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清棋情录 第252章 若借东风花间舞

《大清棋情录》第252章 若借东风花间舞

作者:时年一觉 字数:3477 书籍:大清棋情录

  第七十八回若借东风花间舞引来蝴蝶恋莲花

  袁枚视范昭为知己,热情款待,硬将范昭留了下来。

  入睡时分,范昭沐浴完毕,红儿铺好被褥,道:“少爷几乎每日都要沐浴,比我们姑娘家还爱干净。”范昭笑道:“你们姑娘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极难出汗。就算是身子有了汗丝,也是香汗,那象我们臭男人。”红儿嘻嘻笑道:“少爷说的真有趣。晚间酒宴时,袁先生曾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但是这水呀,还离不开泥;这泥呀,也离不开水。说了一通阴阳调和的大道理,婢子一点都不明白。”

  范昭道:“那是袁枚故弄玄虚,哄你们高兴呢。红儿,你听不明白是好,若是听明白了,就被他糊弄了。”红儿眨眨眼睛,道:“袁先生似乎视少爷为知己,少爷却象是在应酬,是何道理?”范昭暗忖:“红儿越来越象秋儿了,能读懂自己的心思。”红儿笑道:“是不是因为小姐对袁先生曾有些微辞,所以少爷对袁先生也不甚赞同。可是,今儿少爷替袁先生出了不少赚银子的好主意呢。”

  范昭想了想,道:“以前,我只听过袁枚的名气,对其人并不了解,所以相信你家小姐的判断是对的。今儿初见袁枚,觉得他善解人意,颇有主见,才学过人,所以印象颇好,就帮他想些法子经营随园。袁枚视我为知己,大约是听到了我的绯闻,以为我和他是同性情的人吧。”

  红儿继续问:“那么,少爷后来又觉得小姐说对了,是什么缘故?”范昭道:“我读了袁枚的新作《麒麟喊冤》后,才明白你家小姐瞧不起袁枚的原因。”红儿来了兴趣,道:“少爷详细说说。”

  范昭道:“《麒麟喊冤》确是一篇雄文,雄辩滔滔,只可惜,基点错了,所以整篇文章的雄辩也就失去意义。”红儿诧异道:“袁枚引以为傲的雄文,竟给少爷看轻了。”范昭心道:“我如果不穿越,也会认为袁枚说的对。”红儿问道:“这么说,少爷的才学在袁枚之上了?”红儿见范昭不喜袁枚,所以改口不称“袁先生”了。范昭摇摇头,道:“若单论才学,袁枚强我十倍。所以,下午袁枚叫我为随园题字,我不敢写。”红儿掩嘴嘻嘻笑道:“少爷写的颜体确实一般。不过,少爷的酒量大好。晚宴时,袁枚,还有范西屏先生,喝得酩酊大醉,少爷却能与婢子侃侃而谈。”范昭笑道:“那是他们高兴了,所以放怀畅饮。”红儿道:“少爷谦虚。少爷说说《麒麟喊冤》,让婢子长长见识。”

  范昭道:“说穿了也简单,《麒麟喊冤》之所以华而不实,是因为袁枚以一个俗人的想法去衡量圣人,当然基点就错了。大凡圣人,上负天命于世间,代天立言,岂是世间俗人之心所能测度。不过,文中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就是后世经学家对圣人的解读出现了偏差。袁枚也忽视了,想不到这种‘偏差’一样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所以,袁枚嘲讽历代经学家,反过来讲,也在嘲讽他自己。袁枚认识不到这些,所以引以为傲了。”

  红儿道:“这么说,经学家对圣言的注疏,表面上看是帮助末学后进理解圣言,实际上却带偏了末学后进。”范昭道:“你说对了一半。圣人之言大矣,经学家对圣言的注疏均未达到圣言,出现偏差在所难免。所以,后进当作参考不算为过,若是奉为经典就干扰圣言了,如此,必入歧途。”红儿道:“少爷说的在理。袁枚卖弄文才,妄言圣学,是他智慧浅薄、不识真机之故。婢子没看过《麒麟喊冤》,少爷有过目不忘之能,给婢子说一两段文中精彩,婢子也好见识见识袁枚的雄辩之才。”

  范昭笑道:“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你以后不要说给外人了。”红儿点头称是。范昭索性将《麒麟喊冤》全文背诵下来

  红儿听闻:“据苍圣之言,汉学不可从;据麒麟之言,宋儒又不足取。然则我将安归?”神曰:“随之时义大矣哉!士君子相时而动,故曰『顺天者昌』。即如神道设教,蒋帝既衰,关帝自兴,此眼前之明证也。当汉学盛时,晋朝王弼注《易》,骂郑康成为老奴。康成白昼现形,立索其命而去。元行冲有言,『今人宁道孔圣误,讳言郑、孔非。』亦怕康成作祟故也。今气运既衰,其鬼不灵,而人亦少谈孔、郑矣。当宋学盛时,元朝祭朱考亭,至于呼太祖御名成吉思而祭,尊与天同。明祖登极,又聘宋金华四先生等讲学,皆考亭之小门生也,一脉相传。颁行《四书大全》,通行天下,捆缚聪明才智之人,一遵其说,不读他书。杨升庵有言:『虫有应声者。今天之儒生,皆宋儒之应声虫也。』子不作应声虫,安能拾取科名,上报君父乎?

