐云这件事,他多少也了解到了她的性格,她并不是一个善男信女,而是一个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的人,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

  “不说这些了,放着唐云那贱人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视角里了。你今天来得正好,我正在思考着办义学的事呢。”小寒说着,把他请到立夏的屋里,连春分一起,几人开始商量起办义学的事情来……

  三天后,县衙后宅,朱铭的书房,他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站着的几个人,心情非常不快。这韩桂宁陪着林小寒一块来,充分说明了两人的关系,这本来就打乱了他的计划。可是这姓韩的,自己也不好给他脸色看,但这林小寒还带着自己兄弟来,这是什么意思啊。她哥哥腿还瘸着,弟弟才那么点大,这不是来添乱的吗?

  不料小寒根本没瞧明白他的脸色,而是开口说道:“县令大人,您看,我们一路赶路过来的,也很辛苦,是不是请我们坐下,赏口茶喝啊,好歹我们做的是利民利国的大事呢。”

  小寒这样一说,朱铭不好意思再板着脸,只好让他们坐下,吩咐师爷看茶。

  小寒等人坐下后,喝了口热茶暖暖身子,然后才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让春分送上去。春分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按着事先姐姐的吩咐,稳步走上前,站定,然后弯下腰四十五度,双手把本子举过头顶:“请县令大人过目!”

  朱铭微微点头,师爷忙下去接过来递给他,他拿在手里不忙着看,而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可有上学读书?”

  春分一一回答,语言流畅,不见丝毫胆怯。这个动作在来之前他做了无数遍,姐姐和韩公子都在一边看着,仔细地纠正他。

  朱铭看见这个农家的小孩子,面对自己毫无惧色,而且行礼也很标准,对自己的问题对答如流。

  “孺子可教也!”朱铭点点头赞道,然后让他回去坐下。

  自己则低头观看手中的本子,只见封面上下着几个大字“春晖义学办学方案”,笔画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写字的人有很有功底。

  “好字!这几个字是谁写的?名字也取得好。”

  “大人谬赞,字是在下写的,名字是林姑娘取的。”韩桂宁微笑着道,这就是小寒说的双剑合璧。

  朱铭只觉得他的笑里有种得意洋洋的味道,这是在说明什么吗,还是在炫耀?其实韩桂宁还真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如果朱铭他自己没有产生什么龌蹉心思的话,恐怕也没有这么敏感,会察觉出来。

  朱铭默不作声翻开封面,一看,里面又是不同的字,写字的人功力明显不够,尚处在模仿阶段。

  “这里面的字又是谁写的?”

  “是我哥哥写的,大人您快看内容吧,看完了我们好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小寒不耐烦了,抢着说道。

  这都半天了,正题还没切入,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立夏拉了拉她的手,递给她一个眼色:稍安勿躁,注意语气。

  小寒抬头看天,翻了个白眼,然后低下头玩手指。韩桂宁瞧见了,不禁嘴角翘起,也专心地看她玩手指。

  小寒的手指不算很长,却是白皙圆润,如果不是上面有些因常年干家务活留下的茧,那真可以算得上纤纤素手了。

  改天去找些适合她用的胭脂水粉来,好好保养一下皮肤,韩桂宁暗暗地盘算着。

  书房内一片静谧,只有朱铭翻动纸张的沙沙声。立夏和春分都坐得笔直,小寒则有点懒散地靠在椅背上,玩手指玩腻了,开始四处打量着书房里的陈设。而韩桂宁的眼睛虽然一直盯着前方,眼角的余光却一直追随着她,把她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睁大眼睛、挑眉、皱眉头,不耐烦地摇晃身子,摸头发,活动脖子……

  朱铭认真地翻看着那本方案,越看越诧异,越看越激动。翻书的动作也越来越快,等看完一遍了,又回过头来重头细细地读。站在他身后的师爷宋子赞也伸长了脖子仔细地看着。

  “好,好,简直是太好了!”朱铭终于看完了,抬起头来看着小寒,神情激动地称赞道。

  “这方案是谁写的,既全面,又与众不同,这些东西本县还从来没有想过。”朱铭问道,要是他自己想,打死他也想不出来,他只会按照现有的私塾模式来办学。可这本方案中却提出了非常新颖的方式,即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怎能不叫他激动!

