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清棋情录 第147章 范昭‘格物’解儒学 秋儿

《大清棋情录》第147章 范昭‘格物’解儒学 秋儿

作者:时年一觉 字数:3143 书籍:大清棋情录

  第六十九回范昭‘格物’解儒学秋儿‘致知’笑情痴

  秋儿俏皮,见清儿来了斗嘴的劲儿,却打起了退堂鼓,不再与清儿斗嘴,对清儿扮了一个鬼脸,然后,紧闭嘴巴。

  清儿见秋儿不说,以为秋儿不知,有意卖弄学问,道:“‘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今时的大儒,争论了上千年,仍无定论。明末刘宗周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量你这个小丫头也不懂。”

  秋儿被清儿道破女儿身份,不由满面通红。齐召南抚须笑道:“许公子,古有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的佳话,今日老夫能够亲眼目睹如此佳话再现,心生感慨,江山代有人才出啊。”秋儿受了夸奖,高兴起来。

  颜小姐俏声道:“请问许公子,‘格物致知’何解为好?”

  范昭见颜小姐亲口相问,心知颜小姐对自己印象大有好转,精神一振,一边回忆穿越前父亲笔记,一边整理思路:“先秦时代,‘格物致知’大约人人皆懂,故而没有留下什么解释。但汉代以降,由于文化断层等原因,儒者对它的解释却莫衷一是。‘格物致知’最早出自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格物’和‘明明德’是密切相连的。要探究其原义,必须得结合当时的人文环境去思考,否则,就会陷入望文生义、空想空谈的怪圈之中。”

  齐召南面露微笑,微微颔首,不住的抚须。颜小姐面有惊讶之色。

  范昭有如神助,侃侃而谈,道:“孔子曾悲叹‘礼崩乐坏’,穷尽一生的努力,期待天下能够大治。这与佛教道教说的出世完全不同。孔子曾经入周都问礼于老子,坦言自己并未得道。天下不大治,孔子无心个人得道,自始至终坚定‘道济天下’。孔子整理古籍,删订六经,儒家思想后来以“四书五经”传承后世。孔子率弟子在周游列国弘道途中被困于匡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从淡定容,坚信“天之未丧斯文”,维护和延续“斯文”,是他的使命。于是取琴演奏礼乐,匡人知是圣人,就离开了。”

  清儿插嘴道:“许公子,这些我们都知道,与‘格物致知’有什么关系呢?”

  范昭微微一笑,道:“在天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人各有命。天地阴阳万物,井然有序,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应该有个秩序。这个秩序,就是天定的规则,人称之人伦。孔子的使命,就是要在社会中建立人伦,所以称为圣人。释伽牟尼传佛法,老子传道法,孔子传了做人的基本法则——中庸。后世人无论多么聪明,在人法中也超不出孔子。‘格物致知’,就是人法中的一层理。万物生长于自然,皆从自然中领悟了与天地融合的道理,所以,仁者可以从万物生长中领悟与天地融合的奥义,这就是格物致知。”

  众人屏声静息,默默思索。

  范昭见大家仍是不明,继续道:“格物致知,说简单点,就是仁者从万物生长中领悟人与天地融合的道理,以此教化,则世人物格而后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譬如,晋陶渊明爱菊,宋周敦颐爱莲,皆有格物致知之故。格物之理甚大,七十二家聚讼皆在其中,不失一说之义。以小生陋见,‘格物’是指人与自然齐。”

  齐召南一拍案,大声道:“人与自然齐!精彩,绝了,老朽第一次听见有人这样解说‘格物致知’,妙!妙极!正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各自蕴藏着立世做人的大道理。许公子年纪轻轻,有这等见识,将来必成大器。”

  范昭来了兴头,继续道:“孔子讲的人法很大很广,也很高,比‘中庸’更高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孔子推崇先古圣王效法天道,与天地同心,他称赞尧帝‘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意思是: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以无私之心关爱天下众民;他称赞舜帝‘德若天地而静虚’,意思是:舜帝仁爱好生,他的德行犹如天之高、地之厚,而又宁静谦虚。这也是儒家所讲的‘内圣外王’之道,即内具圣人之德而外行王者之道。孔子将“仁”作为实现贯通天人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修己”、“安人”的修养功夫体悟“天人合一”之境。天下明明德,则天下大治,人与自然齐。”

  颜小姐听罢,喜不自禁,抚掌称好。

  秋儿笑道:“难怪孔子不肯讲‘礼之本’,林放的智慧学识确实无法领会‘礼之本’,所以,林放问‘礼之本’,孔子以‘大哉问’蔽之。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少爷,婢子觉得,人世间的道道理理,若是究其根本,皆源于天道。”

  范昭见颜小姐为自己的学识所折服,心中暗喜,遂道:“善。究普通世人来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天道茫茫,能知晓‘仁义礼’足矣。而后世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说法,不过是后人对儒学的发展,非孔子本意,不足为论。孔子虽讲‘仁义礼’,其首字是‘仁’。只一个‘仁’字,就够世人深思一辈子了。”

  齐召南连连颔首。一个风尘仆仆的家丁走了进来,呈上一封书信,道:“老太爷,范西屏先生答应前来杭州,教授小姐围棋。”齐召南看完书信,喜道:“齐奇,这件事你办得不错,下去休息吧。”

