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 第200章 探问

《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第200章 探问

作者:小雨落落 字数:2935 书籍: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

  当格局大到一定的程度,任何细小问题的变动,都会延伸出大的问题。我们常常批判这个人批判那个人,真的是因为我们眼光独到有先见之明发现别人之所未见,真的是别人的愚蠢吗?然而事实一般是,问题就在那里,但是没有办法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的原因,通常是,问题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旦要解决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项羽在秦灭后自立西楚霸王,功高盖世,分封天下为十八路诸侯王。人们说他分天下不均,导致天下再次大乱,其实无论少羽还是其他的人坐上那个位置,大体都会重步周朝分封诸侯的后尘,这是天下传统的思潮所向,符合人们对于天下秩序的普遍预期。而无论如何分封,历史都会倒退回战国乱世,再也回不到以礼治天下各诸侯都可以恪守礼法的周朝,回不到春秋时期宗法秩序下所特有的霸主体系。一个全新时代的革新,苍龙七宿力量的觉醒,力量和权利的诱惑,最终都会驱使着诸侯国无所不用其极争夺资源与财富。

  要让天下人民心归一,的确正如张良所说,这比战国的兼并战争更为剧烈,只有彻底的摧毁,才能将凌驾于普众的贵族血统彻底洗牌,民为贵,君为轻。在这个必然的发展轨迹里,项羽恰恰就是那个必然的存在,他的失败在思潮剧烈变革的时代是一次决定性的试错,为几千年延绵的一统格局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础。

  所以我甚至想,就算知道历史的自己,能够有力量让少羽转变观念,或许也是无济于事,只会让分裂动荡延续更长的时间,直至出现另外一个‘少羽’,证明给天下看,什么是更糟的什么是更好的。历史的偶然里有太多的必然,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古人没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明镜,古人并不是神,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与当今的我们并无不同,没有前车之鉴没有血的教训,真的很难透彻的觉悟,坚定不移地打破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思维定势。

  余阳蒙蒙,晚风沁凉,楚人摆上了酒礼,为少羽一行人洗尘。

  胡亥登基后,秦王朝越发不得人心,胡亥没有秉承始皇帝的勤勉勤政,却在苛税重徭上变本加厉,亡秦之音甚嚣尘上。少羽千里迢迢寻回传承兵道的风林火山,得到遗失多年的天问宝剑,楚人都为之振奋。

  “上一次帝国对农家围剿不成,现在赵高得势,早晚对农家再次动手。农家各大长老商议,联合项氏,以秦二世夺扶苏正统之位不当立的名义,正式起义抗秦,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刘邦端起酒杯,冲项氏众人遥遥一敬。

  就如一颗石头丢入平湖,涌起了阵阵波澜,众人神色百转,各有心思。

  我有些奇怪也有些担忧,刘邦怎么会提到扶苏……

  高月阴阳术天赋异禀,不仅在这一带设下隐秘的结界,繁杂人等无法自由出入,而且为了保证扶苏的安全,更下了禁咒,令这里方圆几里的人都无法提及扶苏相关的只字片语。

  回念一想,刘邦的赤霄剑是荧惑之石而造,对势场有很强的吞噬力,让大家内力失效,同时能让高月的禁咒失效倒也可以理解。

  范增微微点头,不疾不徐道:“昌平君与农家渊源颇深,农家欲起义,楚国将士必然全力辅助。”

  少羽酒喝一半,重重一放,异议道:“何必要以扶苏……”

  范增手掌在少羽肩上一按,少羽想继续说,却被范增警示的眼神摄住,勉强地收口。

  气氛微妙,话题敏感,我找到语琴,提醒她找个缘由借故让扶苏暂时离开,以免突发情况让扶苏在这个人多的场合引来太多考效和关注,暴露了身份。大多数人其实都未亲眼见过扶苏,也并不熟知他的长相,所以扶苏在下邳,只有核心的一些人清楚,对于其他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看得出范前辈并不想少羽冲动行事,最先揭竿而起的风险自然也最大。而农家则是退无可退,再不主动应对,恐怕就要被羽翼越发丰满的罗网剿灭。”张良低声与我略一分析农家和项氏的关系,眸光却一直定在刘邦身上,像是在甚密考量这个未来定天下的人物。

  刘邦嘻嘻哈哈转了一圈,见谁都能套近乎半天,突然也似有所感应,转身走向张良,笑的流光溢彩,原本粗犷的举止一收,多了几分斯文的姿态,虽然有些变扭,但足以体现他对张良的在意。

  两人目光一撞,让我也莫名有些古怪的想法蹭蹭冒了出来。

  “子房啊子房,你今天不够意思啊。”刘邦勾住张良肩膀,责备似的一笑,低声道,“如今反秦势力各门各派无不对子房的话深信不疑,起义这么大的事,你却不帮我刘季说一句话。”

  张良谦然道:“农家弟子遍布天下,有项氏扶助,又有秦二世不当立的口号名正言顺,一旦起义,必然一呼百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家向来不畏强权,只是这一步凶险至极,就算成功,也太难收场。子房,关于荧惑之石的有任何新的线索务必告诉我刘季一声,我知道你是明白人,事情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是不是?”