  要是这学校办好了,说不定会上达天听,他就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名县令了,那时候,升官还会太远吗?

  “嗯,谢谢大人称赞,是我们一块想出来的,也是充分考虑了现实状况以及学生今后的出路来制定的。大人您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或者哪里写得不恰当需要修改的。”小寒谦虚地道。

  其实她也就是随口一说,其实这方案他们几人反复商讨,都修改过三次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不用了,我看就挺好。宋师爷,你就按照这方案写的办,尽快把告示张贴出去。”朱铭忙不迭道。

  “是,大人!”宋子赞接过方案应道。

  “大人,办学的地址可选好了?”小寒追问道。

  朱铭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本来选好了一处,就是在城南,不过我看到你方案里说,要选一处幽静的地方,而且占地面积还要大,学生们还是要住宿的,而且还要开辟一些菜地、养鸡鸭猪的地方。原来的那个地方就不适合了,得重新选。”

  小寒和韩桂宁对视了一眼,道:“大人,不如设在我们村吧?”

  其实她是有私心的,毕竟这个学校是自己建议创办的,而且她还有个宏伟的蓝图,如果以后条件允许的话,打算把这类学校推广开去,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让全国都能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将来,立夏和春分要走仕途,或者做别的事,还有自己的螺蛳粉连锁店计划,也能招揽到所需要的人才。

  所以,自己要好好办这个试点学校,不能让它半途而废,最后流于形式,或者沦为县官获取政绩的工具。放在清河村,自己能时时看着,把成功的、有问题的地方都记录下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朱铭想了想,设在他们村,那自己岂不是经常有机会过去看看,这样不就近水楼台了。这样想着,他便高兴地答应了:“好,就依你说的办!”

  小寒装作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道谢,其实是不想看那张令人作呕的肥猪脸。

  韩桂宁看着朱铭的举动和神情,眼中掠过一丝寒意。

  该死,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什么模样,都年过四十了,长得一副猪头脸,家里妻妾一堆,还敢觊觎本公子的女人。真是寿星公吊颈——嫌命长了。

  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经常去清河村,另外也要叮嘱立夏,要时常陪着小寒,别让她一个人才行。

  正月二十五这天,是“填仓节”。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林进财夫妇早早地起床,在自家的院子里,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稻谷、麦子、高粱、大豆和玉米。小寒好奇地看着这一切,觉得新鲜又有趣。在前世,这个习俗早就失传了。但是看着爹娘的神情虔诚而肃穆,小寒也跟着严肃起来。古代的人经常吃不饱,所以祈求五谷丰登,是一个神圣而又美好的愿望,值得尊重。

  “娘,这填仓节是怎么回事啊?”小寒见仪式都搞完了,便蹭到陈氏面前好奇地问道。

  陈氏奇怪了:“我以前不是和你说过吗?你都忘了?”

  呃,露馅了,小寒挠挠头,只好装失忆:“娘,我不是说过了吗,我那次掉进河里伤了脑子,好多事情都忘了。”

  “哦,对对,那娘跟再和你说说啊。”陈氏怕她懊恼,再想起伤心事,忙跟她叙说了缘由。

  相传啊,我们这个国家的北方曾连续三年都不下一滴雨,当时的地都干得裂了一道道口子,种的庄稼都旱死了,百姓颗粒无收。可是当时的皇帝不顾老百姓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投无路。这时,给皇帝看粮的仓官看不下去了,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这个故事还是你外公和娘说的。你外公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知道好多故事呢。可惜……”陈氏叹了一口气,小寒也叹了一口气,她还真想认识一下这位传说中博学多才的外公,只可惜自己来不逢时啊!