  范昭寻思:“敢情伯父已经给外公贺完生日,无所事事,所以接受了齐老的邀请。”

  齐召南道:“诗儿,西屏先生三日后光临齐府,教你表姐下棋,你不必急于回去,和你表姐一起,向西屏先生学棋。”颜小姐点头应允。

  齐召南又道:“许公子,老夫至友王泽奕在吴山峨眉山处有一别墅,号眉山墅隐,风光旖旎,以夕照最美。顺治十六年春,周东侯同乡徐致章任职杭州税关,请国手汪汉年、周东侯、盛大有、程仲容四人在眉山墅隐进行循环十局赛,辑谱六十局,名《眉山墅隐》。由徐星友评,程兰如修订。老夫打算请西屏先生移驾眉山墅隐,教授小女围棋。许公子如果方便,不妨今晚住进敝府,待西屏先生来后,一起去眉山墅隐处修棋。如何?”

  范昭渴望见到伯父范西屏,对颜小姐又有一种莫名情结,遂一口答应下来。

  是夜,齐召南在府上盛情款待范昭。用过晚饭后,繁星满天,范昭带着秋儿,观赏齐府园林夜色景观,不觉行到后花园。秋儿已经恢复了女儿装,范昭依然戴着面具,化名许时今。

  后花园有四女,红烛照枰,池边下棋。范昭认出颜小姐和清儿,猜想另外两个女子便是齐小姐及其丫头了。范昭不便上前相见,转身欲走,却被清儿瞧着了。清儿道:“小姐,那个许公子来了。”范昭闻言,借机上前拜见二位小姐。齐小姐害羞,垂首不语。颜小姐落落大方,道:“许公子乘夜色,闲游府,误入后花园,失礼否?”

  范昭倾听清楚,颜小姐的声音与施咏荷无二,顿生爱恋,道:“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可见,道与礼,皆在心中。”清儿笑道:“小姐,许公子适合做官。”秋儿不解,问:“姐姐何出此言?”清儿道:“你家公子,有两个口,官字两个口,当然适合做官了。”秋儿是客,不便与清儿斗嘴,当下闭上嘴巴。

  颜小姐道:“你俩要闹,去一边闹去。许公子,你瞧这棋,孰好孰坏?”范昭细细打量此局,见棋势复杂,犬牙交错,激斗甚欢,暗忖大清弱不禁风的千金小姐,下起棋来一点也不让须眉。范昭看清棋势,道:“势均力敌。”齐小姐伸手抹乱棋局,道:“表妹,我倦了,先回去。你与许公子手谈一局吧。”范昭大喜,忙拱手道:“请小姐指教一局。”颜小姐微微一笑,道:“夜色甚浓,不便与公子下棋,改明儿吧。”

  颜小姐见范昭一脸失望,噗哧一笑,道:“妾身欠公子一局,妾身记下就是了。”范昭大喜,连忙谢过。范昭回头看时,清儿和秋儿手拉手,在荷塘边窃窃私语。唉,女孩子的心思果然捉摸不定。

  范昭回到房中,秋儿笑道:“少爷,婢子已经打听明白了,颜小姐芳名颜诗雨,家住扬州城北,附近有一个关帝庙,与扬州名医叶天士的家对望,可好找了。不过,颜小姐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身份金贵,少爷想娶回家做三房,恐怕是不行了。”范昭面一热,道:“胡说。”秋儿一吐舌头,装模作样道:“婢子给清儿说了,我家少爷啊,已经有了两房夫人。你猜怎么着?那丫头一听,就没劲了。敢情,那丫头想给她小姐说亲呢。”

  范昭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秋儿道:“婢子还打听清楚了,齐小姐芳名惜文,贴身丫头叫墨香。”范昭道:“秋儿,你是不是又想说:‘哎呀,少爷,齐小姐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身份金贵,少爷想娶回家做三房,恐怕是不行了。’”秋儿听范昭学得惟妙惟肖,咯咯笑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范昭在房中吃过早饭,带着秋儿去到大堂,见颜诗雨带清儿正在向齐召南告辞。范昭一怔。齐召南道:“诗儿,你母亲虽然病重,并非不能医治,路上不必心急。清儿,你要照顾好小姐。”

  范昭目睹颜诗雨上了马车,不由惆怅万分。颜诗雨放下马车的帘子,有意无意瞧了一眼范昭,流露出万般忧愁。范昭心道:“可惜,你不知我的本来面目。唉,今日一别,日后再相见就难了。”

  注:经陈祖源先生考证,徐星友比《眉山墅隐》的对局者年龄小一辈,对《眉山墅隐》推崇有加,耗费大量精力予以逐局评述,希望能如《兼山堂弈谱》一样评刊印。惜乎未能如愿,因此又转托给后辈国手程兰如。直到嘉庆二十四年,程爱函再次抄录时,距四国手杭州盛会一百六十年,徐星友评谱一百年。四国比赛手周东侯独占鳌头,程仲容次之。其中,周东侯与盛大有的三劫循环之局,是围棋史上第一次有确切记录的循环劫棋局,而且是出现在当时最高水平的棋手的正式的比赛上,极具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规则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