  张良微微颔首,有肯定有欣赏,刘邦看似粗俗大大咧咧的人,看的却是极为通透。

  刘邦与张良勾肩搭背又是一阵热聊,一边的我不知不觉成了那个最多余的电灯泡,我有些好笑的叹口气,退下席。

  喝了点酒,人也有些困倦,便径直回了屋想着整理一下今天和颜路所学的内容,复习一遍记录的笔记便早些睡。没想自己把笔记全忘在竹林石桌上,忘记带回,便又出门去寻。

  竹林静静,月华流淌,如拢薄纱。我脚步一停,见石桌边似乎有两人。

  “我们都是相似的人,不是么。无论做什么,付出多少,都得不到自己所爱。”说话的女声微醺里挟着几分不甘,幽幽袅袅,是伏琳。

  她身边有一男子,手中拿着一卷竹简,身影融在萤萤月光里,杵着一动不动。

  半晌的沉默,男子突然开口道:“曾经……我和她?”

  温润里渗着空凉的声音,正是扶苏。他们怎么会……

  “她不会告诉你,因为她想让你忘记她,或者根本就是她心虚。”

  “心虚?”

  “担心知道真相的你会恨她。就如我恨她一样。”

  “恨?为什么?”

  “她是祸端的根源,因为她我失去了家人,你也同样,因为她的存在也会让你失去最重要的人。”她说的艰涩,尾音微微颤抖。

  而他却不以为意,语调肯定:“可是,她不是这样的人。”

  “不是,你怎么知道不是!”伏琳微微带了一丝哭腔,愤恨越衍越烈,“是她害了儒家,是她带走我身边一切在意的人,你们为什么都帮她说话,连你这个把过去忘得一干二净的人,不明因果所以的人也能信誓旦旦说她不是这样的人!呵呵,可笑!”

  心底像是被一双手狠狠揪了一下,想转身就走不想再次面对振振有声的质问,但却又不能走。不能让伏琳再说下去,她不该和扶苏说这些,这些话里有太多暗示不该让扶苏知道。

  “先生还在找语琴的钗子么?”待他们沉默之时,我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借故走了过去。

  扶苏蓦地抬头,目光落在我身上又倏尔凝住,现出一瞬的失神,竟忘记了回答。

  伏琳看我一眼,双颊通红,眼眸氤氲,她冷冷一笑,手里还拿着一壶酒。

  我拿过她手中的酒壶,扶了扶她:“别喝了已经醉了。”

  “要你管我,我不需要你的虚情假意,看到我这样你其实很得意吧,拜你所赐。”她手一甩,一用力酒壶也砸在地上,哐当刺耳。

  还是不放心酒醉后的她一个人到处晃,坚持送她回屋,她一路泪眼婆娑,三番五次推搡着赶我走,脸颊下都被她的指甲划了两道,好不容易才将醉醺醺的她安置好,身心疲惫走出门,见扶苏等在那里。

  思绪已经跟不上此时复杂的心情,一时哑然。

  扶苏抬手,递过一卷竹简:“是你忘在竹林里的笔记,是么?”

  我接过来,点点头:“谢谢。”

  “这种笔记我很熟悉。”他轻声道,风静叶落,划过心尖。

  我怔在那里,回想起与他第二次的见面,桑海的码头,他拽着那份思维导图所写的易经不放手,执意让我送给他。想起他写给我的那一封信,所感所想全画入一张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里,斟字酌句真情真意。他还是有印象么?

  “我们曾经是不是彼此很熟悉,每次见到你,我总觉得似乎已经认识你很久。”

  他眸中沉淀了些什么,隐约有些深沉,浮动着道不明的情绪,像是困惑,像是期待,又似唏嘘懵怔。

  我低头避开他欲看进人肺腑的目光,边走边道:“小琳她喝醉了,儒家的事对她打击很大,有太多误会。我与你之前当然是朋友,不过也只是几面之缘的朋友而已。”

  他脚步微微一顿,又恢复均匀的步伐,一句话像是经过百转千回才缓缓吐出:“那么,为什么你会刻意回避我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朋友。”语声黯哑,沙沙的,风过叶摇。

  “有么?”我牵起嘴角,佯装意外付之一笑,“其实是……是……我……”

  我揉着眉角思寻着揶揄的借口,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让我倏尔松了一口气,索性停了说了一半还没有头绪如何再继续说的话,抬眼望向来人。

  “先生所言之事其实都因我而起,是我不喜欢内人和其他男子有太多的接触,见笑了。”青白色的身影清雅飘逸,翩然而立在斑驳月影里,彬彬有礼一揖。

  ===

  书群:141076059(入群答案:相逢时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