  母子俩正对坐着感叹,春分兴冲冲地跑进来,嚷嚷道:“姐,姐,我看见办义学的告示已经贴出来了,就在我们村祠堂门口那儿呢。”

  “哦,你快说说,都有啥内容啊?”小寒顿时来了精神。

  “哦,就跟你写的方案上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更简练了些。姐,我背给你听啊。”春分便把双手背在身后,站直身子,清咳了一声,开始背诵起来……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东琅镇各村都张贴了两张告示:一张是《招生告示》,另一张是《招师告示》。

  《招生告示》篇幅巨大,上面的字密密麻麻,主要内容有七点:

  第一,在东琅镇清河村开办“春晖义学”,开学日期是二月二十日。

  第二,招生对象:本镇年满七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家庭贫困的男孩、女孩。贫困家庭限定为家庭年收入二两银子以下,要有各村村长开具的证明。

  第三,春晖义学分东西校区,东校区为男校,西校区为女校。学生全部住校,每五日沐休两日,春耕和农忙时节可休假五天。

  第四,课程:蒙学,算学,工学(工匠、木匠),农学(种植、养殖),医学,厨艺,女红。学生报名时可自行选择。蒙学男、女皆可学。算学、工学、农学只招男孩,医学和厨艺男、女皆可。女红招收女孩。

  第五,学生权利:免费上学,免费吃住。

  第六,学生义务:服从管理,根据自身所长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

  第七,如有符合条件且想上学的可到各村村长处报名。报名时间:正月二十五日至正月三十日。

  《招师告示》则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内容是:

  春晖义学招收夫子十一名,其中:

  蒙学,男两名,女一名。

  算学,男一名。

  工学,工匠男一名、木匠男一名。

  农学,种植男一名,养殖男一名。

  厨艺,男一名,女一名。

  医学,男一名,女一名。

  女红,女一名。

  凡符合此六项且成就杰出者皆可来应聘。薪金,每月一两银子,管吃住。

  报名时间:正月二十五日至正月三十日

  报名地点:县衙,由县令亲自面试。

  告示贴出后,很多人不敢置信,不过看到告示底下那鲜红的大印,以及从村长那儿得到确切的消息后,才相信这不是自己在做梦。

  一时间大家奔走相告,众人议论纷纷。有高兴的,有疑惑的,有赞扬的,有讽刺的。高兴的自然是那些因家庭贫困孩子上不起学,而对孩子前途感到担忧的家长。疑惑的则是那些家境宽裕,孩子能上学的家庭,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办这种学校。赞扬的则是那些比较务实的人,认为不管学什么,只要能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而且以后能有一技之长傍身就行。讽刺的则认为,这是什么学堂啊,算学也就罢了,竟然还教人种地、养鸡,还有木匠、瓦匠。真是荒唐!

  不管人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小寒是一直处在兴奋之中,她这几天和韩桂宁、立夏、何牧一起在做学校校区规划,并且在着手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里是教学区,这里是校舍,还有这里可以划出来做厨房,厨房旁是菜地,菜地边上是猪圈、鸡舍……”

  小寒喋喋不休地说着,她说一句,春分便答一句好,不管她说什么,春分都说好,两人都兴奋极了,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副副美丽的画面。

  韩桂宁几人都微笑地看着他们俩,眼里都是宠溺。

  林进财和陈氏知道儿女们在干大事,自己帮不上忙,就尽心尽力做好后勤工作:做饭、带孩子。

  林进财自从经历过这起官司后,看小寒的眼光都不同了,眼里面甚至带着尊敬,说话时语气略带讨好。估计是觉得自己之前的话有些过分,而小寒在县衙里的言行又把他惊到了。他这下才发觉,女儿不是一般人,自己不能用一般人的眼光去衡量她。

  小寒倒是察觉到了林进财态度的转变,心下有点好笑,但是她觉得这是好事。因为自己这个爹确实是有老实懦弱的毛病,经历过打官司这件事后,料想他以后不会再干涉自己的事了。

  楚昭这几天则消失了,只说是去山里寻找药材,却没说原因和用途。小寒知道他们江湖人都是这样,所以也不算奇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