  此段甚是有趣,红儿禁不住格格娇笑。范昭见红儿笑弯了腰,便住了嘴。红儿笑够了,抚着胸口说:“少爷,婢子快笑破肚子了,都喘不过气来了。”范昭道:“后面还有好玩的。”红儿掩耳道:“不听了,免得污了耳朵。”范昭笑道:“如此甚好。袁枚吹捧性灵于诗文,我于酒宴中听其自吟的几首诗,是以风花雪月行艳俗之乐,流于浅薄浮滑,始信你家小姐对袁枚的评价是正确的。”

  红儿道:“以前小姐读了袁枚的一些诗文,曾道: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天地万物自有经纬,若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形形色色的胡来,则纲常无存,大乱将生,大祸至也。”范昭神情一黯,道:“你家小姐聪慧异常,明察秋毫。袁枚的性灵说脱胎于大明后期的公安学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以能赢得玩弄风月的才子佳人喜爱。此外,性灵说与大明朝中后期盛行的心学也有些关系。袁枚过于强调性情,认为有真性情便是好,对色情宫体之作亦加以肯定。席间,袁枚放言‘艳诗宫体,自是诗家一格’。”范昭说到此处,微微摇头,继续道:“大明中叶以后,文学艳俗之风渐浓,与性灵说不无干系。”

  红儿道:“既如此,少爷,咱们明儿就回家去。”范昭皱眉道:“我答应袁枚在此住上一日,自是不能反悔了。”红儿看范昭愁眉苦脸的样子,嘻嘻笑道:“袁枚说了,明儿要请南京花魁董小宛来随园共赏美景。董小宛生得娇小玲珑,模样甚美,一双金莲柔嫩细小,着地无力,走上七八步,就要丫头抱了,又称抱小宛。不知这个假董小宛,与当年秦淮八艳的真董小宛相比,谁更胜一筹?”范昭道:“小丫头,心思不往好处去。”红儿娇笑连连,道:“少爷出门在外,就玩一次风月,老爷知道,也不会责怪少爷的。”

  范昭见红儿轻颦浅笑,风姿撩人,一时也是有些痴了。红儿有些不好意思,垂头轻叫一声“少爷”。范昭回过神来,道:“红儿,时候不早了,你也早点睡吧。”红儿点点头,便转身走了出去。范昭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一会,沉沉睡去。

  次日下午,南京花魁董小宛来到随园。范昭细细打量,那董小宛果然生得娇小玲珑,模样甚美,一双金莲儿比三寸还小,只是“走上七八步,就要丫头抱了”,却是夸张。范昭寻思:“此间美女,大约只有范伯母能与之一比。”袁枚将酒宴设在沁芳阁,谈诗说文,奏乐唱曲。袁枚将《麒麟喊冤》拿出来显耀,引来众人赞赏。董小宛更道要将此文传扬出去。范西屏惧内,多是附和而已。范昭慢慢来了兴子,将21世纪的低俗笑话改一改,说出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如此,袁枚更喜范昭了。

  传闻,袁枚好女色,亦好男色,不知道《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没有袁枚的影子?

  董小宛轻歌曼舞一回,袁枚击案道:“妙人儿。来来来,我等以美人为诗,或吟眉,吟目,吟唇等,由美人评出一首真性情的诗来,方不负这良辰美景哪。”董小宛笑道:“随园先生给小宛出难题了。例来佳客是由宾客选出,哪由小宛自定的。”袁枚笑道:“你那陈旧陋规,到我这须得改一改。”董小宛笑道:“使得,依先生。”

  袁枚一瞅范西屏道:“西屏兄年纪最长,请西屏兄先吟。”范西屏想了想,硬着头皮说了一句:“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袁枚道:“只得两句,如此怎行?袁枚就替范兄续两句吧。”范西屏松了口气,道:“谢过了。”袁枚一瞅董小宛,想了想,笑道:“有句了,听好:肤傲清霜色,唇含秋露华。”董小宛笑道:“此也为诗?不算不算。”袁枚笑道:“我的地头,怎么不能算得?如今我与西屏兄吟毕,到孝廉公了。”

  青楼规矩,象董小宛这样的花魁,寻常人难得一见,就是有财有才之人,也得比试一番才学,最佳者才能成为董小宛的入幕之宾,之后情节发展,就全由两人了。袁枚本想讨好范昭,是以故意让出机会给范昭出句。不料,范昭会错意,以为袁枚有意戏弄众人,显耀诗才。董小宛巧目盼兮,落在范昭面上。范昭不甘示弱,略一沉思,吟道:“若借东风花间舞,引来蝴蝶恋莲花。”董小宛格格笑道:“好是好,怎么,都只吟得两句了?”范昭索性狂放起来,笑道:“那小生再添上两句。”

  一池春水流芳华,仙姿曼妙落人家。

  若借东风花间舞,引来蝴蝶恋莲花。

  袁枚鼓掌道:“好,此诗就名《金莲儿》,可惜现在不是莲花的花期,少了样乐趣。”范昭大笑,道:“先生此言差矣。董姑娘的一双金莲儿,就是四季不败的莲花儿。董姑娘步步生莲,怎么说不是莲花的花期呢?”

  袁枚笑道:“孝廉公言之有理。袁某就推举孝廉公的诗美为最,想来西屏兄不会有异议。不知董姑娘意下如何?”董小宛笑道:“诚如斯,诚如斯。”袁枚对范昭挤眉弄眼,范昭一头雾水。袁枚道:“人美,舞妙,诗绝,连带一池春水飘香,不可不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哪。孝廉公成为董姑娘今晚的入幕之宾,可喜可贺。来,干杯。”

  “入幕之宾”这个词范昭是懂得的。范昭此时明白了袁枚的心思,不禁心里暗暗后悔。范西屏知道范家家规,瞧出范昭的心思,遂道:“董姑娘是江宁花魁,寻常人千金难得一见。最难消受美人恩,贤侄不可唐突,煞了风景。”董小宛放下酒杯,脸蛋儿红红,只拿眼波儿偷偷瞟范昭。

  范昭听懂了范西屏的话外之音,眉头一舒,有了主意,当下对董小宛微微一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注: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